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有关人体内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 缺Fe2+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C. HCO对维持内环境pH稳定有重要作用
D. 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Na+、K+、Fe2+等,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骨骼中的碳酸钙。
【详解】A、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故缺Fe2+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C正确;
C、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2CO3,缓冲对的存在对维持内环境pH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
D、Ca2+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而是需要借助特定的蛋白质进行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D。
2. 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C. 动物和植物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没有说明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和动物个体结构的统一性,即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的,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3.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细胞核是( )
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 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D.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即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故选D。
4. 有同学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要探究需氧呼吸,则需要打开阀门a通入O2
B. 探究厌氧呼吸时可在溶液表面加上一层植物油隔绝O2
C. 管口2接入到含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可检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
D. 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管口3取出的溶液,变橙色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异氧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需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才可以进行需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故若要探究需氧呼吸,则需要打开阀门a通入O2,A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探究厌氧呼吸时可在溶液表面加入一层植物油以隔绝O2,B正确;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检验细胞呼吸产物是否含有CO2,在管口2接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二氧化碳的检测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正确;
D、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因此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管口3取出的溶液变灰绿色,说明酵母菌发生了厌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5. 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研究组成生物体的成分对揭示生命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和蛋白质可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检测
B. 脂肪、RNA等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基本单位连接而成
C.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D. 生物大分子都含有C、H、O、N,且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中的多糖。
【详解】A、淀粉可用碘液检测,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本尼迪特试剂用于还原糖的检测,A错误;
B、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
C、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含有DNA和蛋白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故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C正确;
D、核酸、蛋白质和多糖都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C。
6. 下列关于甲、乙、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含有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B. 乙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C. 丙参与组成核酸,可存在于叶绿体内D. 人体的质细胞同时含有甲、乙和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共八种。即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详解】A、分析甲可知,甲中包含DNA和RNA,所以含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种五碳糖,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苷酸,A正确;
B、ATP中含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DNA和RNA,丙参与组成核酸,可存在于叶绿体内,C正确;
D、甲表示DNA和RNA,乙表示ATP,丙表示碱基为腺嘌呤的核苷酸,人体的质细胞同时含有甲、乙和丙,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也与物质运输密切相关
B. 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可增大膜面积,利于光合色素附着
C. 液泡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可产生囊泡参与形成新的细胞壁
D. 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是由细胞溶胶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尔基体: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液泡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也与物质运输等密切相关,A正确;
B、叶绿体内膜不向内折叠,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
C、高尔基体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分泌囊泡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
D、细胞中的有些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A。
8. 以黑藻为材料探究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
B. 以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必须把黑藻叶片切成薄片
C. 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D. 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检测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选择的材料是黑藻幼嫩的小叶,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较大、数量较少。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
【详解】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黑藻叶龄、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A正确;
B、以黑藻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时,不需要把黑藻叶片切成薄片,因为黑藻叶片几乎为单层细胞,便于观察,B错误;
C、选择新鲜的叶片,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实验容易取得成功,C正确;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由于叶绿体有颜色,因而常以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B。
9. 某动物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基本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的功能可能是催化[H]和O₂反应生成水
B. 靶向序列引导蛋白质定位到线粒体
C. 图示蛋白酶可特异性水解某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D. 该蛋白由核基因编码
【答案】A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包括外膜、内膜、嵴和基质,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有少部分蛋白质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大部分蛋白质由核基因指导合成。
【详解】A、该线粒体蛋白最终分布在线粒体基质,而[H]与O2反应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错误;
B、由图可知,前体蛋白包含一段靶向序列,靶向序列与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导该前体蛋白通过某种通道进入线粒体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后,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靶向序列和活化蛋白,因此该前体蛋白可特异性水解某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肽键,C正确;
D、根据题干可知,该蛋白质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说明其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因此是由核基因编码 的,D正确。
故选A。
10.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 X试剂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将试管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适宜体积的X试剂,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两组均加入等量且适量蔗糖溶液和蔗糖酶及酸碱缓冲液后,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减少蔗糖酶的使用量,则 A点下移,C点右移
B. B点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酶促反应速率相等,酶活性相同
C. 如果升高温度,则C点、D点均右移
D. 实验结果说明X试剂能提高蔗糖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实验为探究 X试剂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为 X试剂的有无,因变量为蔗糖酶的活性。
【详解】A、酶能催化化学反应进行,如果减少蔗糖酶的使用量,则 A点(酶促反应速率)下移,C点(达到反应平衡点所需时间变长)右移,A正确;
B、B点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实验组酶浓度下降更快,故两者酶活性不同,B错误;
C、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则C点、D点均右移,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组酶促反应速率较对照组高,反应完成的时间短,故可推知X试剂能提高蔗糖酶的活性,D正确。
故选B。
11. 秀丽隐杆线虫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易饲养,繁殖快,生长周期短。在发育过程中,雌雄同体的131·个细胞通过凋亡方式被去除,成虫仅含959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虫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 131个细胞的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D. 线虫细胞衰老过程中的染色质收缩将导致所有基因的表达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等过程都受基因的调控,都会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线虫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受特定程序诱导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正确;
D、线虫细胞衰老过程中染色质收缩将导致部分基因的表达减弱,但与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强,D错误。
故选D。
12. 为观察二倍体和四倍体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过程,分别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为二倍体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四倍体根尖细胞处于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是②中的4倍
B. 两种根尖都要用包含分生区的区段进行制片
C. 装片中单层细胞区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
D. 在低倍镜下比高倍镜下能更快找到各种分裂期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二倍体洋葱染色体数目是2N,四倍体洋葱染色体数目是4N,图示为二倍体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其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数目为4N,②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③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为2N。
【详解】A、四倍体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N,②处于二倍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所以四倍体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②的2倍,A错误;
B、为了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两种根尖都要用包含分生区的区段进行制片,因为该区段的细胞在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过程,B正确;
C、多层细胞相互遮挡不容易观察细胞,所以装片中单层细胞区(细胞不重叠,透光好,易观察)比多层细胞区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细胞,C正确;
D、低倍镜下,细胞放大倍数小,观察的细胞数目多,高倍镜下放大倍数大,观察细胞数目少,所以在低倍镜下比高倍镜下能更快找到各种分裂期细胞,D正确。
故选A。
13.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的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多,有利于实验研究
B. 豌豆的花冠形状大,便于人工去雄及人工授粉等操作
C. 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
D. F1测交产生了两种表型的子代且比例接近1:1,是对演绎的检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成熟后籽粒众多即产生的种子数量多,有利于实验研究,A正确;
B、豌豆的花冠形状大,易于操作,便于人工去雄及人工授粉等操作,B正确;
C、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属于实验现象,C错误;
D、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F1测交产生了两种表型的子代且比例接近1:1,是对演绎的检验,D正确。
故选C。
14.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同型的为雌性,异型的为雄性
B. 减数分裂时两条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分离
C.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
D. 性染色体各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性别决定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有两类:XY型和ZW型,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的,即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的,即:XY,常见于人、哺乳动物、一些两栖类和大多数昆虫。
【详解】A、性别决定中有XY型及ZW型等,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决定雄性个体是指XY型性别决定生物,ZW型则相反,A错误;
B、减数分裂时两条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分离,B错误;
C、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叫做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C正确;
D、并非性染色体各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如X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D错误。
故选C。
15. 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③中的逆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
B. 噬菌体内可以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⑤
C. 烟草正常的叶肉细胞中可能发生过程有过程②④⑤
D. 在生物体内,上述过程不一定都发生在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⑤是翻译过程;③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④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详解】A、③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逆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A正确;
B、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独立代谢,其遗传信息的流动发生在其宿主细胞内,B错误;
C、烟草正常的叶肉细胞中可能发生过程②转录、⑤翻译,不能发生④RNA复制过程,C错误;
D、在生物体内,上述过程一定都发生在细胞中,病毒虽无细胞结构,其进行的RNA复制、逆转录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D错误。
故选A。
16. 研究表明,相比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体内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其体内瘦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体内瘦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和健康人的不同
B. 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甲基化可能抑制了基因和相关酶的结合
C. 瘦素的含量与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的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
D. 瘦素基因所在DNA分子中只有一个甲基化修饰的位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详解】A、糖尿病患者体内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其体内瘦素含量明显升高,甲基化不改变碱基序列,因此糖尿病患者体内瘦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和健康人的相同,A错误;
B、启动子部位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甲基化可能抑制了 DNA 和RNA聚合酶的结合,B正确;
C、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体内瘦素含量明显升高,说明瘦素的含量与瘦素基因启动部位的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C错误;
D、DNA 的碱基序列上可以有多个甲基化修饰的位点,根据题目信息不能说明瘦素基因所在DNA分子中只有一个甲基化修饰的位点,D错误。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科学家对某种螃蟹的体色进行研究,发现其体色有深色、中间色和浅色三种,并发现其体色受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科学家通过对该种螃蟹的调查发现,有该螃蟹天敌的水体中,中间色的螃蟹数量最多。
17. 复等位基因a1、a2和a3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
A. 多方向性B. 普遍性C. 稀有性D. 有害性
18. 从进化角度分析,下列关于该种螃蟹体色叙述正确的是( )
A. 螃蟹体色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 螃蟹多种体色的存在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C. 天敌的存在使螃蟹体色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深体色和浅体色的螃蟹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17. A 18. 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7题详解】
复等位基因a1、a2和a3的形成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种突变类型,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A、该螃蟹种群的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
B、螃蟹多种体色的存在体现同一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
C、天敌的存在使不同体色的螃蟹生存能力不同,进而使螃蟹体色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深体色和浅体色的螃蟹依然是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19.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脑脊液属于内环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B. 脑细胞产生的CO₂经过脑脊液可直接释放到外界环境
C. 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₂能使脑脊液pH 明显降低
D. 脑脊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
【详解】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属于内环境,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A错误;
B、脑细胞产生的CO2并不能直接通过脑脊液释放到外界环境,而是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和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才能被排出体外,B错误;
C、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故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
D、组织液、脑脊液、淋巴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B. TMV病毒的RNA单独感染烟草叶片可获得子代TMV
C.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35S标记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D. 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复制具有半保留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1、梅赛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让人们直观地观察到了DNA的结构,A正确;
B、TMV病毒的RNA单独感染烟草叶片可获得子代TMV,进而证明了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
C、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35S标记组的噬菌体颗粒更多地出现在沉淀物中,因而沉淀物放射性升高,C正确;
D、梅赛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该实验过程中用到的15N不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21.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分别代表等位基因D和d;“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下列模拟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分别模拟等位基因D和d
B. 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乒乓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一分为二
D. 实验二中通过改变橡皮泥的长短不改变颜色,可模拟更多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一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绿豆和黄豆大小不同,被抓取的概率不同,为保证被抓取的概率相同,实验一中不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A错误;
B、实验一中另加一桶,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实验步骤为每次分别从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B错误;
C、着丝粒分裂并非纺锤丝牵引所致,C错误;
D、实验二中通过改变橡皮泥的长短不改变颜色,可表示不同形态的染色体,进而可以模拟更多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2. 碱蓬等耐盐植物根细胞可通过调节相关物质运输来抵抗Na+大量进入细胞溶胶而引起的盐胁迫,相关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HKT1、SOSI和NHX为转运蛋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及液泡膜上的H+泵具有催化和转运的双重功能
B. 细胞呼吸强度变弱会阻碍SOSI和NHX运输Na+的过程
C. HKT1转运Na+进入细胞时自身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D. H2O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细胞膜及液泡膜上的H+泵均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实现H+的逆浓度梯度转运,说明H+泵具有催化和转运的双重功能,A正确;
B、SOSI和NHX运输Na+的过程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H+的梯度势能,而H⁺梯度势能的维持需要通过主动运输实现,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因此,细胞呼吸强度变弱会阻碍SOSI和NHX运输Na+的过程,B正确;
C、HKT1转运Na+进入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该过程中Na+不需要和通道蛋白HKT1结合,但通道蛋白HKT1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C错误;
D、H2O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有通道蛋白的参与,通道蛋白是转运蛋白的一种,D正确。
故选C。
23. 二硫键异构酶(PDI)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中,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两个-SH被氧化形成-S-S-)的过程,使新合成的蛋白质处于正确折叠的状态。若敲除PDI基因,能够延缓干细胞的衰老,PDI缺失会导致内质网向细胞核释放的H2O2量显著减少,进而下调与细胞衰老相关的SERPINEI基因的表达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PDI作用后的很多蛋白质可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B. 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可能会产生H2O2
C. PDI可以通过增加H2O2含量来促进SERPINEI基因的表达
D. PDI作用后的蛋白质中肽键数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详解】A、PDI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经PDI作用后的很多蛋白质可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正确;
B、题意显示,“PDI缺失会导致内质网向细胞核释放的H2O2量显著减少”,据此推测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可能会产生H2O2,B正确;
C、结合题干,敲除PDI能够延缓干细胞的衰老,PDI缺失会导致内质网向细胞核释放的H2O2量显著减少,进而下调与细胞衰老相关的SERPINEI基因的表达量。故PDI可以通过增加H2O2含量来影响SERPINE1基因的表达,C正确;
D、PDI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对蛋白质中肽键数量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D。
24. 果蝇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只含一个B或b基因的个体不能成活。如图所示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乙属于诱变筛选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 图中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实现初步筛选
C. F1中有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 F1中雌雄果蝇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乙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射线照射引起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甲乙杂交得到F1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
【详解】A、图中乙细胞含B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了X染色体上,所以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该个体的获得是通过诱变育种实现的,A正确;
B、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因此,图中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实现初步筛选,B正确;
C、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乙产生的精子类型有:BXB、BY、XB、Y,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为bX,因此子代有BbXBX 、BbXY 、bXBX 、bXY(死亡),无B基因的常染色体和有B的X染色体都是异常染色体。所以F1中有2/3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C错误;
D、结合C项可知,F1中雌雄果蝇都有B基因,所以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D正确。
故选C。
25.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6个,含2套核遗传信息
B. 该细胞的核DNA分子含32P的有4个或5个
C. 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型为BbC、Aac两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8个核DNA分子,A错误;
B、细胞中的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被标记,经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后,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染色单体的核DNA分子中含有32P标记,共4个;图中细胞发生了易位,易位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一条为32P标记的,一条未被标记,则易位后,两条染色单体都被32P标记,故该细胞的核DNA分子中含32P的有4个或5个,B正确;
C、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基因位置可判断,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ccab和abCCBB,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ca、Acb、aCB、bCB,D错误。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胆固醇在血液中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形式运输到其他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需要,同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如图所示是LDL通过受体介导进入细胞的途径。
(1)胆固醇除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_____(填细胞结构)。LDL之所以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与其结构中的_____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直接相关。
(2)与LDL受体合成、加工、修饰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LDL与其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功能。与细胞质膜相比,LDL膜结构的不同点主要是_____。
(3)LDL通过途径①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经过脱包被作用后与胞内体(膜包裹的囊泡结构)融合。由于胞内体的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形成含有LDL的胞内体和含有受体的小囊泡。含有LDL的胞内体可通过途径③被转运到_____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胆固醇被释放进入细胞溶胶;含有受体的小囊泡的去路是_____。
(4)由图可知,当细胞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通过_____(填“促进”或“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抑制乙酰CA合成胆固醇以及促进胆固醇酯的储存,从而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1) ①. (动物)细胞膜 ②. 载脂蛋白B
(2) 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信息交流 ③. LDL膜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
(3) ①. 胞吞 ②. 溶酶体 ③. 回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4)抑制
【解析】
【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小问1详解】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由图可知,LDL中的载脂蛋白B能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所以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
【小问2详解】
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LDL受体合成、加工、修饰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的功能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LDL与其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再结合图可知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不同点主要是LDL膜由单层磷脂分子组成。
【小问3详解】
由LDL通过靶细胞膜的过程中形成了囊泡可知,这种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该过程需要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的识别与结合,及网格蛋白等物质的参与。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是溶酶体,故含有LDL的胞内体可通过途径③被转运到溶酶体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由图可知,含有受体的小囊泡最终会回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过多的胆固醇”指向三个方向,表示当细胞内胆固醇过多时,细胞可通过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抑制乙酰C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储存等途径,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这属于反馈调节机制。
27. 为提高花椒产量,研究人员设计了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花椒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花椒叶片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叶绿素分布于_____上,可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_____中活跃的化学能。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可用_____作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再利用特定的仪器测定色素提取液在红光下的吸光率,从而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时选择用红光而不是蓝紫光的原因是_____。
(2)本实验中测量花椒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具体指标是_____。若适当提高实验温度,会导致图中横坐标上的B点向_____移动。若h1:h2=1:4,则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时,该叶片每天至少需要光照_____小时以上,才能实现有机物的积累。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不施氮处理下,2种混作模式可以使花椒叶片积累有机物的能力_____(填“增强”或“减弱”或“不变”)。施氮量为1.5g·株-1时,三种种植模式下的净光合速率与不施氮相比均有所提高,可能是由于氮元素可作为重要的元素参与合成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光合作用中间产物、核酸、_____等物质,另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合成_____从而使光合膜面积上升,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4)在两种混作模式下,施氮量为2.5g·株-1时叶片气孔导度均小于1.5g·株-1时,此变化_____(填“是”或“不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判断依据是_____。
(5)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_____种植模式并且施加适量氮肥,以利于提高花椒的光合能力。请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施加氮肥需要适量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膜/光合膜 ②. ATP和NADPH ③. 无水乙醇 ④. 叶绿素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也能大量吸收蓝紫光,选用红光可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2) ①. 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的CO2的吸收量(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 ②. 右 ③. 4.8
(3) ①. 增强 ②. 叶绿素 ③. 磷脂
(4) ①. 不是 ②. 此时气孔导度下降,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5) ①. 花椒-大豆混作 ②. 施加适量氮肥可以提高花椒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施加过量氮肥对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不明显甚至会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使产量下降) ③. 施加适量氮肥不会导致环境污染等(施加过量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等。
【小问1详解】
叶绿体中,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上,可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因为光合色素可以溶解到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再利用特定的仪器测定色素提取液在红光下的吸光率,从而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时选择用红光而不是蓝紫光的原因是因为叶绿素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也能大量吸收蓝紫光,选用红光可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因而需要选择红光作为实验条件。
小问2详解】
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中测量花椒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具体指标是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的CO2的吸收量。图中的信息是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数据,若适当提高实验温度,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会上升,因此图中横坐标上的B点(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向右移动。若h1∶h2=1∶4,即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比值为1∶4,则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时,该叶片每天至少需要光照4.8小时以上,才能实现有机物的积累,这里可以设至少需要光照时间为x小时,则有4ax=(24-x)a,这里的a代表呼吸速率,解方程得:x=4.8小时。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不施氮处理下,2种混作模式可以使花椒叶片积累有机物的能力“增强”。施氮量为1.5g·株-1时,三种种植模式下的净光合速率与不施氮相比均有所提高,可能是由于氮元素可作为重要的元素参与合成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光合作用中间产物、核酸、叶绿素等物质,另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合成磷脂从而使光合膜面积上升,因为磷脂参与组成细胞中所有膜结构的基本支架,进而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小问4详解】
在两种混作模式下,施氮量为2.5g·株-1时叶片气孔导度均小于1.5g·株-1时,相关结果显示,施氮量为2.5g·株-1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据此可推测,此时气孔导度下降“不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小问5详解】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花椒-大豆混作种植模式并且施加适量氮肥,提高花椒的光合能力。施加氮肥需要适量的原因可描述为施加适量氮肥可以提高花椒的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而施加过量氮肥对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不明显甚至还会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使产量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土地投入,反而没有提高产出,则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另外,施加适量氮肥不会导致环境污染,而施加过量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因此生产中提倡适量施加氮肥,一方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还会保证产量的提高。
28. 人类甲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和乙遗传病(基因用B、b表示)的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Ⅰ2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Ⅰ-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甲病患者的卵细胞出现萎缩、退化的现象,最终导致卵子死亡而不育,但含有甲病致病基因的男性个体不发病。乙病患者在夜晚或暗环境下视力很差甚至完全看不见东西。两种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且独立遗传,不考虑X、Y同源区段,也不考虑新的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遗传方式是_____,乙病遗传方式是_____。欲调查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要求做到_____、_____。
(2)Ⅰ-1与Ⅱ-4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Ⅱ-5的基因型是_____,他与Ⅱ-6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两病皆患的概率是_____。
(3)为防止Ⅱ-6生出有遗传病的子代,在其怀孕后可以采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有_____、_____,将获得的细胞培养后进行基因测序,可依据_____区分相应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②.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③. 随机抽样调查 ④. 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2) ①. 1(或100%) ②. AaXBY或aaXBY ③. 1/8 ④. 0
(3) ①. 绒毛细胞检查 ②. 羊膜腔穿刺 ③. 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Ⅰ-2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却生出了患有甲病的女儿和不患甲病的女儿,说明Ⅰ-1带有致病基因,且为杂合子,同时也可推测Ⅱ-2为杂合子,且表现为患病,说明甲病是显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Ⅰ-1所生的女儿均为患者,与事实不符,因此可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儿子,因而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Ⅰ-2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却生出了患有甲病的女儿和不患甲病的女儿,说明Ⅰ-1带有致病基因,且Ⅱ-2为杂合子,表现为患病,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又Ⅰ-1生出了正常的女儿(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不会生出正常的女儿),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Ⅰ-3和Ⅰ-4均不患乙病,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要调查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且需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这样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小问2详解】
Ⅰ-1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Ⅱ-4和Ⅱ-3(aa)结婚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和正常的女儿,说明Ⅱ-4的基因型为Aa,可见,Ⅰ-1与Ⅱ-4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Ⅱ-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是Aa或aa,且不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或aaXBY,他与Ⅱ-6(aaXBXB或aaXBXb)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2=1/8、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但甲病只会而在女儿中发病,而二者只能生出患乙病的儿子,因此,二者不会生出两病皆患的孩子。
【小问3详解】
为防止Ⅱ-6生出有遗传病的子代,由于这两种病均是单基因遗传病,在其怀孕后可以采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有绒毛细胞检查、羊膜腔穿刺,将获得的细胞培养后进行基因测序,可依据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区分相应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并据此做出判断,该过程属于基因诊断。
29.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因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与癫痫发生有关的神经元及部分生理过程如图甲。GABA对哺乳动物(如鼠、人类)不同发育程度的神经细胞产生的生理效应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癫痫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_____(填“相反”或“相同”)。当兴奋传至突触处时,储存在神经末梢_____内的谷氨酸被大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如图甲),使突触后膜发生_____的信号转变。
(2)为研究癫痫发生时突触中兴奋传递的过程,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接至癫痫模型鼠神经元细胞膜的外侧(如图甲)。癫痫发生时,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若刺激b点,电流计只偏转一次,原因是_____。静息状态下,如果将右侧电极移入神经细胞膜内,则电流计将向_____偏转,若此时神经元所处液体环境中K+浓度上升,则电流计偏转的幅度会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对未成熟的神经细胞而言,GABA是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GABA受体结合后会_____(填“减弱”或“加强”)突触后膜的极化程度;对成熟的神经细胞而言,若某化学物质X会抑制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如图甲)的活性,推测使用物质X会_____(填“加剧”或“缓解”)癫痫症状。
(4)现欲设计实验验证药物M可通过降低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从而缓解癫痫症状,提供癫痫模型大鼠和必要的仪器、生理盐水、药物M注射液等,请设计实验并完善实验思路:
①分组:_____
②处理:_____,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培养观测: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_____;
④统计分析。
【答案】(1) ①. 相同 ②. 突触小泡 ③. 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2) ①. 先向左再向右 ②.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③. 右 ④. 减小
(3) ①. 兴奋 ②. 减弱 ③. 缓解
(4) ①. 将生理状态一致的癫痫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和乙 ②. 甲组注射适量的药物M ③. 测定两组大鼠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并观察癫痫发生程度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小问1详解】
癫痫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当兴奋传至突触处时,储存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被大量释放,其释放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化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而后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钠离子大量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进而产生动作电位。
【小问2详解】
为研究癫痫发生时突触中兴奋传递的过程,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接至癫痫模型鼠神经元细胞膜的外侧(如图甲)。癫痫发生时,电流计的两极依次兴奋,产生电位变化,即该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先向左再向右。若刺激b点,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而电流计右侧会产生兴奋,而左侧不会发生兴奋,因此,电流计只偏转一次。静息状态下,如果将右侧电极移入神经细胞膜内,由于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因此,电流计将向右偏转,若此时神经元所处液体环境中K+浓度上升,则静息电位产生过程中外流的钾离子量减少,因而电流计偏转的幅度会“减小”。
【小问3详解】
对未成熟的神经细胞而言,GABA会引起氯离子外流,因而会减弱”突触后膜的极化程度,故此时GABA属于兴奋性递质;对成熟的神经细胞而言,若某化学物质X会抑制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如图甲)的活性,则会导致GABA持续对突触后膜起作用,引起氯离子内流,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导致突触后膜难于产生动作电位,据此可推测使用物质X会“缓解”癫痫症状。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药物M可通过降低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从而缓解癫痫症状,则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药物处理,因变量是AMPA受体蛋白的表达量和癫痫症状的变化,因此本实验的实验思路为:
①分组编号:将生理状态一致的癫痫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和乙;
②给与不同处理:甲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药物M,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培养观测: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测定两组大鼠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并观察癫痫发生程度;
④统计分析。若甲组实验鼠的AMPA受体蛋白表达量下降,且癫痫发生程度减弱,则可验证上述结论。种植模式
施氮量/(g·株-1)
净光合速率/(μmlCO2·m-2·s-1)
气孔导度/(ml·m-2·s-1)
胞间CO2浓度/(μml·ml-1)
叶绿素含量/(μmg·g-1)
花椒单作
0
1.5
2.5
4.47
7.83
6.50
0.063
0.097
0.067
274.56
264.10
228.37
3.76
5.46
2.85
花椒-大豆混作
0
1.5
2.5
7.63
8.40
5.70
0.070
0.090
0.066
218.86
228.03
245.78
2.32
5.20
3.83
花椒-辣椒混作
0
1.5
2.5
7.12
7.64
6.29
0.066
0.081
0.064
225.54
219.74
239.88
4.10
4.41
4.07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pdf、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