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全卷共4页,四大题,28小题,满分100分。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涂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照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范围内书写作答。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3.考试结束,考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
1.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地沟油与矿物油均属于酯类物质
C. 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称皂化反应
D. 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HO的电子式:
B. 乙酸的空间填充模型:
C. 2—甲基—1,3—丁二烯的键线式:
D. 乙酸的实验式:
3.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呈淡黄色,可用作供氧剂
B. 邻甲苯酚易被氧化,可用于医用杀菌剂
C. 银氨溶液具有弱氧化性,可用于制银镜
D. 易溶于水,可用于除铁锈
4. 下列实验装置图合理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证明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B. 装置②能用于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
C. 装置③可用于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装置④可用于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5.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1,3-二甲基丁烷
B. 2-戊醛
C. 2-乙基-1,3-丁二烯
D. 苯甲酸甲酯
6. 我国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 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 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已知:
C.
D.
8. 有机物M具有令人愉悦的牛奶香气,主要用于配制奶油、乳品、酸奶和草莓等型香精,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香料产品,用核磁共振仪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所示,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3∶1∶3;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M的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
A. B.
C. D.
9. 有机反应类型较多,形式多样。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10. 下列有机物的转化或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逐步被氧气氧化:
B. 实验室制备溴苯:+Br2+HBr
C. 溴乙烷水解: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2+H2O→2+Na2CO3
11. 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12. 普伐他汀(,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若分别与、、、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13. 丙酮与柠檬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假紫罗兰酮,再进一步可以合成有工业价值的-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B. 假紫罗兰酮、-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C. 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官能团的种类数目不变
D. 柠檬醛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4. 双酚A结构如图1,可利用其制备某聚合物B (如图2),B的透光性好,可制成车船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镜片、光盘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可由碳酸二甲酯和双酚A发生缩聚反应制得
B. B中每个链节中最少有9个碳原子共平面
C. 双酚A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D. 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654 (不考虑端基),则B的平均聚合度n为101
二、填空题
15.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①四氯化碳;②CH3CH2OH;③CH3(CH2)2CH(CH3)2;④CH3COOH;⑤;⑥;⑦;⑧
(2)的分子式___________。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
(4)化合物X分子式是C2H4Br2,X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有机物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与新制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苯环上无邻位取代基且分子中只含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请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16.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密度为1.46g·cm-3。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②向B处锥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至浸没导管口。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泥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 min。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中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和导气。
(2)B装置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装置中U形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不能用大火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
(5)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同学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D中小试管内CCl4作用___________;
②锥形瓶内装有水,反应后向锥形瓶内的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___________产生,证明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17.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摆件由环保聚氯乙烯(PVC)、ABS树脂、亚克力(PMMA)和聚碳酸酯(PC)等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材质轻盈,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1)写出由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亚克力(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R、代表烃基)
①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组峰,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②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PMMA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下图是聚碳酸酯(PC)的合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物Ⅰ和Ⅱ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反应物Ⅰ和Ⅱ的核磁氢谱中均有三组峰
c.生成物除聚碳酸酯外还有苯酚
d.通过化学方法可实现聚碳酸酯的降解
18. 化合物H是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药品“普卡比利”的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E→F的反应类型为___。
(3)设计反应②步骤的目的是___。
(4)有机物M是有机物B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
①含有苯环,含有酰胺基
②1mlM能与3mlNaOH发生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2
(5)设计以对甲基苯酚和BrCH2CHBrCH2Br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线___。(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见本题题干)选项
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HNO3 +H2O
酯化反应
B
CHCH+HClCH2=CHCl
加成反应
C
CH3CH2OHH2C=CH2+H2O
取代反应
D
n +nHCHO +(n-1)H2O
加聚反应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CH2=CHCHO中滴加KMnO4酸性溶液
紫红色退去
CH2=CHCHO中含碳碳双键
B.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向2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
甲苯中褪色,苯中不褪色
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C.
向某样品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振荡
溶液后显紫色
该样品中一定含苯酚
D.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混合共热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全卷共4页,四大题,28小题,满分100分。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涂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照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范围内书写作答。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3.考试结束,考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
1.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地沟油与矿物油均属于酯类物质
C. 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称为皂化反应
D. 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矿物油的成分是烃,二者的成分不同,故B错误;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属于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盐和甘油,故C错误;
D.只含C、H元素的有机物为烃,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HO的电子式:
B. 乙酸的空间填充模型:
C. 2—甲基—1,3—丁二烯的键线式:
D. 乙酸的实验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O的电子式为:,A错误;
B.乙酸的空间填充模型为:,B正确;
C.2—甲基—1,3—丁二烯的键线式为:,而的名称为2-乙基-1,3-丁二烯,C错误;
D.乙酸的实验式为 ,D错误;
故答案为:B。
3.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呈淡黄色,可用作供氧剂
B. 邻甲苯酚易被氧化,可用于医用杀菌剂
C. 银氨溶液具有弱氧化性,可用于制银镜
D. 易溶于水,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用作供氧剂是因为其与二氧化碳和水均能反应生成氧气,与过氧化钠的颜色无关,故A错误;
B.邻甲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医用杀菌剂,与其易被氧化无关,故B错误;
C.银氨溶液具有弱氧化性,能与醛类反应生成Ag单质,可用该原理制银镜,故C正确;
D.溶水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可用于除锈,与溶水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实验装置图合理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证明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B. 装置②能用于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
C. 装置③可用于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装置④可用于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挥发出的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无法确定褪色原因,A错误;
B.装置2用于分离水层和I2的CCl4溶液,不能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B错误;
C.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重新引入新的杂质,C错误;
D.泡沫塑料可以隔热保温,温度计可以测出溶液温度的变化,可用于测定中和热,D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1,3-二甲基丁烷
B. 2-戊醛
C. 2-乙基-1,3-丁二烯
D. 苯甲酸甲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最长碳链为主链,有5个碳原子为戊烷,再编碳号,2号碳原子上有1个甲基,则命名为:2-甲基戊烷,A错误;
B.主链5个碳,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则命名为:2-甲基戊醛,B错误;
C. 为二烯烃,包含2个碳碳双键在内的主碳链有4碳原子,乙基在2号碳上,因此系统命名为:2-乙基-1,3-丁二烯,C正确;
D.该有机物是乙酸和苯酚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命名为:乙酸苯酯,D错误;
故选C。
6. 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 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 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①是CO2与H2反应生成了CO,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断有H2O生成,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是CO与H2反应生成(CH2)n,(CH2)n中还含有碳氢键,故B错误;
C.由示意图可知,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
D.根据a的球棍模型,可得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3,系统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答案为B。
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已知: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3CH2CH2Br 发生消去反应为:CH3CH2CH2Br CH3CH=CH2,反应条件错误,故A错误;
B.根据可知碳酸氢根的酸性比苯酚弱,故流程中第一步反应不能实现,故B错误;
C.石油裂解可以得到丙烯,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丙烯,流程可以实现,故C正确;
D.丙酮不含有醛基,不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故D错误。
答案选C。
8. 有机物M具有令人愉悦的牛奶香气,主要用于配制奶油、乳品、酸奶和草莓等型香精,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香料产品,用核磁共振仪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所示,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3∶1∶3;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M的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1可知,该有机物中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根据图2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H”、“O-H”、“C=O”,据此分析;
【详解】A.该有机物中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不符合题意,故A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中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1∶2∶2∶3,不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该有机物中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1∶3∶1∶3,且含有“C-H”、“O-H”、“C=O”,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该有机物中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峰面积之比为1∶2∶1∶2,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 有机反应类型较多,形式多样。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酯化反应是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而该反应中没有酯生成,而是引入硝基,为硝化反应,故A错误;
B.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和其他物质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为乙炔与HCl的加成反应,故B正确;
C.取代反应是: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该反应为乙醇的消去反应,故C错误;
D.加聚反应是加成聚合反应的简称,一些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作用下,单体间相互加成形成新的大分子的反应,而该反应中不但生成高分子,还有小分子生成,属于缩聚反应不是加聚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机物的转化或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逐步被氧气氧化:
B. 实验室制备溴苯:+Br2+HBr
C. 溴乙烷水解: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2+H2O→2+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得不到丙醛与丙酸,A错误;
B.实验室制备溴苯:+Br2+HBr,B正确;
C.溴乙烷水解:,C错误;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H2O→+NaHCO3,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醛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A错误;
B.甲苯中褪色,苯中不褪色说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B正确;
C.含酚-OH 的有机物均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则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后显紫色,不一定含苯酚,C错误;
D.加入硝酸银前需要用酸中和烧碱,否则NaOH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白色沉淀,氢氧化银不稳定分解成氧化银(棕褐色沉淀),看不到淡黄色沉淀,D错误;
答案选B。
12. 普伐他汀(,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若分别与、、、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最多可消耗,-OH、-COOH均与Na反应,则1ml该有机物M与Na反应最多消耗4mlNa,-COOH和酯基能与NaOH反应,则1mlM最多消耗2mlNaOH,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则1mlM最多消耗1mlNaHCO3,故选A。
13. 丙酮与柠檬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假紫罗兰酮,再进一步可以合成有工业价值的-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B. 假紫罗兰酮、-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C. 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官能团的种类数目不变
D. 柠檬醛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均含有与4个碳原子相连的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面,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柠檬醛含两种官能团,个数为3个,假紫罗兰酮中含两种官能团,个数为4个,故C错误;
D.柠檬醛含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也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故D正确;
故选:C。
14. 双酚A的结构如图1,可利用其制备某聚合物B (如图2),B的透光性好,可制成车船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镜片、光盘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可由碳酸二甲酯和双酚A发生缩聚反应制得
B. B中每个链节中最少有9个碳原子共平面
C. 双酚A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D. 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654 (不考虑端基),则B的平均聚合度n为101
【答案】B
【解析】
【详解】A.B可由碳酸二甲酯和双酚A发生缩聚反应制得,A正确;
B.B中每个链节中最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B错误;
C.双酚A的一氯代物有三种,C正确;
D.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654 (不考虑端基),则B的平均聚合度n为101,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5.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①四氯化碳;②CH3CH2OH;③CH3(CH2)2CH(CH3)2;④CH3COOH;⑤;⑥;⑦;⑧
(2)的分子式___________。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
(4)化合物X分子式是C2H4Br2,X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有机物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与新制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苯环上无邻位取代基且分子中只含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请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③⑤⑥ ②. ③⑥ ③. ⑦⑧
(2)C6H7ClO (3)2,3-二甲基-1-丁烯
(4) ①. CH3CHBr2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烷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都与氢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分为环烷烃和链状烷烃,③⑤⑥属于烷烃;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③⑥为同分异构体;⑦⑧是同一种物质,分子式和结构式都相同。
【小问2详解】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6H7ClO。
【小问3详解】
根据烯烃的系统命名法的规则,该烃的命名为:2,3-二甲基-1-丁烯,故答案为:2,3-二甲基-1-丁烯。
【小问4详解】
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分子中存在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结合化合物X分子式是C2H4Br2,X的结构简式为CH3CHBr2,故答案为:CH3CHBr2;
有机物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与新制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即分子中含有醛基,苯环上无邻位取代基且分子中只含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16.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密度为1.46g·cm-3。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
②向B处锥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至浸没导管口。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泥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 min。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中导管的作用___________和导气。
(2)B装置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装置中U形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不能用大火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
(5)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同学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D中小试管内CCl4作用___________;
②锥形瓶内装有水,反应后向锥形瓶内的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___________产生,证明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 ①. 冷凝、回流 ②. 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 ③. 溶解吸收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④. 大火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⑤. 吸收HBr中混有的Br2 ⑥. 浅黄色沉淀
【解析】
【分析】装置A中苯在铁做催化剂时可以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获得溴苯,发生反应的原理方程式为:+Br2+HBr,制取的HBr经导管a进入装置B,发生反应: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氢溴酸是强酸,水可以阻止物质的溢出,起到水封的作用,反应完毕后,分离U形管内有溴乙烷和蒸馏水,溴乙烷不溶于水。
【详解】(1) 苯和溴都是易挥发物质,导管a起导气,兼起苯与溴蒸气的冷凝和回流作用,减少反应物的损失,则A中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
(2)B装置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
(3)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氢溴酸是强酸,水可以阻止易挥发物质HBr的溢出,起到水封的作用,故作用是:溶解吸收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4)步骤④不能用大火加热,否则乙醇在浓H2SO4存在条件下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乙烯等;
(5)①苯和溴都是易挥发的物质,生成物中有苯和溴蒸气,要除去,所以装置(Ⅱ)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盛有CCl4液体,其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②为证明苯和溴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即在检验生成的产物为HBr,滴加硝酸银溶液,有AgBr浅黄色沉淀产生。
17. 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摆件由环保聚氯乙烯(PVC)、ABS树脂、亚克力(PMMA)和聚碳酸酯(PC)等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材质轻盈,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1)写出由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亚克力(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R、代表烃基)
①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组峰,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②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PMMA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下图是聚碳酸酯(PC)的合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物Ⅰ和Ⅱ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反应物Ⅰ和Ⅱ的核磁氢谱中均有三组峰
c.生成物除聚碳酸酯外还有苯酚
d.通过化学方法可实现聚碳酸酯的降解
【答案】(1) (2) ①. 氧化反应 ②. +H2O ③.
(3)b
【解析】
【分析】根据亚克力(PMMA)的结构式逆推,可知其单体为,E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则E是,由题目已知信息,D含有羟基、羧基,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则D是,根据已知信息可知B是CH3COCH3,A通过催化氧化生成B,则A是,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组峰,B是CH3COCH3,A→B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②D→E的化学方程式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H2O;
③由分析可知,PMMA单体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3详解】
a.反应物Ⅰ含有酚羟基、Ⅱ含有酯基,两者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物Ⅰ核磁氢谱中有四组峰,反应物Ⅱ的核磁氢谱中有三组峰,故b错误;
c.根据聚碳酸酯(PC)的合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片段,可知生成物除聚碳酸酯外还有苯酚,故c正确;
d.聚碳酸酯的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则通过化学方法可实现聚碳酸酯的降解,故d正确;
故选b。
18. 化合物H是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药品“普卡比利”的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G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酯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E→F的反应类型为___。
(3)设计反应②步骤的目的是___。
(4)有机物M是有机物B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
①含有苯环,含有酰胺基
②1mlM能与3mlNaOH发生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2
(5)设计以对甲基苯酚和BrCH2CHBrCH2Br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线___。(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见本题题干)
【答案】(1) ①. 醚键 ②. 酰胺基
(2) ① +CH3OH+H2O ②. 取代反应
(3)保护氨基,防止其被氧化
(4)或 (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是酯基、醚键、酰胺基;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OH+H2O;E→F是羟基中的H原子被 代替生成,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小问3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是中的氨基和乙酸酐反应生成酰胺基,通过步骤⑦酰胺基水解又生成氨基,设计反应②的目的是保护氨基,防止其被氧化;
【小问4详解】
①含有苯环,含有酰胺基;②1mlM能与3mlNaOH发生反应,说明含有2个酚羟基;③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2,说明结构对称;符合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或;
【小问5详解】
根据路线图④~⑥,和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BrCH2CHBrCH2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Zn/HCl条件下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
选项
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HNO3 +H2O
酯化反应
B
CHCH+HClCH2=CHCl
加成反应
C
CH3CH2OHH2C=CH2+H2O
取代反应
D
n +nHCHO +(n-1)H2O
加聚反应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CH2=CHCHO中滴加KMnO4酸性溶液
紫红色退去
CH2=CHCHO中含碳碳双键
B.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向2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
甲苯中褪色,苯中不褪色
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C.
向某样品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振荡
溶液后显紫色
该样品中一定含苯酚
D.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混合共热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pd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期中六校联考双向细目表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期中六校联考参考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考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