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第1页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第2页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西成高铁途经区域涵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①--④四条寻春路线中,跨越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①B.路线②C.路线③D.路线④
    2.沿路线②向北寻春的摄影师发现,越向北春暖的迹象越弱,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方地区( )
    A.地势高低不同B.纬度高低不同C.海陆位置不同D.地表形态不同
    3.沿路线③前行,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实( )
    A.领略“高寒”的自然景观B.领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
    C.途经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D.途经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5.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6.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7.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B.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二级阶梯
    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8.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B.秦岭—黄土高原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D.巫山—东北平原
    截至2023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已整整运行了6年。西成高铁在崇山峻岭之间,为“蜀道”沿线百姓搭建起了幸福生活的快车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西成高铁途经区域涵盖( )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C.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10.在西成高铁首次开通的当日,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 )
    A.剑门关日落时影子朝东南B.汉中附近河流含沙量小
    C.成都附近许多太阳能电站D.西安地区草木生长茂盛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C.盆地③④均位于三山夹两盆的省区D.盆地①位于最东面
    12.盆地①和盆地②相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①和盆地②内能源资源丰富,但种类差异大
    B.都属于外流区域,都有闻名于世的农业灌溉工程
    C.两地所建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作用差异大
    D.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以流水作用为主,②以风力作用为主
    自古由秦入蜀“难于上青天”。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又名西成客运专线)全线开通运营,北起西安,南至成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西成高铁从西安向成都需要经过我国( )
    A.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B.秦岭山区、汉江、四川盆地
    C.内流区、外流区D.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
    14.西成高铁的全线贯通( )
    A.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B.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西部高铁网络
    C.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D.消除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影响
    读“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制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③地形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④地形区,其原因叙述正确的一组( )
    ①.③地形区因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进入
    ②.④地形区距海近,冬季降水多
    ③.③地形区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④.④地形区冬季降雪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削弱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17.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B.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不大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可知路线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路线②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AB错误;路线③跨越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C错误;路线④跨越我国地势一、二、三级阶梯,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沿路线②向北,纬度越来越高,春季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升温不明显,春暖的迹象逐渐减弱,B正确;路线②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高低,地表形态差异较小,AD错误: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C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沿路线③向北前行,将经过我国的青藏地区,其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为高寒,A不符合题意;继续向北,将途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C不符合题意;路线③向北起点为拉萨,其所在省区西藏自治区,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D不符合题意;“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风景,路线③没有经过内蒙古草原区,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注记名称判断,甲乙之间的山脉是秦岭。秦岭是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②对;是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③对;秦岭呈东西走向,不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①错;山脉位于陕西南部,不是四川与陕西两省分界,两省的分界线应为大巴山,④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图中丙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而由于受当地紫色的岩石风化物的影响,使当地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此当地被称为“紫色盆地”,①正确;甜菜产地在北方温带地区,②错;该地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③对;由于盆地外围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④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等基本地形在我国均有分布,其中山区面积占比大,A描述正确: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B描述正确;我国山脉可以根据走向分为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并不是纵列分布,C描述错误: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中,D描述正确。综上所述,描述错误的是C,故本题选C。
    7.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该图是沿32°N纬线所微的地形剖面图,据经度可知①为四川盆地,A错误;②为育作高原,B错误: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C正确:④为云贵高原,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 昆仑山邻着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A错误:秦岭邻着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B正确:横断山脉邻着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C错误:巫山邻着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答案:D
    解析: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西成高铁途经区域没有涵盖第三阶梯,排除A;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没有涵盖非季风区,排除B;秦岭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西成高铁穿越秦岭,涵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没有淮河流域,排除C。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因此西成高铁穿越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D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西成高铁开通是12月6日,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非极昼极夜区域)日落西南,日落时影子朝向东北,排除A;汉中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B符合题意;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太阳辐射能贫乏,不会有许多太阳能电站,排除C;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12月6日草木已经枯黄,排除D。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①所示的是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②所示的是四川盆地,③所示的是塔里木盆地,④所示的是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我国的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故A错误。四大盆地中只有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季风区,故B正确;三山夹两盆为新疆,④柴达木盆地在青海,故C错误;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的最西北地区,故D错误。因此排除A、C、D,选B。
    12.答案:C
    解析: 盆地①和盆地②相比较,盆地①生态林以防风沙危害为主,盆地②生态林以保持水土为主,二者生态功能巨大,故C正确;盆地①和盆地②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种类差异不大,故A错误;盆地①属于内流区域,盆地②属于外流区域,B错。盆地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风,力作用为主,盆地②以流水作用为主,D错。因此排除A、B、D,选择C。
    13.答案:B
    解析: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西成高铁从西安向成都经过陕西省、四川省,A错误;西成高铁从西安向成都经过秦岭山区、汉江、四川盆地,B正确;西成高铁全线都位于外流区,C错误;西成高铁全线都在地势第二级阶梯,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西成高速铁路桥隧较多,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小,不会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A错误;西成高铁的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西部高铁网络,加强了西安与成都等地的联系,B正确;西成高铁是客运专线,不会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C错误;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等,与区域的降水,植被破坏等有关,西成高铁不会消除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影响,D错误;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③地形区是我国四川盆地,④地形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北部为大巴山和秦岭山脉,冬季,四川盆地北部的山地可以阻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所以气温较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地势低平,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所以气温较低,①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少雨,降水较少,②④错误;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不易散热,所以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高,③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内流区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形成丰水期;我国外流区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形成丰水期。综合上述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A错误,D正确;山脉分布属于地形特征,不属于地势特征,B错误;地形多种多样,属于地形特征,不属于地势特征,且我国山区面积大,C错误。故选D。

    相关试卷

    十一、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十一、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防护带引种的植物最可能为,推测公路两侧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图中的箭头最可能指向,沙产业发展的环境背景中,不包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刻,河北大部分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中国的农业——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八、中国的农业——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训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农产品最可能为,梯田囤水价值最大的季节是,材料中两个时段相比,该村农田中主要粮食作物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