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学习目标]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以及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下的冷暖干湿状况。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 的大气运动。(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 得到交换。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1)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赤道地区形成一个低压带——A 。(2)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C 。
(3)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 ,称为B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① 。(4)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 ,称为D盛行西风。(5)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G 。
(6))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F 。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E 。(7)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② 与③高纬度环流圈。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成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 、冬季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在蒸汽机被发明前,人类只能靠风力帆船在海洋上航行。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附近时总是无风,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
(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答案:赤道、南北纬60°海区。(2)什么其他海域总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等海区总是无风?答案:在赤道、南北纬30°和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3)帆船在行至纬度40°—60°海域时往往会遇到狂风巨浪,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内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2.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D.极地东风
解析:第1题,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图中③为副热带高压带。第2题,④是中纬度环流圈的近地面风带,是盛行西风。答案:1.B 2.C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解析:题干表明为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根据图中极锋的位置和倾斜方向可知,气流①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暖而轻的气流,气流②是来自极地的极地东风。甲是位于30°N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乙是极地的极地高压带。答案:A
4.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下列选项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
A.①是极地高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压带C.③是中纬西风带 D.在④的控制下,降水较多解析:①②分别是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③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④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答案:B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的原因。① 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②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 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
(2)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①1月:北半球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 (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②7月:北半球 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 (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3)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呈 分布。
2.季风的形成。(1)季风: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 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2)东亚季风的形成。①冬季,强大的 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 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②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大增加,亚洲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
(3)南亚季风的形成。①海陆的热力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 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结合下面不同季节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南、北半球的海陆面积、分布状况呈现怎样的差异?答案: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2)冬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是受什么气压带控制?为什么此时陆地上会形成冷高压?答案:冬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在陆地上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将陆地上的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3)夏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是受什么气压带控制?为什么此时陆地上会形成热低压?答案:夏季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原本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在陆地上形成势力强大的热低压,将陆地上的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使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4)以东亚为例,比较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冬季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在东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风。夏季亚欧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在东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风。
读下图,完成1~2题。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极地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解析:第1题,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表明此时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第2题,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使得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答案:1.C 2.B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其中经向风速大于0表示南风,小于0表示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表示西风,小于0表示东风。据此完成3~4题。
3.4-10月,控制孟加拉湾的气压中心为 ( )A.冰岛低压B.夏威夷高压C.亚洲低压D.亚洲高压4.11月至次年3月,孟加拉湾盛行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3题,4—10月主要为北半球夏半年,此时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根据孟加拉湾地理位置可知,C项正确,B项错误。冰岛低压、亚洲高压是北半球冬季时常见的气压中心,A、D两项错误。第4题,11月至次年3月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为东北风,C项正确。答案:3.C 4.C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例1】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示意图(局部,N为北极);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图甲中字母所对应的纬度正确的是 ( )A.A为10°N B.C为30°NC.D为40°S D.E为60°S (2)下列关于图甲中字母B所对应的风带,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东北信风带 ②为西风带 ③与图乙中a处风向一致 ④与图乙中b处风向一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1)B (2)A
用手巧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记住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有助于理解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气压带的位置大体上是位于0°、30°、60°、90°附近;两个气压带之间就是风带。风向要以风的形成原理来进行理解记忆。例如,说明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可先绘出西风带两侧的气压带。如下页图所示,画出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然后根据气压的高低,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再由风的形成原理画出风向V。其他风带的风向也是如此记忆。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B.东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西北风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解析:第1题,甲风带位于0°-30°N之间,其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乙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C项正确。第2题,③位于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C项符合题意。第3题,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同时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印度半岛形成低压,A项错误。此时,亚洲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B项正确。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项错误。非洲南部此时正值干季,D项错误。答案:1.C 2.C 3.B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例2】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 春季B.乙表示7月份 夏季C.甲表示9月份 秋季D.乙表示1月份 冬季
答案:(1)D (2)B
图示法归纳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二分日,气压带在0°、30°、60°的南北两侧,对称分布。(2)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移动到0°、30°、60°的北侧,夏至日偏移最大。(3)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移动到0°、30°、60°的南侧,冬至日偏移最大。
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完成1~2题。
1.气压带和风带偏移到图中a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2.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是 ( )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B.夏季偏北,冬季偏南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D.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解析:第1题,从图中a位置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第2题,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相应移动,即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答案:1.D 2.A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例3】读某地区1月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压高低比较状况:A B。(填“>”“=”或“<”) (2)A气压中心名称是 ,B气压中心实际上是 带被切断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3)C点此时风向是 风,其成因是 。 (4)南亚夏季风的风向为 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A、B的气压类型。解题时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答案:(1)>(2)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压(3)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注意事项(1)海洋上的高、低气压中心是全年存在的,但高压中心夏季势力强,低压中心冬季势力强。(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中夏季风的主要原因;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则是形成南亚季风中冬季风的主要成因。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 B.②C.③ D.④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解析:图中亚洲被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答案:1.B 2.A 3.C
4.读北半球1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分布特点上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说出A气压中心的名称及形成的原因。(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请说出图中C地和D地的盛行风向。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1月海平面等压线图;②A位于亚欧大陆,B位于太平洋。第(1)题,南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气压带的分布特点不同。第(2)题,1月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1月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第(3)题,图中C地位于东亚,形成西北风;D地位于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答案:(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原因:南北半球海陆面积及分布差异大。(2)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3)C地盛行西北风。D地盛行东北风。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性质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1.季风环流。(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交换,形成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2)成因。①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南亚季风。a.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如下图所示:
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a href="/dl/tb_c400378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ppt课件</a>,共2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3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文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②风带北半球,3风向,名师点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