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9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原卷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9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原卷版+解析)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9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原卷版+解析)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9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9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9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原卷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①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②,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出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亦名浣纱溪。②游冶郎:风流少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笑隔荷花”将采莲女采莲时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地表现了出来,意趣盎然,有一种似有似无的朦胧美。
    B.第三、四句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领略到采莲女内心的欢乐。
    C.第五、六句中,诗人写采莲女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以他们的反应侧面烘托采莲女的娇美,更加委婉传神。
    D.一首采莲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富有生活气息,展示出李白诗歌清新脱俗的特点。
    2.诗歌前四句描写江南采莲的情景,最后一句却说“断肠”,“断肠”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冬夜读书忽闻鸡唱
    陆游
    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
    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冬夜”点出创作时间,又暗合诗人的人生境况,意蕴丰富。
    B.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自己决定归隐的现实。
    C.诗歌颔联“天涯怀友”与“灯下读书”、“月千里”和“鸡一鸣”相对,虽为宽对,但为佳对。
    D.尾联诗人长叹,世上埋没过许多英雄,自己老而无成也就不必自惊自叹。
    4.诗人冬夜不眠夜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阐释论画的标准,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具有如邻家儿童般纯朴的特点。
    B.诗人认为创作诗歌时不能只限于摹写形象,当有诗之意境,否则就是不懂诗的人。
    C.边鸾、赵昌二人的花鸟画作,用笔传神,栩栩如生,不愧为唐宋画坛名家之佳作。
    D.“何如”二字引出对折枝画的评论,前面写边、赵画作意在衬托王主簿画作更妙。
    6.苏轼推崇的诗画之“律”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他以此“律”观王主簿的折枝画,认为其妙在何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月下饮酒图,词人借此寄托自己的生命感悟和人生态度。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句,连续用典,构成排比,表达生命的短暂,人生的虚无。
    C.本词不仅将写景、抒情和说理完美融合,且用字传神精妙,如用“溪”修饰“云”,更增意境美。
    D.现实的苦闷让词人饮酒弹琴,赏玩山水,吟风弄月,追求现实的享乐,寻求自我的解脱。
    8.请结合词的上下阕,谈谈你对“作个闲人”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白集
    齐已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10.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
    【唐】杜牧
    多为裁诗①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
    篇成敢道怀金璞②,吟苦唯应似岭猿。
    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
    凭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
    【注】①裁诗:作诗。②金璞:出自《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酬”字有“指点”之意,这首诗就是杜牧为指点许十三秀才应如何写诗而作。
    B.首联诗人夸赞许十三秀才为了作诗,经常从早到晚凝神苦思,对作诗十分投入和执着。
    C.颔联中的“金璞”化用“璞玉浑金”的典故,意指诗歌的语言要像金块和玉石一样华美、圆润。
    D.尾联以“画戟门”指代显贵之家,诗句寄寓了诗人对许十三秀才写出好诗、被人传诵的美好希望。
    12.杜牧在本诗中介绍了哪些作诗的经验和体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佳人
    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交代了特定环境中特定之人,疏落柳树掩映之中,画楼上住着一位佳人。
    B.在上阕中,词人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了佳人吹笙、倚阑、唤起侍儿熏香等场景。
    C.“一方明月中庭”,写明月洒满中庭,营造出寂静的氛围,烘托了“佳人”的心境。
    D.结句描写“佳人”在花影下用扇子扑飞萤,以人物的动作作结,令人回味无穷。
    14.结合内容,分析词中“佳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苏参军
    戎昱①
    忆昨青襟醉里分,酒醒回首怆离群。
    舟移极浦城初掩,山束长江日早曛。
    客②来有恨空思德,别后谁人更议文。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③。
    【注】①戎昱,唐代诗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②有的版本也写作“老”。③鲍参军,南朝人,有良好的诗名和官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开头直接回忆自己与同为士子的友人因分别而饮酒,且酩酊大醉。
    B.苏参军将要离去,诗人内心凄然不已,一个“怆”字写尽别时的痛苦。
    C.友人已远去,太阳也已西沉,与“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中“客”也作“老”,两者只是用字不同,表达的丰富意蕴却相同。
    16.诗人“常叹苏生官太屈”有哪些具体原因?请结合内容概括。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鹅湖寺和陆子寿①
    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注:①鹅湖寺:故址在今江西铅山县鹅湖山上。陆子寿即陆九龄,字子寿,其弟陆九渊,合称“二陆”,两人都是南宋儒家心学一派的代表。②本诗创作背景:淳熙二年(1175),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过哲学上的问题,彼此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当时,陆子寿曾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从福建崇安往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路过鹅湖寺,陆子寿又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这首诗追和陆的前诗。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句直言对陆子寿人品风度的称赞,自然引出了下文诗人对他的牵挂之情。
    B.颔联写诗人为排解思念,时而扶藜杖出谷,时而乘竹轿远行,却终是徒劳。
    C.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
    D.诗人强调论学若讨论到得意忘言的境界,精神就同古人贯通,没有区别了。
    18.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学术精神和为人品格,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陵与刘生别
    陈师道
    触寒历险来特特①,愧无以当欣有得。
    向来忧患不相舍,知子用心坚铁石。
    人畏有心事无难,此语虽鄙理则然。
    君今意在翰墨间,他日人争让一先。
    [注]①特特:特地,特意。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叮嘱朋友刘生,人生中经历的所有寒冷、艰难都是特意用来磨炼人的意志的。
    B.做到无愧当下、无愧自我,以欣喜的态度面对所有艰难困苦,最终会有所收获。
    C.“人畏有心”即“畏有心人”,意思是世上任何事都怕有心人,有心才能事成。
    D.“鄙”即“陋”,是诗人自谦,“人畏”句粗陋,也是对此语出自俚语的称谓。
    20.诗歌的颔联和尾联体现了诗人对刘生的哪些期望?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
    19 诗歌鉴赏之概括内容类
    1.B
    2.①诗人描写岸边的落花,表达出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②诗人将盛开的荷花与落花放在一起,暗含着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感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如闻其声”错误,第三、四句并未涉及对声音的描绘。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前四句写采莲女快乐地采莲的情景,最后两句情感突转,袒露“断肠”之情。尾联的意思是:紫骝马嘶叫,落花纷纷飞去,让人不免搔首踟蹰,愁肠空断。
    “落花”代表春光逝去,美景不再,一种对美景易逝、时光飞逝的无奈之情油然而生。
    前文描写荷花与采莲女,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诗人将盛开的荷花与落花放在一起,暗含着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感叹。
    3.B
    4.①诗歌首联谈“老生”“失意”,尾联借被埋没的英雄自宽自慰,可见夜读是为了纾解老而无成的失意。
    ②颔联谈“怀友”,可见夜读还意在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③颈联连用典故,以“陈登”自比、以“竖子”他喻,可见夜读还为抒发壮志难酬、竖子成名的愤懑。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首联诗人指出那些行为不端的小人们嘲笑自己”理解错误。“龌龊”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拘谨迂腐”,此处理解为“行为不端的小人们”不准确,有望文生义之嫌。联系整首诗歌可知,首联的意思是诗人受现实境况的限制,无法实现壮志,只能做老生之常谈,多显拘谨迂腐,有自我解嘲之意,表达了诗人人生失意并有意归隐的思想感情。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由首联“龌龊常谈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可知,诗人年老失意,有意躬耕避世,据此可推知诗人夜读是为了纾解年老而功业无成的失意。
    由颔联“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可知,诗人冬夜不眠,怀念友人,思念心切,作者读书读到鸡鸣时分,彻夜不眠读书,其实是以读书来宽解自己思念的愁苦。
    颈联“事去大床空独卧,时来竖子或成名”中连用典故,前句诗人自比“陈登”,意指诗人回忆生平,想到收复中原的大业已成空谈;后句以“竖子”比喻无能卑贱却因时局显贵的投降派,对比两者的境况,心中愤懑不平,故夜读聊以纾解。
    诗歌尾联“春芜何限英雄骨,白发萧萧未用惊”意为:世上多少英雄豪杰被这青草埋没,如此想来白发萧萧的“我”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不用惊慌。虽是宽慰之语,但语中隐含的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更深的失落与无奈。
    5.A
    6.(1)律(画法):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注重神韵;追求清新、自然。
    (2)①追求清新、自然。②追求意境、神韵,意在画外。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具有如邻家儿童般纯朴的特点”理解错误。“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于苏轼推崇的“画法”有怎样的内涵,可以从诗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一句可知,苏轼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画只刻意追求形似,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那么正确的做法该是如何呢?作者接着给出了回答,“天工与清新”,无论是作诗还是作画,都要赋咏事物的神韵。所以作画要自然、神似、清新,不能片面追求形似。
    “边鸾”两句意为互文,谓边、赵二人的绘画既能刻画工致,写物如生,又能揣摩意态,用笔传神,此类画已属形神兼备。这里,诗人用“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他认为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追求清新,自然传神;
    同时王主簿的画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毫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意在画外。
    7.D
    8.①词人在表面上说希望自己做个弹琴饮酒、赏景吟诗的闲散自在之人。②从深层含义来看,“闲人”是指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之人。③这是词人不得已的选择,包含了他宽慰自我的情绪。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现实的苦闷让词人……”错误,从“几时归去”可以看出,饮酒弹琴,赏玩山水,吟风弄月这是作者的理想,而非现实。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可见诗人有归隐的想法;“且陶陶、乐尽天真”意思是“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词人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表现出豪放达观;“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这是诗人设想的归隐生活,弹琴饮酒,赏景吟诗。作者描述的是隐居生活,闲散自在,乐观旷达。由这些内容来看,“闲人”的字面意思是指闲散之人。
    结合诗人的经历来看,他胸怀抱负,有兼济天下的志向,故而“闲”其实并非他一开始的追求,而是在不得已之后的选择,这里的“闲人”其实是指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之人。
    从“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中可见,诗人满腔报国之志无人能够理解,不受重用,不得不宽慰自己,退一步做个“闲人”。
    9.D
    10.①“丈夫气”是作者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梦游天婼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瑰丽神奇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如金玉般弥足珍贵”错误,“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结合“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可知,“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大丈夫”气概,结合李白作品风格,体现在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
    《梦游天婼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作者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这种叛逆的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11.D
    12.“凝思过朝昏”介绍了写诗要专心凝思;“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则介绍作诗应该要字斟句酌,语言要质朴平实;“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则说明作诗要抓住灵感。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酬’字有‘指点’之意”错误,根据“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可知,“酬”在这里是“酬答”之意。
    B.“经常从早到晚凝神苦思”错误,根据“有时凝思过朝昏”可知,有时从早到晚凝神苦思,对作诗十分投入和执着,介绍了写诗要专心凝思,选项“经常”曲解文意,与原诗表述不符。
    C.“意指诗歌的语言要像金块和玉石一样华美、圆润”错误,根据“篇成敢道怀金璞”可知,“金璞”化用“璞玉浑金”的典故,“璞玉浑金”指未经雕琢的玉和未曾冶炼的金块,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意指诗歌的语言质朴平易。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根据首联“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可知,许十三秀才为了作诗,有时从早到晚凝神苦思,对作诗十分投入和执着,介绍了写诗要专心凝思;
    根据颔联“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可知,“金璞”化用“璞玉浑金”的典故,意指诗歌的语言要质朴平易。“吟苦唯应似岭猿”运用比喻,写出了作诗要字斟句酌,才会化平凡为神奇;
    根据颈联“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可知,“迷兴”“寄愁”说明当灵感来了,创作的诗句才会精彩。
    13.B
    14.①期待,“佳人”“吹笙”“倚阑”,盼郎夜归。
    ②失望,三更了,自己等待的人儿,怎么也不来;来了却又走了。
    ③孤独、苦闷,“佳人”百无聊赖,就起来用扇子扑打飞萤,以排遣内心的孤独、苦闷。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空间顺序”错误,上阕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场景画面,而不是“空间顺序”。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起初是期待,“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词一开头就写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的人: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下,有一座画楼,楼上住着佳人,周围静悄悄地,只闻有人在吹笙,——当然是这位佳人。按距离观察的,所以笙声似由“风外”传来。“佳人”她吹罢了笙,倦倚栏杆;一会儿,她低声呼唤侍儿小红。诗中的佳人“吹笙”“倚阑”,盼郎夜归。
    然后是失望,“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是让侍从小红去为她熏香整被,因为夜已深了,她想去睡觉了。“坐待不来来又去”二句,写她的心理活动,她看到的夜色。本来,吩咐了侍儿准备衾枕,就应该走向卧房;但是却没有,她蓦然涌起了伤感之事:自己等待的人儿,怎么也不来;来了却又走了。
    最后是孤独、苦闷,“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佳人”百无聊赖,在花下扑流萤以分散思绪,排遣苦闷。此时此地,除此以外,实在也没有更多的排遣方法了——要不就是呆呆的坐着。此时,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15.D
    16.苏生为文有才,苏生为人有德,为官有鲍参军之才。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却相同”错,应该是有所不相同,“客”有客居他乡,漂泊不定之意,“老”则是年老,感叹年华逝去的无奈之感。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常叹苏生官太屈”,诗人经常感叹苏生为官过于屈才;由“别后谁人更议文”可知,苏生为文有才;由“客来有恨空思德”可知,苏生为人有德;由“应缘才似鲍参军”可知,为官有鲍参军之才。
    17.B
    18.①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颈联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体现了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②谦逊大度的胸怀,首句就表达了对异己观点的都有着对不同观点的陆子寿的钦佩之情。③待人真诚的品格。首联言己之“关心”表现待人真诚的品格,待朋友情谊真切。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写诗人……时而乘竹轿远行”错,“又枉篮舆度远岑”意思是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坐竹轿来的是陆子寿。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形象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它们是自己素所钦服的,此时别离三年,更是常常挂念在心。以陆子寿的“德义”可见诗人谦逊大度的胸怀;言己之“关心”表现待人真诚的品格,待朋友情谊真切。这是诗人的为人品格。
    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意思是,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体现了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对鹅湖之会上学术之争的看法,学问上相互“商量”,体现了诗人对不同观点持有者的尊重。这是诗人的学术精神。
    19.B
    20.①不要困于忧患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②要一心扑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不要松懈。③与人相处时,要心态平和,不要与人争锋占先。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最终会有所收获”错误。“愧无以当欣有得”的意思是只要问心无愧、坚持到底,就不存在什么困难的事情。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先理解诗句的意思。颔联写人生会经常遇到忧患,但知道你有着坚强的意志;尾联写你如今追求学问事业,希望他日与人争锋时要让人一步。
    再分析对刘生的期望。颔联是说不要困于忧患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尾联是说要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与人相处不要争锋占先。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试卷版)(通用版):

    这是一份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试卷版)(通用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试卷版)(通用版):

    这是一份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试卷版)(通用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