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4《身高的变化》同步分层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057628/0-17233763787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4《身高的变化》同步分层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057628/0-17233763788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4《身高的变化》同步分层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057628/0-17233763788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优秀测试题
展开一、填空题
1.下边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淘气骑自行车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
(1)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千米。
(2)淘气在途中共停留了( )时。
2.小亮骑车从家去新华书店购书,往返过程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他在新华书店里购书用了( )分钟,他返回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 )km。
3.如图是一辆出租车从少年宫到医院之间行驶速度的变化图,看图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 );从少年宫到医院一共行驶了( )分钟。
(2)在16分~24分,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从( )千米/时降到( )千米/时。
4.如果要反映某地一月至十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二、判断题
5.商场去年电视、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电视机第四季度的销量最高( ) 。
6.要比较两组同学的身高情况,只能比较平均数。 ( )
7.统计得到的数据不能随便修改。( )
三、选择题
8.爸爸给新买的轿车加了20L汽油,第一天用了这些油的,第二、三天没有开车,第四天用了剩下油的25%,第五天爸爸拉全家人外出旅游,用完所有的油。下图( )准确描述了汽油的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A.B.
C.D.
9.星期日乐乐骑自行车出游,下图描述了乐乐离家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面( )是正确的。
A.乐乐出去6小时后离家最远。
B.乐乐一共骑了3小时的自行车。
C.乐乐在玩了3小时到达离家30千米的地方后立即往回返。
D.乐乐在离家15千米的地方停留了1小时。
10.学校设立“红领巾交换书屋”鼓励学生课外借阅。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校长想了解全校学生年阅读量情况。以下( )同学介绍的关于书屋的信息对他最有帮助。
A.B.
C.D.
11.三味书城是酒泉第一家全方位、多维度高端智能书城。有一天,小机灵从家去书城的时候,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到书城买完书后直接回家。下面正确描述小机灵这一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四、解答题
12.下面是六(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质量监测成绩。(单位:分)
(1)按分数段填写下表。
(2)这个班同学的分数在( )段的人数最多,在( )段的人数最少。
(3)如果把满分定为一等奖,把90-99分定为二等奖,把80-89分定为三等奖。那么全班有( )人获奖。获奖人数占六(1)班总人数的( )%。
(4)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13.民主路小学“十一”参加旅游人数统计如下表.
(1)哪一年级男生和女生相差最大?哪一年级男生和女生相差最小?
(2)一共有多少人去参加旅游?
14.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情趣和爱好,学校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下面是抽样调查学生参加部分社团的情况统计,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
(1)这次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请把统计图1补充完整。
(3)若全校共有2000名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文学类社团?
15.下面是某水果批发部一天卖出各种水果的数量情况。
(1)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统计表。
(2)这一天一共卖出( )箱水果,这一天卖出的( )的箱数最多,卖出的( )的箱数最少,相差( )箱。
(3)如果批发部老板明天进货,你有什么建议?
(4)如果每个表示2箱水果,那么图中的数据分别是多少?填在下表中。
16.下面是市区一小学和乡村一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统计表.
(1)完成下边的统计图.
(2)市区一小学四年级近视人数比乡村一小学四年级近视人数多百分之几?
(3)通过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两所学校近视人数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17.根据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队占兴趣小组总人数的20%,求出合唱队的人数,并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某天兴趣小组活动时,科技组缺席了1人,科技组当天的出席率是多少?
18.下面是林林和全市男生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身高记录表。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图。
(2)林林的身高在( )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差距最大,差( )厘米。
(3)林林的身高在( )到( )年级时长得最快。
(4)林林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9.光明小学对部分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测试,将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不合格、一般、优秀,并绘制成下面两幅统计图(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如果“一般”和"优秀”都视为成绩达标,那么成绩达标的有多少人?
如果全校有1200人,那么请你估计在这次测试中,全校成绩达标的有多少人?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电 视 机
800
500
300
600
空调
450
400
850
150
92
97
100
56
87
75
60
95
98
71
100
85
95
84
100
88
64
95
97
66
76
91
60
93
77
65
85
99
75
79
78
67
82
95
89
73
84
83
69
78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合计
人数
水果种类
苹果
桃
梨
香蕉
箱数
水果种类
苹果
桃
梨
香蕉
箱数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市区一小学/人
6
8
16
20
36
42
乡村一小学/人
4
6
10
16
20
22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20
126
132
138
146
156
林林身高/cm
116
123
130
140
147
158
1. 30 0.5
【分析】先根据折线图得出淘气行程情况:他从9时出发,到10时已行了15千米,从10时到10时30分是停留时间,再行30分钟到11时行完全程30千米。
【详解】(1)甲乙两地的路程是(30)千米。
(2)淘气在途中共停留了(0.5) 时。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看懂图,找出淘气各个时间的状态,进而求解。
2. 60 8
3. 时间 24 30 0
【分析】(1)通过图观察,横轴表示的时间,由于纵轴是速度,则刚开始出发的时候,速度会逐渐加快,中间保持一定的速度继续行驶,快到地方的时候,速度开始减慢,当速度降到0的时候说明到达地方,由此即可解答。
(2)找到16分的时候对应的速度以及24分的时候对应的速度即可解答。
【详解】(1)横轴表示时间;从少年宫到医院一共行驶了24分钟
(2)在16分~24分,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从30千米/时降到0千米/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分析,看清楚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再解答。
4.折线
5.×
【分析】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表的解决能力。
【详解】电视机第一季度的销量最高。
6.×
【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表示两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异同。
7.√
【详解】随便修改统计得到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故答案为:√
8.C
【分析】由题意可知,第一天用了20×L油,第二、三天外出没有开车,即在图中汽油没有变化,应该是水平的;第四天用了20×(1-)×25%L油,第五天全部用完。分别计算出第一天和第四天的用油量,结合图中数据及图像变化情况判断即可。
【详解】第一天用去:20×=4(L);
第二、三天外出没有开车,即没有用;
第四天用去:20×(1-)×25%=20××25%=4(L);
第五天全部用完。
结合选项可知图像: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整理信息,熟练识图。
9.D
【分析】根据所给折线统计图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逐项分析,找出正确的即可。
【详解】A. 乐乐出去3小时后离家最远,6小时的时候已经到家了,原题说法错误。
B. 乐乐在1小时和2小时之间没有动,所以一共骑了2小时的自行车。原题说法错误。
C. 乐乐在4小时后从离家30千米的地方往回返。原题说法错误。
D. 乐乐在离家15千米的地方停留了1小时。说法正确。
故选择:D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能够从统计图中找出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
10.C
【分析】要体现全校学生的年阅读量情况,信息中必须包含一年的时间和全校的学生阅读量。
【详解】A.603班去年借阅1003本,无法体现全校阅读情况,不符合要求;
B.周一被借出1265本,无法体现全年阅读情况,不符合要求;
C.去年全校人均借阅17.6本,即体现了全年又包含全校阅读情况,符合要求;
D.我上周借阅3本,无法体现全校全年阅读情况,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分析汇总能力。
11.C
【分析】根据图可知,纵轴表示离家距离,横轴表示离家时间,由于从家去书城的时候,中途休息了几分钟,那么休息之前离家的距离会逐渐增大,休息的时候,离家距离固定不变,是一个横线,休息之后再出发去书城,此时离家距离开始变大,之后到书城买书的时候,离家的距离是不变的,买完书之后,直接回家,此时离家的距离一直变小,到0,由此即可选择。
【详解】由分析可知:
描述小机灵鬼这一过程的图像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要注意看清楚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2.(1)
(2)90-99;60以下
(3)23;57.5
(4)分数处于80-89和70-79之间的人数一样多。
【分析】(1)数出每一个分数段的人数,填写在统计表内即可。
(2)观察统计表即可解答。
(3)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段的人数加在一起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解答。
(4)此答案不唯一,回答有理即可。例如①60分及以上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7.5%;②分数处于80-89和70-79之间的人数一样多。
【详解】(1)
(2)这个班同学的分数在90-99段的人数最多,在60以下段的人数最少。
(3)3+11+9
=14+9
=23(人)
23÷40×100%
=0.575×100%
=57.5%
即全班有23人获奖;获奖人数占六(1)班总人数的57.5%。
(4)分数处于80-89和70-79之间的人数一样多(此答案不唯一)。
【点睛】运用统计表中的信息按照要求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弄清分数段。
13.(1)六年级;一、二、四年级
(2)75
14.(1)50名;
(2)见详解;
(3)600名
【分析】(1)体育类人数为20人,占调查人数的40%,由此可得调查人数为20÷40%人;
(2)用总人数-其他三类的人数即可求出艺术类的人数,再补充统计图即可;
(3)用总人数乘文学类所占百分率即可。
【详解】(1)20÷40%=50(名)
答:这次共调查了50名学生。
(2)50-20-10-15=5(名)
补充统计图如下:
(3)文学类所占百分率:15÷50×100%
=0.3×100%
=30%
2000×30%=600(名)
答:有600名学生参加文学类社团。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综合应用,能够根据统计图正确提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5.(1)6;2;10;4;
(2)22;梨;桃;8;
(3)建议多进一些梨。
(4)12;4;20;8
【分析】(1)根据已知数据填写统计表即可,一个长方形表示1箱水果,数出即可填空;
(2)统计表中数据全部相加即为共卖出的箱数;箱数最多和最少的可直接观察表中数据得出,用最多的-最少的=相差的箱数;
(3)建议多进一些好卖的水果(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每个长方形表示2箱水果,用表中数据分别乘2即可求出,再填表。
【详解】(1)填表如下:
(2)6+2+10+4=22(箱)
10-2=8(箱)
这一天一共卖出22箱水果,这一天卖出的梨的箱数最多,卖出的桃的箱数最少,相差8箱。
(3)建议多进梨(答案不唯一)。
(4)6×2=12(箱)
2×2=4(箱)
10×2=20(箱)
4×2=8(箱)
如果每个表示2箱水果,填表如下:
【点睛】看懂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中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解题的关键。
16.(1)
(2)25%
(3)近视人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2)(20-16) ÷16=25%
答:市区一小学四年级近视人数比乡村一小学四年级近视人数多25%.
17.(1)见详解;
(2)96%
【分析】(1)由题意可知:篮球队有14人,占兴趣小组总人数的2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14÷20%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围棋组、科技组、篮球组的人数即可;
(2)出席率=×100%,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1)14÷20%=70(人)
70-10-25-14=21(人)
统计图如下:
;
(2)(25-1)÷25×100%
=24÷25×100%
=96%
答:科技组当天的出席率是9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综合应用,理解出席率是解题的关键。
18.(1)见详解;
(2)一年级,差4厘米;
(3)五到六;
(4)中等偏上。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林林的身高在一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
(3)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可知,林林的身高在五到六年级长得最快。
(4)根据数据的特点可知,林林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处于中等偏上;
【详解】(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2)林林的身高在一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差距最大,差4厘米。
(3)林林的身高在五到六年级时长得最快。
(4)根据数据的特点可知,林林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处于中等偏上。
【点睛】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
19.(1)见详解;
(2)96人
(3)960人
【分析】(1)将测试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用1-50%-20%求出等级为一般的所占的百分比;不合格人数是24人,占测试学生人数的20%,据此用除法求出测试学生的人数,再乘优秀等级占的百分比求出等级为优秀的人数,将两幅统计图中的空缺补充完整;
(2)优秀等级人数+一般等级人数=达标人数;
(3)用全校人数乘达标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1)
1-50%-20%=30%
24÷20%×50%
=120×50%
=60(人)
两幅统计图补充如下图;
(2)60+36=96(人)
答:成绩达标的有96人。
(3)
1200×(50%+30%)
=1200×80%
=960(人)
答:全校成绩达标的有960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合计
人数
3
11
9
9
7
1
40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60以下
合计
人数
3
11
9
9
7
1
40
水果种类
苹果
桃
梨
香蕉
箱数
6
2
10
4
水果种类
苹果
桃
梨
香蕉
箱数
12
4
20
8
数学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精练: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身高的变化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五 数据处理4 身高的变化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五 数据处理4 身高的变化优秀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身高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54身高的变化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解析版docx、54身高的变化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