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国的自然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展开1.我国陷入“砂石荒”,砂石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基本实现河道采砂规划全覆盖使砂源减少
B.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砂石生产量减少
C.部分国家禁止出口砂石,使我国从国外进口砂石量减少
D.我国建筑用砂石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自然资源的供给
2.针对我国砂石资源利用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公路运输是砂石货运的主要方式之一
B.大力开采砂石可解决砂石价格上涨问题
C.应该大力发展、推广使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
D.利用技术手段拓展砂石资源,保证砂石资源供应稳定
钨矿是战略性资源,其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表示2022年我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钨矿储量与产量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我国钨矿资源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
①消耗速度较快
②消耗速度较慢
③资源优势减弱
④资源优势增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4.为保障我国钨产业安全,目前最应该( )
A. 增加钨矿进口规模B. 加大钨矿开采力度
C. 提高钨矿冶炼技术D. 健全钨矿储备制度
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目前,针对长期实施的“藏 粮于仓、以丰补歉”战略带来的问题,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下 图示意我国四个省份的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总量。据此完成问题。
5.推测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份是 ( )
A.广东、四川、黑龙江、河南
B.河南、黑龙江、广东、四川
C.四川、河南、广东、黑龙江
D.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
6.为响应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 )
A.甲省应该接受南水北调水源,缓解水土不协调
B.乙省应该依托有利的交通位置,加强粮食储备
C.丙省应该促进耕地流转,减少土地的撂荒现象
D.丁省应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商品粮生产
国家农业农村部将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下图)。其中一至三等的耕地,基础地力较高,障碍因素不明显;四至六等的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障碍因素较不明显;七至十等的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我国耕地资源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区由于微生物分解慢,耕地质量最好
B.长江中下游区水热组合好,基础地力最高
C.青藏区耕地由于光照不足,导致耕地质量差
D.我国一至三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比重最大
8.我国不同等级耕地的发展方向是( )
A.一至三等的耕地增产潜力大,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
B.四至六等的耕地增产潜力小,应按照种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
C.七至十等的耕地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D.在不同等级的耕地藏粮于地,消除障碍因素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油气资源丰富,下图示意我国部分海域油气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是( )
A.南海分布最少B.四大海域均有分布
C.渤海分布最多D.大陆架内没有分布
10.我国在甲海域开采油气资源时,所面临的困难有( )
①恶劣的海上天气
②位于公海,难以协商
③开采量不足
④遭遇他国干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科学家们认为氢能是控制地球升温、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选择。2023年4月10日,起于乌兰察布市,终到北京市燕山的“西氢东送”石化输氢管道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西氢东送”将大力缓解我国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氢气)供需错配问题。下图为氢能工业链和西氢东送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氢能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自然资源
②属于清洁能源
③储存、运输方式灵活
④可再生
⑤深受地域限制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12.“西氢东送”工程通气后,将( )
A.大力解决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B.助力京津冀地区“低碳”目标实现
C.促进北京地区人口大量外迁D.提升京津冀地区城市等级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该能源站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约81海里处的陵水17-2气田,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进入“超深水时代”。下图示意“深海一号”能源站。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3.我国在陵水17-2气田所在海域享有的海洋权益有( )
A.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B.完全的排他性主权
C.惩治在其内违反法律的管制权D.海上航行管辖权
14.我国海工装备不断向“深海”“远海”推进,有利于( )
A.解决我国资源紧张局面B.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C.解决国家海洋利益争端D.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耕海牧渔,逐梦深蓝,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海鲜被端上百姓餐桌。从鱼苗到成鱼,整个养殖过程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流程,配备自动化设备,全天24小时循环新鲜海水。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达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倍和2.4倍,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完成下题。
15.“耕海牧渔”的海洋开发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 )
A.扩展了生存空间,增加国土面积B.避免海洋污染,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C.扩大粮食来源渠道,保证粮食安全D.扩大领海范围,保障海洋政治权益
16.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海鲜被端上百姓餐桌,主要得益于( )
A.海洋运输便利B.深海养殖装备发展
C.航空运输发达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河道采砂只是砂石产量的一部分,故我国基本实现河道采砂规划全覆盖,禁止河湖非法采砂,不是导致砂石生产量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我国砂石生产量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未使得砂石生产量减少,B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部分国家禁止出口砂石,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石生产国,生产的砂石曾大量出口,C错误;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用砂石需求量增大,需求增长速度超过自然资源的供给,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D正确。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应对资源短缺的措施。砂石作为大宗货物,在我国目前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是公路运输,A不符合题意。我国的砂石资源丰富,但大规模无序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如河道生态环境被破坏、海水倒灌等问题,B符合题意。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巨大,应该大力发展、推广使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或利用技术手段拓展砂石资源,保障砂石供应稳定,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抵制违法采砂行为,保护生态环境,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 A
解析:读表格信息可知,我国钨矿产量在世界产量中占比高达84.42%,说明钨矿产量大,消耗速度较快,①正确,②错误;我国的钨矿储量在世界的占比在下降,说明我国钨矿资源优势减弱,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4.答案: C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我国钨矿资源消耗速度快,资源优势减弱,因此,我国要控制钨矿开采速度,提高钨矿冶炼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B错误,C正确;我国钨矿资源储量较多增加钨矿进口规模要消耗大量资金,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我国钨矿资源储量较多,短时间内不需要大量储备,健全钨矿储备制度不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四个省份中,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最大,即甲为黑龙江;河南的水资源总量最少,即乙为河南;耕地最少的是广东,即丁为广东;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四川,即丙为四川,故选D。
6.答案:C
解析:甲省有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水资源总量较充足,且黑龙江不处于南水北调沿线,A错;加强粮食储备符合的是“藏粮于仓”而不是“藏粮于地”的战略,B错;四川外出打工的农民众多,土地撂荒现象较严重,促进耕地使用权的流转,能有效保障土地生产力,C正确;广东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耕地面积趋于减少,农业结构逐渐向城郊农业发展,珠三角已经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且广东目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粮食的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商品粮的可能性小,D错。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有机质累积量较多,土壤肥沃,土地质量较好,A正确;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较好,但平均等级为4.72,不属于地力最好,排除B;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其地力较差,排除C;我国四至六等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比重最大 ,排除D。故选A。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一到三等耕地质量较好,生产潜力较大,但增产潜力较小,排除A;四到六等耕地增产潜力较大,可以按照种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排除B;七到十等耕地由于耕地质量较差,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C正确;不同等级的耕地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并非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排除D。故选C。
9.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油气资源分布,B正确;图示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近海大陆架区域,其中南海分布最多,渤海分布最少,AB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甲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位于南海,受台风影响频繁,常年风大浪急,恶劣的海上天气影响油气开采,①正确;周边国家对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存在争议,我国开采油气资源时常遭遇其他国家的干扰,影响我国海上油气正常开采,④正确;位于我国专属经济区,②错误;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开采量充足,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氢能是人为加工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不属于自然资源,①错误。氢能属于清洁能源,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零污染,②正确。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运输方式多样,因此比较灵活,③正确。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④正确。氢能不会受到地域限制,⑤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C。
12.答案:B
13.答案:A
解析: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距海南岛东南部约81海里处在专属经济区的范围,A正确;完全的排他性主权是内水的权益,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距海南岛东南部约81海里不属于内水,B错误;惩治在其内违反法律的管制权在毗连区,其在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该气田不在范围内,C错误;海上航行管辖权的范围在领海,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我国海工装备不断向“深海”“远海”推进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能缓解但不能解决我国资源紧张状况,A错误;对海洋进行开发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错误;解决国家海洋利益争端需要国家间政府协商,C错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耕海牧渔”的海洋开发战略让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海鲜被端上百姓餐桌,增加了粮食来源的途径,保证粮食安全,C正确;“耕海牧渔”的海洋开发战略无法增加国土面积、扩大领海范围,AD错误;“耕海牧渔”的海洋开发战略可能会带来海洋污染,B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从鱼苗到成鱼,整个养殖过程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流程,配备自动化设备,全天24小时循环新鲜海水”可知,深海养殖装备较为先进,可以自动化生产,使得产量越来越高,B正确;海洋运输便利、航空运输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国家
储量
产量
规模/t
占比/%
同比/%
规模/t
占比/%
同比/%
中国
1800000
47.37
-5.26
71000
84.42
0.00
俄罗斯
400000
10.53
0.00
2300
2.73
0.00
越南
100000
2.63
0.00
4800
5.71
0.00
西班牙
56000
1.47
7.69
700
0.83
75.00
世界合计
3800000
100.00
2.70
84100
100
-0.09
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刻,河北大部分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中国的农业——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八、中国的农业——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农产品最可能为,梯田囤水价值最大的季节是,材料中两个时段相比,该村农田中主要粮食作物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中国的气候——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五、中国的气候——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南天”时节,我国,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