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办法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细胞的DNA复制,那么患者在“化疗”期间,其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
【答案】A
【详解】肿瘤细胞内的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所以患者在“化疗”期间,其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A项正确,B、C、D项错误。
2.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之为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答案】B
【详解】A、兔的白毛和黑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身高与体重“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3.如图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为(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分析】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动物为雌性动物。
【详解】该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是雌性动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状分离 B.诱发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突变
【答案】A
【详解】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F1只有1种性状,F2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故选A。
5.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B
【详解】测交指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测交,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6.有性生殖过程中保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维持生物遗传稳定性的两个重要过程是( )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答案】A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选A。
7.在小麦育种中,人们发现麦穗无芒与有芒为一对相对性状,无芒为显性性状,有芒为隐性性状。现有一株杂合无芒小麦,将其自交,得到有芒小麦的比例为( )
A.1/4 B.1/3 C.1/2 D.1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假设无芒、有芒这对相对性状由B和b表示,一株杂合无芒小麦,其基因型为Bb,将其自交得F1,F1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得到的无芒性状占3/4,可见有芒小麦(bb)的比例为1/4,A正确。
故选A。
8.玉米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两个高茎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其比例为3:1。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仅一个亲本是纯合子 B.矮茎为显性性状
C.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D.亲本的基因型不确定
【答案】C
【分析】两个高茎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其比例为3:1,说明高茎为显性,亲本都是杂合子。
【详解】ACD、两个高茎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其比例为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AD错误,C正确。
B、亲代没有矮茎,后代出现矮茎,说明矮茎为隐性,B错误。
故选C。
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答案】B
【分析】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详解】A、ddTt中Tt这对基因是杂合,属于杂合子,A错误;
B、DDtt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属于纯合子,B正确;
C、DdTt中两对基因都是杂合,属于杂合子,C错误;
D、DDTt中Tt这对基因是杂合,属于杂合子,D错误。
故选B。
10.已知 A 与 a、B 与 b、C 与 c 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别控制 3 对相对性状。若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则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型有 8 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为 1/16
B.表型有 4 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为 1/16
C.表型有 8 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为 1/8
D.表型有 8 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为 1/16
【答案】D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杂交后代表型种类有2×2×2=8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1/2×1/2×1/2=1/8,A错误;
B、表型有 8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1/4×1/2×1/4=1/32,B错误;
C、表型有 8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1/2×1/2×1/4=1/16,C错误;
D、表型有 8 种,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的比例=1/4×1/2×1/2=1/16, D正确。
故选D。
11.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 的个体,产生 AB 配子的概率是( )
A.1/4 B.1/3 C.1/2 D.0
【答案】A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配子要经过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因此,产生AB配子的几率是1/4,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豌豆②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 ③开粉色花的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色花和白色花 ④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全为矮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
②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正确;
③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 2: 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
④矮茎豌豆(aa)自交,后代全为矮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符合性状分离的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精子
B.受精时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相融合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
【答案】A
【分析】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详解】A、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核相互融合,成为合子,B正确;
C、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故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
D、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再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水平,D正确。
故选A。
1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选项中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是( )
A.DNA分子复制一次 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C.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新出现 D.同源染色体联会、互换、分离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有丝分裂。
【详解】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前的间期都有DNA复制,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B错误;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新出现,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互换、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D正确。
故选D。
15.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4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高茎×高茎→高茎 ②高茎×高茎→301高茎+103矮茎
③高茎×矮茎→高茎 ④高茎×矮茎→198高茎+187矮茎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1、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①高茎×高茎→高茎,亲代与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高茎×高茎→301高茎+103矮茎,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高茎×矮茎→高茎,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高茎×矮茎→198高茎+187矮茎,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是测交实验,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是②③,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亲本甲与亲本乙(aabb)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的比为Aabb:aabb=1:1,则该亲本甲的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答案】C
【分析】基因分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打,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A、a与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为完全显性,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3:3: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1:1:1。
【详解】根据题意,亲本甲与亲本乙(aabb)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的比为Aabb:aabb=1:1,通过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可以推出亲代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为Aabb,C正确。
故选C。
17.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是( )
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
【答案】B
【分析】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已知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故这两对基因为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Ttgg与TtGg杂交,两对基因逐对考虑即可。
【详解】已知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且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让Ttgg与TtGg杂交,先分析Tt与Tt这一对基因,子代出现TT、Tt、tt这3种基因型;高茎和矮茎2种表现型;再分析gg与Gg这一对基因,子后代出现gg与Gg这2种基因型,绿豆荚和黄豆荚2种表现型;再将两对基因一起考虑,则后代基因型是3×2=6(种),表现型是2×2=4(种)。
故选B。
18.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一对无病的夫妇所生的头两个孩子都是白化病患者,那么他们所生的第三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A.0 B.1 C.1/2 D.1/4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详解】一对无病的夫妇生出两个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是白化病的携带者,他们再生孩子是白化病的可能性应是1/4,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以两株高茎豌豆为亲本进行杂交,F1 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例如图所示,则F1 高茎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
B.1/2
C.1/3
D.1/4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中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例为3:1,高茎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的基因型为dd.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从图中的比例可知:高茎:矮茎=3:1,所以是杂合子自交,自交后代基因型为DD、Dd和dd,比例为1:2:1,所以显性性状高茎(1DD和2Dd)中纯合子占1/3。C正确。
故选C。
20.某植物的紫花对白花是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 B、b控制。现以某一杂合子紫花植株为亲本,自 花传粉产生 F1,让 F1 中紫花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则后代中紫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5∶1 B.8∶1 C.1∶1 D.3∶1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现以某一杂合子紫花植株(Bb)为亲本,自 花传粉产生 F1,取出F1中红花植株(1/3BB、2/3Bb),让其自交,则后代中红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2/3×3/4)∶(2/3×1/4)=5∶1,A正确。
故选A。
21.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精细胞 B.卵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极体
【答案】C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
【详解】A、精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也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而人体体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都不会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
22.下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步骤,选出正确的顺序是( )
(1)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分开 (2)形成四个子细胞 (3)进行第二次分裂 (4)同源染色体分开 (5)染色体交叉互换 (6)联会 (7)染色体的复制 (8)细胞质分裂
A.7→8→6→1→2→4→3→5
B.1→3→5→7→2→4→6→5
C.7→6→5→3→1→8→4→5
D.7→6→5→4→3→1→8→2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
(7)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
(6)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
(5)在四分体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8)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3)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
(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8)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整个分裂过程共形成四个子细胞。
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7→6→5→4→3→1→8→2。
故选D。
23.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基因型均为DdEe的双亲, 从理论上推测,在他们的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
A.1/4 B.4/16 C.7/16 D.9/16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听觉正常为双显性:D_E_,听觉不正常(耳聋)的基因型为:D_ee、ddE_、ddee。
【详解】根据题意“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听觉正常的大致基因型为D_E_,听觉不正常(耳聋)的大致基因型为D_ee、ddE_、ddee。由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DdEe, 故他们的后代中听觉正常D_E_的可能性=3/4×3/4=9/16,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下列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A中的曲线有斜线,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含量变化,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曲线B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所以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故曲线C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含量变化,C正确,
D、D中的曲线有斜线,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含量变化,D错误。
故选C。
25.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实验研究某种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方式,获得如下结果。下列相关推断合理的是( )
亲本组合
黄色小鼠♀×黑色小鼠♂
黑色小鼠♀×黄色小鼠♂
黑色小鼠♀×黑色小鼠♂
黄色小鼠♀×黄色小鼠♂
黄色小鼠
28
43
0
186
黑色小鼠
26
48
60
94
A.黄色为隐性性状
B.黑色为显性性状
C.种群中黄色小鼠均为杂合子
D.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答案】C
【分析】根据杂交实验分析:黄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有黑色小鼠出现,说明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结合后代中黄色小鼠:黑色小鼠=2:1,可推知黄色小鼠中的显性纯合子存在致死情况。
【详解】AB、根据杂交实验:黄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有黑色小鼠出现,可知黄色对黑色为显性,即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AB错误;
C、根据杂交实验:黄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黄色小鼠:黑色小鼠=2:1,可推知黄色小鼠中的显性纯合子存在致死现象,故种群中黄色小鼠均为杂合子,C正确;
D、根据杂交实验:黄色小鼠♀×黑色小鼠♂、黑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黄色小鼠:黑色小鼠=1:1,可知,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26.如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图示为纯合子DD产生配子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图中为纯合子dd产生配子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图中表示杂合子D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的过程,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
D、图中显示为有丝分裂的过程,该过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C。
27.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C.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D.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D
【详解】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
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B正确;
C、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正确;
D、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D错误。
故选D。
28.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假说—演绎法 B.取样调查法
C.同位素示踪法 D.类比推理法
【答案】A
【分析】1、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
2、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
故选A。
29.下列哪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会表现出相对性状(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答案】C
【详解】A、DD×dd→后代都表现为显性性状,A错误;
B、dd×dd→后代都表现为隐性性状,B错误;
C、Dd×Dd→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出相对性状,C正确;
D、DD×Dd→后代都表现为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C。
30.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B.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
D.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柱状图分析可知:F1出现的类型中,圆粒:皱粒=75:25=3:1, 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 Rr;黄色:绿色=50: 50=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A正确;
B、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杂交后代中出现4种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因此F1中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B正确;
C、YyRr与yyRr杂交,则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 C正确;
D、根据亲本的基因型YyRr×yyRr可判断,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1/2=1/4,D错误。
故选D。
31.两杂合高茎豌豆杂交产生种子200粒,将来能发育为纯合的高茎植株的种子的理论数量是( )
A.50 B.30
C.60 D.0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的高茎与矮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的高茎基因型为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杂合子高茎的基因型为Dd,据此解题。
【详解】两杂合子高茎豌豆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Dd∶dd=1∶2∶1,其中纯合高茎占1/4,故产生的200粒种子中,将来能发育为纯合的高茎植株的种子,理论上数量是200×1/4=50。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引起的,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A正确。
故选A。
33.果蝇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则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目分别是( )
A.8、8 B.16、16 C.8、16 D.16、8
【答案】C
【分析】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果蝇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其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DNA数目为8个。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为8个;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已经完成了复制,数目已加倍,所以初级精母细胞所含DNA数为16个,C符合题意。
故选C。
34.某生物体细胞中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该生物的同一个精原细胞(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答案】A
【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分裂可以产生2种4个精子细胞。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2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4个、2种精子,且两两相同,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5.如图所示的细胞名称不可能是 ( )
A.精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极体 D.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含有2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可为次级精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精细胞中不含有染色单体,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36.下图为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机理,R、C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黑色:白色=3:1 B.黑色:棕色:白色=1:1:2
C.黑色:棕色:白色=1:2:1 D.黑色:棕色:白色=1:1:1
【答案】B
【分析】R、C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图可知,黑色素的合成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型为 C _ R _时,小鼠表现为黑色;当基因型为 Crr 时,小鼠虽然不能产生黑色素,但是可以产生棕色素,小鼠表现为棕色;当基因型为 ccR _时,小鼠由于不能产生棕色素,也无法形成黑色素,表现为白色;当基因型为 ccrr 时,小鼠表现为白色。
【详解】由图可知,黑色素的合成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型为 C _ R _时,小鼠表现为黑色;当基因型为 Crr 时,小鼠虽然不能产生黑色素,但是可以产生棕色素,小鼠表现为棕色;当基因型为 ccR _时,小鼠由于不能产生棕色素,也无法形成黑色素,表现为白色;当基因型为 ccrr 时,小鼠表现为白色。黑色小鼠( CCRR )和白色小鼠( ccrr )杂交, F 全为黑色( CcRr ),F1与ccrr测交,后代有1/4CcRr(黑色)、1/4Ccrr (棕色)、1/4ccRr(白色)、1/4ccrr(白色),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棕色:白色=1:1:2。
故选B。
37.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答案】C
【分析】同源染色体一般是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染色体。①细胞的每一极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可能同时出现图中细胞,B错误;
C、④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C正确;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D错误。
故选C。
【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方式
38.减数分裂是指
A.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两次
B.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C.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两次
D.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
【答案】B
【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导致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细胞减少了一半,故选B。
39.先天性夜盲症由显性基因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对夫妇中女性正常,男性只患先天性夜盲症,婚后生了一个眼睛正常的白化病孩子。这对夫妇再生的孩子中,正常的概率以及两病都患的概率为( )
A.1/2、1/4 B.3/8、1/8 C.1/4、1/8 D.1/8、3/8
【答案】B
【分析】先天性夜盲症由显性基因(设为A)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设为b)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女性正常基因型为aaB-,男性只患先天性夜盲症,基因型为A-B-,二人婚后生了一个眼睛正常的白化病孩子,基因型为aabb,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再生的孩子中,正常(aaB-)的概率为1/2×3/4=3/8,两病都患(A-bb)的概率为1/2×1/4=1/8,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0.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妹妹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一个正常的孩子,该孩子为携带者的概率为( )
A.1/4 B.2/5 C.1/2 D.3/5
【答案】D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这对基因表示。
【详解】若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用A、a表示,据题意可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aa),因此表现正常的男方基因型为Aa;又由于妻子的弟弟也患白化病(aa),因此妻子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则表现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这对夫妇生出正常孩子携带着概率为=(1/2×2/3+1/2×1/3)/(1-1/6)=3/5,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41.下图1—3是某种生物的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图4是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个四分体,图2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3所示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图1-3所示各细胞中,与图4中曲线DE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_(填序号)。
(3)图4中的CD段对应的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 2 卵细胞和极体 1、3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分析图4:该图为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示意图,其中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进行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没有四分体形成;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3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4中曲线DE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因此图1-3中与之对应的是1、3。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4中的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和各区段代表的时期。
42.下图表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相关遗传因子设为A、a):
(1)该病致病遗传因子是_____性遗传因子,Ⅰ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
(2)II6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是_____。
(3)Ⅲ10与Ⅲ11是近亲(三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结婚,他们的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 隐 Aa
(2) AA或Aa 1/3
(3)1/6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5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生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患者5号的基因型为aa,其父母Ⅰ1号和Ⅰ2号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
(2)因Ⅰ1号和Ⅰ2号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则正常人II6的遗传因子组成是1/3AA或2/3Aa,Ⅱ7的遗传因子为aa,Ⅱ6和Ⅱ7婚配,第一个后代为正常人,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是2/3×1/2=1/3。
(3)Ⅲ10与Ⅲ11是近亲(三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结婚,Ⅲ10的遗传因子及概率为1/3AA、2/3Aa,Ⅲ11的父亲是患者,则Ⅲ11的遗传因子为Aa,故Ⅲ10与Ⅲ11结婚,他们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是2/3×1/4=1/6。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43.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 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 花植株的基因型。
(1)该实验设计原理遵循遗传的_______定律。
实验设计: 第一步:紫花植株自交; 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2)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第一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植株为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未出现性状 分离,说明紫花植株为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②若第二步后代全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后代既有紫花也有红花且比例是 1:1, 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答案】(1)分离
(2) 杂合子 纯合子 DD d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由题可知,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因此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第一步是让紫花植株自交,根据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判断紫花是否纯合。如果是纯合子(DD或dd),则后代全部为紫花或红花;如果是杂合子,则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第二步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为紫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如果全为红花,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若后代既有紫花也有红花且比例是 1∶1,由于紫花为纯合子 ,则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dd。
44.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基因由 A、a 控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 状(显、隐性基因由 B、b 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 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实验二
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紫茎缺刻叶①、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理论上,实验二的子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
【答案】(1) 紫茎 缺刻叶
(2) AABb AaBb 1/4。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实验一可知,紫茎和紫茎杂交后代均为紫茎,说明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和缺刻叶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说明紫茎对绿茎为显性。
(2)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杂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紫茎缺刻叶③×绿茎缺刻叶②(aaBb),子代的性状表现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又知题中的番茄是三种不同基因型的 番茄,因此,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根据遗传定律可知,其产生的子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2×1/2=1/4。
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