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1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2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当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绘制目的在于对地球的地表以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图形呈现。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地图从未能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与文本类似,虽然地图确实呈现了“地表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呈现的背后总是蕴含着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的表达才是绘制地图的功能和目的。
    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之前,先简要介绍相关概念。“地理空间”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如果将其描绘出来,就必然会受到绘制者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个人人生体验、价值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由此产生“地理认知”。在这种“地理认知”中,必然蕴含着绘制者对不同区域赋予的不同重要性,由此构建出一种“空间秩序”。
    在考虑空间秩序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古人记录地点的方式。就目前掌握的材料而言,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四至八到”。其中“四至”是四个正方向及某处到政区边界的距离,“八到”包括四正、四隅八个方向及某处到临近治所所在城池的距离,此外还包括至上级治所以及至大都、上都,也就是都城的距离。
    中国古代,对于空间的描述也是基于“四至八到”展开的。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四至八到”,阅读者在浏览这些志书的时候,基于这些描绘,也就形成了对大到“天下”、小至“乡村”的空间认知。
    “四至八到”的数据特点就是对地点位置的记录依赖于众多其他地点,一切的地理景观只存在相对性的意义,相对于官署,相对于儒学一无论其位置、距离、方位、价值皆然,而其背后潜藏的是观看者的视角,一种从政治文化中心向外观览的视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点从来不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总是位于各种政治、文化、经济、价值等的结构中,且在这些结构中地,点的位置都是相对的,由此其总是处于各种秩序之中,而这些秩序一旦被空间化,或者被放置于空间之中,就形成了存在等级差异的空间秩序。中国古代绘制一些地图时使用的就是“四至八到”数据,大致而言,先绘制都城,然后以都城为中心基于“四至八到”数据绘制省会,再以省会为中心基于“四至八到”数据绘制各府(直隶州)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地图本身就是基于一种等级秩序构建的空间结构。
    地点的“相对性”也在地图上构建了空间秩序。如“政区图”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在现代人看来,虽然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讲求准确性,但其图面内容应当是“写实”的,即要对所描绘的地理要素的形态、数量等进行如实的表达。但实际并非如此。
    通过与文本文献记载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政区图中城垣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楼的层数,甚至城垣的有无,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基于这些地,点在行政结构中的相对等级而绘制的:甚至在同一政区图集的不同地图中,由于图面的行政结构层级的差异,地点的“相对”等级也存在变化,由此不同地图中对于同一城垣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楼的层数等描绘也存在差异。
    这种空间秩序还渗透到地图绘制所使用的符号中。《杨子器跋與地图》对其图中所使用的符号的含义进行了如下叙述:
    ——京师八其角,以控八方也。
    ——蕃司为圆,府差小焉,治统诸小,非一方拘也。
    ——州为方,县则差小,大小各一方也。
    ——附都司、卫所,加城形者,示有捍御,不附书,总具图空,不得已也。
    ——守御所特设者,斜其方,以武非治世之正御,与都司以次而大,因其势也。
    ——夷邦三其角,偏方也,不多及者,纪其所可知者耳。
    ——宣慰司以下无别者,王化所略也。
    ——山川、陵庙各随形以书其名,非特纪名胜,正以定疆域也。
    从上述叙述来看,从京师的“以控八方”,藩司和府的“治统诸小”,到州县的“各一方”,有着明确等级差异;且省会和府之间,州和县之间,虽然使用的符号相同,但用大小来表达等级差异。同时无论是守御所的“斜其方,以武非治世之正御”,还是夷邦的“偏方也,不多及者,纪其所可知者耳”,都显示出“文”与“武”、“华”与“夷”之间的等级差异;而“宣慰司以下无别者,王化所略也”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华”“夷”之间的等级差异。而这种等级差异,反映在地图上,则是制造了一种空间秩序。
    (摘编自成一农《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数情况下绘制地图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对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进行表达,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B.在地图上地理景观具有相对性的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古代官署、儒学的位置来确定其他地理景观的位置和距离。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点总是处于各种秩序中,而秩序被空间化或被放置于空间中,就会形成具有等级差异的空间秩序。
    D.中国古代绘制地图时使用明显的大小、偏斜符号等来区分等级差异,如用符号大小的差异表达省会和府之间的等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四至八到”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四至八到”是基于方向和距离数据对空间展开描述的方式,是中国独有的记录地点的方式
    B.“四至八到”是历代各层级地理志记载地点位置的通用法则,这种方式能引导读者形成空间认知。
    C.利用“四至八到”的数据绘制地图,首先应该绘制都城,都城是绘制其他地理要素的出发点。
    D.“四至八到”记录位置的方式构建了地理要素的等级,故而行政治所的城垣都绘制得格外精细。
    3.下列选项,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的一项是( )
    A.在明代省级地图《江西全省图说》总图中,各个府城绘制了单层城楼;而在各个府图中,府城的城楼则被绘制为双层。
    B.南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绘制范围主要是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中山脉用黑三角表示,古今地名一般不加框。
    C.《华夷图》主要绘制了“华”的地域范围,而对于“华”之外的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西域等则绘制得极为简单。
    D.在明末《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图》中,不同于明朝地理区域的绘制,南北美洲的图面被大幅度剪裁、扭转,甚至变形。
    4.作者在论述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空间秩序”前为什么先梳理“地理认知”与“四至八到”?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5.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地图能否作为图像史料来证明历史”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父亲说几乎是打个哈欠的工夫,它们就在寒风中凉透了,再打个哈欠的工夫,就冻硬了。父亲将它们当点心,分别揣进裤兜,然后取下篝火上的铁锅,热锅落在雪地时,雪发出“吱吱——”的叫声,父亲说锅底下的雪被烫得不轻,破了很大一片,流出汩汩雪水,但热锅烫伤的雪,很快结痴,寒风也让热锅成了冷锅。父亲抬头望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晴朗,望不见北斗星,父亲不知置身何方。夜晚的山岭,看上去都一个模样,按照父亲的比喻,它们就像一把把钢刀插在那里,阴森恐怖,让人觉得是在屠宰场。
    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两匹狼!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只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瞎眼狼矮小瘦削,深爱小狼,小心谨慎,知恩图报,帮助父亲走出深山。
    B.小狼孝顺忠勇,对瞎眼狼不离不弃,甘心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母亲的生命线。
    C.父亲诱使敌人连发两弹,子弹击中了父亲胸口的两个布袋,洒落如小礼花。
    D.小说中两狼的母子情、父亲投喂两狼、两狼对父亲的指引帮助都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炖马靴”简洁醒目,既吸引了读者,又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炖马靴”体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B.父亲撤退时不忘拿走中弹的秋衣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在结构上为后文写秋衣的去向埋下了伏笔。
    C.小说用“打个哈欠的工夫”中牛皮的变化这一略带夸张的描写,以及运用比拟手法对锅底雪的生动描写来体现天气的寒冷。
    D.小说以“我”的口吻主要叙述了父亲与敌人战斗、瞎眼狼和小狼带父亲走出困境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8.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节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
    材料二: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本名仁亶,以睿宗讳音近避之。有文武材。武后时,累迁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武后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乎!”擢为右肃政台中丞,诏仁愿即叙其麾下功。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仁愿劾奏承景罔上,虚列虏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从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禽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柔,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景龙二年,封韩国公。还朝,卒。仁愿为将将吏信伏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九》,有删改)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仁愿A为将B将吏信C伏D按E边F抚帅G赏罚H必直功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张仁愿因本名与唐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
    B.迁,晋升或调动官职。累迁,多次迁升官职。文中指张仁愿多次迁升官职至殿中侍御史。
    C.穷,文中指寻根究源,这与《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的“穷”字意思相同。
    D.烽候,即烽火台,文中指为了侦察敌人,以点燃烟火的方式示警的军事防御设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仁愿具备文武才略,武则天时期就受到重用。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他询问孙承景作战胜负的情况,结果发现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战功。
    B.当张仁愿提出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受降城时,唐休璟表示反对,认为这些城池最后都会被突厥人攻占,在张仁愿坚决求下,唐中宗才同意。
    C.张仁愿上表请求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但两百名咸阳籍的士兵逃跑,被他抓住后予以严惩,在这之后服役的人全都尽心尽力。
    D.张仁愿战功显赫,治军严明,被封为韩国公,在他去世之后,后世之人十分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建立祠堂,每次朝廷军队出征都前往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
    (2)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14.《十七史百将传》是按照《孙子兵法》的理念编写的,对后世影响深远—。张仁愿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中《孙子兵法》的理念?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霖铃》全词绘景自然凄婉,描写了寒蝉、傍晚、长亭、骤雨等景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起伏跌宕。
    B.上阕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下阕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C.上阕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之外,一气流贯,绘出阴天傍晚时分凄迷、低沉的景象。
    D.诗人除了描绘傍晚时分的惨淡景象来抒情以外,还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
    16.李清照的《声声慢》与本词同属于婉约派,但二者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的诗数不胜数,如杜甫《客至》中的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断绝与世俗的交游,悠然地享受涉足庭院的乐趣。
    (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表明自己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___________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___________。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框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错,无中生有。
    2.答案:C
    解析:A项,“是中国独有的记录地点的方式”错,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就目前掌握的材料而言,中国古人用于确定地点位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四至八到’”,并没有说这是中国独有的记录地点的方式。B项,“是历代各层级地理志记载地点位置的通用法则”错,曲解文意。由文中“如流传下来的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中对于几乎所有地点位置的记载使用的都是‘四至八到’”,可见并不是“历代各层级地理志”,而是“历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总志和地方志”,“几乎所有”与“通用法则”在语义范围上也有区别。D项,“故而行政治所的城垣都绘制得格外精细”错,由原文“政区图中城垣的大小、城门的数量、城楼的层数,甚至城垣的有无,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基于这些地点在行政结构中的相对等级而绘制的”证明地图图面内容不是“写实”准确的,也并不都“绘制得格外精细”。
    3.答案:B
    解析:《十五国风地理之图》主要指出地图绘制的范围和所使用的符号,但符号并没有强调“大”“小”、“偏”“斜”的差异,不能体现地理要素的等级差异,故而不能作为证明“空间秩序”的论据。
    4.答案:①“地理认知”蕴含着地图绘制者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评价,影响着中国古代地图上空间秩序的表达。②“四至八到”是记录地点的主要方式,其所体现出的地点的相对性和等级差异,是理解“空间秩序”的重要依据。
    解析:
    5.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中国古代地图不可以作为图像史料来证明历史。①历史是客观的,用于证实历史的史料应是准确、科学的,中国古代地图从未对地球的地表进行如实的呈现,图面内容的记录并非“写实”的。②中国古代地图以“四至八到”作为地点记录的主要方式,地点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地点的“相对”等级也存在变化,不具备客观准确性。③中国古代地图受绘制者所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个人体验和价值观众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作为客观的证据。
    示例二:我认为中国古代地图可以作为图像史料来证明历史。①地图绘制者受到不同时期“地理认知”的影响,在绘制地图时会根据自身对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重要性,构建出地图中的空间秩序。②中国古代地图中的空间秩序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某种(些)思想、文化和观念,可以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观念。
    解析: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子弹击中了父亲胸口的两个布袋,洒落如小礼花”错,由“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可知,敌人没有击中父亲。
    故选C。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分析错误,前面写父亲与敌人的周旋与战斗,跟“炖马靴”并无直接关系。
    故选A。
    8.答案:①结尾对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描写,交代其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下落,即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又与上文形成照应。②父亲每年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说明了它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烘托了人物形象。③“我”照例对儿子讲这个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从而深化了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结尾对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描写,交代其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下落;上文也提到这件秋衣,“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因此结尾的交代即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又与上文形成照应。
    “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父亲每年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说明了它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烘托了人物形象。
    ③“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我”照例对儿子讲这个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从而深化了主旨。
    9.答案:①战争,本来是残酷的,战争中再遇到狼,更加残酷,但小说中的瞎眼狼却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不仅咬住小狼的尾巴,不让其伤害父亲,还带父亲走出困境,呈现人与狼之间的和谐,体现了温馨的一面。②父亲被敌人追击后又被狼追随,形势十分危急,但小说中父亲的镇定从容让人心安,父亲对狼满怀关爱让人温暖。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的一面。③生死之间,环境恶劣,天气寒冷,但小说对雪花、篝火等的描绘充满了诗意美,呈现温馨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审美意蕴的能力。
    ①小说中父亲刚刚经历了与敌人的对峙,在大雪天受冻挨饿,又遇到了狼,“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两条狼!”,战争,本来是残酷的,战争中再遇到狼,更加残酷;所幸瞎眼狼与父亲是老相识,“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他们还给父亲带路,“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小说中的瞎眼狼却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不仅咬住小狼的尾巴,不让其伤害父亲,还带父亲走出困境,呈现人与狼之间的和谐,体现了温馨的一面。
    ②父亲被敌人追击后又被狼追随,形势十分危急,但小说中父亲的镇定从容让人心安,如“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两条狼!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还有父亲对狼满怀关爱让人温暖,如“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
    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这些描写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的一面。③生死之间,环境恶劣,天气寒冷,但小说对雪花、篝火等的描绘充满了诗意美,呈现温馨的画面,如“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
    10.答案:BDG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1)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每次侵犯边境时,必定先拜谒拂云祠,祈祷神灵的庇佑,然后整兵渡过黄河向南进军。
    (2)从此突厥不敢越过山牧马,北方渐渐没有敌人,每年减少费用数以亿计,裁减数万镇守的士兵。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入预定地域的,是用利益来引诱他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设置障碍阻挠的结果。
    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围就会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战斗。
    哪一方的君主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些分析比较,就知道谁胜谁负了。
    材料二:
    张仁愿,是华州下邦人。本名叫仁亶,因为读音近似睿宗的名讳而改。有文武才干。武后时,多次升职至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年间,监察御史孙承景做清边军的监军,作战返回,画交战图献上。每幅交战图必定画上孙承景冒着枪林箭雨、冲锋在前阻止贼人的形象。武后赞叹说:“御史竞能如此竭尽忠诚!”升任孙承景为右肃政台中丞,命令张仁愿前去记录孙承景部下的功劳。张仁愿还没有从都城出发,先问孙承景交战的胜负情况。孙承景实际上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张仁愿向皇帝检举揭发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俘虏和首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突厥打败,皇帝任命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接替他。张仁愿来到军中而敌兵已经离去,他率领军队追逐进攻,夜晚乘其不备进攻敌军的军营,攻克了敌军。先前,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每次侵犯边境时,必定先拜谒拂云祠,祈祷神灵的庇佑,然后整兵渡过黄河向南进军。张仁愿请求趁着敌军没有提防时,夺取漠南地区,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断绝敌人的南侵之路。唐休璟认为:“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人腹地筑城,最终城池还是会被敌人占有。”张仁愿执意请求,中宗最终顺从了他。他上表留下服役期满的士兵帮助修城,二百名咸阳籍士兵逃回,被张仁愿抓住,全部斩于城下,军中士兵极其恐惧,服役者竭尽全力,六十天就修完三座城。又在牛头朝那山北面设置烽火台一千入百所。从此突厥不敢越过山牧马,北方渐渐没有敌人,每年减少费用数以亿计,载减数万镇守的士兵。起初建筑的三座受降城,没有设置壅门、曲敌、战格等守备设施。有人说:“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用兵崇尚攻取,轻视退守。敌人到来,应当齐力出战抵御,有回头望城者斩。为何要设置防守设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景龙二年,被封为韩国公。回朝后去世。张仁愿担任将领,将士们信服他,他巡视边境慰问将领,赏罚将士一定只按照真实的
    功过是非。后人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立祠,出兵前总会去祭祀他。
    14.答案:①修筑受降城,体现占据战场主动权的理念;②不修筑壅门等守备设施,体现激发士兵战斗意志的理念;③按照功过是非赏罚将士,体现赏罚分明的理念。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作者想象离别后的景象,是虚写。
    故选 B。
    16.答案:两首词皆写愁思。《雨霖铃》主要写情人离别之愁,《声声慢》主要写词人的思夫之愁。家国之愁,孀居之苦等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孤寂之情,皆写愁思。《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声声慢》抒写作者强烈的思夫之情和一种沦落异乡的流浪之感。
    不同:《声声慢》主要表现的是作者丧夫后的百无聊赖与孤寂的情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描写了秋天的景色,飞过的大雁,写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知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凄楚无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跟着赵构的行踪已经寻觅了这么久了,依然找不到他的身影,周围都是逃难的,身边没有一个可亲近的人。寻找找不到,陪伴没亲人,都是可怜人,国破家亡兵荒马乱,有比这个更凄惨的吗?作者借助淡酒、秋雁、残菊、梧桐、细雨、晚风等意象描绘出的悲凉氛围,抒写了李清照晚年在国破家亡中的悲凉遭遇和无尽的愁苦。冰冷的雨滴、刺骨的寒风、凋残的菊花给这首词的开头冷冷清清做了最好的陈述,再联想起国家破灭、丈夫身亡、无家可归这些事情堆积在一起,把“惨”和“愁”显得更加突出。
    《雨霖铃》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17.答案:(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8.答案:飘荡在天边的峰峦瞬间又变成湍急的河流,接着又变成奔腾的骏马……让人捉摸不透,又让人欣喜若狂。
    解析: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即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解答此题,可以先从本体(“云”)出发,抓住且突出“云”的洁白、蓬松等特点,再以其为中心,合理想象出一句话,以描绘某种情形,或表达某个道理。同时还要注意,喻体和“云”要有相似性,且本质上不同。
    19.答案:A因人而异;B精神抖擞/精神焕发
    解析:A处所在的句子为总起句,其后是“有人……有人……有人……有人……”,讲述的是人们的不同情况,故应填“因人而异”之类的成语。B处所填成语,既要和“难以清醒”“精神萎靡”意思相反,又要和“活力满满”意思相近,故应填“精神抖擞”之类的成语。
    20.答案:①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大的疲惫感;④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才是问题的关键
    解析:①句中,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删去“如果”或将“如果”改为“因为”;④句中,语序不当,可将“通过睡眠”与“如何”互换位置。
    21.答案:甲:判断是否“睡眠负债”的方法
    乙: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
    解析:甲处,前文提及睡眠不足的问题,后文“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说的是如何判断是否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冒号前有“也很简单”的语句,所填内容作其主语,由此可推知,此处应填“判断是否‘睡眠负债’的方法”之类的语句。乙处,所在语句承上启下,前文说的是睡眠时长的问题,本段说的是睡眠质量的问题,由后文“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可推断,语境是将“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作比较,且强调了“睡眠质量”的重要性,故应填“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之类的语句。
    22.答案:观点一:“恢复疲劳”这种表达不合逻辑。“恢复”的意思是“使变成原来的样子”,用“恢复”修饰“疲劳”,表达的意思是“使变成疲劳的样子”,显然不符合逻辑。
    观点二:“恢复疲劳”可以使用。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表达,不会造成误解。如“救火”“养病”等,均属此类用法,表面上看起来不合逻辑,但意思的表达却清晰、明确且生动。
    解析:题干中提供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恢复疲劳”不合逻辑,另一种认为可以使用。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语言现象中逻辑与约定俗成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语言表达应合乎逻辑,合乎语法规范,但有些语言表达为人们所约定俗成,虽不符合逻辑和语法规范,但不影响理解,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使用的,如“养病”“救火”等。若认为不合逻辑,可从语言表达应符合逻辑、语法规范的角度说明理由;若认为可以使用,可从语言表达有约定俗成现象的角度说明理由。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23.答案:
    眼见未必为实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确,大千世界,缤纷至极,有时需要自己亲自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但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是事实吗?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告诉我们,人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有时只是事物的表象,可我们往往又不能通过表面来判断事物的本质,所以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眼见未必为实,要探究事情全过程。事情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我们仅仅凭借眼前看到的一个片段就去轻易判断,那么一定会断章取义。为人师表的孔子让弟子颜回煮饭,因为看到了他用手去抓锅里的饭来吃,就断定他在偷吃。后来才明白是因为有灰尘掉到了锅里,颜回将灰尘抓了出来,害怕浪费,所以吃掉了。孔子惭愧地感叹:“本来以为眼睛看见的就是真相,可谁知也未必可信。”仅仅依靠看到的一部分来判断一件事是不可信的,就连圣人孔子也会犯错,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想要弄清一件事,必须探究全过程。
    眼见未必为实,要用心去感受。人们观察一件事物时,总是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与实际情况霄壤之别的判断。曾有一个太太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说人家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发现不是对面的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这位太太,因为自己家的窗户误导了她。所以才认为对面的衣服没有洗干净。可见,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被环境遮蔽双眼。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假相所骗,损失了十万箭,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眼见未必为实,要亲身体验。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但通过亲身实践的,一定是真实的。如果我们想学游泳,以为站在岸上观察模仿人们的动作就可以学会。然而到了水下,依旧是旱鸭子。虽然在岸上观察的很明白,但是却无法感知游泳的动作和用力方法以及前进速度……学习游泳不能单凭眼睛看,就像许多事情一样,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弄清楚事物的真相。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们的眼睛有时会被迷雾所覆盖,但只要我们肯拨开它们,我们的认识就可以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因为有迷雾,我们不可以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去探究全过程就会断章取义,不用心感受就会有错误的判断,不亲身实践就不会了解事物的本质。别把眼见当全实,眼睛有时也会说谎。
    解析:材料分析:《石钟山记》是1084年苏轼游石钟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通过探究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得出认知规律:要正确判断事物,要认真调查,求真求实。
    《题西林壁》是写景诗,又富含哲理。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侧看奇峰突起,角度或远或近,看到山色和气势也不相同。后两句写作者的游览感悟:不能辨识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处庐山之中,只能看到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认知就有片面性。此诗也反映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局中人往往受到认识条件限制,而看不清事物全貌和真相。
    相关试卷

    侯马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侯马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期末]2023_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2023_2024学年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