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柳永的词不仅继承了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而且往往是情景交融,虚实兼写,不仅章法谨严,层次分明,而且铺叙与点染紧密结合,是一种雅俗兼备的语言艺术。
柳永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和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与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和所关注的情事。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宋代有名的学者王灼也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揭示出了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雅俗结合的风格最能体现柳永继承与革新相结合的精神,也最受后人的关注,成为褒贬不一的聚讼话题。
柳词风格上的雅与俗和柳词所表现的内容题材紧密相关。柳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贡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描写自己与歌伎的艳情生活,二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和感慨,三是描写都市生活与城市风光。
柳永描写自己与歌伎艳情生活的词总的说来是比较俗的。但柳永词并非一俗到底,也有很多雅的成分。对此,清代今文学家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写道:“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清代朱彝尊《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柳永)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又如晚清著名词人郑文焯在《与人论词遗札》中写道:“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柳永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与词法,并且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晚唐五代词中,除了韦庄和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和男欢女爱等类型的情感,柳永的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中就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和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便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的。
(摘编自文光华《中国文化风采录——柳永与婉约词》)
材料二:
柳永的词在词史上的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把词从传统的“小园香径独徘徊”“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向“东南形胜”“千里烟波”,引向“怒涛卷霜雪”“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他大量运用“恁么”“一晌”“厌厌地”等口语,使典雅的文人词与清新活泼的民间语言和民歌风格再度结合起来,而在艺术上又远远高于以往俚俗的民间词和典雅的文人词;他把词作为自己唯一的文学创作体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情。尽管人们通常仍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偎红倚翠”“浅吟低唱”来形容柳词风格,但他的词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婉约”情调,或者说传统的婉约词到柳永手中已发展到多姿多彩的丰富绚丽之境,在体制上也从短小的小令大规模地向长调发展。北宋中叶的大政治家、散文家兼诗人王安石的少数词作中有一首最著名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柳永的《望海潮》《八声甘州》等词的影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从写景、怀古到总结历史经验,意境雄浑阔大,“一洗五代旧习”(清·刘熙载《艺概》语)——但这毕竟已是在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后了——甚至可以说,此后苏轼豪放的“大江东去”一派新词风也从柳词中吸取了营养,获得了灵感。自柳永之后,宋词开始进入了自身发展之高峰迭起的阶段。
(摘编自金诤《宋词综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的词之所以给当时和后世的人留下“卑俗”的印象,跟他的一些作品描写自己与歌伎的艳情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B.柳永的词在内容上不局限于离愁别恨和艳情生活,还有写羁旅行役和都市繁华等题材的作品,题材的范围有所扩大。
C.柳永的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苏轼沿袭此风格,宋代其他词人则都是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的情感。
D.柳永的词在词史上的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他的词在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朱彝尊的《词综》认为:柳永的词作都是“精金粹玉”,因为柳永一生精力都只放在了词的创作上。
B.柳词在语言风格上能有重大的拓展与贡献,根本原因是柳永本人沦落社会底层,并有漂泊羁旅的经历。
C.尽管一些柳词婉约缠绵,但柳词不再是传统的“婉约”情调,传统的婉约词到柳永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D.柳永的词雅俗结合,具有以婉约为主的多样化风格特色,王安石、苏轼等人词作上成就都缘于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柳永的词句中最能体现柳词“雅”的特点的一项是( )
A.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玉女摇仙佩·佳人》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东南形胜》)
C.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甘草子·秋暮》)
D.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长寿乐·尤红殢翠》)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内容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5.“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而李清照《词论》云:“柳屯田永者,……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李娟
在呼蓝别斯,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是大片的森林。
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是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
呼蓝别斯,连绵的森林,高处的木屋。洗衣的少女在河边草地上晾晒鲜艳的衣物。你骑马离开后,她就躺在那里睡着了,一百年都没有人经过,一百年都没人慢慢走近她的面孔。她一直睡到黑夜,大棕熊也来了,嗅她,绕着她走了一圈又一圈。这时远远的星空下有人唱起了歌。歌声越来越近,她的睡梦越来越沉。大棕熊的眼睛闪闪发光。
夜行的人啊,黑暗中你们一遍又一遍地经过了些什么呢?在你们身边的那些暗处,有什么被你永远地擦肩而过?那洗衣的少女不曾被你的歌声唤醒,不曾在黑暗中抬起面孔,在草地上支撑起身子,循着歌声记起一切……夜行的人,再唱大声些吧!歌唱爱情吧,歌唱故乡吧!对着黑暗的左边唱,对着黑暗的右边唱,再对着黑暗的前方唱。边唱边大声说:“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夜行的人,若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的话,就永远也走不出呼蓝别斯了。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
夜行的人啊,若你不唱歌的话,你年幼的阿娜尔在后来时光的所有清晨里,再也不能通过气息分辨出野茶叶和普通的牛草了。你年幼的阿娜尔,你珍爱的女儿,她夜夜哭泣,她胆子小,声音细渺,眼光不敢停留在飞逝的事物上。要是不唱歌的话,阿娜尔将多么可怜啊!她一个人坐在森林边上,听了又听,等了又等,哭了又哭。她身边露珠闪烁,她曾从那露珠中打开无数扇通向最微小世界的门。但是她却再也打不开了。你不唱歌了,她便一扇门也没有了!
要是不唱歌的话,木屋边那座古老的小坟墓,那个七岁小孩的蜷身栖息之处,从此不能宁静。那孩子夜夜来找你,通过你的沉默去找他的母亲。那孩子过世了几十年,当年他的母亲下葬他时,安慰他小小的灵魂说:“亲爱的宝贝啊,你我缘分已尽,各自的道路却还没有走完,不要留恋这边了,不要为已经消失的疼痛而悲伤……”但是,你不唱,静悄悄地经过他的骨骸,你的安静惊动了他。你的面庞如此灰暗,他敏感地惊疑而起。他顿时无可适从。
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伏的大地。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要是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
我曾听过你的歌声。那时我站在呼蓝别斯最高的一座山上的最高的一棵树上,看到了你唱歌时的样子。
他们喜欢你才吓唬你,他们说:“唱歌吧,唱歌吧!唱了歌,熊就不敢过来了。”你便在冷冷的空气中陡然唱出第一句。像火柴在擦纸上擦了好几下才“嗤”地引燃一束火苗,你唱了好几句才捕捉到自己的声音。那时我就站在你路过的最高的那座山上的最高的那棵树上,为你四面观望,愿你此去一路平安。
我也曾作为实实在在的形象听过你唱歌。还是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木屋屋檐缝隙里紧塞的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你躺在那里唱,突然那么忧伤,我为不能安慰你而更为忧伤。我也想和你一起唱,却不敢开口。于是就在心里唱,大声地唱啊唱啊,直到唱得完全打开了自己为止,直到唱得完全离开了自己为止。然后我的身体沉沉睡去。但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听到了吗?大棕熊你快点跑,跑到最深最暗的森林里去,钻进最深的洞穴里去。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
亲爱的,哪怕后来去了城市,走夜路时也要大声地唱歌,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无所顾忌。大声地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了,静静地起身,为你在遥远的地方让路。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
(选自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湖南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说“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是大片的森林。”读来并不觉得重复啰嗦,突出了呼蓝别斯到处森林密布一片林海的样子。
B.文章创作中,将读者作为交流的对象,在一次次“夜行的人啊”的呼告中,既与读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也进行自我回望与反思,情感真挚浓烈。
C.李娟的文字,若是追根寻源可以找到游牧文学的特色,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活灵动,贴近生活和心灵。
D.全文结尾处,用城市“空旷的街道”与“放声歌唱”的呼蓝别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对工业化文明下传统生活方式式微的隐忧,思想底蕴深刻。
7.李娟善于用最纯净朴素本色的语言,描绘阿勒泰的迷人美丽。请以文中划线部分为例,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8.刘亮程曾这样评价李娟的作品:“她笔下的文字,呈现出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字的高贵。”请结合这篇文章,简要分析这样说的依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羲之既拜护军”与“余既为此志”(《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B.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除不祥。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与“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D.“亦将有感于斯文”与“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出身高贵,小时候木讷,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周顗认为王羲之很奇特,对他特别礼待,于是王羲之开始知名。
B.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担忧会影响国家的安定,两次写信给殷浩进行劝告,但殷浩没有接受。
C.《兰亭集序》中,作者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接着写众人边喝酒边赋诗的乐趣。
D.从《兰亭集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受到了庄子虚无主义的影响,感叹人生无常,于是他感慨要游乐至死。
12. 太尉郗鉴为什么认为王羲之是“佳婿”?请简要说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老臣”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
B.《蜀相》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而本诗则直接从追忆史实写起。
C.本诗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
D.本诗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龙”则指诸葛亮。
15.《咏史》和《蜀相》都以“泪沾襟”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含有“五丁开山”典故的诗句是“ , ”
(2)《扬州慢》中既写杜牧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抨击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的,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
(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和“ ”两句说明自己缺少亲人、童仆的帮助,不得不事必躬亲。
(5)《氓》中,一条河流成为女子恋爱婚姻悲剧的象征。诗歌最后一章用“ , ”两句来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同时也见证了女子最终觉醒后的决绝。
(6)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 一句直接写出了杭州都市人口众多,户口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是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河畔的垂柳,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
B.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像身着垂柳的盛装,被夕阳染成金色,
D.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数不胜数
B.蓊蓊郁郁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数不胜数
C.葱郁浓密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带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安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哐里哐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曹禺《雷雨》)
B.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鲁迅《阿Q正传》)
C.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王愿坚《党费》)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朱自清《荷塘月色》)
21.写果农要给葡萄喷波尔多液,作家反复用了三个“我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实社会中,太多人愿意选择“宽门”了,因为那是一道容易的路,但往往容易的路行走的人也就很多,最后挤满了竞争者,越走越难。作家余华说:“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罗伯特·弗罗斯特对写作与人生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造就了一切的不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docx、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