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052039/1-17231904436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052039/1-17231904437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052039/1-17231904437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052039/0-1723190441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052039/0-17231904413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052039/0-17231904414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9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B.血小板具有细胞核
C.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D.体积最大的是红细胞
【答案】A
【解析】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A正确。
B.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B错误。
C.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C错误。
D.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可以观察到体积最大的是白细胞,不是红细胞,D错误。
故选A。
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小明在打篮球时突然受伤晕倒,送往医院处理伤口并进行血样检测,发现其晕倒原因是贫血。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贫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图中②过少
B.伤口的止血、结痂主要依靠图中③
C.若伤口化脓,脓液的主要成分是①
D.图中④只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A.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的①红细胞数目减少,或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目减少而造成的,A错误。
B.血小板个体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因此③血小板可使伤口快速止血并结痂,B正确。
C.有细菌生长自然会造成发炎,因为细菌对身体来说是异物,会引起炎症反应,然后白细胞大量聚集参加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化脓。所以人体某处受伤化脓,脓液主要是死亡的②白细胞,C错误。
D.图中的④是血浆,血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运载血细胞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下列不能体现血液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 )
A.白细胞能吞噬伤口感染的细菌B.红细胞能运输氧气
C.血浆中含有能抵御病原体的抗体D.身体有了炎症白细胞会增多
【答案】B
【解析】A.白细胞数量较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符合题意。
C.血浆中含有能抵御病原体的抗体,抗体对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身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近期,小丽同学经常精神不振,感觉疲劳、头晕,她去医院进行了血常规化验,化验单显示白细胞数值是7×109个/L(4~10×109个/L)、红细胞数值是2.8×1012个/L(3.5~5.0×1012个/L)、血红蛋白数值是90g/L(110~150g/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已知小丽的血型为A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量偏低,小丽可能患有贫血症
B.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大量输入O型血
C.白细胞数量正常,小丽不患有炎症
D.血红蛋白数量偏低,建议小丽同学多吃一些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答案】B
【解析】A.分析数值可知,小丽红细胞数量偏低,可能患有贫血症,故A正确。
B.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缓慢量输入O型血,故B错误。
C.因为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小丽不患有炎症,故C正确。
D.小丽血红蛋白数量偏低,可能患缺铁性贫血,建议小丽同学多吃一些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故D正确。
故选B。
5.(2024·四川·中考真题)血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右表为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规报告单,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男子可能有炎症
B.抽血后,针眼处血液能正常凝固
C.该男子应多吃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D.红细胞有运输作用,白细胞和血小板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A.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分析可知白细胞的数值高于正常值,说明男子可能有炎症,A正确。
B.血小板形状不规测,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抽血后,针眼处血液能正常凝固,因为血小板具有止血作用,B正确。
C.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分析表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说明患有贫血,需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C错误。
D.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考点2 血管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 )
A.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B.血管壁非常薄的血管
C.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答案】D
【解析】A.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最慢,但血流速度不是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A错误。
B.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但此项不是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B错误。
C.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管,C错误。
D.毛细血管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此项为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D正确。
故选D。
考点3 心脏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2024·云南·中考真题)慢性肺气肿主要是长期吸烟所致。由于肺受损害,肺内血管阻力显著增加,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而衰竭。慢性肺气肿直接导致心脏收缩压力增大的腔室为(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由于肺受损害,肺内血管阻力显著增加,挤压血管,这样血管压力大,为了让肺有足够的血供,心脏就要用更大的力气,因为右心室是把血中的营养物质送到肺的,所以心脏收缩压力增大的腔室为右心室,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厚,有利于气体交换
C.人的心脏四腔中左心房壁最厚,有利于血液泵出
D.皮肤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
【答案】D
【解析】A.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且管壁很薄,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A错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B错误。
C.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C错误。
D.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可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D正确。
故选D。
9.(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字母表示血管,甲表示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b分别表示肺动脉和肺静脉
B.③、④分别表示左心室和右心室
C.c中血液的含氧量高于d中血液的含氧量
D.参与甲形成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和胰腺
【答案】A
【解析】A.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结合题图可知,a、b分别表示肺动脉和肺静脉,A正确。
B.心脏有4个空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结合题图可知,③、④分别表示右心室和左心室,B错误。
C.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结合题图可知,c上、下腔静脉中血液是经过组织细胞后的,因此其含氧量低于d主动脉中血液的含氧量,C错误。
D.图中甲代表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而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由唾液、肠液和胰液。唾液由唾液腺分泌,胰液由胰腺分泌,肠液由小肠内的肠腺分泌。而胃腺分泌的胃液不能消化淀粉,D错误。
故选A。
考点4 血液循环
10.(2024·四川·中考真题)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简图,其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④表示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C
B.手背静脉输液,药物最先到达B
C.④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D.①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答案】D
【解析】A.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最厚。因此肌肉最发达的是D左心室,A错误。
B.手背静脉输液,药液随血液循环进入上腔静脉,然后流入心脏的A右心房,B错误。
C.④是主动脉,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C错误。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C右心室流入③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①肺静脉流回B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①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D正确。
故选D。
11.(2024·河北·中考真题)下图为肺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防止血液倒流B.②表示右心室
C.③表示肺泡D.④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答案】D
【解析】A.①房室瓣存在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房,A正确。
B.在心脏的结构中,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由图可知,②是右心室,B正确。
C.由图可知,③与支气管相连,因此③表示肺泡,C正确。
D.④肺静脉是从肺部流向左心房的血管,其中流动的血液是富含氧气的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12.(2024·安徽·中考真题)医生在抢救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时,使用某种体外膜氧合器(俗称“人工肺”)的急救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图(血液泵将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输回到上腔静脉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合器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B.输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C.血液泵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D.输回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A.血液泵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而氧合器的作用是为血液提供氧气,去除二氧化碳,A错误。
B.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结合题图可知,输回的血液会从上腔静脉首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
C.人体中,类似于“泵”,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心脏。结合题图可知,血液泵起到了心脏的作用,而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的是氧合器,C错误。
D.氧合器的作用之一就是去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经过氧合器处理后,输回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该是减少,D错误。
故选B。
13.(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中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夺103枚金牌。体育运动是在身体多种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下完成的。下图是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E表示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运动员们摄入的蛋白质在B系统最终被消化成 进入C系统。
(2)外界空气与A系统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氧气进入C系统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脏的结构),再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3)图中共展示了 条排泄途径。血液流经D系统,经过⑦肾小球的 作用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领奖台上时,每名中国体育健儿都非常激动,心跳加快,这与E系统中肾上腺分泌的 增加有关。
【答案】(1)氨基酸
(2)呼吸运动 左心房
(3)2/两/二 滤过/过滤
(4)肾上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解析】(1)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运动员们摄入的蛋白质在B消化系统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进入C循环系统。
(2)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故外界空气与A系统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氧气进入C循环系统后经过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先进入肺静脉,再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3)图中共展示了2条排泄途径分别是:①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主要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故血液流经D泌尿系统,经过⑦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故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领奖台上时,每名中国体育健儿都非常激动,心跳加快,这与E内分泌系统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有关。
1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人体具有多个系统,各系统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其中a代表物质,b、c代表气体,A、B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肾单位的两种结构。据图分析作答:
(1)食物主要在消化道的 中被消化,该器官中与消化蛋白质、淀粉无关的消化液是 。
(2)空气中的气体b经吸气进入肺泡后,进而透过肺泡壁和 进入血液中,会使血液变成颜色鲜红的 血。
(3)图示中A表示 作用,血液中的 无法通过A作用进入Ⅰ中。
【答案】(1) 小肠 胆汁
(2) 毛细血管壁 动脉
(3)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1)食物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中被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其中胆汁没有消化酶,只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小的脂肪微粒,肠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够消化蛋白质、和淀粉,因此,与消化蛋白质、淀粉无关的消化液是胆汁。
(2)当人体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气体b)进入肺泡,然后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个过程是气体交换的一部分,即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当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这种氧合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鲜红色,因此这种血液被称为动脉血。
(3)图示中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被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无法通过A作用进入Ⅰ(肾小球)中。
15.(2024·重庆·中考真题)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有害气体,家用燃气是住宅室内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为减轻燃气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相关研究如下。
(1)在抽油烟机关闭和卧室门打开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使用燃气灶烹饪时厨房和卧室的二氧化氮浓度如下图1和图2.结果表明:在燃气灶打开1小时内,厨房和卧室的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趋势是 。关闭燃气灶后的4小时内二氧化氮浓度虽逐渐降低,但仍 (填“高”或“低”)于我国GB3095-20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
(2)
如下图3,二氧化氮依次经③→①→ →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下图4中字母),然后进一步经体循环被送至全身各处。
(3)为保障健康,在使用燃气灶时应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列出2条)
【答案】(1)逐渐升高 高
(2) ④→⑤→② C
(3)打开油烟机、关闭卧室门、开窗通风、排风扇通风等
【解析】(1)据图一图二厨房、卧室中二氧化氮随时间的浓度变化曲线图可知,在燃气灶打开1小时内,厨房和卧室的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关闭燃气灶后的4小时内二氧化氮浓度虽逐渐降低,二氧化氮浓度曲线依然位于国家安全标准线上方,故仍高于我国GB3095-20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依次经过呼吸道的途径是:③鼻→①咽→④喉→⑤气管→②支气管→⑥肺,二氧化氮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后,先进入肺静脉,经过肺循环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然后进一步经体循环被送至全身各处,故首先进入A右心房。
(3)为保障健康,在使用燃气灶时可打开油烟机、关闭卧室门、开窗通风、排风扇通风等措施。
1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人体循环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并与其他器官和系统紧密联系、分工合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将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1)。上层是血浆,中层是 ,下层细胞呈现红色是因为富含 。这些血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 而来。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组织形成器官。动脉和静脉(图2)都是由 、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输送功能的器官。在结构上,动脉与静脉不同的是 (至少答出两条)。心脏也是器官,心肌能够 ,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
(3)器官构成系统。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共同构成循环系统,为全身组织细胞输送 ,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药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冠心病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经舌下的 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依次经过心脏的哪些腔? (用图3中代表结构的数字作答)。
【答案】(1)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红蛋白 分化
(2)上皮组织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静脉管壁薄,弹性小 收缩和舒张
(3)营养物质和氧气 毛细血管 1、3、2、4
【解析】(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将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1)。上层是血浆,中层是白色,成分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细胞是红细胞,呈现红色是因为富含血红蛋白。这些血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脉和静脉都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输送功能的器官。在结构上,动脉与静脉不同的是动脉管壁厚弹性大,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心脏也是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肌能够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
(3)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共同构成循环系统,为全身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冠心病患者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上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2左心房,4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17.(2024·福建·中考真题)吸烟有害健康,可能引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
(3)吸烟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2中的 (填字母)。有害物质刺激血管壁,引起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影响 输送给组织细胞。
【答案】
(3) b 营养物质和氧
【解析】(3)吸烟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最先随肺静脉到达图2中的b左心房。有害物质刺激血管壁,引起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影响营养物质和氧输送给组织细胞。
18.(2024·河南·中考真题)人的生命活动时刻离不开氧气。研究表明,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其运动表现可以得到改善。回答下列问题。
(1)人呼吸时,膈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当膈的位置由p变为p′的过程中,人体处于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
(2)人体不同组织、器官间的氧含量通常用氧分压(单位:mmHg)表示,氧含量越丰富,氧分压越高。氧气由肺泡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如图乙所示,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图中的数值为相应部位的氧分压。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血管X内血液的氧分压为 mmHg。
(3)运动员进入高海拔地区的初期,血液中 细胞的数目会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 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字母)处,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 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答案】(1)呼气
(2)100
(3) 红 毛细血管 A 线粒体
【解析】(1)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下降,所以当膈的位置由p变为p′的过程中,人体处于呼气状态。
(2)由图可知,从左心室出发的主动脉内氧分压为100mmHg,所以推测血管X内血液的氧分压为100mmHg。
(3)运动员进入高海拔地区的初期,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所以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会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肺泡中的氧气可以依次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处,再经过体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考点5 输血和血型
19.(2024·河北·中考真题)2023年,全国无偿献血的人次和献血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下列有关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献血前应鉴定血型
B.献血时从手臂动脉取血
C.献血后应适当多摄入蛋、奶等食物
D.献血后体内血液成分短期内可恢复正常
【答案】B
【解析】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因此献血前应鉴定血型,A正确。
B.献血时从手臂静脉取血,B错误。
C.蛋白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因此,献血后适当多摄入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奶等,有助于补充血液中的蛋白质,促进血液成分的恢复,C正确。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献血后体内血液成分短期内可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B。
20.(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下图为某志愿者的献血证(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55周岁的所有公民均可献血
B.献血时采血针扎入的是静脉血管
C.一次献血300mL能较快恢复血量
D.该血样可少量缓慢输给B型血患者
【答案】A
【解析】A.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有传染病的居民不能献血,A错误。
B.由于动脉具有穿刺相对困难、压力高、容易出血的特点,一般不将动脉作为穿刺血管,而静脉具有穿刺容易、压力较小、局部按压相对容易等特点,所以在一般抽血检查血常规时,通常选用静脉作为穿刺抽血的血管,B正确。
C.一次献血200mL~300mL不影响健康,能较快恢复血量,C正确。
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该血样是O型,可少量缓慢输给B型血患者,D正确。
故选A。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3.8×1012个/L
(4.3-5.8)×1012个/L
白细胞
11.8×109个/L
(3.5-9.5)×109个/L
血红蛋白
85g/L
120-160g/L
血小板
210×109个/L
(125-350)×109个/L
姓名:******
证件类型:身份证
证件号:43****************37
血型(初筛):O型
献血量:300mL
献血类型:全血
献血编码:0201*******2621
专题13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教师卷-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13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学生卷-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卷-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1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生卷-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卷+学生卷)- 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卷-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1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卷-2024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