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065959/0-17236125364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065959/0-17236125365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065959/0-1723612536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省扬州市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这就保证了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导致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细胞减少了一半。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 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
A. 人的小肠表皮B. 家兔胚胎
C. 绵羊肝脏D. 牛卵巢
【答案】D
【分析】由题意知,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一半的细胞为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倍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则该动物组织切片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
【详解】A、人的小肠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不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A错误;
B、家兔的胚胎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2倍,但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
C、绵羊的肝脏属于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C错误;
D、牛的卵巢既能进行减数分裂,又能进行有丝分裂,能观察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D正确。
故选D。
3.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 染色体自我复制B. 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 着丝粒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D. 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随机排列;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粒不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裂,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粒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不是其主要特征,D错误。
故选C。
4.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
A. 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 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 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 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顺序是: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同种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在其分别发育成精细胞和卵细胞的过程中,其不同点是
A. 生殖细胞的数目B. 核DNA分子含量
C. 子细胞的数目D. 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答案】A
【详解】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所含核DNA含量相同,B错误;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均可形成4个子细胞,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相同,D错误。
6.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
A. 同源染色体的复制
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染色体的复制会导致DNA含量加倍,但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均会导致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着丝点的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但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图中甲、乙、丙是某个二倍体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B. 乙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
C. 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2个精细胞
D. 通常情况下,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B
【分析】甲处于减一后期;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处于减二后期。
【详解】A、图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2个精细胞,C正确;
D、丙图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由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一般来说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
故选B。
8. 下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不能表示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
B.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
C.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
D. 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
【答案】C
【分析】理解坐标曲线的含义,考查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细胞中核DNA数量因复制而加倍,因细胞分裂而减半;染色体上DNA数量因复制而加倍,因着丝点分裂分裂而减半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核DNA随染色体复制加倍一次,细胞分裂完成,细胞中核DNA数量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又恢复到原来水平,A项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有丝分裂一样,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核DNA的数目变化规律相同,B项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复制,核DNA的数目没有变化,C项错误
D、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随复制而加倍,随着丝点分裂而减半,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核DNA数量变化符合曲线图变化,D项正确。
故选C。
9. 以下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属于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和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详解】A、由图可知,在细胞的一极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表示的是有丝分裂的后期,不属于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A错误;
B、由图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表示的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B错误;
C、由图可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属于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C正确;
D、由图可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表示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可表示为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C。
10. 某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4条染色体,那么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应是( )
A. 12条B. 48条C. 24条D. 36条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体细胞数量的一半。
【详解】据题意可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有24条染色体,该时期由于着丝点(粒)分裂是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并且与体细胞中染色体相等,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因此,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应是12条,为体细胞的一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不一定形成四分体
【答案】B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形成四分体。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有特殊的XY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不一定形成四分体 ,例如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形成四分体,D正确。
故选B。
12. 下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中共有2个四分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
B. 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
C. a与b′或者c′与d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D. 一个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体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该图中共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
B、A、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也称之为四分体,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a、b′或者c′、d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D、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D。
13. 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B. 84、42、84
C. 84、42、42D. 42、42、84
【答案】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某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会有21个四分体,由于此时经过了DNA复制,所有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为84个,染色单体数等于DNA的数目,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未随着DNA的增加而增加,染色体数目为依然为42个,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42、84、84个,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
B. 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细胞②
C. 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D. 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动物;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①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②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A正确;
B、细胞②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C正确;
D、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个过程可能发生同一睾丸中,D错误。
故选D。
15.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 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 形成的每个子细胞含2条染色体,仅1个子细胞具有生殖功能
D. 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题图示分析:图示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分析题图,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含4个核DNA分子,B错误;
C、该细胞着丝粒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其中含有4条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完成会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与一个极体,其内均含有2条染色体,但只有卵细胞具有生殖能力,C正确;
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首先在减一间期需要进行DNA的复制,使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含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DNA含量又减半。
【详解】A、该曲线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A错误;
B、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数量的变化曲线或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B错误;
C、该曲线中通过复制使DNA加倍,两次分裂后最终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C正确;
D、该曲线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D错误。
故选C。
17. 甲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丙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
B.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
C. 甲图可表示成熟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
D. 甲图可表示成熟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D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含量先减半再加倍最后又减半,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乙图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为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详解】A、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可以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A错误;
B、卵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且其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会出现丙图所述的情况,B错误;
C、成熟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核DNA数目先加倍,然后连续两次减半,因此不可以用甲图表示,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可表示成熟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表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分子变化的相对值。下列有关a~c段(不含a、c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 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之比由1∶2变为1∶1
D. 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分析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实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详解】a~c段(不含a、c点)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和减数分裂第二次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减数分裂第二次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核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对本图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d~e的初期
B. e点染色体数目为n,f点染色体数目又出现短时间的加倍
C. f点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 a~c是分裂前的间期,c~f是分裂期,f~g是精细胞变形的阶段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ac段属于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e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结束,单个细胞中DNA含量减半,获得次级精母细胞;f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单个细胞中DNA含量再次减半,获得精细胞。
【详解】A、据图可知,ce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c~d的初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e点时为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f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发生在f点之前,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f点为第二次减数分裂结束,着丝粒分裂在f点之前,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由题意可知,a~c为减数分裂间期,c~f为减数分裂期,f~g为精细胞变形阶段,D正确;
故选D。
20. 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马的各体细胞中仅有16条染色体来自亲代公马
B. 马的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是有丝分裂的结果
C. 马的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增加了后代的多样
D. 母马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组合方式有32种
【答案】C
【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详解】A、子代马的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来自亲代公马,A错误;
B、马的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结果,B错误;
C、马的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增加了后代的多样,对于生物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232种,D错误。
故选C。
2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B.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D. 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
22. 如图为某动物受精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乙分别表示精子、卵细胞
B. 甲、乙细胞先识别后融合
C. 丙表示受精卵,将进行有丝分裂
D. 丙中的全部遗传物质1/2来自甲,1/2来自乙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动物受精作用的示意图,其中甲为精子,乙为卵细胞,丙为受精卵。
【详解】A、甲、乙分别表示精子、卵细胞,A正确;
B、甲、乙细胞先识别后融合,B正确;
C、丙表示受精卵,将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
D、丙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
故选:D。
23. 下图为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①②为实验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的操作为去雄
B. ②的操作为人工传粉
C. 进行完①、②过程之后应及时套袋
D. 该实验选择甲为父本,乙为母本
【答案】D
【分析】豌豆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据图可知,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据图可知,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B正确;为了防止其它花粉落在去雄植株的柱头上,故进行完①、②过程之后应对雌株及时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C正确;图示中是对甲去雄,故甲为母本,用乙的花粉给甲授粉,故乙是父本,D错误。
故选D。
24. 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 产生配子的数量B. 产生配子的比例
C. 遗传因子组成D. 是否是纯合子
【答案】A
【分析】
【详解】A、测交可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检测产生配子的数量,A错误;
B、测交可用于检测子一代产生配子的比例(其等于个体表现型的比例),B正确;
C、测交可用于检测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若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则为纯合子,反之为杂合子),C正确;
D、测交法可用于鉴定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均为显性个体,则其为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其为杂合子,D正确。
故选A。
25.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208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和②B. ③和④C. ①和③D. ②和③
【答案】D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301:101≈3:1,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98:102≈1:1,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综上所述,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②和③,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 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26只褐色,53只棕色。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50%B. 75%C. 25%D. 100%
【答案】A
【详解】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2:1,则可以推测出棕色鸟是杂合子(设为Aa),白色鸟和褐色鸟是纯合子(AA或aa)。棕色鸟(Aa)与白色鸟(AA或aa)杂交,后代中白色(AA或aa)所占的比例是50%,故选A。
27. 鸡的毛腿对光腿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一只杂合的毛腿鸡B. 一只纯合的毛腿鸡
C. 一只杂合的光腿鸡D. 一只纯合的光腿鸡
【答案】C
【分析】设相关基因为a,则毛腿鸡的基因型为AA或Aa,光腿鸡的基因型为aa,一只杂合的毛腿鸡,其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设基因为a,则毛腿鸡的基因型为AA或Aa,光腿鸡的基因型为aa,一只杂合的毛腿鸡,其基因型为Aa,A正确;
B、一只纯合的毛腿鸡,其基因型为AA,B正确;
C、光腿鸡是隐性纯合体aa,不可能是杂合体,C错误;
D、一只纯合的光腿鸡,其基因型为aa,D正确。
故选C。
28. 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
A. b和cB. a和cC. a和bD. 只有a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公鼠a与黑色母鼠c交配,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为显性。据此作答。
【详解】根据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可以判断黑色为显性性状,亲本黄色公鼠(a)为隐性纯合子,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由于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所以母鼠b为杂合子。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9. 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一对相对性状。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
A. 1B. 1/2C. 1/16D. 1/8
【答案】D
【分析】由题干分析可知,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都是V形发尖,说明平发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详解】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都是V形发尖,说明平发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设为aa,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一个平发际女孩子的概率是1/2×1/4=1/8,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 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这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由于某一类型植株在幼苗期死亡,成熟时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则幼苗期死亡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DDB. ddC. DdD. DD或Dd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题意分析: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由于某一类型在幼苗期死亡,成熟时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显然应该是有茸毛个体在幼苗期死亡,即基因型为DD的个体死亡。
【详解】理论上,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因而有茸毛个体的基因型为Dd,基因型为Dd的有茸毛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比例为DD∶Dd∶dd=1∶2∶1,表现型比例为有茸毛∶无茸毛=3∶1,但实际上成熟时,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结合基因型分析可知,玉米群体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的情况,即DD致死。
故选A。
31.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R、r表示)。现以两株红花玫瑰为亲本杂交,F1中红花和白花的数量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花为隐性性状
B. 白花为隐性性状
C. F1中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D. F1中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答案】B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分析题意,两株红花玫瑰为亲本杂交,F1出现了红花和白花,由此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A错误、B正确;
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株红花玫瑰为亲本杂交,F1中红花和白花的数量比例为3:1,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都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Rr,则F1中红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和Rr,CD错误。
故选B。
32. 两只杂合子白羊,接连生下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一定是黑色的
C.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分离定律,两只杂合子白羊,产生的子代理论上白羊:黑羊=3:1,子代为白羊的概率为3/4,为黑羊的概率为1/4,所以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既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黑色,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3.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F1总表现显性性状B.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D.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答案】D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4. 已知玉米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杂合的高茎玉米自交得到F1,F1中高茎玉米自交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高茎的基因型有2种B.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 F2高茎个体中杂合子占2/5D. F2中矮茎占1/6
【答案】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杂合的高茎玉米自交得F1,F1中表现型为高茎的基因型AA占1/3,Aa占2/3,F1中高茎玉米自交得F2,F2中AA占1/3+2/3×1/4=1/2,Aa占2/3×1/2=1/3,aa占2/3×1/4=1/6,所以F2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5:1,F2高茎个体中杂合子占(1/3)/(5/6)=2/5,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5. 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①不可推知花色的显隐性关系
B. 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C. F1中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D. F2中开白花与开黄花的南瓜的理论比是5∶3
【答案】D
【分析】由遗传实验可知,子一代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白花为显性性状,黄花为隐性性状,则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黄花aa×白花Aa。
【详解】A、由①不可推知花色的显隐性关系,由过程③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黄花是隐性性状,A正确;
B、过程③中,亲本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后代出现黄花,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B正确;
C、F1中白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为杂合体,遗传因子组成是Aa,C正确;
D、亲本中白花为杂合子,因此F1中白花占1/2,白花是显性性状,所以白花自交F2中白花占1/2×3/4=3/8,则黄花占5/8,所以F2中开白花与开黄花南瓜的理论比是3:5,D错误。
故选D。
36. 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栗色对白色为显性。现有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要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优先采用哪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
A. 任意选一匹母马与之杂交
B. 选多匹栗色母马与之杂交
C. 选一匹栗色母马与之杂交
D. 选多匹白色母马与之杂交
【答案】D
【详解】 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马的毛色栗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要判断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与之杂交,再根据子代情况作出判断,若子代均为栗色,则为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白色,则为杂合子。
故选D。
37. 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1/2n,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纯合子的1/2。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越来越接近于1,纯合子中有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各占纯合子1/2,因此比例会越来越接近1/2,B正确,A、C、D错误。
38. 人的IA、IB、ⅰ基因可以控制血型。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ⅱ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ⅰ为A型血,IBIB或IBⅰ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答案】A
【分析】(1)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题目中的ⅠA、 ⅠB 、i基因就是复等位基因。
(2)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若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产生的配子中至少有1个IA,双亲可能一方为AB型(IA IB),另一方为O型(ii),则子女可能为A(IA i)型血,故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不一定有A型血,A错误;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基因型为IAIB,则一定不能生出基因型为ii的O型血孩子,因为双亲之一不能提供基因型为i的配子,B正确;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有可能有一位是A(IA i)型血,另一方为AB型,基因型为IAIB,子女基因型为IBi,C正确;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则子女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i,故子女不可能是IAIB的AB型血,D正确。
故选A。
39. 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 3:1B. 15:7C. 9:7D. 15:9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菜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在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的情况下,都是自交。
【详解】Cc的植株连续自交3代,杂合子的比例是(1/2)3=1/8,AA+aa=1-1/8=7/8,且AA=aa=7/16,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理论比例是(7/16+1/8):(7/16)=9:7。
故选C。
40.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总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 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
C. 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
D. 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答案】B
【分析】用两个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甲、乙两个袋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袋子中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该变化符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B错误;
C、由于两个袋子内的小球都是D:d=1:1,所以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C正确;
D、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正确。
故选B。
二、简答题:本部分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41. 甲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乙图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B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3)在图乙曲线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在A、B、C细胞中,处于图乙中bc段的细胞是________。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答案】(1)4##四
(2)初级卵母细胞 (3)①. DNA分子复制 ②. AB
(4)YR或Yr或yR或yr
【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是有丝分裂中期;B图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同一极的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2:纵轴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ab段,完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该过程是染色体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属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1)识图分析可知,该高等动物的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A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2)细胞B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不均等分裂,则B为初级卵母细胞。
(3)据图分析,ab段属于分裂间期,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 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
(4)该动物体的基因型为YyRr,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其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YR或Yr或yR或yr。
42. 下图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1所示的a、b、c柱中,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丙细胞中核DNA的数量是_______个,甲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
(3)图2中乙细胞与图1中数量关系对应的时期是_________。
【答案】(1)b (2)①. 甲 ②. 4 ③. 体细胞
(3)Ⅱ
【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1)图 1 中 b时有时无,代表染色单体,c的数量是a的2倍或1倍,则c表示 DNA。
(2) 图 2 中甲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丙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丙细胞中核DNA的数量是4个,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
(3) 图 2 乙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量为4,且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均为8,故乙细胞与图1中数量关系对应的时期是II。
43.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__可判出_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中紫花基因型为_________。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
【答案】(1)①. 三 ②. 紫
(2)Aa (3)①. AA、Aa ②. 1/3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从组合三紫花与紫花交配后代出现白花,而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表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说明白花是隐性,且双亲紫花为杂合子;第一组后代紫花:白花为1:1,相当于测交;第二组是隐性纯合子自交。
(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白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亲本紫花基因型为Aa,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Aa,其中纯合子比例为1/3。
44. 如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Ⅱ-6和Ⅱ-7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Ⅱ-8和Ⅱ-9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成的个体。请据图作答:
(1)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基因。
(2)Ⅱ-6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3)Ⅱ-7与Ⅱ-8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
(4)如果Ⅱ-6和Ⅱ-9结婚,则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1)隐性 (2)0##零
(3)1/4##25%
(4)①. 1/6 ②. 1/4##25%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I-3号和I-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II-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I-3号和I-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II-10号),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I-1号和I-2号均正常,II-5患病,说明I-1号和I-2的基因型均为Aa,II-7与II-8的儿子患病说明II-7的基因型为AA,Ⅱ-6和Ⅱ-7为同卵双生,故Ⅱ-6的基因型为Aa,II-6是纯合子的概率为0。
(3)由于III-11号患病(基因型是aa)而II-7号、II-8号正常,所以II-7号、II-8号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aa的概率是1/4。
(4)Ⅱ-6的基因型为Aa,Ⅱ-9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II-9的基因型为Aa,再生一个孩子也患病的概率是1/4。
实验组合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白花×白花
0
82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