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群羊B. 一片森林C. 一个池塘D. 生物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详解】A.一群羊仅有生物部分的部分生物,A错误。
BCD.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生物圈都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都包括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环境指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均满足生态系统的条件,正确。
故选A。
2.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飞蛾扑火B. 烟尘滚滚C. 蜻蜓点水D. 大汗淋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飞蛾扑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B、烟尘滚滚,说明人类活动的一种环境污染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命现象;
D、大汗淋漓,是排出体内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B。
3. 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是( )
A. 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全部
B.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全部
C. 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表面
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A. 竞争B. 捕食C. 合作D. 寄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等。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假如让你调查全国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你在调查时会选用的方法是( )
A. 普查B. 实验法C. 观察法D. 抽样调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AD.全国所有的七年级学生数量很大,调查难度大,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普查)。因此最合理的方案是选取全国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也就是抽样调查,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法是科学探究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如图是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结构①进入草履虫的体内
B. 草履虫依靠结构②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C. 结构③仅用于排出二氧化碳
D. 结构④位于草履虫的前端,可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口沟,②纤毛,③是表膜,④胞肛。
【详解】A,①是口沟,氧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结构①进入草履虫的体内,氧气通过表膜进入,A错误。
B.②是纤毛,草履虫依靠结构②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B正确。
C. 结构③表膜进行氧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C错误。
D.结构④胞肛,位于草履虫的后端,可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D错误。
故选B
7. 透明玻片上的“6<9”,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 9>6B. 6<9C. 6>9D. 9<6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所以在透明玻片上的“6<9”,旋转180度后得到的6>9,即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6>9,C符合题意。
故选C。
8. 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 生理盐水、清水B. 清水、生理盐水C. 清水、碘液D. 生理盐水、碘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④涂:将带有细胞的牙签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 ~2滴碘液;⑦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详解】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碘液。生理盐水的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故选D。
【点睛】注意掌握相关实验步骤。
9. 《中国诗词大会》以“花”为主题字展开飞花令对决,以下植物具有花的是( )
A. 被子植物B. 藻类植物C. 苔藓植物D. 蕨类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主要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详解】被子植物的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没有花,可见A正确。
故选A。
10.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从我做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森林资源要合理利用,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
B. 草场牧场要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沙化
C.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D. 退耕还林、还草、退海还湿对保护环境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保护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详解】A.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主要有: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对森林资源要合理化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A正确。
B.草场、牧场要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沙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
C.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C正确。
D.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D错误。
故选D。
11. 人体组织中,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是
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以及呼吸道黏膜等.故A正确.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如骨组织、血液等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故B错.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故C错.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故D错.故本题选A。
12.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 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 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B. 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 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D. 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有两个: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详解】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有叶绿体,叶的表皮细胞和根的细胞内就没有叶绿体;但所有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因此蚕豆的根细胞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而叶的细胞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过一系列过程而培育成的。请你判断“多莉”的面部毛色是( )
A. 黑色B. 白色C. 黑白相间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黑面绵羊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白面绵羊提供了细胞核,遗传信息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培育出的克隆羊“多莉”的长相与白面绵羊十分相像,原因就是因为克隆羊“多莉”的细胞核是来自于供核白面绵羊,因此“多莉”的面部毛色是白色,B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如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菠菜的叶片和根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 叶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4中的导管运输至果实储存
C. 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D. 图中5是气孔,其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增强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图甲中1上表皮,2叶肉,3下表皮,4叶脉,5气孔。
【详解】A.菠菜的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
B.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甲图4叶脉中的筛管运输至果实储存,B错误。
C.图甲2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蒸腾作用,进而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减弱了,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的植物体有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B. 苔藓植物被称为开路先锋,所以苔藓的生长和繁殖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
C. 蕨类有根、茎、叶三大器官,并且各器官有输导组织,所以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生活
D.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是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用种子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A.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海带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A错误。
B.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虽然被称为开路先锋,但苔藓生长和繁殖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B错误。
C.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有根、茎、叶三大器官,并且各器官有输导组织,所以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C。
17. 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B.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 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D.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详解】A.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物,A错误。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B正确。
C.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能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C正确。
D.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18. 2019年贺岁大片《流浪地球》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
C. 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A错误。
B.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B正确。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人为的或自然因素)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D正确。
故选A
19. 森林公园是天然的氧吧。到此“吸氧”的最佳时间是( )
A. 凌晨B. 早上C. 下午D. 深夜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恰恰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即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黄昏时刻,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因此,此时森林公园的天然“氧吧”“吸氧”是最佳时间。而在凌晨,植物刚刚进行了一晚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森林中氧气含量此时最低。
故选C。
20. 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你和同学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漫步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若一段时间内青蛙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的______增多,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答案】(1)生产者 (2) ①. 五##5 ②. 水稻→鼠→猫头鹰
(3) ①. 蝗虫 ②.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小问1详解】
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小问2详解】
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鼠→猫头鹰,水稻→鼠→蛇→猫头鹰,水稻→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共五条食物链,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鼠→猫头鹰。
【小问3详解】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若一段时间内青蛙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蝗虫的增多,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2. 小明在生物实验课上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
(1)用显微镜时,为保证光路畅通,需转动图甲中的[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双手转动[ ]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图甲所示的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
(2)图乙的A是小明看到的物像,若想达到B所示效果,需向______方移动装片。
(3)小明想看到更大的细胞,于是换成高倍物镜,这时显微镜的视野会变______(填“亮”或“暗”),可调节遮光器(用大光圈)或转动图甲中的[ ]______进行调节。
(4)图丙是小明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图中的[ ]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切洋葱时会有辛辣的物质散发出来,该物质来自细胞中的[⑤]液泡。该图多画了什么,又少画了什么?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粗准焦螺旋 ②. 200
(2)右下 (3) ①. 暗 ②. ④反光镜
(4) ①. ⑥细胞核 ②. 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细胞壁
【解析】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图甲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转换器、③是载物台上的通光孔、④是反光镜。图丙中⑤是液泡、⑥是细胞核。
【小问1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光线通过的途径是外界光线→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为保证光路畅通,需转动甲图中的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显微镜的使用中,镜筒的升降用①粗准焦螺旋,调焦时,先双手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最低,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再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中显微镜的物镜组合有两种,应选物镜的最大倍数,即40×5=200倍。
【小问2详解】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图乙的视野A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要使物像从视野A变为视野B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这样物像就移到了中央。
【小问3详解】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显微镜的镜头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换成高倍物镜,这时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可转动图甲中的④反光镜的凹面或大光圈。
【小问4详解】
图丙中的⑥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其中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糖分等,切洋葱时会有辛辣的物质散发出来,该物质来自细胞中的⑤液泡,该同学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细胞壁。
23. 如图所示生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为植物组织形成过程,图二为人体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a表示细胞的______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______的增多,图乙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图甲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______(填“一半”、“一样多”或“不确定”)。
(2)图一中的b与图二中的B→C表示细胞______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______。
(3)图二中的E所属的层次,是植物体所没有的,这个层次是______。
【答案】(1) ①. 分裂 ②. 数目 ③. 一样多
(2) ①. 分化 ②. 组织
(3)系统
【解析】
【分析】图一中,a表示细胞的分裂,b表示细胞的分化,c表示组织形成器官,d表示器官构成植物体;图二中A受精卵、C代表不同的组织,D代表器官,E是系统。
【小问1详解】
图中的a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因此,图乙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图甲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多。
【小问2详解】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图中的b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图一中的b与图二中的B→C都使细胞种类增多,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组织。
【小问3详解】
图二中E是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区别是植物体没有系统。
24. 桃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
(1)一粒完整、有活力桃种子在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随后,桃种子结构______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转运给______、胚芽、胚轴,促进胚发育成幼苗。
(2)桃的生长过程比较复杂,幼根和茎的生长发育是较为明显的特征之一。桃幼根处的根尖是根部生长最快的部位,桃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桃根尖结构示意图中[ ]______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桃树枝条的发育则与叶芽有关,如桃叶芽结构示意图中结构[ ]______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茎。
(3)桃果实的形成与桃花的结构有关。桃花经过传粉后,结构示意图中[ ]______内的精子会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进入胚珠内部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桃花的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______将继续发育成为果实。
【答案】(1) ①. 子叶 ②. 胚根
(2) ①. 6分生 ②. 9芽轴
(3) ①. 12花药 ②. 13子房
【解析】
【分析】图中1种皮,2子叶,3胚根,4成熟区,5伸长区,6分生区,7根冠,8幼叶,9芽轴,10芽原基,11柱头,12花药,13子房。
【小问1详解】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桃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小问2详解】
桃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桃根尖中6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5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在桃叶芽结构示意图中结构9芽轴可发育成茎。
【小问3详解】
桃果实的形成与桃花的结构有关。桃花经过传粉后,桃花结构示意图中12花药内的精子会 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进入胚珠内部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桃花的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13子房将继续发育成为果实。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多场国际峰会上承诺我国政府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温室效应部分示意图,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______等气体增多。
(2)据图所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可能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的______作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体的______作用,以及工厂、汽车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
(3)图中所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其实质是分解______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4)图中所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实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请写出能表达光合作用的式子______。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初中生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______等保护环境护绿、低碳活动(举一个例子即可),为早日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答案】(1)二氧化碳
(2) ①. 呼吸 ②. 分解
(3)有机物 (4)水+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5)植树造林或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少开空调##步行上学##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小问1详解】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含量增加而形成的,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它们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气中,可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可能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体的分解作用,以及工厂、汽车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
【小问3详解】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表达式是:。
【小问5详解】
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消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境的护绿、低碳活动,为早日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