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辽宁省丹东市2021年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8小题每小题1分,9~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B. 矿石粉碎C. 粮食酿酒D. 石蜡熔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B. 收集O2
C. 滴加液体D. 测溶液p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错误;
B、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从短导管进气,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错误。故选B。
3.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香水要密闭保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香水要密闭保存,故选项正确;
D、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所以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故选项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有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C.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
D. 小苏打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虽然具有吸水性,但因为其腐蚀性较强,所以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错误;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故C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正确。
故选:B
6. 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 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C. 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海产品保鲜
D. 鱼、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说法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故B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C说法错误;
D、鱼、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 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6NaOH5NaCl+X+3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NaClOB. NaClO2C. NaClO3D. Cl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1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3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6个,X的化学式是NaClO3。
故选C。
8. 下列有关实验或事实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构成的
B.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氧两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是因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说明CO2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因为氢分子、氯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然后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B. 一氧化碳、葡萄糖都是氧化物
C.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是氧化物,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以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CH4和H2燃烧均能生成水,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抽丝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加Ca(OH)2,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NH4Cl固体,无明显气味的是K2SO4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Fe3+、、 B. Ba2+、Na+、、OH﹣
C. Ba2+、Cu2+、OH﹣、D. Ca2+、Na+、OH﹣、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钡离子、硫酸根离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2+和碳酸根离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除去固体、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炽热的炭层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3. 请用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所表示的含义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2、+4、+6,则硫化钠的化学式是 _____。
(3)2NH3:_____。
(4)Fe2+:_____。
【答案】(1)2H (2)Na2S
(3)2个氨分子 (4)1个亚铁离子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小问2详解】
硫化钠中硫为﹣2价,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
【小问3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H3表示2个氨分子;
【小问4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Fe2+表示1个亚铁离子。
【点睛】
14.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_____。
(2)B~F中共有 _____种元素。
(3)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4)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
【答案】(1)23 (2)4
(3)D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详解】(1)由图可知,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3。
(2)B~F中质子数由4种,故共有4种元素,即氟元素、镁元素、氦元素、氯元素。
(3)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故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5.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2)铁制品与空气中的 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生锈。
(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 ________。
(4)生活中通过 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5)家庭中的下列用品,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木质菜板
②合金汤勺
③塑料垃圾桶
④大理石桌面
【答案】(1)移走可燃物
(2)水、氧气 (3)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4)煮沸 (5)③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小问2详解】
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生锈。
【小问3详解】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逸出通过打嗝排出体外。故填: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问4详解】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5详解】
①木质菜板是天然材料;②合金汤勺是金属材料;③塑料垃圾桶是合成材料;④大理石桌面是天然材料。故填:③。
【点睛】
16.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2)若B中混有少量A可用 ________的方法提纯B。
(3)t3℃时向25g A物质中加入60g水,形成的溶液是 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___(填数字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无法确定
(5)欲将t3℃时A的饱和溶液30g,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水 ________g。
【答案】(1)B>A=C
(2)蒸发结晶 (3)不饱和溶液
(4)④ (5)70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小问2详解】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B中混有少量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小问3详解】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溶解25g的固体最少需要水50g,所以向25gA物质中加入60g水,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小问4详解】
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也不能确定,故选④;
【小问5详解】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A的饱和溶液30g,溶质的质量为: ,溶质质量不变,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0g÷10%-30g=70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7. 初中常见含钙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a(OH)2的俗称是 ____________。
(2)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
(3)②反应 _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③反应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
(2)分解反应 (3)放出
(4)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Ca(OH)2是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
【小问2详解】
①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②反应是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出;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在实验室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18.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 _______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其中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酸雨的危害是 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 ①. 二氧化硫 ②.
③. 腐蚀大理石建筑(或破坏道路桥梁或腐蚀金属雕像或破坏森林,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或污染水源或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或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酸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大理石建筑,破坏道路桥梁,腐蚀金属雕像(制品),破坏森林,使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污染水源,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危害人体健康等。
19. 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请回答:
(1)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 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答案】(1) ①. 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②. Cu+2AgNO3=Cu(NO3)2+2Ag
(2)强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小问1详解】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现象为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小问2详解】
因为铜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所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点睛】
20. 黄铜是以Zn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某工厂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晶体,其主要流程如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 _______。
(2)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3)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 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固体B是 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溶液A的质量 _______(填“>”“<”或“=”)溶液C的质量。
(6)在整个流程中生成硫酸锌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个。
【答案】(1)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2)
(3)H+、Cu2+、Zn2+
(4)混合物 (5)小于
(6)3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步骤Ⅰ中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
【小问2详解】
锌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以及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H+、Cu2+、Zn2+;
【小问4详解】
铜不会与硫酸反应,A溶液显蓝色,步骤I中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固体B是铜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小问5详解】
锌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硫酸根质量不变,ZnSO4、CuSO4,相对原子质量Zn>铜,所以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C的质量;
【小问6详解】
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在整个流程中生成硫酸锌的化学方程式有3个。
【点睛】。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 依据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药品前应 __________。
(2)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填“>”“<”或“=”)6%。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
(4)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3)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
【小问2详解】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取水偏大,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6%;
【小问3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小问4详解】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点睛】
22.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从A~F中选填)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 ______(从A~F中选填)装置。
(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到液面以下,原因是 ______。
(4)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 ______。
(5)用G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 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D
(3) ①. ②.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5)浓硫酸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有棉花,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D。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小问4详解】
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小问5详解】
用G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23. 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无机化合物,已知它们由H、O、C、Cl、Ca、Na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C与A、B、D均能发生反应。为确定A、B、C、D的成分,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其中有三支试管反应现象如图所示,甲试管中有气泡生成,乙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甲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2)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3)向丙试管中滴加的 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一定是B溶液
②一定是D溶液
③是B溶液或D溶液
(4)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则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某同学取(4)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溶液仍然呈红色,则(4)的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③ (4)H+
(5)NaCl、Na2CO3、NaOH
【解析】
【分析】解: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无机化合物,已知它们由H、O、C、Cl、Ca、Na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C与A、B、D均能发生反应,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甲试管中有气泡生成,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说明C是盐酸,A是碳酸钠,B是氯化钙,D是氢氧化钠;
【小问1详解】
甲试管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小问2详解】
乙试管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问3详解】
向丙试管中滴加的是B溶液或D溶液,是因为氯化钙不能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填:③。
【小问4详解】
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则说明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
【小问5详解】
某同学取(4)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仍然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4)的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过量的Na2CO3、NaOH。故填:NaCl、Na2CO3、NaOH。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4. 将2.8g铁粉加入16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159.6g。求:
(1)生成铜的质量是 ______g。
(2)原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3.2 (2)解:设硫酸铜的质量为x
x=8g
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g+160g=159.6g+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2.8g+160g-159.6g=3.2g。
【小问2详解】
由(1)计算结果铜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8g,已知硫酸溶液质量为160g,即可计算出硫酸铜质量分数为。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
A
鉴别NH4NO3固体和NaCl固体
水
B
鉴别CH4和H2
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
C
鉴别棉花和羊毛
抽丝灼烧,闻气味
D
鉴别K2SO4固体和NH4Cl固体
加Ca(OH)2,研磨,闻气味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除去N2中混有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化学]辽宁省鞍山市2021年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辽宁省鞍山市2021年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辽宁省鞍山市2021年中考真题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化学辽宁省鞍山市2021年中考真题真题化学试题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江西省2021年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江西省2021年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江西省2021年中考真题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化学江西省2021年中考真题真题化学试题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真题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真题化学真题原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