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99451/0-17245951387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99451/0-17245951388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共5页。
我为刘禹锡布置陋室——《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创设任务情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文言文词汇,了解文章大意。(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布置房屋的任务,体会“陋室为何不陋”,从而理解作者高洁傲岸、不慕权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难点)掌握本文托物言志、比兴、类比等手法。(重点)【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法、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导入:某天,你所在的装修公司收到了来自大诗豪刘禹锡先生的订单,他表示由于自己被贬,被分配到了城中一间小屋,希望我们能够帮他布置下。教师发布任务:任务一:了解诉求任务二:布置陋室任务三:陋室评价学生自由进行分组,分成四大组,组成“装修团队”,并选出一名组长,明确本节课的情景任务。创设任务情景,有利于将学生对文言文枯燥的印象降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完成任务一:了解布置诉求过渡语:收到订单后,公司立马组建了“装修团队”,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刘禹锡对陋室布置的要求,我们与刘禹锡进行了面对面交谈,请你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将括号内的词语或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完成与刘禹锡的对话。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对有疑问的生字由小组间交流明确。2、活动一:你:刘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公司的信任,您这次需要布置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呢?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其实就是一间毛坯。你:那您对这间屋子的布置有何具体要求吗?刘禹锡:我不希望把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太大的变动,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你:平时到您家拜访的客人大多是什么人呢?我们会根据您的客人特点布置客厅。刘禹锡:自从我被贬后,大多当官的朋友都和我绝交了,现在来我家的人都是__________(鸿儒),没有_____________(白丁)。你:接下来是书房部分,你平时的娱乐休闲活动主要是什么呢?刘禹锡:我喜欢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所以我平时没事做时喜欢弹_______________(素琴),亦或是看看佛经。你:您的诉求我大致了解了,请期待我们公司为您布置的房屋吧!活动二:1、通过交谈,你了解刘禹锡对房屋布置的总体要求是?预测:简单、素雅2、为了最大程度地将房屋布置得符合刘禹锡的需求,你们认为要先了解刘禹锡的为人,以下是刘禹锡的个人资料卡,请你们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形象。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将括号内的词语或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完成与刘禹锡的对话。3、小组间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互助,老师纠正学生理解不准确的地方,从而积累重点字词句(括号内为重点字词句)。4、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齐读。5、学生根据活动对话和文章内容,用1-2个词语概括刘禹锡对房屋布置的总体要求。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的常规操作——全篇逐字逐句翻译、重点字词讲解。由于这篇文章文下注释较完整,难理解的字词较少,因而创设了与人物对话的情景,展示重点字词句,帮助学生快速扫除阅读障碍,并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展示刘禹锡个人资料卡,让学生从资料卡中总结刘禹锡的性格形象。预设:乐观豁达、随遇而安、不屈于权贵。6、学生默读资料卡,总结刘禹锡性格特点。完成任务二:精心布置房屋活动一:小组内合作讨论,说说该如何布置房屋。要求:抓住关键句子赏析,并说说你这么布置的理由。(教师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词语等角度进行分析。)预设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认为应该这么布置:保留房子周围的苔痕,并让它蔓延上台阶;不要除去青草,让草色将室内染上青色。理由是:“上”“入”化静为动,同时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痕和草人的动作,让人觉得陋室环境并不荒芜凄凉,反而生趣盎然、清新鲜亮。这体现了环境之雅。预设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认为交往之雅应该这么布置:放置文房四宝,摆上一壶清茶,招待前来拜访的高雅人士。理由是: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由此可知陋室的主人必是德才兼备,更能凸显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体现了交往之雅。预设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认为情趣之雅应该这么布置:书案上只放置一把素琴,其他乐器都不要房,再摆上几卷佛经,不要堆砌公文。学生默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与房屋布置有关的句子进行赏析。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学习成果。3、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知刘禹锡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性格。在内容感悟与句子赏析的环节,再次引入情景,设计布置方案,并进行组内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深入理解文本,感悟刘禹锡的品质。理由是: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弹素琴和读佛经乃是文人雅士之事,作者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宁静,不愿被世俗所扰。虽然物品简陋,但精神富足。这体现了情趣之雅。活动二:布置方案已经完成,你们作出了方案的总结。教师展示学生的汇报成果:房屋虽然简单,朴素,却因为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而变得不简陋。完成任务三:陋室成果评价活动一:按照方案,你们很快将刘禹锡的房屋布置好了。刘禹锡参观后连连点头称赞,笑称自己的“陋室不陋”,并决定发朋友圈对布置的成果进行评价,请你从文中选取刘禹锡对自己陋室评价的句子,帮助他发布朋友圈,并说说理由。请用“我选择_____________这句话发朋友圈,因为这句话好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回答。预设一:我选择“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发朋友圈,因为这句话好在运用比兴手法,山水喻指陋室,仙龙喻指德馨,同时也引出了自己的陋室虽简陋,但是主人的品德美好,这样写构思新颖,引人入胜。学生找出文中刘禹锡对自己陋室的评价,即议论性的句子或主旨句,并分析其作用。在理解“德馨”和“何陋之有”的基础上,再次齐读文章。结合刘禹锡生平经历以及课文内容,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究本文的主旨。引入学生熟悉的情景——发朋友圈。从而让学生领悟本文的主旨情感,感悟刘禹锡高洁的品格。【板书设计】预设二:我选择“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发朋友圈,因为这句话好在运用类比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引用典故,突出了主人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志趣和抱负。活动二:刘禹锡的朋友圈获得了无数高雅人士的点赞,他们纷纷前来拜访刘禹锡的“陋室”。刘禹锡想气一气欺人太甚的策知县,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题为《陋室铭》。除了想气知县,刘禹锡写下这篇《陋室铭》想要铭记什么呢?请你揣测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主旨)。教师补充关于“铭”的文体知识。预设:这篇课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高洁傲岸、不慕权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