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效备课】名师团队打造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整套课件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第一部分,作者简介,了解题材,科普短文,写作背景,字词正音,词语积累,第二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恐龙是生物史上最引入注目的已绝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是中生代最为繁盛的动物之一,因此,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但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灭绝了?这些研究又会对其它领域产生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理清结构,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阐释的观点
作者简介、了解题材、写作背景、字词识记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介绍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小品文,就是科普短文。这类文章 一般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少使用专业术语,语言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在说明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地穿插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追溯:褶皱:俯冲:漂移:迹象:不解之谜: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
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听读课文,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1、找出文章中哪些句子表明了恐龙无处不有?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第2段)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第3段)
在其他大陆也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恐龙能否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作者提出怎样的假设?
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疑问:恐龙如何在南极生存?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独立生存
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作者引用什么理论来佐证自己的假设?
“板块构造”理论
1.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2.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3.“大陆漂移”学说的推断思路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2.什么是“泛大陆”?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3、通览全文,梳理“大陆漂移”学说的推理思路。
“大陆漂移”学说的推断思路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使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用文中的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文章第一段“不同科学领域之间使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内容上:提出文章的论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 假说。从而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不适应南极寒冷气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
南极恐龙化石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证明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在南极也有恐龙化石,论证“恐龙无处不有”的观点。
细 读 研 讨——说明方法
(2)地壳是由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作诠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板块构造”理论加以解释,使说明通俗易懂。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印证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泛大陆”的含义,使泛大陆的形象更具体清晰。
(5)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作比较,将南极生物的命运与其他同类作比较,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的厄运,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6)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列数字、打比方,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温度极低的特点。“十分之九”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细 读 研 讨——说明语言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这里是说大陆漂浮在水面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合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几乎”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删去,“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在程度上进行限制,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去。“大约”表估计,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不能用确定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驮”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大陆漂移的情形,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
4、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大生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后来却消失了。它们的灭绝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西莫夫的科学短文----《被压扁的沙子》,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识记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铱 ( ) 彗星( ) 潮汐( ) 抵达( ) 排斥( ) 趋势( ) 陨石( ) 追溯( )
听读课文,思考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请找出相关内容。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请找出相关内容。
“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1、作者赞成哪种说法?他借助于哪种物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这种物质出现在哪些地方?
2、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3、受到巨大陨石撞击的地方
4、原子弹爆炸试验场地
5、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2、斯石英具有怎样的性质能够同时验证这两种理论呢?
二氧化硅(非常纯的沙子)
运用真实的例子,具体而清楚地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3、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举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作比较。通过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同体积的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要重得多。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列数字。通过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所有”表示全部,在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删去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好不好?为什么?
没有离题①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②文题形象生动,容易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③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因为该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比较本文与《恐龙无处不有》的异同
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从探究斯石英的分布推断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造成的
两篇文章的说明顺序都是逻辑顺序,运用“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的顺序,说明事理。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示范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文体知识,作者简介,字词识记,朗读文本,疏通文意,表转折但是,这样之后,同“饲”喂,表现在外面同“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疏通文意,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柳宗元,心情为之高兴,名词作状语向西,澄清而寒冷清凉,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