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高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全球旱地面积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6.2%,全世界有30亿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下列措施中会加剧荒漠化的是( )
A.实施精准农业B.滥牧滥樵滥垦C.推进治沙工程D.流域综合治理
2.冬天时,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结果感觉到左手热、右手凉,形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 )
A.皮肤感受器不同B.传出神经不同
C.体温调节中枢不同D.效应器不同
3.目前,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B.转基因作物与近缘野生种间会发生基因漂移
C.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成为超级杂草或害虫
D.转基因生物若经国家批准进行生产,就不存在任何安全风险
4.棕熊是一种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冬季来临前它会大量进食,体重一般可达400kg,脂肪层可厚达15cm,每年的10月到翌年5月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它主要靠脂肪供能,以度过寒冷的冬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棕熊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脂肪分子储能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氧元素的含量较高
C.冬天长期不进食时,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为生命活动供能
D.通过制作脂肪层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在光镜下可看到脂肪颗粒
5.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下列有关r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RNA是以r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B.rRNA上相邻的三个核苷酸可形成一个密码子
C.原核细胞中,不会发生rRNA的合成过程
D.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是在核内的核糖体上进行
6.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具有最大膜面积的细胞器,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下列人体细胞功能的实现与内质网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肝细胞对酒精等物质的解毒作用B.浆细胞对抗体的加工、运输作用
C.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D.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和线粒体膜等膜成分的更新
7.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不全是植物
B.丙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缺少
C.甲、乙、丙、丁间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图中应添加从“大气CO2”到“丁”的箭头
8.2023年3月,中国首块100%鸡细胞肉在杭州一家生物公司研制成功,这是一块完全不含植物支架的动物细胞培养肉产品。培养细胞取自杭州的一种本土鸡,培养肉经多种烹饪方式后的口感与传统鸡肉几乎无差别。下列关于该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培养需要无毒、无菌和合适配比的营养和气体条件
C.培养的材料可取分化程度较高的肌肉干细胞,经消化分散后培养
D.所需的成本低,且细胞肉的质量可控,很有发展前景
9.为研究淀粉酶的特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1%淀粉溶液+蒸馏水
B组:1%淀粉溶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
C组:2%蔗糖溶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
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酶的高效性
B.可用碘液检测底物是否完全分解
C.为了增强实验的严谨性,应增加一组:2%蔗糖溶液+蒸馏水
D.淀粉溶液中加入0.3%氯化钠溶液以利于实验结果的出现,属于对自变量的控制
10.研究发现某森林中部分鸟类的取食特点如下:森莺和柳莺食性类似,但取食领域分开,彼此互不侵犯;绿啄木鸟和椋鸟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幼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种鸟类的生态位均有差异,未发生重叠
B.森莺和柳莺经历激烈的竞争后发生了错开取食空间的生态位分化
C.绿啄木鸟和椋鸟经历长期的选择后发生了改变食性的生态位分化
D.生态位分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间长期适应以及生物间竞争的结果
11.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某浓度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d过程中液泡的紫色持续变浅
B.a点时的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小于KNO3溶液浓度
C.c点时的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最小,随后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b点时水分的渗透方向与K+、NO3-的主动转运方向相同
甲岛上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体色是由基因B/b决定的,雌雄个体数基本相等,且可以自由交配。下图表示甲岛上该种昆虫迁到乙、丙两岛若干年后,调查到的相关体色基因的种类及其频率。
12.下列关于不同岛上该种昆虫体色基因及相关基因型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B1、B2均是B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B.乙、丙岛上该昆虫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C.若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岛bb的基因型频率为25%
D.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岛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16%
13.下列关于不同岛上该昆虫的进化及其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岛的该昆虫间已经发生了生殖隔离
B.甲、乙、丙岛间环境条件的差异加速了不定向进化的发生
C.引起乙、丙二岛昆虫进化的因素可能涉及遗传漂变、基因迁移等
D.乙岛中B1基因和丙岛中B2基因的出现是不同环境条件定向突变的结果
14.水稻种子要经浸种发芽后,再播入秧田培育成秧苗,在此过程中常发生烂芽、烂苗现象,下列引发该现象的原因中,作用原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秧田泥过稀,播入的种子陷入泥中过深
B.秧田水过多,秧苗根没入水中过久
C.秧田有机质丰富,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过多
D.秧苗疯长,因倒伏引起秧苗根发育不良
15.中心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图中字母表示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箭头表示运动方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完成增殖
B.b、c互为姐妹染色单体,在d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C.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均加倍
D.若某药物能抑制d的形成,则该药物可用于多倍体的诱导
16.为研究春化作用对冬小麦开花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两种冬小麦种子,进行不同天数的春化(4℃)处理后于同一天播种,统计冬小麦进入成花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Vn(d)表示春化处理的天数,N表示未发生。
A.只要经过春化处理,冬小麦最终都能开花
B.春化处理的天数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而植物类型为无关变量
C.冬小麦种子经春化处理的时间越长,启动花分化和开花的时间就越短
D.若要将春化处理的冬小麦种子播种后提前开花实现丰产,宜选京冬1号
17.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作为标记基因构建的质粒如图所示。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用不同限制酶酶切后的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并导入受体菌中。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ScaI酶切质粒,所得产物经凝胶电泳可形成3个条带
B.若用HindIII和ScaI酶切,一定可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反向连接
C.若用PvuI酶切,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D.若用SphI酶切,筛选时应先将转化处理的菌液涂布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长成菌落,再影印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
18.某动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分子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无放射性标记;将该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得到4个精细胞。下列有关这4个精细胞放射性含量及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只有1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B.若只有2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I后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32P标记的2条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
C.若只有3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I后期1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32P标记的2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D.若4个精细胞均有放射性,可能是MI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19.CAR-T细胞疗法是通过设计CAR基因,并导入癌症患者的T细胞中,使其转化为CAR-T细胞,CAR-T细胞膜上的CAR蛋白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激活CAR-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和记忆,主要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AR基因缺少启动子,进行过程②有利于实现其在T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
B.CAR蛋白的胞外结合区相当于抗原-MHC复合体,可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
C.CAR-T细胞经过程④形成的效应细胞能准确识别癌细胞并引发癌细胞凋亡
D.CAR-T细胞因在体内可以增殖分化,故在体外转化完成后无需扩大培养即能使用
20.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患者IⅢs的双亲均不患甲病
B.乙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通过检测II3的基因型即可确定乙病是否为伴X遗传病
C.若ⅡI4和Ⅱs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两病均患的概率为3/16
D.若Ⅲ3和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一两病均患孩子的概率为2/909或1/606
二、读图填空题
21.干旱年份,土壤含水率<15%时,85%以上的蝗虫受精卵可以孵化,极易发生蝗灾。蝗虫成灾不仅与蝗虫的自身因素、气候、食物和天敌等因素有关,还与蝗虫可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某蝗虫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J/(hm²·a)]
蝗虫摄入后未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作用转化为热能散失;该蝗虫种群与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其数值远低于平均数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研究发现,自然环境下当蝗虫密度超过6只/m²后,散居型蝗虫能在群聚激素的作用下转变为群居型飞蝗,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群聚激素可由4至5只散居蝗虫聚集而触发,对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的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且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由此可得出生态系统该功能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地区发生蝗灾的过程中,从营养级间的关系看,_______________金字塔很可能会发生倒置;请推测,下列有利于蝗虫的繁殖、孵化和扩散的因素有哪几项_______________
A.充沛的降水B.裸露土地增多C.连片的麦田D.全球变暖
22.为了探究锌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的影响。在苹果果实膨大期时,设置5组浓度为0、0.1%、0.2%、0.3%和0.4%的ZnSO4溶液分别涂抹叶片,记为A、B、C、D和E组,并在适宜条件下用定量的13CO2进行示踪标记,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取等量烘干的叶片经剪碎和_______________处理,以得到足量的色素提取液;再将色素提取液经_______________光照射测得光的吸收率,可估测叶绿素含量。
(2)本实验要用透明塑料袋将实验叶片密封,并充入定量的13CO2处理一定时间,经位于叶肉细胞_______________中的Rubisc酶催化,完成CO2的固定;然后经含活跃化学能的ATP和NADPH参与的_______________反应还原成三碳糖,最后主要以蔗糖形式运输到果实等部位。
(3)为了测定叶片和果实中的13C含量,先称鲜重,经清水和洗涤剂清洗杂质,再先后用1%盐酸和105℃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70℃的烘箱中烘干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磨碎后装袋待测。
(4)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锌影响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要得出“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越多,向果实运输的也越多”的结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其中的蜂王和工蜂(染色体核型2n=32)均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但工蜂不育;雄蜂却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精子,精子与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已知蜜蜂的体色有褐体和黑体(基因D/d),眼色有黑眼和黄眼(基因E/e),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现有二个杂交组合的结果如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雄蜂的染色体核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因幼虫所食的分别是蜂王浆和蜂蜜,引起二者成虫在体型、寿命和生理功能上的巨大差异,这是生物_______________现象的具体表现。
(2)蜜蜂体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其中黑体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较雌蜂中_______________(填“低”“高”“相等”或“不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遗传图解表示组合二产生后代的情况。
(4)若将组合一F1中的雌性与其父本交配,则子代中黑体黄眼雄蜂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若含基因E的卵细胞50%致死,则组合一中F1雄蜂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金属硫蛋白(Metallthinein,MT)是由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具有金属结合能力的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因其具有与Zn、Cu、Cd等重金属的较强结合能力,而用于生态修复。科研人员成功地将人MT蛋白基因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番茄,成功培育转基因番茄。回答下列问题:
(1)感受态农杆菌的制备:取保存的根癌农杆菌菌落用_______________接种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_______________中进行振荡培养,完成菌种的活化和扩大培养;取适量菌液置于低浓度、_______________的CaCl2溶液中处理,制得感受态农杆菌。
(2)MT目的基因的获取和转化:取人肝脏细胞破碎后提取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cDNA,经PCR技术扩增后的产物分别与Ti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如图),将其与制备好的感受态农杆菌混合,最后进行短暂的_________________处理,使外源DNA转入细胞;经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再加入适宜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转化的农杆菌。
(3)转化番茄:取番茄子叶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切段,再与转化的农杆菌菌液进行共培养适宜时间,取出子叶放在_________________上吸取多余菌液,再将子叶放在适宜的以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为基础配制的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和除菌培养。
(4)育成转基因番茄:取上述处理的番茄子叶先经_____________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发芽和生根,最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过程,育成成熟的番茄植株。
(5)转基因番茄性状的检测和生产应用:为了检测番茄中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可依据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再用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检测,进行此实验的同时应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阴性对照,以农杆菌Ti质粒的番茄作为阳性对照;已知某转基因番茄植物能大量吸收Zn、Cd等元素,且主要富集在根,生产应用时需对其定期拔除并实施无害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25.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PK的调控。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二个实验。
实验I: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PK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mm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的X试剂l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葡萄糖溶液1mL。实验结果如下图。
(1)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高血糖,这一指标一般需要在清晨空腹进行测量更准确,清晨空腹时人体血糖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参与细胞自噬导致蛋白Tau降解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组中,在含5mm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依据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PK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现有正常小鼠、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敲除PK基因小鼠和敲除PK基因的TD小鼠等若干,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说明: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是指小鼠进入水迷宫后,寻找并爬上平台所需的时间,该指标与其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TD小鼠要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
(3)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其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人处于应急状态时导致血糖升高,其主要原因是相关中枢发出的运动信号经_________________神经支配相应的效应器,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曲线图预期实验ⅡI的结果。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实施精准农业有利于缓解沙漠化进程,不符合题意,A错误;B、滥牧滥樵滥垦会破坏土地植被,进而可加快土地沙漠化进程,符合题意,B正确;C、推进治沙工程有利于缓解沙漠化,不符合题意,C错误;D、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缓解沙漠化进出,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A、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由于温差的不同,左手上的温觉感受器兴奋,而右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因而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作用后,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感觉不同,分别是热觉和冷觉,A正确; B、感觉的形成不需要传出神经的参与,B错误; C、冷觉和热觉形成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是相同的,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都是在大脑皮层,C错误; D、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需要效应器的参与,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转基因食品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诱发过敏反应,A正确;B、转基因作物与近缘野生种间发生基因交流,进而发生基因漂移,使一些近缘物种表现出转基因的性状,B正确;C、转基因生物进入环境可能成为超级杂草或害虫,进而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生态危机,C正确;D、转基因生物经过重重检测之后,国家才会批准进行生产,尽管如此,依然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D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储存能量的物质,糖量摄取过多会转化成脂肪。所以,入冬前棕熊摄入食物中的糖类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棕熊身体中,A错误;脂肪分子中的碳、氢比例较糖中含量高,而氧含量少,B错误;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冬天长期不进食时,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C错误;通过制作脂肪层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在光镜下可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可以鉴定脂肪的存在,D正确。
5.答案:A
解析: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RNA是以r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A正确;B、mRNA上相邻的三个核苷酸可形成一个密码子,B错误;C、原核细胞中也有核糖体,因此也有合成rRNA的基因,能够发生rRNA的合成过程,C错误;D、核糖体存在于细胞质中而非存在于核内,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肝细胞对酒精的解毒作用依赖于内质网上的酶,A不符合题意;浆细胞中对抗体起加工、运输作用的是粗面内质网,B不符合题意;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依赖于溶酶体,C符合题意;内质网有合成脂质的功能,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和线粒体膜等膜成分的更新依赖于内质网,D不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A、图中丁代表生产者,不全是植物,,也可代表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A错误;B、丙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若缺少分解者,则生态系统的尸体将要堆积如山,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B正确;C、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它们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它们之间的流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C正确;D、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从“大气CO2”到“丁”的箭头,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BA、上述过程并未得到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故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其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B、上述过程主要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需要无毒、无菌和合适配比的营养和气体条件,B正确;C、培养的材料应取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C错误;D、“细胞培养肉”制造过程中,肌肉细胞的培养需要借助合适的支架体系来防止细胞的接触抑制,成本较高,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知,A组与B组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有无,可用于研究酶的催化作用,B组和C组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可用于研究酶的专一性,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蔗糖不能与碘液发生反应,故不能用碘液来检测C组的底物是否完全分解,B错误;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为了增强实验的严谨性,应增加一组:2%蔗糖溶液+蒸馏水,C正确;淀粉不溶于水,但溶于氯化钠溶液,且淀粉在0.3%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大,所以向淀粉溶液中加入0.3%氯化钠溶液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D错误。
10.答案:A
解析:A、森莺和柳莺食性类似,但取食领域分开,彼此五不侵犯;绿啄木鸟和棕鸟都在地而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昆虫幼虫,可见4种鸟类的生态位均有差异,而且有重叠,应该表现在活动范围等方面,A错误;B、森莺和柳莺经历激烈的竞争后发生了错开取食空间的生态位分化,进而有利于它们充分利用了资源,也减弱了它们之间的竞争,B正确;C、绿啄木鸟和椋鸟经历长期的选择后发生了改变食性的生态位分化,进而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生态位分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间长期适应以及生物间竞争的结果,是协同进化的表现,D正确。故选A.
11.答案:B
解析:B质壁分离、主动运输a点到c点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变大,液泡的紫色持续变深,A错误;a点时,表皮细胞有失水的趋势,故此时的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小于KNO,溶液浓度,B正确;c点时,质壁分离程度达到最大,此时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最小,随后不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易错警示:c点时,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C错误;b点时表皮细胞仍表现为失水,此时水分的渗透方向与K+.NO3-的主动运输方向相反,D错误。
12.答案:A
解析: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即新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而不能确定基因B、B,均是B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乙、丙岛上该昆虫的相关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而可知,乙、丙岛上该昆虫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B正确;C、若控制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岛bb的基因型频率为50%×50%=25%,C正确;D、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岛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80%×20%=16%,D正确。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丙三岛的该昆虫间已经发生了生殖隔离,只能说明乙和丙两岛上的昆虫发生了进化,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且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甲、乙、丙岛间环境条件的差异使得三个种群向不同方向进化,B错误;C、遗传漂变、基因迁移、自然选择、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都会引起乙、丙二岛昆虫的进化,C正确;D、乙岛中B,基因和丙岛中B,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不同环境条件诱导的结果,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表现,D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秧田泥过稀,播入的种子陷入泥中过深,可能会引起种子进行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种子有毒害作用,进而导致烂芽、烂苗现象,A正确;B、秋田水过多,秧苗根没入水中过久,会引发秧苗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幼苗有毒害作用,B正确;C、秧田有机质丰富,微生物活动旺盛,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过多,进而引起烂芽、烂苗现象,C正确;D、秋苗疯长,消耗更多的有机物,导致根部获得的营养减少,引起秧苗根发育不良,该选项与其他选项诱因不同,D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增増殖,A错误;B、bc的着丝粒(着丝点)已经分裂,该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在d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B错误;C、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加倍,但核DNA分子数不变,C错误;D、d是纺锤体,若某药物能抑制d的形成,则该药物能够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于多倍体的诱导,D正确。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植物激素的调节,故仅经过春化处理的冬小麦最终不一定能开花,A错误;B、分析题意及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类型及处理时间,B错误;C、京花3号在低温处理7天和14天,启动花分化的时间未变,C错误;D、要在缩短花期的情况下进行春化处理,最好选择启动花分化和开花时间较短的品种,即京冬1号,D正确。
17.答案:A
解析:A、若用Scal酶切质粒,由于图示质粒中有两个酶切位点,因而能得到三种DNA片段,即完整的片段和两个短片段,所得产物经凝胶电泳可形成3个条带,A正确;B、若用HindIII和Scal酶切,由于质粒中有两个Scal酶的切割位点,因而不一定能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反向连接,B错误;C、若用Pvul酶切,则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则重组质粒中只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具有对四环素的抗性,同时若导入的是空质粒,则受体细胞依然也具有对四环素的抗性,进而可推测,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C错误;D、若用SphI酶切,则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不受影响,则重组质粒中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因此携带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在含Amp(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在含Tet的培养基中不能形成菌落,因此,筛选时应先将转化处理的菌液涂布到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长成菌落,再影印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则只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即为目的菌,D错误。故选A。
18.答案:A
解析:A、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说明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若MI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都含放射性,所以至少有2个精细胞有放射性,A错误;BC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32p标记,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得到的四个精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情况不一定:若只有2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后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32p标记的2条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若只有3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I后期1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32p标记的2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若4个精细胞均有放射性,可能是MI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休发生了交叉互换(互换/交换),BCD正确。故选A。
19.答案:C
解析:A、CAR基因缺少启动子,无法在T细胞中转录,故过程②在导入T细胞前完成,有利于实现其在T细胞中表达,A错误;B、CAR蛋白的胞外结合区相当于抗体-MHC复合体,可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进而实现对癌细胞的攻击,B错误;C、CAR-T细胞经过CAR蛋白的作用接受癌细胞的信息后,会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进而能准确识别癌细胞并引发癌细胞凋亡,C正确;D、CAR-T细胞体内可以增殖分化,但在体外转化完成后依然需扩大培养才能使用,D错误。故选:C。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1)分解者的分解;4%;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了蝗虫外还有其他生物(2)标志重捕信息传递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个体数量BCD
解析:
22.答案:(l)研磨红
(2)叶绿体基质;吸能
(3)使酶失去活性防止相关物质进一步分解重量不再减少
(4)一方面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Rubisc酶活性,提高碳反应速率
(5)与其他组比较,D组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但叶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少,而果实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多
解析:(1)为了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取等量烘干的叶片经剪碎和研磨处理,以得到足量的色素提取液,该过程中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再将色素提取液经红光照射测得光的吸收率,这里利用了叶绿素吸收红光的原理,根据光的吸收率可估测叶绿素含量。
(2)本实验要用透明塑料袋将实验叶片密封,并充入定量的13CO2处理一定时间,经位于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中的Rubisc酶催化,完成CO2的固定;然后经含活跃化学能的ATP和NADPH参与的C3还原过程形成三碳糖,C3还原过程为吸能反应,该过程中NADPH还可作为还原剂,最后主要以蔗糖形式运输到果实等部位。
(3)为了测定叶片和果实中的13C含量,先称鲜重,经清水和洗涤剂清洗杂质,再先后用1%盐酸和105°C处理的目的是使酶失去活性,避免进行相关的物质代谢过程;然后在70°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不再减少)为止,磨碎后装袋待测。
(4)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锌含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但当锌含量过高时对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反而下降,结合其他数据可发现,影响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光反应速率、还可提高Rubisc酶活性,提高碳反应速率,还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转运过程,即通过上述途径锌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5)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组比较,D组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但叶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少,而果实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多,据此可推测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越多,向果实运输的也越多”。
23.答案:(1)n=16表观遗传
(2)分离高因为组合一F1的雄性有4种类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Ee,即黑体(d)对褐体(D)为隐性:又因为dd%=đ%*d%,且0
(3)
(4)1/32褐体黑眼:黑体黑眼:褐体黄眼:黑体黄眼=1:1:2:2
解析:(1)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高血糖,这一指标一般需要在清晨空腹进行测量更准确,清晨空腹时人体血糖的维持依靠的体内原有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即主要表现为来源主要有肝糖原水解、非糖物质的转化;参与细胞自噬导致蛋白Tau降解的细胞结构是溶酶体,因为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实验I中B组加入75mml/L的葡萄糖试剂lmL,因此其作用是排除高渗透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I的C组中,在含5mm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减低,B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L的葡萄糖试剂1mL,渗透压的变化后,B组正常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敲除cPKCy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组,实验结果没有变化,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没有干扰。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PK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正常葡萄糖浓度下,蛋白激酶PK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没有影响;高糖环境下,蛋白激酶PK能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
(3)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其作用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因为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人处于应急状态时导致血糖升高,其主要原因是相关中枢发出的运动信号经交感神经支配相应的效应器,导致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糖原分解,引起血糖升高。
(4)题中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PK的调控”可知,且根据实验呵可知,敲除蛋白激酶基因PK,细胞自噬能力下降,则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可见,四组小鼠中敲除PK基因的TD小鼠的记忆力最差,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最长;接下来应该是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需要的时间长,其次应该是敲除PK基因小鼠,记忆力最好的是正常小鼠,即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最短,因此相关实验结果可表示如下:
24.答案:(l)接种环;摇床;低温
(2)热刺激;卡那霉素
(3)消毒无菌滤纸MS
(4)脱分化炼苗和移栽(写全得分)
(5)T-DNA片段的(部分)序列(写MT蛋白基因不得分)未导入质粒的野生型番茄避免死亡后根等遗体被分解,锌再度返回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及时拔除植物后,缓解锌随食物链不断富集的危害
解析:(1)取保存的根癌农杆菌菌落用接种环接种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接种环摇床中进行振荡培养,使其大量繁殖;取适量菌液置于低浓度、低温的CaCl2溶液中处理,使农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
(2)取人肝脏细胞破碎后提取m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cDNA,经PCR技术扩增后的产物分别与Ti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将其与制备好的感受态农杆菌混合,最后进行短暂的热刺激处理以便提高农杆菌的活性,进而使外源DNA转入细胞;由于图中的启动子是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因此能在农杆菌中表达的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经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再加入适宜浓度的卡那霉素筛选出转化的农杆菌。
(3)取番茄子叶进行消毒处理,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而后切段,再与转化的农杆菌菌液进行共培养适宜时间,取出子叶用无菌滤纸上吸取多余菌液,再将子叶放在适宜的以MS培养基为基础配制的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和除菌培养,以便获得较纯净的外植体。
(4)取上述处理的番茄子叶先经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发芽和生根,最后经过炼苗和移栽过程,育成成熟的番茄植株,而后对该植株进行鉴定。
(5)为了检测番茄中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可依据T-DNA片段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再用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检测,进行此实验的同时应以未导入质粒的野生型番茄作为阴性对照,以农杆菌T质粒的番茄作为阳性对照,而后对PCR扩增获得的DNA片段进行电泳检测并与对照组作比对;已知某转基因番茄植物能大量吸收Zn、Cd等元素,且主要富集在根,由于这些元素不易被分解且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因此,生产应用时需对其定期拔除并实施无害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死亡后根等遗体被分解,这些元素再度返回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及时拔除植物,也能缓解锌等元素随食物链不断富集造成的危害。
25.答案:(l)肝糖原水解、非糖物质的转化;溶酶体排除高渗透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降低葡萄糖浓度正常时,蛋白激酶PK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无影响: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蛋白激酶PK可提高海马神经元的自噬水平
(3)胰岛β细胞交感导致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加强,引起血糖升高
(4)
需要时间(d)
Vn(d)
京花3号
京冬1号
启动花分化
开花
启动花分化
开花
0
N
N
N
N
7
63
N
56
88
14
63
88
45
73
21
50
79
37
63
28
46
65
36
58
生产者同化量
蝗虫摄入量
蝗虫同化量
蝗虫呼吸量
18.75×109
1.05×109
7.50×108
7.20×108
组别
叶绿素含量(mg·g-1)
Rubisc 酶活性(μ ml·min-1·g-1)
净光合速率(μ ml·m-2·s-1)
处理叶片中的13C 光合产物(mg·g-1)
果实中的13C光合产物(mg·g-1)
A
1.59
7.33
12.18
42.4
3.4
B
1.87
7.62
13.15
36.5
4.8
C
1.93
8.31
14.58
33.2
5.3
D
2.02
8.55
15.87
30.3
6.2
E
1.85
8.12
14.02
34.6
4.9
组合
父本
母本
F表型种类
雌性
雄性
组合一
褐体黑眼
褐体黑眼
1
4
组合二
褐体黄眼
褐体黑眼
1
1
2024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docx、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浙江省七彩阳光高三返校联考生物试卷pdf、2024届浙江省七彩阳光高三返校联考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