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小题,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
B. 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
D.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详解】A.现代类人猿与能进化成人的森林古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已经不具备进化成人的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以不能进化成人,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C正确。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正确。
故选A。
2. 精子与卵细胞在()结合形成受精卵( )
A. 子宫B. 胎盘
C. 输卵管D. 子宫内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睾丸产生的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卵巢产生的卵细胞是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由卵巢排出以后,进入输卵管,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依靠它本身的运动,可以经过子宫腔而到达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在受精过程中,只有一个精子能够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详解】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生命就开始了。受精卵随后,分裂为两个细胞,大约每隔12小时分裂一次。这些细胞从输卵管进入子宫后,细胞会继续分裂、分化变成胎儿,胚胎钻进子宫内膜,发育长大。所以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掌握人体受精完成、人体发育的初期的部位都是输卵管。
3. 下列对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女生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要注意保暖,少吃生冷、刺激性强的东西
B. “精满自溢”,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D. 女生月经期间,不能运动,要多休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显著变化。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
【详解】A.月经期间,女性可能会感到身体不适,抵抗力相对下降,因此需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或刺激性食物,A正确。
B.遗精是男性青春期后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特别担心,B正确。
C.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青春期的健康成长,对身心健康都有积极影响,C正确。
D.月经期间,女性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痛经和改善情绪。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D错误。
故选D。
4.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后植入子宫内膜
B. 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子宫
C. 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无关
D.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和脐带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性激素的分泌。
(2)第二性征是指在性激素影响下出现的性别特征,如男性的胡须和女性的乳房发育。
(3)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之间交换物质的器官,提供营养和氧气,排出废物;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道,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详解】A.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在到达子宫后植入子宫内膜继续发育,A正确。
B.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它负责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它负责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性器官,B错误。
C.第二性征的出现直接与性激素有关,性激素在青春期开始分泌,导致性别特征的发育,C错误。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脐带只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起运输作用,它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A。
5. 包粽子用的糯米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脂肪B. 蛋白质C. 糖类D. 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麦芽糖和葡萄糖。含糖类丰富的食物如:面条、馒头、米饭、面包等食物,据此解答。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米饭、馒头、面包等食物中获得。因此糯米中含量较多的是糖类。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6. 下列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才能促进钙的吸收
B. 经常牙龈出血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C. 铁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D. 胡萝卜是大家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A.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因此,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才能促进钙的吸收,A正确。
B.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因此,经常牙龈出血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正确。
C.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因此,铁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C正确。
D.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可以有效预防夜盲症,D错误。
故选D。
7. 关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口腔和食道几乎没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B. 淀粉在口腔内分解成的麦芽糖在口腔被吸收
C.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D.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但不能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A.口腔只具有消化功能,不具有吸收功能;食道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不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故口腔和食道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故A正确。
B.口腔没有吸收功能,故B错误
C.大肠能够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故C正确。
D.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但不能吸收大分子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酸,故D正确。
故选B。
8. 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不包括( )
A. 是否对人体有害B. 是否过保质期C. 包装是否美观D. 是否发霉变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详解】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所以食物本身是否对人体有害、食品是否过保质期、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食物是否变质发霉,都是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而包装是否美观不是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人体呼吸系统组成是( )
A. 呼吸道和肺B. 气管和肺
C. 气管、支气管和肺D. 鼻、气管和肺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故选A。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发生沙尘暴时,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
B. 在剧毒的环境中,人们应当佩戴防毒面具
C. 哮喘是由花粉、灰尘、兽毛等吸入肺内引起的肺部病变
D.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严重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而造成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
【详解】A.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 当发生沙尘暴时,要戴上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A正确。
B.防毒面具作为个人防护器材,用于对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提供有效防护。在剧毒的环境中,人们应该戴防毒面具,B正确。
C.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若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有的人会对这些物质过敏,从而引起支气管慢性炎症,C错误。
D.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容易患的职业病,D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面对空气污染时如何保护自己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泡后含氧量增加
B. 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C. 外界气体进入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D.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在肺泡中,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它们对吸入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外界气体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肺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
【详解】A.血液在肺泡处与氧气进行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含氧量增加,A正确。
B.呼吸道通过黏膜、纤毛等结构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清洁、温暖和湿润,为肺部创造良好的气体交换环境,B正确。
C.外界气体进入肺的正确路线应该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错误。
D.肺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大大缩短了气体交换的距离,有利于气体交换,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一个典型例子,D正确。
故选C。
12. 某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后,探讨血液的组成成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所以血液中白细胞越多越好
B.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等
C. 血小板能够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D.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浆的功能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由消化道吸收的养料,依靠血液中的血浆来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要靠血浆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运输氧气的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增多;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
【详解】A.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当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增多,所以血液中白细胞越多越好说法错误,A错误。
B.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血小板能够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C正确。
D.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人体中瓣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静脉内都有静脉瓣B. 大动脉内有动脉瓣
C. 血管中的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由静脉流向动脉D. 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是按一定方向流动的,这与心脏和四肢静脉内的瓣膜有关。
【详解】A.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而小静脉内没有静脉瓣,A错误。
B.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动脉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而不在动脉血管里,B错误。
C.血管中的瓣膜有静脉瓣,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在静脉中倒流,C错误。
D.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D正确。
故选D。
14.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B.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法
C. 为抢救病人可大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A.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A正确。
B.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所以,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大量失血患者)和治疗(成分输血)方法,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C错误。
D.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血液能得到自然补充,不用输血。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有关排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可以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肾小管病变导致的
C.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径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 排尿可以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泌尿系统健康,值得提倡的做法是:每天适量饮水,利于排出代谢废物;有尿意的时候及时排尿。
【详解】A.排尿是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方式,同时通过调节尿液的量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A正确。
B.尿液中出现蛋白质通常是肾小球病变导致的,而不是肾小管。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液,如果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B错误。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这是尿液从形成到排出体外的正常途径,C正确。
D.通过排尿,生物体能够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对于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D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B. 肾脏—暂存尿液
C. 皮肤中的汗腺—排出汗液D. 尿道—排出尿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排泄的途径有: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详解】A.呼吸系统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生成尿液,而不是暂存尿液;尿液生成后会流入膀胱暂时储存,直到排出体外,B符合题意。
C.皮肤中的汗腺排出汗液,C不符合题意。
D.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当同学们在全神贯注阅读此套试卷时,形成视觉的部位是你们的
A. 瞳孔B. 大脑皮层C. 晶状体D. 视网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选B。
18. 听到巨大声音时要迅速张口,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这样有助减小惊吓B. 这样可以减弱声音
C. 这样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 这样可以减少内耳的振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或堵耳闭嘴能够使得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这样就避免了气压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 大脑、小脑、脑干B. 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C. 脑和脊髓D. 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B
20. 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人看见梅子分泌唾液B. 人看到“禁止通行”绕道而走
C. 针扎到手立即缩回D. 草履虫“趋利避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详解】A.人看见梅子分泌唾液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A不符合题意。
B.人看到“禁止通行”绕道而走是神经系统对交通信号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
C.针扎到手立即缩回是神经系统对针扎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神经系统,草履虫“趋利避害”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属于反射,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下列激素与内分泌腺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素——肾上腺B. 胸腺素——胸腺C. 生长激素——甲状腺D. 雄性激素——睾丸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分泌腺和功能。
【详解】A.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A正确。
B.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可以快速激活和增殖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抵御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的侵袭,还可以减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B正确。
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以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D正确。
故选C。
22. 关于人体激素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需口服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B. 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C.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D.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得过多会患巨人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
【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胰岛素会被消化,所以治疗糖尿病只能注射,A错误。
B.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B错误。
C.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得过多会患巨人症,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 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 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D. 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圈,A符合题意。
B.三北防护林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利于保护生物圈,C不符合题意。
D.禁渔可保护鱼种类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下列气体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 氮气B. 二氧化硫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详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故选C。
25.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争做环保小达人”的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 小东将家里的厨余垃圾投放到“其他垃圾”桶里
B. 小南将废纸、饮料瓶等收集起来送往垃圾回收站
C. 小西进快餐店吃饭时,从不用一次性碗筷
D. 学校要求各班用一次性塑料袋扔垃圾,小北觉得不环保,向校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A
【解析】
【分析】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详解】A.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厨余垃圾投放到“厨余垃圾”桶里,A错误。
B.废纸、饮料瓶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因此应该收集起来送往垃圾回收站,B正确
CD.一次性餐具塑料餐具和垃圾袋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盒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塑料袋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C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垃圾的分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 下列为与呼吸有关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呼吸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____。
(2)在上图(甲和乙)中,表示吸气状态是______图;在图乙状态中,此时呼吸肌处于_____状态(选填“收缩”或“舒张”)。呼吸环节中的肺通气正是通过甲乙两种运动交互进行来实现的。
(3)丙图表示的是肺内的气体交换。血液A表示的是_____,气体C表示的是______。
(4)丁图表示的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物质②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的,那么物质②表示的是_____。
【答案】(1) ①. 呼吸道##肺 ②. 肺##呼吸道
(2) ①. 乙 ②. 收缩
(3) ①. 静脉血 ②. 氧气
(4)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图丙中A肺动脉,B二氧化碳,C氧气,D肺静脉,图丁中①各级静脉,②二氧化碳,③氧气,④各级动脉。
【小问1详解】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小问2详解】
图乙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
【小问3详解】
若丙图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则A是肺动脉,内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D是肺动脉,内流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气体C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的静脉血。②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27.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A、B、C代表某器官,①-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收缩能力最强的是[ ] __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血液流经A后颜色变为____________色。
(3)若图中B代表小肠。饭后半小时,血液流经B后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将会____________;与此同时,血液中氧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
(4)某种药物需要静脉注射,在药物到达起作用的靶器官C之前,经过的最后一个流静脉血的心腔是[ ]____________。
【答案】(1)④左心室
(2) ①. 肺 ②. 鲜红
(3) ①. 增加 ②. 降低
(4)②右心室
【解析】
【分析】1.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2.题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A代表肺,B代表小肠,C代表靶器官。
【小问1详解】
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需要压力最大。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的是④左心室。
【小问2详解】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结合题图可知,图中A代表肺,血液流经肺后颜色变为鲜红色。
【小问3详解】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可见,饭后半小时,血液流经B小肠后,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将会增加;与此同时,血液中氧的含量将会降低。
【小问4详解】
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的运输途径是:体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人的心脏中,心脏的右侧(右心房、右心室)是体循环回来的静脉血,心脏的左侧(左心房、左心室)是肺循环中进行气体交换之后的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结合题图可知,某种药物需要静脉注射,在药物到达起作用的靶器官C之前,经过的最后一个流静脉血的心腔是②右心室。
28. 人工肾的核心部分是一种用膜材料制成的透析器、如图是用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脏是由众多的肾单位组成的,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在糖尿病、高血压、尿毒症三类患者中,_____________患者最需要做血液透析。
(2)图中的血液透析是模拟发生在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___过程,透析器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肾单位中_____________的功能
(3)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相似。与新鲜透析液比,用过的透析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形成尿液 ②. 尿毒症
(2) ①. 肾小球的滤过 ②. 肾小球和沈小囊内壁
(3) ①. 血浆 ②. 尿素等物质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小问1详解】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毒症患者是由于肾脏发生病变,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尿素等不能排出体外,因此适合做血液透析。
【小问2详解】
血液透析是要把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相当于尿液形成过程中的滤过作用。图中的半透膜起到滤过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小问3详解】
患者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可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体内,因此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人体内的血浆相似。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比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含有较多的尿素等物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29. 在中小学生中,近视的现象相当普遍。专家认为:除遗传因素外,近视主要与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宜等环境因素有关。调查某中学学生视力状况,数据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片可以看出学生近视率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2)交通信号主要靠视觉来感知。在路口遇到红灯,立即停止前行,这是一种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不闯红灯,是安全出行的保障。
(3)预防近视,要做到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近视发生率与年级升高成正比 ②. 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宜等(答案合理即可)
(2) ①. 复杂 ②. 反射弧
(3)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小问1详解】
通过条形直方图可以看出学生近视率变化的趋势是:年级越高,学生近视的比率越高,即近视发生率与年级升高成正比。近视眼形成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例如: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睡眠不足、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等都是形成近视的原因。
【小问2详解】
红灯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发出的冲动又经传出神经传导到腿部肌肉,肌肉收缩完成了踩刹车的动作,这是一种复杂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小问3详解】
长时间看书、近距离看书、躺着看书等等不良的用眼习惯都会使眼睛疲劳,使晶状体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恢复,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会形成近视。为了预防近视,需要注意: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不要在直射强光下、光暗的地方和走路时看书。还应做到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不在躺卧时看书等。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docx、七年级生物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