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共54页。
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 1 节 认识化学科学一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属于自然科学。化学常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有着独特的魅力。二 历史悠久的化学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火药2.近代化学发展阶段:(1)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其著作《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的本性。(2)1775年前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3)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4)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化学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提出(元)周期律。(6)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并编写了多部化学著作。三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1.化学促进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2.化学促进能源开发利用。3.化学为环境保护开辟新路径。4.化学加快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5.用化学方法进行新材料研制。6.化学促进医学发展。第 2 节 化学研究什么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 物质的变化1.活动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1)物理变化:像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只发生了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生)的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像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注意: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有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能量。而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能量才能发生。二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3.化(帮)我们认识物质性质——加热碳酸氢铵(1)实验现象:固体(末)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 )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3)碳酸氢铵的保存:密封放置于阴凉处。第2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1.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发现世间万物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物质可能含有(同)素,例如:加热葡萄糖、砂糖、(粉)实验。(1)实验现象:有黑色固体生成。(2)实验结论: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2.少数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多数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例如: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等。3.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例如:点石不能成金的道理就在于石头中不含金元素。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用途1.因为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因而被用于制造钻石;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因此常用于切割玻璃。2.因为石墨为灰黑色质软的固体,因此可用于生产铅笔芯和润滑剂;因为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因此常用作电池的电极。三 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人们以地壳中蕴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工艺,制造出药物、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产品,满足人类的需求。第3 节 怎样学习化学第1课时 常见的化学仪器和实验规则一 化学实验规则及事故处理1.实验室“三不”原则:不用嘴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不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2.剩余药品“三不”原则:不要放回原试剂瓶;不要带出实验室;不要随意丢弃,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3.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使用防护眼镜,一(眼睛里溅入药液(尤其是具有腐)性或有毒的药液),不要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不断眨眼,必要(请)生处理。(1)如(慎将)多量的酸(或碱)液洒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的碳酸氢)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干。如只是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水)洗抹布。(2)如将少量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立(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速用大量水冲洗),再(上碳酸氢钠溶液(3%~5%)。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二 认识常见仪器第2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2.液体药品的取用二 药品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使用外焰部分。酒精灯使用示例:2.物质的加热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1.洗涤方法:刷洗时应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2.洗净的判断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四 仪器的连接五 “铜绿”的性质实验1.外观特征及主要成分:绿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2.加热“铜绿”: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管壁有水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eq \o(――→,\s\up7(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3.“铜绿”与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水+二氧化碳。第3课时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使用化学符号一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eq \x(提出问题)―→eq \x(作出假设)―→eq \x(制订计划)―→eq \x(实施计划)―→eq \x(得出结论)―→eq \x(表达与交流)二 探究金属镁的性质三 化学符号1.(素符号(目前已经涉及的)素符号):2.认识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3.文字表(式)(1)定义:用物质的中文名称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子)(2)书写: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中间用“+”连接;在“―→”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件)(3)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如:碳酸氢铵eq \o(――→,\s\up7(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表示: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一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如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拓展:检验装置气密性主要利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容器受热后,容器内的气体膨胀,容器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在右端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如果装置漏气,则在导管口处就无法观察到气泡。二 空气中氧气含)的测定(实)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倒流入集气瓶,(充)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中)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对应符号:红磷+氧气eq \o(――→,\s\up7(点燃))五氧化二磷 ( )O2 P2O5(4)结论:氧气(占)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5)误差分析偏小: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等。偏大: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太慢,导致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②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气)热膨胀后沿导管逸出。(6)多角度分析实验侧面能得出有关氮气的一些性质:如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可燃也不助燃。三 空气的组成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易错提示:(1)空气中各成分的(量)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2)空气中各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四 纯净物与混合物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第2课时 氮气和稀有气体一 氮气第 2 ,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eq \a\vs4\al(气态,无色)eq \o(,\s\up7(101 kPa、-183 ℃))eq \a\vs4\al( 液态,淡蓝色)eq \o(,\s\up7(101 kPa、-218.4 ℃))eq \a\vs4\al( 固态,淡蓝色)二 氧)的化学性质三 实验注意事项及其原因分析1.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均要注意由上到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了防止集气瓶中的氧气受热膨胀逸出,导致现象不明显。2.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需(意)(1)用砂纸将细铁丝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质)(2)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的受热面积和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积)(3)将火柴梗系在细铁丝一端,是为了引燃细(丝)(4)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中)(5)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反应产生的高温固体溅落瓶底,避免集气瓶炸裂。规(总):(1)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准确性: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①是否剧烈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或火星)+放热+生成物的色、味、态;②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 ③“烟”与“雾”的区别:“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颗粒;④“光”与“火焰”的区别:气体燃烧时有火焰,固体燃烧一般会发光,且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更加剧烈,火焰的颜色更(亮)(2)书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意反应条件:不要将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点燃是化学变化的条件,而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四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鞭炮爆炸;有些氧化反应缓慢,不易察觉,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五 氧气的用途六 氧气的两面性氧气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如供给生物体呼吸;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氧气会引起金属生锈、食物腐败等。七 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大气中氧气的消耗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燃物的燃烧等。2.大气中氧气的产生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 3 节 氧气的制备第1课时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过氧化氢制氧气一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物理变化1.原理: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2.过程:二 过氧化氢制氧气1.反应的原理过氧化氢eq \o(――→,\s\up7(二氧化锰(MnO2)))水+氧气 H2O2 H2O O22.发生装置规律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主要的气体发生装置目前有固体加热制气体和固、液常温制气体两种。3.收集装置装置A适合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装置B适合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装置C适合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的收集。收集氧气可选择A或C。4.检验方法:将带有火星的木条(入)气瓶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5.验满方法(1)选择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时)观察到有大气泡从集气瓶瓶口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注意导管需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可以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已收集满。三 催化剂→加快或减慢速率 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应速率,而本身的质)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即“一变、两不变”)称(该)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易)提示:(1)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而是反应条(。)(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3)催化剂没有唯一性,即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一种物质也可能作多个反应的催化剂。四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可(示)M―→A+B+……第2课时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反应的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化学符号:高锰酸钾锰)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化学符号:氯酸钾eq \o(――→,\s\up7(二氧化锰),\s\do5(加热))氯化钾+氧气KClO3 KCl O22.制取装置如图所示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该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3.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图固定装置)。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有试剂的部位加热。⑤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⑥离: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熄灭酒精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第 4 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第1课时 探究水的组成一 水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二 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实验结论:①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对应的化学符号:水eq \o(――→,\s\up7(通电))氢气+氧气H2O H2 O2②水是由氢元素(氧)素组成的。(2)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素)种类不变。(3)注意事项:①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溶液导电性;②使用直流(源)2.氢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点)前,要验纯(2)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及对应的化学符号:氢气+氧气eq \o(――→,\s\up7(点燃))水H2 O2 H2O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内)有水雾出现。(3)氢气验纯的方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发出轻微的“噗”声(就)明氢气较纯。(4)氢气用途:作燃料,且因为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一 过滤基本操作1.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2.主要仪器(漏斗、)杯、玻璃棒、铁架台((铁))3.注意事项(1(一):滤纸紧贴漏斗内壁。(2)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边)、液面低于滤纸边缘。(3)三靠:烧杯尖嘴紧靠玻(棒、玻璃棒紧靠)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被捅破)、(斗下端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便于液体流下)。二 水的净化方法1.静置沉淀:去除水中的大颗粒不溶物。2.明矾吸附:吸附水中悬浮的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下来。3.活性炭吸附: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属于物理变化。4.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5.蒸馏:得到纯净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6.煮沸: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之一,杀菌消毒,去除水中微生物,能降低水的硬度。7.液氯消毒:杀菌消毒,自来水生产常用的方法,(生化)变化。三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图)四 硬水和软水1.硬水: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可溶性物质。 软水:不含或仅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2.硬水的危害:洗涤衣物时,严重影响洗涤剂的使用效果;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五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水资源概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2.爱护水资源 工业上,改进一些生产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上,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农业和园林浇灌、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或滴灌;生活中,使用节水器具,用洗菜水浇花等。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 1 节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1课时 分子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二 分子的性质分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不同,性质不同,如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规律总结: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间的空隙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而微观粒子本身并没有改变。第2课时 原子一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1.分子并不一定比原子大。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关键词“最小微观粒子”是指“化学变化中”的,而不是绝对的最小。3.虽然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是分子和原(真实存在,且都)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二 化学变化的本质(以水的电解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物理变化主要是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距离大小发生变化导致的。化学变化是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导致的。三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eq \b\lc\{(\a\vs4\al\co1(原子核\b\lc\{(\a\vs4\al\co1(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内部微粒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1)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原子。四 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子质量(符号为Ar)。2.计算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eq \f(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kg)×\f(1,12))如: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657×10-26 kg,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993×10-26 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eq \f(2.657×10-26 kg,1.993×10-26 kg×\f(1,12))≈163.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4.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五 相对分子质量1.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符号为Mr。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计算公):某分子(Ax(y)的相对分子质量(Mr)=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y。第3课时 离子一 离子1.定义:在某些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会因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观粒子,这种带电荷的微观粒子(为)子。2.离子的形成(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此时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带正电荷,为阳离子。(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此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观粒子带负电荷,(阴)子。3.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二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三 )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当m=(2+8+n)时,该微观粒子是原子;当m>(2+8+n)),该微观粒子是阳离子;当m<(2+8+n)时,该微观粒子是阴离子。四 构成物质微粒的相互关系第 2 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1课时 元素概念 元素符号 (质分类)一 元素1.定义:元素是(有)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子的总称()错提示:(1)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2)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两种原子,或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2.元素和原子的关系3.元素的分类二 元素符号1.规定与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一个字母表示的如H、N、(、)等;两个字母表示的如Na、(u)Cl等。2.元素符号的意义(1(宏)意义: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3)有的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大(数)石”字旁的元素。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4)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即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N表示2个氮原子。三 离子符号注:当离子所带电荷数是1时,“1”省略不写。四 物质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净)。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易错提示:(1)由(种)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混合,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属(混)物。(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2的混合物。(3)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含三种元素。五 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物质关系第2(时)元素周期表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元素与人体健康) 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2)纵列: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16个族。(3)格:每一种元素占据一个格,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每一格的信息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示例:规律总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氢、氦除外),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二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1.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2.海水中元素的分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3.空气中元素分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4.太阳中含量最多的是氢元素,其次是氦元素。三 元素与人体健康1.人体中元素的分布:人体体重中水约占70%,组成人体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碳、氢、氮等。(.常量元(:氧(O(、碳(C(、氢(H(、氮(N)(钙(Ca(、磷(P(、)(S)、钾(K)等(微量元素(铁(Fe)(铜(Cu)(锰(Mn)(锌(Zn)(钴(Co(、碘)I)、硒(Se)等。常见的微量元素口诀:锰、铜、铁(锌、钴、碘、硒)门童铁心古典戏)。3.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会引起疾病。有些元素摄入过量也会导致疾病。第 3 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第1课时 化学式的意义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一 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二 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易错提示: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类似,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当化学式前面有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三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四 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eq \a\vs4\al() 2Fe3+eq \b\lc\{(\a\vs4\al\co1(“2”表示2个铁离子,“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eq \o(C,\s\up6(-4))H4eq \b\lc\{(\a\vs4\al\co1(“-4”表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右下角“4”表示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第2课时 化合价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一 化合价1.概念: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它决定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的个数比。2.原子(:作为)个整体参(化学反应的)子集合叫原子团,也叫根,如氢氧根(OH-)、碳酸根(CO32-)等。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x”或“-x”表示,如Meq \o(g,\s\up6(+2))eq \o((OH),\s\up6(-1))2。4.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四碳,)四六硫(齐全,)汞二价最常(,莫忘单质)为零。(负一硝酸()O3-)氢氧((OH-),负二硫酸(SO42-)碳(根)CO32-),只有铵根(NH4+)是正一。5.化合价规则(1)化合价有正有负: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甚至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化合价)如N(4)O3的NH4+中氮元素显-3价,NO3-中氮元素显+5())(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有负,且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一)性质,因此在单质中,元素不体现化合价性质,即单质化合价为零。(4)在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注意:铁元素有两种常见化合价:+2价和+3价。元素显较低化合价时要在元素名称前加“亚”,如FeCl3读作氯化铁,FeCl2读作氯化亚铁,铁离子为Fe3+,亚铁离子为Fe2+。二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化合物写法、读法口诀:(金前非后,氧化物氧在后,先写的后读,先读的(写)角码下标不能丢,中间“化”字不可漏。三 (据)学式计算某元素化合价(1)计算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计算步骤:以计算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例第3课时 依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第1课时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爆炸一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二 燃烧的条件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物(称)可燃物)。(2)可燃(与)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可燃物的着火点)。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3.探究燃烧的条件)错提示:(1)能产生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发)、放热。(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会)生变化。(3)对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要注意对比现象,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改变某一因素得到不同的燃烧现象,来归纳(燃)的条件。(4)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助燃剂,有的物质也可以在其他助燃剂中燃烧,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拓展:自燃:某些可燃物因缓慢氧化,聚积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引起的自动燃烧现象。自燃时,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的现象。4.影响物质燃烧(烈)度的因素(1)内因:物(本)的性质。(2)外因:①氧气的浓度;②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规律总结:(1)一般物质的化学性质越活泼(燃)越剧烈。(2)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浓度越高,物(燃)越剧烈。(3)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三 爆炸1.爆炸发生的条件: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如果(气的浓度较),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生)炸。易错提示:(1)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汽车轮(爆)等都是物理变化。(2)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爆)。2.爆炸极限(1)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2)常见易燃易爆物①爆炸品:如烟花爆竹;②易燃液体:如煤油、汽油;③易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④自燃物品:如锯末、干草。3.安全标志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防火与灭火一 完全燃烧与(完)燃烧1.完全燃烧的意义(())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2)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1)提供(足)氧气,如用鼓风机送风等。(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燃料粉碎,将(体)料汽化等。3.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气味的气(,)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化学性质:(可燃):一氧化((CO)+氧气(O2)eq \o(――→,\s\up7(点燃))二氧化碳(CO2)现象:产生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毒性:CO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3)用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常作燃料。(二 防火与灭火1.灭火的原理(())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2)将燃烧着的(燃物)空气隔离。(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冷却燃烧物,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易错提示: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不能答成“降(可)物的着火(”。).常用灭火的方法(1)向(燃)(燃烧物)洒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2)喷洒泡沫、用沙土掩(、)上灭火毯等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3)发生森林火灾时可在山上开辟隔(带)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3.火灾自救(1)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沿着疏散通道(速)开火场,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2)若被困在火灾区,要冷静沉着应对,迅速寻找安全出口;若房间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烟大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或)近地面匍匐前进。4.常见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2)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第 2 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 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1.实验探究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思路(1)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选择密闭装置进行实验。(2)测定反应物的质量总和m1→测定生成物的质量总和m2→比较m1和m2的大小→得出结论。(3)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时,应特别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二 质量守恒定律不参加反应不计入“质量总和”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或生成的气体、沉淀也要计入2.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规律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2.推断物质的组成。3.(定物质的化学式(涉及化)方程式,下节学)。4.计算物质的质量。第 3 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称为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 化学方程式读法按上述意义从三(方)读出:C+O2 eq \o(=====,\s\up7(点燃))CO2(1)说明物质的变化:在点燃的条(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说明微粒个数比:每一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氧化(分)(微粒个数即化学计量数)。(3)说明质量的变化: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质量份)即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 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例如:配平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P+O2——P2O5(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求出其最小公倍数。反应前有1个氧分子(即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5个氧原子,最小公倍数为2×5=10。(2)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O2的化学计量数为10÷2=5,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10÷5=2。(3)由已知的化学计量数,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由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2,可确定P的化学计量数为4。(4)标明化学计量数后,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注明反应条件:4P+5O2eq \o(=====,\s\up7(点燃))2P2O5。(5)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拓展:定一法找出化学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作为配平起点→把它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配平其他化学计量数。易错提示:(1)配平时不要改变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也不能在化学式中加数字,否则就违背了客观事实,应在化学式前面加化学计量数。(2)化学方程式“===”两边不要出现相同的化学式。(3)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若各化学计量数有不为1的公约数时要约为最简整数比。(4)“↑”或“↓”只能标注在生成物中,若反应物中有相同状态的物质存在时,生成物不标注“↑”或“↓”。(5)在注明反应条件时,要明确“加热”“点燃”“通电”是条件,而“燃烧”不是反应条件。第2课时 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第 1 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转化为液态,在更高压强、更低温度下可转化为外形与冰相似的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在高于-78.5 ℃时升华,直接转化为气态。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不能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在光照和叶绿素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3.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稍加热会发生分解:H2CO3eq \o(=====,\s\up7(△))H2O+CO2↑(溶液中的碳酸不存在了,石蕊溶液又重新变成紫色)。4.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易错提示:CO2既能溶于水,又能与水反应,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性质。但要注意的是,CO2溶于水后,只有一小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大部分仍是以CO2的形式存在。三 CO2、Ca(OH)2、CaCO3之间的转化CaCO3eq \o(=====,\s\up7(高温))CaO+H2O(煅烧石灰石)②CaO+H2O===Ca(OH)2(制熟石灰)③CO2+Ca(OH)2===CaCO3↓+H2O(检验CO2)四 二氧化碳的用途第 2 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取二氧化碳实验药品的选择:①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混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②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③不能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二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第 3 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一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吸收等。二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及时通风换气。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干涸的深井、深洞、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较高,人在进入之前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损害健康。三 温室效应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汽、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1.从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②促进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从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①植树造林,保护森林;②循环利用二氧化碳;③利用技术手段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与封存等。第6章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第 1 节 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一 常见的金属矿物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常见的金属矿石: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铜矿石——黄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铝矿石主要有铝土矿和明矾石等。拓展:冶炼金属所选矿石应具备的特点: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开采容易、贮量较大,冶炼时尽可能节能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注:含硫矿石冶炼时会污染空气)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化学方程式: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2.实验装置:3.操作步骤(口诀:查、装、通、点、熄、停、拆)4.实验现象:(1)硬质粗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2)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尾气处理(1)处理原因: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处理方法:①燃烧法:在尾气排出处放一只点燃的酒精灯;②收集法:在尾气排出处系一个干瘪的气球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6.产物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规律总结:炼铁的操作顺序可简单记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纯净的CO,排尽硬质粗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②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硬质粗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防止高温下的铁与氧气接触,重新被氧化,同时还可以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使硬质粗玻璃管炸裂。拓展:(1)酒精喷灯产生的温度比酒精灯产生的温度要高,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需用酒精喷灯,若用酒精灯,需加上金属网罩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2)H2或C也可以将Fe2O3还原成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H2+Fe2O3eq \o(=====,\s\up7(高温))2Fe+3H2O3C+2Fe2O3eq \o(=====,\s\up7(高温))4Fe+3CO2三 工业炼铁(高炉炼铁)1.主要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2.主要设备:高炉。3.产品:高炉炼出来的产品为生铁。易错提示:(1)各原料的作用:①焦炭的作用:提供热量,产生一氧化碳;②铁矿石的作用:提供铁元素;③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杂质,形成炉渣;④空气的作用:提供氧气,支持焦炭燃烧。(2)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为生铁的密度大于炉渣的密度。(3)一氧化碳不属于工业炼铁的原料。拓展:(1)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提取注意:有些金属也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获得,如湿法炼铜,其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2)炼钢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应用氧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生铁中的其他杂质(如S、P、Si等)。四 有关含杂质的混合物的相关计算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有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将纯净物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纯净物的质量=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纯度第 2 节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第1课时 金属的性质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除水银外),有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2.金属物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性质途拓展: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硬度最大的金属——铬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二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注意:铝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所以一般情况下加热条件不写。氧化铝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规律总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越容易反应,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2.金属与常见的酸反应易错提示: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化合物(溶液显浅绿色)。规律总结:根据金属是否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的速率,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的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越快,金属越活泼。3.实验室制取氢气在常温下,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速率适中。原理:Zn+H2SO4===ZnSO4+H2↑装置:发生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是因为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都是常温。但收集方法不同,这是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难溶于水,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和水反应,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拓展:镁、铝表面都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在做镁、铝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前,要先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氧化物薄膜。4.金属与某些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易错提示:(1)铁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是亚铁化合物。(2)含Cu2+的溶液一般为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含Fe2+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规律总结:根据金属是否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若某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该金属的活动性比另一种金属的活动性强。三 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易错提示:在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第2课时 合金及其应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1.合金的定义: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青铜、钢等。2.合金的特性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低。易错提示:(1)合金的成分中一定含有金属,但不一定全是金属,也可能含有非金属。(2)合金属于混合物,熔合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其中各成分仍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3)在一种金属表面镀其他金属后,形成的不是合金,因为它们并未熔合。(4)氧化铁、氧化镁等不属于合金,它们属于纯净物。3.生铁和钢(1)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和钢的主要不同在于含碳量不同。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由于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 ,决定了生铁和钢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2)生铁坚硬,韧性差,一般用于铸造;钢较硬,有韧性、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机械性能好,可以锻、轧和铸造,性能比生铁优越。4.其他几种常见合金第 3 节 金属防护和废旧金属回收一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注意: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用的水是迅速冷却的沸水,其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保证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锈成分复杂,主要是氧化铁(Fe2O3)。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一旦生锈必须及时除锈,否则会全部被锈蚀掉。二 防止铁生锈1.防止钢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水,或隔绝空气,或隔绝水和空气。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2)用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的方法来防止钢铁生锈。(3)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能起保护作用的其他金属。(4)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如烤蓝。(5)改变内部结构,形成合金,如不锈钢。三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1.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废金属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金属资源,节约金属冶炼成本,减少金属冶炼时的污染,也可减少废金属中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2.保护金属资源途径(1)有计划、合理地开采资源,禁止无计划非法乱采金属矿产。(2)积极进行金属代用品的开发研究。(3)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4)防止金属生锈。序号装置现象结论实验1甲溶液变成红色酚酞溶液能和浓氨水发生反应实验2过一会儿,烧杯B中溶液变成红色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停地运动,进入甲溶液,使溶液变红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白色、固体,多呈圆柱状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石蜡慢慢熔化,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迅速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管管口有白烟产生吹灭蜡烛有白烟冒出点燃白烟白烟燃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举例铁丝弯曲、矿石粉碎、雪融化、酒精挥发木条燃烧、铁矿石炼成钢铁、铁生锈、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烂定义和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唯一的判断依据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形状改变、状态变化有此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类别常见仪器反应仪器可以直接(热)间接加热(需垫陶土网) 计量和用于加热的仪器存放药品仪器取用、夹持和固定仪器分离和加液体仪器其他仪器取用粉末状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注 意 :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称量①称量前后游码归零,称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②砝码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③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洁净的纸片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放在表面皿、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注 意 :称量值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将砝码放在左盘,未使用游码时,则实际称取的质量不变;使用游码时,则实际称取的质量偏小较多量时——倾倒法一定量时——用量筒和胶头滴曾首先向量 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注 意 :a.所选取量筒的量程要略大于或等于要量取的 液体体积;b.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于稀释或配制溶 液,也不能作反应容器;c.分析量筒,数误差时,可记)“仰小俯大”(如图)(俯视(读数)大 D(平视)读数正确(仰视)读数偏小少量时——用胶头滴管竖直悬空注 意 :a.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以防试剂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b.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c.滴管用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的滴管是配套使用的,不用清洗)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图示操作及注意事项先将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以免折断玻璃管伤手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将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左手拿容器,右手将橡皮塞慢慢旋转塞进容器口,切不可将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橡皮塞,以免压破容器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1.从一卷镁带上折下一段,用砂纸打磨后观察镁带表面由灰白色变为银白色且具有金属光泽镁硬度小,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2.将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灯泡发光镁能导电3.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带开始燃烧时,立即移到陶土网上方,让它(续燃烧,观察(象)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镁具有可燃性表达式:镁(Mg)+氧气(O2)eq \o(――→,\s\up7(点燃))氧化镁(MgO)4.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在试管中,加入白醋镁带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气体,同时放热元素氧氮碳氢铁磷镁氯铜符号ONCHFePMgClCu物质氧气金刚石镁带铜丝红磷氮气氢气氨气化学符号O2CMgCuPN2H2NH3物质水二氧化碳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铜碳酸氢铵铁化学符号H2OCO2MgOP2O5CuONH4HCO3Fe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0.03%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区别物质种类只有一种至少有两种组成特点固定不固定性质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表达式能用一个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一个化学符号完整表示举例氧气、二氧化碳、水、铁等空气、海水、土壤等联系简单混合纯净物 一混合物分离、提纯氮气的性质氮气的用途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用作灯泡的填充气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可制得氨气用于制取氮肥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低于一196 ℃就会形成液氮,液氮汽化吸收热量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物质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及其对应化学符号木炭(黑色固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木炭在氧(中剧)燃烧,并(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C)+氧气(O2)eq \o(――→,\s\up7(点燃))二氧化碳(CO2)镁条((银白色)(空气)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放),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Mg)+氧气(O2)eq \o(――→,\s\up7(点燃))氧化镁(MgO)铁丝(银白色)一般情(下,在空气中(能燃),在氧气中(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量的热,生成)色固体铁(Fe)+氧气(O2)eq \o(――→,\s\up7(点燃))四氧化三铁(Fe3(4)红(()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均能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红磷(P)+氧气(O2)eq \o(――→,\s\up7(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焰明),(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石蜡+氧气(O2)eq \o(――→,\s\up7(点燃))水(H2O)+二氧化碳(CO2)(石蜡是混合物,故无化学符号)性质用途例子氧化性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太空行走等支持燃烧炼钢、气割、气焊、火箭发射等装置电极现象体积关系检验方法结论正极均产生气泡,并逐渐汇集成气体V正极∶V负极=1∶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氧气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可燃,产生淡蓝(火)氢气分子的性质常见现象或解释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7×1021个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有空隙气体易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原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微观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微观〉子结构质子数=核〈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别微观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举例如Na如Na+如Cl-联系元素原子区别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使用范围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元素。原子是个体,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元素是总称,是集体。分类标准分类结果识别方法(据不同)元素具有不同性质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中有“钅”字旁(汞除外),如铁、铜、银等非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中有“气”字头,如氧、氯、氢等;或是有“石”字旁,如碳、磷、硫、碘等;或是有“氵”旁,如溴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缺钙缺锌缺铁缺碘碘过量钙过量微量硒过量硒成年人骨骼疏松,幼儿易得佝偻病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易得贫血症导致甲状腺疾病导致甲状腺疾病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可防癌导致癌症的因素之一意义示例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水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物质类别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示例单质元素符号型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读元素名称Fe铁、Cu铜、He氦、Ne氖、 C碳、P磷等双原子分 子型,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气体读“某气”,固体 或液体读元素名称O₂氧气、H₂氢气、Br₂溴、I₂碘 等多原子分子型元素符号右下角写相应数字特殊对待O₃臭氧等分类种类及表示方法化合物根据名称书写(根据“顺写)读”的原则书写化学式,如CO2(NaCl等根据化合价书写(十字交叉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棉花燃烧,玻璃片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用烧杯罩住的蜡烛,过一会儿就会熄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木条燃烧比煤块燃烧所需的时间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性)体爆炸(限(体积分数)氢气(H2(4%~75%甲烷(CH4)(%~15%一氧化碳(CO)(1).5%~7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稀盐酸与石灰石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锥形瓶中出现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石灰石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天平保持平衡文字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结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十”“——”相连以“水通电分解”为例:H₂O—H₂+O₂配:配平化学方程式2H₂O—2H₂+O₂等:把短线改为“———_ ”2H2Oeq \o(=====,\s\up7()) 2H2+(2注: 一)反应条件,二注生成物状态(“个”或“↓”)2H2Oeq \o(=====,\s\up7(通电)) 2H2↑+O2↑查:依据上述四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计算步骤例:9 kg水通电完全分解,求生成氢气的质量设:按题意设未知量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不带单位 写:写出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eq \o(=====,\s\up7(通电))2H2↑+O2↑检查配平、条件、符号等 找:找出相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36 4注意乘以化学计量数 9kg带单位x 列:建立含有未知量的比例关系eq \f(36,4)=eq \f(9 kg,x) 求:求得未知量x=1 kg 答:作答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 kg。→不要忘记答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一般情况,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灭火干冰升华吸热作制冷剂,用于人工增雨等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产纯碱、小苏打、化肥、塑料等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制碳酸饮料等参与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反应原理2HCl+CaCO₃=CaCl₂+CO₂*+H₂O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制气体。依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条件是常温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装置简单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二氧化碳逸出控制反 可控制反应应速率 的发生和停止多孔 隔板A B C D收集方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所以不宜用排水法收集,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注意:此方法不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因)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还有氮气等)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金属的物理性质用途铜易导电制电线、电缆等铁易导热制炊具等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拉成丝、制铝箔等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Mg+O2eq \o(=====,\s\up7(点燃))2MgO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eq \o(=====,\s\up7(点燃))Fe3O4铝丝在空气中加热失去金属光泽,表面变灰暗4Al+3O2eq \o(=====,\s\up7(△))2Al2O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2Cu+O2eq \o(=====,\s\up7(△))2CuO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表面产生气泡非常快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锌与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无气泡结论镁、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用砂纸打磨铁丝并绕成螺旋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铁丝表面逐渐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结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名称特性用途武德合金熔点低制电路保险丝等硬铝质轻而坚硬制造飞机、汽车,作建筑材料等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各种器械等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特殊的形状记忆功能用于卫星、航空等领域钛合金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制成人造骨骼实验①②③装置处理方法试管中加入干燥剂和干棉球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浸没铁钉加入蒸馏水,浸没一半铁钉现象铁钉未锈蚀铁钉未锈蚀铁钉缓慢锈蚀结论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②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沪教版(全国)(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节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 1 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 1 节 认识化学科学一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属于自然科学。化学常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有着独特的魅力。二 历史悠久的化学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火药2.近代化学发展阶段:(1)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其著作《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的本性。(2)1775年前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3)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4)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化学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提出(元)周期律。(6)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并编写了多部化学著作。三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1.化学促进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2.化学促进能源开发利用。3.化学为环境保护开辟新路径。4.化学加快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5.用化学方法进行新材料研制。6.化学促进医学发展。第 2 节 化学研究什么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 物质的变化1.活动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1)物理变化:像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只发生了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生)的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像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注意: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有些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能量。而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能量才能发生。二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等。3.化(帮)我们认识物质性质——加热碳酸氢铵(1)实验现象:固体(末)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 )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3)碳酸氢铵的保存:密封放置于阴凉处。第2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元素组成1.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发现世间万物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不同物质可能含有(同)素,例如:加热葡萄糖、砂糖、(粉)实验。(1)实验现象:有黑色固体生成。(2)实验结论: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2.少数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多数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例如: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等。3.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例如:点石不能成金的道理就在于石头中不含金元素。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用途1.因为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因而被用于制造钻石;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因此常用于切割玻璃。2.因为石墨为灰黑色质软的固体,因此可用于生产铅笔芯和润滑剂;因为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因此常用作电池的电极。三 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人们以地壳中蕴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工艺,制造出药物、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产品,满足人类的需求。第3 节 怎样学习化学第1课时 常见的化学仪器和实验规则一 化学实验规则及事故处理1.实验室“三不”原则:不用嘴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不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2.剩余药品“三不”原则:不要放回原试剂瓶;不要带出实验室;不要随意丢弃,应该放在指定容器中。3.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使用防护眼镜,一(眼睛里溅入药液(尤其是具有腐)性或有毒的药液),不要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不断眨眼,必要(请)生处理。(1)如(慎将)多量的酸(或碱)液洒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的碳酸氢)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干。如只是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水)洗抹布。(2)如将少量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立(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速用大量水冲洗),再(上碳酸氢钠溶液(3%~5%)。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二 认识常见仪器第2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2.液体药品的取用二 药品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使用外焰部分。酒精灯使用示例:2.物质的加热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1.洗涤方法:刷洗时应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2.洗净的判断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四 仪器的连接五 “铜绿”的性质实验1.外观特征及主要成分:绿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2.加热“铜绿”: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管壁有水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eq \o(――→,\s\up7(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3.“铜绿”与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水+二氧化碳。第3课时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使用化学符号一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eq \x(提出问题)―→eq \x(作出假设)―→eq \x(制订计划)―→eq \x(实施计划)―→eq \x(得出结论)―→eq \x(表达与交流)二 探究金属镁的性质三 化学符号1.(素符号(目前已经涉及的)素符号):2.认识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3.文字表(式)(1)定义:用物质的中文名称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子)(2)书写: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中间用“+”连接;在“―→”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件)(3)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如:碳酸氢铵eq \o(――→,\s\up7(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表示: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一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如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拓展:检验装置气密性主要利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容器受热后,容器内的气体膨胀,容器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在右端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如果装置漏气,则在导管口处就无法观察到气泡。二 空气中氧气含)的测定(实)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倒流入集气瓶,(充)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中)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对应符号:红磷+氧气eq \o(――→,\s\up7(点燃))五氧化二磷 ( )O2 P2O5(4)结论:氧气(占)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5)误差分析偏小: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等。偏大: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太慢,导致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②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气)热膨胀后沿导管逸出。(6)多角度分析实验侧面能得出有关氮气的一些性质:如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可燃也不助燃。三 空气的组成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易错提示:(1)空气中各成分的(量)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2)空气中各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四 纯净物与混合物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第2课时 氮气和稀有气体一 氮气第 2 ,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三态变化:eq \a\vs4\al(气态,无色)eq \o(,\s\up7(101 kPa、-183 ℃))eq \a\vs4\al( 液态,淡蓝色)eq \o(,\s\up7(101 kPa、-218.4 ℃))eq \a\vs4\al( 固态,淡蓝色)二 氧)的化学性质三 实验注意事项及其原因分析1.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均要注意由上到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了防止集气瓶中的氧气受热膨胀逸出,导致现象不明显。2.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需(意)(1)用砂纸将细铁丝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质)(2)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的受热面积和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积)(3)将火柴梗系在细铁丝一端,是为了引燃细(丝)(4)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中)(5)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反应产生的高温固体溅落瓶底,避免集气瓶炸裂。规(总):(1)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准确性: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①是否剧烈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或火星)+放热+生成物的色、味、态;②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 ③“烟”与“雾”的区别:“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液体小颗粒;④“光”与“火焰”的区别:气体燃烧时有火焰,固体燃烧一般会发光,且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更加剧烈,火焰的颜色更(亮)(2)书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意反应条件:不要将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点燃是化学变化的条件,而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四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如燃烧、鞭炮爆炸;有些氧化反应缓慢,不易察觉,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五 氧气的用途六 氧气的两面性氧气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如供给生物体呼吸;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氧气会引起金属生锈、食物腐败等。七 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大气中氧气的消耗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燃物的燃烧等。2.大气中氧气的产生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 3 节 氧气的制备第1课时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过氧化氢制氧气一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物理变化1.原理: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2.过程:二 过氧化氢制氧气1.反应的原理过氧化氢eq \o(――→,\s\up7(二氧化锰(MnO2)))水+氧气 H2O2 H2O O22.发生装置规律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主要的气体发生装置目前有固体加热制气体和固、液常温制气体两种。3.收集装置装置A适合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装置B适合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的收集,装置C适合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的收集。收集氧气可选择A或C。4.检验方法:将带有火星的木条(入)气瓶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5.验满方法(1)选择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开始收集气体的最佳时机是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时)观察到有大气泡从集气瓶瓶口冒出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2)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注意导管需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可以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已收集满。三 催化剂→加快或减慢速率 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应速率,而本身的质)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即“一变、两不变”)称(该)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易)提示:(1)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而是反应条(。)(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3)催化剂没有唯一性,即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一种物质也可能作多个反应的催化剂。四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可(示)M―→A+B+……第2课时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反应的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化学符号:高锰酸钾锰)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化学符号:氯酸钾eq \o(――→,\s\up7(二氧化锰),\s\do5(加热))氯化钾+氧气KClO3 KCl O22.制取装置如图所示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该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3.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或污染水槽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图固定装置)。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有试剂的部位加热。⑤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⑥离: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熄灭酒精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第 4 节 水的组成和净化第1课时 探究水的组成一 水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二 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实验结论:①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对应的化学符号:水eq \o(――→,\s\up7(通电))氢气+氧气H2O H2 O2②水是由氢元素(氧)素组成的。(2)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素)种类不变。(3)注意事项:①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溶液导电性;②使用直流(源)2.氢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点)前,要验纯(2)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及对应的化学符号:氢气+氧气eq \o(――→,\s\up7(点燃))水H2 O2 H2O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内)有水雾出现。(3)氢气验纯的方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发出轻微的“噗”声(就)明氢气较纯。(4)氢气用途:作燃料,且因为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一 过滤基本操作1.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2.主要仪器(漏斗、)杯、玻璃棒、铁架台((铁))3.注意事项(1(一):滤纸紧贴漏斗内壁。(2)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边)、液面低于滤纸边缘。(3)三靠:烧杯尖嘴紧靠玻(棒、玻璃棒紧靠)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被捅破)、(斗下端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便于液体流下)。二 水的净化方法1.静置沉淀:去除水中的大颗粒不溶物。2.明矾吸附:吸附水中悬浮的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下来。3.活性炭吸附: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属于物理变化。4.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5.蒸馏:得到纯净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6.煮沸: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之一,杀菌消毒,去除水中微生物,能降低水的硬度。7.液氯消毒:杀菌消毒,自来水生产常用的方法,(生化)变化。三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如图)四 硬水和软水1.硬水: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可溶性物质。 软水:不含或仅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2.硬水的危害:洗涤衣物时,严重影响洗涤剂的使用效果;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五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水资源概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2.爱护水资源 工业上,改进一些生产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上,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农业和园林浇灌、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或滴灌;生活中,使用节水器具,用洗菜水浇花等。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 1 节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1课时 分子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二 分子的性质分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不同,性质不同,如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规律总结: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间的空隙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而微观粒子本身并没有改变。第2课时 原子一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1.分子并不一定比原子大。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关键词“最小微观粒子”是指“化学变化中”的,而不是绝对的最小。3.虽然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是分子和原(真实存在,且都)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二 化学变化的本质(以水的电解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物理变化主要是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距离大小发生变化导致的。化学变化是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导致的。三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eq \b\lc\{(\a\vs4\al\co1(原子核\b\lc\{(\a\vs4\al\co1(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内部微粒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1)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原子。四 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子质量(符号为Ar)。2.计算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eq \f(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kg)×\f(1,12))如: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657×10-26 kg,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993×10-26 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eq \f(2.657×10-26 kg,1.993×10-26 kg×\f(1,12))≈163.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4.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五 相对分子质量1.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符号为Mr。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计算公):某分子(Ax(y)的相对分子质量(Mr)=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y。第3课时 离子一 离子1.定义:在某些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会因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观粒子,这种带电荷的微观粒子(为)子。2.离子的形成(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此时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带正电荷,为阳离子。(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此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观粒子带负电荷,(阴)子。3.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二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三 )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当m=(2+8+n)时,该微观粒子是原子;当m>(2+8+n)),该微观粒子是阳离子;当m<(2+8+n)时,该微观粒子是阴离子。四 构成物质微粒的相互关系第 2 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1课时 元素概念 元素符号 (质分类)一 元素1.定义:元素是(有)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子的总称()错提示:(1)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2)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两种原子,或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2.元素和原子的关系3.元素的分类二 元素符号1.规定与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一个字母表示的如H、N、(、)等;两个字母表示的如Na、(u)Cl等。2.元素符号的意义(1(宏)意义: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3)有的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大(数)石”字旁的元素。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4)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即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N表示2个氮原子。三 离子符号注:当离子所带电荷数是1时,“1”省略不写。四 物质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净)。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易错提示:(1)由(种)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混合,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属(混)物。(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2的混合物。(3)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含三种元素。五 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物质关系第2(时)元素周期表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元素与人体健康) 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2)纵列: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16个族。(3)格:每一种元素占据一个格,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每一格的信息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示例:规律总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氢、氦除外),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二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1.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2.海水中元素的分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3.空气中元素分布: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4.太阳中含量最多的是氢元素,其次是氦元素。三 元素与人体健康1.人体中元素的分布:人体体重中水约占70%,组成人体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碳、氢、氮等。(.常量元(:氧(O(、碳(C(、氢(H(、氮(N)(钙(Ca(、磷(P(、)(S)、钾(K)等(微量元素(铁(Fe)(铜(Cu)(锰(Mn)(锌(Zn)(钴(Co(、碘)I)、硒(Se)等。常见的微量元素口诀:锰、铜、铁(锌、钴、碘、硒)门童铁心古典戏)。3.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会引起疾病。有些元素摄入过量也会导致疾病。第 3 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第1课时 化学式的意义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一 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二 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易错提示: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类似,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当化学式前面有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三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四 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eq \a\vs4\al() 2Fe3+eq \b\lc\{(\a\vs4\al\co1(“2”表示2个铁离子,“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eq \o(C,\s\up6(-4))H4eq \b\lc\{(\a\vs4\al\co1(“-4”表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右下角“4”表示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第2课时 化合价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一 化合价1.概念: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它决定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的个数比。2.原子(:作为)个整体参(化学反应的)子集合叫原子团,也叫根,如氢氧根(OH-)、碳酸根(CO32-)等。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x”或“-x”表示,如Meq \o(g,\s\up6(+2))eq \o((OH),\s\up6(-1))2。4.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四碳,)四六硫(齐全,)汞二价最常(,莫忘单质)为零。(负一硝酸()O3-)氢氧((OH-),负二硫酸(SO42-)碳(根)CO32-),只有铵根(NH4+)是正一。5.化合价规则(1)化合价有正有负: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甚至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化合价)如N(4)O3的NH4+中氮元素显-3价,NO3-中氮元素显+5())(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有负,且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一)性质,因此在单质中,元素不体现化合价性质,即单质化合价为零。(4)在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注意:铁元素有两种常见化合价:+2价和+3价。元素显较低化合价时要在元素名称前加“亚”,如FeCl3读作氯化铁,FeCl2读作氯化亚铁,铁离子为Fe3+,亚铁离子为Fe2+。二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化合物写法、读法口诀:(金前非后,氧化物氧在后,先写的后读,先读的(写)角码下标不能丢,中间“化”字不可漏。三 (据)学式计算某元素化合价(1)计算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计算步骤:以计算K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例第3课时 依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第1课时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爆炸一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化学反应的发生,可能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二 燃烧的条件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物(称)可燃物)。(2)可燃(与)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可燃物的着火点)。注意: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3.探究燃烧的条件)错提示:(1)能产生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发)、放热。(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会)生变化。(3)对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要注意对比现象,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改变某一因素得到不同的燃烧现象,来归纳(燃)的条件。(4)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助燃剂,有的物质也可以在其他助燃剂中燃烧,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拓展:自燃:某些可燃物因缓慢氧化,聚积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引起的自动燃烧现象。自燃时,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的现象。4.影响物质燃烧(烈)度的因素(1)内因:物(本)的性质。(2)外因:①氧气的浓度;②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规律总结:(1)一般物质的化学性质越活泼(燃)越剧烈。(2)一般情况下,氧气的浓度越高,物(燃)越剧烈。(3)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三 爆炸1.爆炸发生的条件: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如果(气的浓度较),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生)炸。易错提示:(1)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汽车轮(爆)等都是物理变化。(2)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引(爆)。2.爆炸极限(1)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2)常见易燃易爆物①爆炸品:如烟花爆竹;②易燃液体:如煤油、汽油;③易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④自燃物品:如锯末、干草。3.安全标志第2课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防火与灭火一 完全燃烧与(完)燃烧1.完全燃烧的意义(())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2)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1)提供(足)氧气,如用鼓风机送风等。(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燃料粉碎,将(体)料汽化等。3.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气味的气(,)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化学性质:(可燃):一氧化((CO)+氧气(O2)eq \o(――→,\s\up7(点燃))二氧化碳(CO2)现象:产生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毒性:CO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3)用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常作燃料。(二 防火与灭火1.灭火的原理(())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2)将燃烧着的(燃物)空气隔离。(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冷却燃烧物,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易错提示: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不能答成“降(可)物的着火(”。).常用灭火的方法(1)向(燃)(燃烧物)洒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2)喷洒泡沫、用沙土掩(、)上灭火毯等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3)发生森林火灾时可在山上开辟隔(带)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3.火灾自救(1)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沿着疏散通道(速)开火场,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2)若被困在火灾区,要冷静沉着应对,迅速寻找安全出口;若房间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烟大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或)近地面匍匐前进。4.常见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2)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第 2 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 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1.实验探究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思路(1)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选择密闭装置进行实验。(2)测定反应物的质量总和m1→测定生成物的质量总和m2→比较m1和m2的大小→得出结论。(3)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时,应特别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二 质量守恒定律不参加反应不计入“质量总和”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或生成的气体、沉淀也要计入2.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规律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2.推断物质的组成。3.(定物质的化学式(涉及化)方程式,下节学)。4.计算物质的质量。第 3 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称为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 化学方程式读法按上述意义从三(方)读出:C+O2 eq \o(=====,\s\up7(点燃))CO2(1)说明物质的变化:在点燃的条(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说明微粒个数比:每一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氧化(分)(微粒个数即化学计量数)。(3)说明质量的变化: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质量份)即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 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例如:配平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P+O2——P2O5(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求出其最小公倍数。反应前有1个氧分子(即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5个氧原子,最小公倍数为2×5=10。(2)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O2的化学计量数为10÷2=5,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10÷5=2。(3)由已知的化学计量数,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由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2,可确定P的化学计量数为4。(4)标明化学计量数后,将短线改为“等号”,并注明反应条件:4P+5O2eq \o(=====,\s\up7(点燃))2P2O5。(5)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拓展:定一法找出化学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作为配平起点→把它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配平其他化学计量数。易错提示:(1)配平时不要改变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也不能在化学式中加数字,否则就违背了客观事实,应在化学式前面加化学计量数。(2)化学方程式“===”两边不要出现相同的化学式。(3)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若各化学计量数有不为1的公约数时要约为最简整数比。(4)“↑”或“↓”只能标注在生成物中,若反应物中有相同状态的物质存在时,生成物不标注“↑”或“↓”。(5)在注明反应条件时,要明确“加热”“点燃”“通电”是条件,而“燃烧”不是反应条件。第2课时 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5章奇妙的二氧化碳第 1 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转化为液态,在更高压强、更低温度下可转化为外形与冰相似的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在高于-78.5 ℃时升华,直接转化为气态。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不能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在光照和叶绿素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3.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稍加热会发生分解:H2CO3eq \o(=====,\s\up7(△))H2O+CO2↑(溶液中的碳酸不存在了,石蕊溶液又重新变成紫色)。4.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易错提示:CO2既能溶于水,又能与水反应,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性质。但要注意的是,CO2溶于水后,只有一小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大部分仍是以CO2的形式存在。三 CO2、Ca(OH)2、CaCO3之间的转化CaCO3eq \o(=====,\s\up7(高温))CaO+H2O(煅烧石灰石)②CaO+H2O===Ca(OH)2(制熟石灰)③CO2+Ca(OH)2===CaCO3↓+H2O(检验CO2)四 二氧化碳的用途第 2 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取二氧化碳实验药品的选择:①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混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②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③不能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二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第 3 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一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吸收等。二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及时通风换气。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干涸的深井、深洞、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较高,人在进入之前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损害健康。三 温室效应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汽、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1.从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②促进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从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①植树造林,保护森林;②循环利用二氧化碳;③利用技术手段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与封存等。第6章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第 1 节 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一 常见的金属矿物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常见的金属矿石: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铜矿石——黄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铝矿石主要有铝土矿和明矾石等。拓展:冶炼金属所选矿石应具备的特点: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开采容易、贮量较大,冶炼时尽可能节能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注:含硫矿石冶炼时会污染空气)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化学方程式:Fe2O3+3COeq \o(=====,\s\up7(高温))2Fe+3CO22.实验装置:3.操作步骤(口诀:查、装、通、点、熄、停、拆)4.实验现象:(1)硬质粗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2)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尾气处理(1)处理原因: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处理方法:①燃烧法:在尾气排出处放一只点燃的酒精灯;②收集法:在尾气排出处系一个干瘪的气球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6.产物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规律总结:炼铁的操作顺序可简单记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纯净的CO,排尽硬质粗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②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硬质粗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防止高温下的铁与氧气接触,重新被氧化,同时还可以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使硬质粗玻璃管炸裂。拓展:(1)酒精喷灯产生的温度比酒精灯产生的温度要高,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需用酒精喷灯,若用酒精灯,需加上金属网罩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2)H2或C也可以将Fe2O3还原成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H2+Fe2O3eq \o(=====,\s\up7(高温))2Fe+3H2O3C+2Fe2O3eq \o(=====,\s\up7(高温))4Fe+3CO2三 工业炼铁(高炉炼铁)1.主要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2.主要设备:高炉。3.产品:高炉炼出来的产品为生铁。易错提示:(1)各原料的作用:①焦炭的作用:提供热量,产生一氧化碳;②铁矿石的作用:提供铁元素;③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杂质,形成炉渣;④空气的作用:提供氧气,支持焦炭燃烧。(2)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为生铁的密度大于炉渣的密度。(3)一氧化碳不属于工业炼铁的原料。拓展:(1)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提取注意:有些金属也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获得,如湿法炼铜,其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2)炼钢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应用氧气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生铁中的其他杂质(如S、P、Si等)。四 有关含杂质的混合物的相关计算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有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将纯净物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纯净物的质量=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纯度第 2 节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第1课时 金属的性质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除水银外),有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2.金属物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性质途拓展: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硬度最大的金属——铬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二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注意:铝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所以一般情况下加热条件不写。氧化铝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规律总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越容易反应,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2.金属与常见的酸反应易错提示: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化合物(溶液显浅绿色)。规律总结:根据金属是否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反应的速率,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的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越快,金属越活泼。3.实验室制取氢气在常温下,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速率适中。原理:Zn+H2SO4===ZnSO4+H2↑装置:发生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是因为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都是常温。但收集方法不同,这是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难溶于水,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和水反应,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拓展:镁、铝表面都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在做镁、铝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前,要先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氧化物薄膜。4.金属与某些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易错提示:(1)铁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生成的是亚铁化合物。(2)含Cu2+的溶液一般为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含Fe2+的溶液一般为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规律总结:根据金属是否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若某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该金属的活动性比另一种金属的活动性强。三 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易错提示:在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第2课时 合金及其应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1.合金的定义: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青铜、钢等。2.合金的特性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低。易错提示:(1)合金的成分中一定含有金属,但不一定全是金属,也可能含有非金属。(2)合金属于混合物,熔合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其中各成分仍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3)在一种金属表面镀其他金属后,形成的不是合金,因为它们并未熔合。(4)氧化铁、氧化镁等不属于合金,它们属于纯净物。3.生铁和钢(1)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和钢的主要不同在于含碳量不同。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由于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 ,决定了生铁和钢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2)生铁坚硬,韧性差,一般用于铸造;钢较硬,有韧性、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机械性能好,可以锻、轧和铸造,性能比生铁优越。4.其他几种常见合金第 3 节 金属防护和废旧金属回收一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注意: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用的水是迅速冷却的沸水,其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保证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锈成分复杂,主要是氧化铁(Fe2O3)。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一旦生锈必须及时除锈,否则会全部被锈蚀掉。二 防止铁生锈1.防止钢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水,或隔绝空气,或隔绝水和空气。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2)用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的方法来防止钢铁生锈。(3)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能起保护作用的其他金属。(4)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如烤蓝。(5)改变内部结构,形成合金,如不锈钢。三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1.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废金属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金属资源,节约金属冶炼成本,减少金属冶炼时的污染,也可减少废金属中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2.保护金属资源途径(1)有计划、合理地开采资源,禁止无计划非法乱采金属矿产。(2)积极进行金属代用品的开发研究。(3)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4)防止金属生锈。序号装置现象结论实验1甲溶液变成红色酚酞溶液能和浓氨水发生反应实验2过一会儿,烧杯B中溶液变成红色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停地运动,进入甲溶液,使溶液变红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白色、固体,多呈圆柱状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石蜡慢慢熔化,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迅速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管管口有白烟产生吹灭蜡烛有白烟冒出点燃白烟白烟燃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举例铁丝弯曲、矿石粉碎、雪融化、酒精挥发木条燃烧、铁矿石炼成钢铁、铁生锈、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烂定义和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唯一的判断依据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形状改变、状态变化有此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类别常见仪器反应仪器可以直接(热)间接加热(需垫陶土网) 计量和用于加热的仪器存放药品仪器取用、夹持和固定仪器分离和加液体仪器其他仪器取用粉末状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注 意 :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称量①称量前后游码归零,称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②砝码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③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洁净的纸片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放在表面皿、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注 意 :称量值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将砝码放在左盘,未使用游码时,则实际称取的质量不变;使用游码时,则实际称取的质量偏小较多量时——倾倒法一定量时——用量筒和胶头滴曾首先向量 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注 意 :a.所选取量筒的量程要略大于或等于要量取的 液体体积;b.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于稀释或配制溶 液,也不能作反应容器;c.分析量筒,数误差时,可记)“仰小俯大”(如图)(俯视(读数)大 D(平视)读数正确(仰视)读数偏小少量时——用胶头滴管竖直悬空注 意 :a.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以防试剂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b.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c.滴管用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的滴管是配套使用的,不用清洗)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图示操作及注意事项先将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以免折断玻璃管伤手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将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左手拿容器,右手将橡皮塞慢慢旋转塞进容器口,切不可将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橡皮塞,以免压破容器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1.从一卷镁带上折下一段,用砂纸打磨后观察镁带表面由灰白色变为银白色且具有金属光泽镁硬度小,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2.将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灯泡发光镁能导电3.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带开始燃烧时,立即移到陶土网上方,让它(续燃烧,观察(象)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镁具有可燃性表达式:镁(Mg)+氧气(O2)eq \o(――→,\s\up7(点燃))氧化镁(MgO)4.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在试管中,加入白醋镁带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气体,同时放热元素氧氮碳氢铁磷镁氯铜符号ONCHFePMgClCu物质氧气金刚石镁带铜丝红磷氮气氢气氨气化学符号O2CMgCuPN2H2NH3物质水二氧化碳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铜碳酸氢铵铁化学符号H2OCO2MgOP2O5CuONH4HCO3Fe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0.03%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区别物质种类只有一种至少有两种组成特点固定不固定性质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表达式能用一个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一个化学符号完整表示举例氧气、二氧化碳、水、铁等空气、海水、土壤等联系简单混合纯净物 一混合物分离、提纯氮气的性质氮气的用途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用作灯泡的填充气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可制得氨气用于制取氮肥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低于一196 ℃就会形成液氮,液氮汽化吸收热量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物质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及其对应化学符号木炭(黑色固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木炭在氧(中剧)燃烧,并(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C)+氧气(O2)eq \o(――→,\s\up7(点燃))二氧化碳(CO2)镁条((银白色)(空气)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放),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Mg)+氧气(O2)eq \o(――→,\s\up7(点燃))氧化镁(MgO)铁丝(银白色)一般情(下,在空气中(能燃),在氧气中(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量的热,生成)色固体铁(Fe)+氧气(O2)eq \o(――→,\s\up7(点燃))四氧化三铁(Fe3(4)红(()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均能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红磷(P)+氧气(O2)eq \o(――→,\s\up7(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焰明),(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石蜡+氧气(O2)eq \o(――→,\s\up7(点燃))水(H2O)+二氧化碳(CO2)(石蜡是混合物,故无化学符号)性质用途例子氧化性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太空行走等支持燃烧炼钢、气割、气焊、火箭发射等装置电极现象体积关系检验方法结论正极均产生气泡,并逐渐汇集成气体V正极∶V负极=1∶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氧气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可燃,产生淡蓝(火)氢气分子的性质常见现象或解释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7×1021个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有空隙气体易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原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微观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微观〉子结构质子数=核〈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别微观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举例如Na如Na+如Cl-联系元素原子区别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使用范围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如:(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元素。原子是个体,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元素是总称,是集体。分类标准分类结果识别方法(据不同)元素具有不同性质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中有“钅”字旁(汞除外),如铁、铜、银等非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中有“气”字头,如氧、氯、氢等;或是有“石”字旁,如碳、磷、硫、碘等;或是有“氵”旁,如溴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缺钙缺锌缺铁缺碘碘过量钙过量微量硒过量硒成年人骨骼疏松,幼儿易得佝偻病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易得贫血症导致甲状腺疾病导致甲状腺疾病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可防癌导致癌症的因素之一意义示例宏观表示一种物质水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物质类别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示例单质元素符号型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读元素名称Fe铁、Cu铜、He氦、Ne氖、 C碳、P磷等双原子分 子型,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气体读“某气”,固体 或液体读元素名称O₂氧气、H₂氢气、Br₂溴、I₂碘 等多原子分子型元素符号右下角写相应数字特殊对待O₃臭氧等分类种类及表示方法化合物根据名称书写(根据“顺写)读”的原则书写化学式,如CO2(NaCl等根据化合价书写(十字交叉法)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棉花燃烧,玻璃片不燃烧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用烧杯罩住的蜡烛,过一会儿就会熄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木条燃烧比煤块燃烧所需的时间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性)体爆炸(限(体积分数)氢气(H2(4%~75%甲烷(CH4)(%~15%一氧化碳(CO)(1).5%~7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稀盐酸与石灰石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锥形瓶中出现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石灰石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天平保持平衡文字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结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十”“——”相连以“水通电分解”为例:H₂O—H₂+O₂配:配平化学方程式2H₂O—2H₂+O₂等:把短线改为“———_ ”2H2Oeq \o(=====,\s\up7()) 2H2+(2注: 一)反应条件,二注生成物状态(“个”或“↓”)2H2Oeq \o(=====,\s\up7(通电)) 2H2↑+O2↑查:依据上述四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计算步骤例:9 kg水通电完全分解,求生成氢气的质量设:按题意设未知量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不带单位 写:写出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eq \o(=====,\s\up7(通电))2H2↑+O2↑检查配平、条件、符号等 找:找出相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36 4注意乘以化学计量数 9kg带单位x 列:建立含有未知量的比例关系eq \f(36,4)=eq \f(9 kg,x) 求:求得未知量x=1 kg 答:作答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 kg。→不要忘记答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一般情况,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灭火干冰升华吸热作制冷剂,用于人工增雨等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生产纯碱、小苏打、化肥、塑料等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制碳酸饮料等参与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反应原理2HCl+CaCO₃=CaCl₂+CO₂*+H₂O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制气体。依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条件是常温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装置简单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二氧化碳逸出控制反 可控制反应应速率 的发生和停止多孔 隔板A B C D收集方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所以不宜用排水法收集,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注意:此方法不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因)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还有氮气等)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金属的物理性质用途铜易导电制电线、电缆等铁易导热制炊具等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拉成丝、制铝箔等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Mg+O2eq \o(=====,\s\up7(点燃))2MgO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eq \o(=====,\s\up7(点燃))Fe3O4铝丝在空气中加热失去金属光泽,表面变灰暗4Al+3O2eq \o(=====,\s\up7(△))2Al2O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2Cu+O2eq \o(=====,\s\up7(△))2CuO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表面产生气泡非常快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锌与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无气泡结论镁、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用砂纸打磨铁丝并绕成螺旋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铁丝表面逐渐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结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名称特性用途武德合金熔点低制电路保险丝等硬铝质轻而坚硬制造飞机、汽车,作建筑材料等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各种器械等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特殊的形状记忆功能用于卫星、航空等领域钛合金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制成人造骨骼实验①②③装置处理方法试管中加入干燥剂和干棉球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浸没铁钉加入蒸馏水,浸没一半铁钉现象铁钉未锈蚀铁钉未锈蚀铁钉缓慢锈蚀结论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②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