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留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四个供选择,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猩猩属于灵长类动物,它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长臂猿B. 森林古猿C. 金丝猴D. 黑猩猩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金丝猴属于猴科,不属于人科,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孕妇的饮食要讲究营养丰富全面,才能为胎儿发育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是通过( )
A. 卵巢B. 输卵管C. 子宫D. 胎盘、脐带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A.卵巢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错误。
B.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完成受精的场所,B错误。
C.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D正确。
故选D。
3. 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能产生卵细胞B. 胚泡最终附着在④
C. ③是胚胎发育场所D. ①是受精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可知, 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详解】A.②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场所,A错误。
B.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所以胚泡最终附着在③子宫,C错误。
C.③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C正确。
D.①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D错误。
故选C。
4.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的男女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下列关于青少年对青春期的认识或行为的处理正确的是( )
A. 总觉得父母啰嗦、不善解人意,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
B. 女生在月经期间应注意卫生,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C. 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 一些同学为保持良好的体形,避免肥胖,长期不吃早餐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详解】A.青春期是一个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青少年可能会觉得父母啰嗦、不善解人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相反,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解决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A错误。
B.女生在月经期间,由于身体的变化和激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此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减轻月经期间的不适感,并维护良好的身心状态,B正确。
C.青春期是性意识萌动的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异性的自然探索和认知过程,C错误。
D.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能为人体提供上午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营养不良、能量不足等问题,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和避免肥胖而长期不吃早餐是错误的做法,D错误。
故选B。
5.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当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为身体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提供足量的( )
A. 蛋白质B. 脂肪C. 糖类D. 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六类营养物质。一般一种食物都有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如米饭主要提供糖类;蔬菜、水果中含维生素C丰富,也含部分无机盐;紫菜、海带等含碘丰富;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
【详解】肉、蛋、奶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因此,肉、蛋、奶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B。
6. 食物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可以使水温上升。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表中的食品所含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四种食物中大米所含能量最多
B. 该实验没必要设置重复组实验
C. 利用该装置测定出的食物热量值等于实际所含能量值
D. 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答案】D
【解析】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故A错误。
B.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故B错误。
C.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会散热,因此利用该装置测定出的食物热量值并不等于实际所含能量值,故C错误。
D.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故D正确。
故选D。
7. 小玥的妈妈因患胆结石,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在日常饮食上应建议她少吃( )
A. 肥肉B. 蔬菜C. 水果D. 鱼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胆囊的作用分析解答,肝脏分泌胆汁,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内。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详解】肥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患胆囊炎的病人,其储存的胆汁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所以切除胆囊的人,建议他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选项A中含脂肪较多,B中含维生素较多,C中含维生素较多,D中含蛋白质较多。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结构特点是( )
①成人的小肠一般有5-6米长
②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
③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胆汁、胰液、肠液等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
【详解】①小肠的长度: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通常成人小肠的长度约为5-6米。这种长度优势使得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这一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直接相关,①正确。
②小肠与胃和大肠的连接:虽然小肠确实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但这一特点主要描述的是小肠在消化系统中的位置关系,而非其本身的结构特点,更不直接关联到小肠的吸收功能,②错误。
③小肠绒毛壁的结构: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薄壁结构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更容易地通过细胞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从而被身体吸收。因此,这一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密切相关,③正确。
④小肠内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又有许多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从而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用于消化和吸收。因此,这一特点也是小肠吸收功能强大的重要原因,④正确。
综上所述,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的结构特点是①小肠的长度、③小肠绒毛壁的结构和④小肠内的皱襞和小肠绒毛,B符合题意。
故选B。
9. 小林为家人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青椒肉丝、清蒸虾。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再添加下列哪一种食物后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更合理( )
A. 牛奶B. 油麦菜C. 排骨汤D. 酱牛肉
【答案】B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详解】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青椒肉丝、清蒸虾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可见应再添加上蔬果类,牛奶、酱牛肉、排骨汤主要提供蛋白质类、脂肪,油麦菜是蔬菜,可以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因此添加油麦菜更合理,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同学们进行体育运动时,尽量用鼻吸气而不用口吸气。下列原因不合理的是( )
A. 鼻腔内的鼻毛能阻挡一些灰尘
B. 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C.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空气
D. 鼻黏膜内有嗅觉细胞,能分辨各种气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详解】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黏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黏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鼻腔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是尽量用鼻吸气而不用口吸气的主要原因。 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与用鼻吸气而不用口吸气无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图为平静状态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气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体a代表氧气
B. 血管甲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C. 数量众多的肺泡,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 b从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图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分支血管,血管乙是肺静脉分支血管。
【详解】A.图中a气体由血液当中向肺泡中移动,说明血液当中的浓度高,肺泡装中的浓度低,故该气体是二氧化碳,A错误。
B.血管甲是肺动脉分支血管,其中的血液是静脉血,B错误。
C.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C正确。
D.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至少需要穿越2层细胞,D错误。
故选C。
12. 小雨的手指不小心被玻璃碎片划伤导致流血,可是伤口过一会儿就凝固止血了。该过程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血浆B. 红细胞C. 血小板D. 白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身体产生的废物;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因此手指被玻璃碎片划伤流血,不久伤口处血凝固了起作用的主要是血小板,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因教师职业特点,上课需长时间站立,一些老师可能会出现静脉曲张。这是因为静脉瓣老化失去功能,血流变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静脉就会膨胀。静脉瓣的功能是( )
A. 防止血液倒流B. 加速血液流动
C. 保护静脉管壁D. 加大管壁弹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静脉曲张临床表现是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详解】AC.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瓣没有保护静脉管壁的功能,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D.静脉是运血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为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心脏被称为输送血液的“泵”,这是因为它能够提供( )
A. 人体所需的能量B. 氧气和营养物质
C. 血液流动的动力D. 血细胞和血浆
【答案】C
【解析】
【分析】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
【详解】A.人体所需的能量是由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提供的,A错误。
B.氧气和营养物质来自血液,B错误。
C.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因此心脏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压入动脉,由动脉流入全身,再由全身流到静脉,当心脏舒张时,血液再由静脉流回心脏,C正确。
D.血浆能运输血细胞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错误。
故选C。
15. 小英患胃炎,通过手臂静脉输入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运送到患处,最先经过心脏四个腔中的( )
A. 右心房B. 右心室C. 左心房D. 左心室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手臂静脉输液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依次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胃部动脉→胃部毛细血管。所以药物到达胃部最先经过心脏的四个腔中的是右心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输血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但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人体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需要及时输血
B.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如果需要输血,选择输红细胞为宜
C. 在没有同型血可输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大量的O型血
D.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成年人的血量约为本人体重的7%~8%。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
【详解】A.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生命就会发生危险,需要及时输血,A错误。
B.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故应输入血浆,B错误。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C错误。
D.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3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组成中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肾脏——输送尿液B.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C. 尿道——形成尿液D. 输尿管——排出尿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详解】A.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A错误。
B.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B正确。
C.尿道排出尿液,C错误。
D.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D错误。
故选B。
18. 小李因出现小腿水肿、尿液泡沫多等症状到医院就医,尿常规检查结果如下表(注:“+”为有,“-”为无)。如病变器官是肾脏,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异常项目可推测病变结构是( )
A. 肾小球B. 肾小管C. 肾静脉D. 肾动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详解】A.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强烈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进入尿液。这与题目中给出的尿常规结果相符,因此肾小球是可能的病变部位,A符合题意。
B.由于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正常,没有葡萄糖漏出。因此,肾小管不太可能是病变部位,B不符合题意。
C.肾静脉与尿液的形成无直接关系,因此不太可能是病变部位。尿常规中的异常项目(如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与肾静脉的功能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肾动脉与尿液的形成无直接关系。尿常规中的异常项目更多地反映了肾小球或肾小管的病变情况,而与肾动脉的功能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龙成同学沉迷于玩手机游戏,致使其眼球的某一结构曲度过大不易恢复原状而患上近视。这一结构是( )
A. 角膜B. 玻璃体C. 晶状体D. 瞳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眼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不适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内膜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
【详解】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 A错误。
B.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对光线也就有折射作用,B错误。
C.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C正确。
D.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D错误。
故选C。
20. 3月10日上午,以“纵情苗山侗水,跑马甜甜榕江”为主题的2024年榕江半程马拉松赛在柳江广场鸣枪起跑。鸣枪时,在运动员耳的结构中,能传导声波信号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听觉的结构是( )
A. 半规管B. 鼓膜C. 听小骨D. 听觉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半规管是内耳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并维持身体平衡,与听觉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当声波传到外耳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但鼓膜本身并不直接传导声波信号给大脑,而是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进一步传递给听小骨,B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位于中耳,由三块小骨组成,它们连接着鼓膜和内耳的耳蜗。听小骨的主要作用是将鼓膜传来的机械振动进一步传递到耳蜗,使耳蜗内的液体产生波动,从而刺激听觉感受器。但听小骨同样不直接传导声波信号给大脑,C不符合题意。
D.当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在听觉中枢,神经冲动被整合并解析为我们所感知的声音。因此,听觉神经是直接传导神经冲动给大脑并产生听觉的结构,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后,会快步回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这一连串的活动是如此协调有序,主要靠的是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
A. 脑、脊神经和脑神经
B. 大脑、小脑和脑干
C. 脑、脊髓和他们发出的神经
D. 神经元、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 人或动物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晓丽受到针刺后迅速缩手
B. 司机看到红绿灯立即刹车
C. 草履虫躲避盐粒的刺激
D. 小芳躲开房顶掉下的瓦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BD.晓丽受到针刺后迅速缩手,司机看到红绿灯立即刹车,小芳躲开房顶掉下的瓦片均属于反射,这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ABD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躲避盐粒的刺激不属于反射,因为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对外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B. 上述实验中甲和丙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C. 为降低实验操作难度,每组可以用1只蝌蚪进行实验
D. 甲、乙、丙三组实验中蝌蚪可以放在不同环境下饲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甲、乙两组实验中,甲组破坏了甲状腺,而乙组在破坏甲状腺的基础上加入了适量的甲状腺激素。这两组实验的唯一不同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此它们的变量确实是甲状腺激素,A正确。
B.甲组和丙组虽然都涉及到了甲状腺激素,但它们的处理方式并不构成严格的对照。甲组破坏了甲状腺,而丙组没有破坏甲状腺且加入了甲状腺激素。这样,除了甲状腺激素这一变量外,还存在甲状腺是否完整这一额外变量,因此它们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错误。
C.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和偶然性,通常需要对实验进行平行重复。即每组实验应使用多只蝌蚪(如本题中的10只),而不是仅使用1只。因为单只蝌蚪的个体差异可能很大,使用多只蝌蚪可以取平均值来减小这种误差,C错误。
D.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为了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应该放在相同的环境下饲养。如果放在不同环境下饲养,那么环境差异就可能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个额外变量,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实验结果是由甲状腺激素引起的还是由环境差异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24. 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共享碧海蓝天。下列做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 提倡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B. 通过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漠
C. 工业废水不能排入淡水水域,可以排入大海
D. 因塑料袋不易降解,可以通过焚烧加速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海洋生态系统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我国的植被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详解】A.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会残留在农作物、土壤和水中,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农药的过度使用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绿色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B符合题意。
C.虽然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看似远离了人类生活区域,但实际上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紧密相连。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海水,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此外,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不符合题意。
D.塑料袋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这些污染物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此外,焚烧塑料袋还会浪费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下列现象中属于酸雨带来的危害是( )
①建筑物的外墙被腐蚀
②使河流和湖泊酸化
③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④植物叶片秋天变黄脱落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详解】①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①正确;
②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②正确;
③酸雨可使土壤酸化,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危害作物的生长,③正确;
④植物叶片秋天变黄脱落是一种正常的代谢情况,④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从一个细胞到青春洋溢的初中生,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孕育期间妈妈的付出,加深了我们对母爱和对生命的珍惜;同时父爱如山,父亲的呵护,伴我们茁壮成长。如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有关人体生殖发育的概念图和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代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一中A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______激素。
(2)精子从③通过[ ]______输送到尿道排出体外。
(3)图一B能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______激素;C过程是在______内发生的。
(4)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身高突增。在这个时期,男、女同学可能还会出现“羞于启齿”的正常生理现象,男性出现______,女性出现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______周,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______。
【答案】(1) ①. [④]睾丸 ②. 雄性
(2)[②]输精管 (3) ①. 雌性 ②. 输卵管
(4) ①. 遗精 ②. 月经 ③. 性器官迅速发育
(5) ①. 38 ②. 分娩
【解析】
【分析】图一中:A睾丸,B卵巢,C受精,D发育,E分娩。
图二中:①前列腺,②输精管,③附睾,④睾丸。
【小问1详解】
图一中的A是睾丸对应图二中的④睾丸,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小问2详解】
睾丸产生精子后从③附睾通过②输精管输送到尿道排到体外。
【小问3详解】
图一中的B是卵巢,是雌性的生殖器官,其产生的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
C是受精过程,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小问4详解】
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分泌性激素,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同时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性器官迅速发育,促使出现第二性征。
【小问5详解】
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4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⑤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6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7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4阴道排出,即分娩。
27.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形成______。①号试管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选填“变蓝”或“不变蓝”);②号试管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选填“变蓝”或“不变蓝”)。由此可以证明馒头变甜与______有关。
(2)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______,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______只是初步消化淀粉。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对照 ②. 不变蓝 ③. 变蓝 ④. 唾液的分泌
(2) ①. 葡萄糖 ②. 唾液淀粉酶
(3)①③ (4)模拟口腔温度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小问1详解】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故若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故①号试管内的现象是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②号试管变蓝,因为②号试管内的淀粉未被分解,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小问2详解】
淀粉在小肠中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人体才可吸收,口腔并不能完全将淀粉分解,因为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是初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小问3详解】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择除“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这个变量改变外,其他条件都不变的两组实验,由此可知,应选①③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小问4详解】
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28.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以下图甲是人体心脏剖面图,图乙是人体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组织构成,表示左心室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它与同侧的心房之间具有房室瓣,该瓣膜的作用是______。
(2)图乙中,⑤是______血管,⑦是______血管;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______(填图中序号),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可以看到该血管中红细胞______通过。
(3)血管⑦内的血液将通过血管④流回C,血液由含氧______(选填“多”或“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______(选填“多”或“少”)的动脉血,完成血液循环中的______循环。
【答案】(1) ①. 肌肉 ②. D ③. 防止血液倒流
(2) ①. 动脉 ②. 静脉 ③. ⑥ ④. 单行
(3) ①. 少 ②. 多 ③. 肺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上、下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图乙中,⑤动脉,⑥毛细血管,⑦静脉。
【小问1详解】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壁最厚,图中的D为左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中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到心室。
【小问2详解】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⑤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到主干为⑦静脉,红细胞成单行通过为⑥毛细血管,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可见,图乙中,物质交换主要发生在⑥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小问3详解】
动脉血含氧丰富,静脉血含氧少。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管⑦内的血液通过④肺静脉流回C左心房,完成的血液循环属于肺循环,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29. 走进“村超”现场,仿佛踏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欢乐世界。球员比赛和观众观看比赛时,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代号,横线上填文字)
(1)观众看到进球,是因为光线会依次经过图甲中的7→8→6→______(填结构5名称),最终在[3]上成像,并通过4将信息传给图丙中______(填字母)的某特定区域形成了视觉。
(2)观众能看清移动中的足球,这是由于图甲中眼球的[ ]______调节的结果。
(3)图乙所示的结构叫______。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______(填序号)→神经中枢→______(填序号)→效应器。若图乙中②因意外发生损坏,手被针刺后还能否发生缩手反射?______(填“能”或“否”)。
(4)图丙中的B所示的结构是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
(5)进球后,队员们击掌相庆,心潮澎湃,激动落泪。这一过程中,队员们的表现是由于人体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 ①. 玻璃体 ②. A
(2)[6]晶状体 (3) ①. 反射弧 ②. ④ ③. ② ④. 否
(4) ①. 小脑 ②. 维持身体平衡
(5)神经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图甲1巩膜,2脉络膜,3视网膜,4视神经,5玻璃体,6晶状体,7角膜,8瞳孔,9虹膜;图乙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图丙A大脑,B小脑,C脑干。
【小问1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7角膜、8瞳孔、6晶状体和5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3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4视神经传给A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小问2详解】
晶状体在眼球中发挥着聚光成像、调节视力和紫外线滤过的重要作用,故观众能看清移动中的足球,这是由于图甲中眼球的[6]晶状体调节的结果。
【小问3详解】
图乙所示的结构叫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可见痛觉形成的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A大脑。因此若图乙中②传出神经因意外发生损坏,手臂刮伤后就不能发生缩手反射。由于传入神经完好,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能通过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小问4详解】
图丙中的B所示结构是小脑,其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
【小问5详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进球后,队员们击掌相庆,心潮澎湃,激动落泪。这一过程中,队员们的表现是由于人体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0. 雾霾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污染颗粒与雾结合在一起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威力很大,人体的呼吸道已经挡不住它们,污染颗粒可以一路下行,通过肺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污染颗粒一般要经过鼻→咽→______→气管→______→肺进入我们人体。其中______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同的通道,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人体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______、______。但对于较大的污染颗粒,人体呼吸道已经挡不住,是因为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______的。
(3)当人吸入污染颗粒时,膈顶部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肋间肌和膈肌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4)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这些人类活动都可能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这些行为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呢?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为减少雾霾出一份力量,你认为可以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喉 ②. 支气管 ③. 咽 ④. 肺
(2) ①. 湿润 ②. 清洁 ③. 有限
(3) ①. 下降 ②. 收缩
(4) ①. 温室效应 ②. 酸雨
(5)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气管。
【小问1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雾霾颗粒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同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小问2详解】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但是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戴口罩。这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空气中的颗粒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人体的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但对于较大的污染颗粒,人体呼吸道已经挡不住,是因为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小问3详解】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当人吸入污染颗粒时,膈顶部下降,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小问4详解】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这些人类活动都可能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这些行为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引起温室效应、酸雨等,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
【小问5详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旱涝等灾害频繁。减少开私家车及骑摩托车出行,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及乘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候的排放,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食品名称
大米
黄豆
核桃
花生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水温上升
13
1.4
3.0
2.2
成分
化验结果
参考值
蛋白质
+
-
葡萄糖
-
-
白细胞
11-15HP
0-5HP
红细胞
6-10HP
0-3HP
组别
蝌蚪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
10只
破坏甲状腺发育停止
乙
10只
破坏甲状腺,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
发育成蛙,蛙大小正常
丙
10只
不破坏甲状腺,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蛙
试管标号
①
②
③
放入物品
A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
B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
C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
处理方法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生物][期末]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