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docx
    • 练习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 学生版.docx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第1页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第2页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第3页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 学生版第1页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 学生版第2页
    第三单元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 学生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三单元七古代的商业贸易docx、第三单元七古代的商业贸易-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全面练
    1.商周时期商业或手工业全都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时期,在某些官府商业存在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同时一些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上述变化( )
    A.使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非常繁荣
    B.有利于瓦解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者地位
    D.促进新兴商业阶层地位持续走高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即“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因生产力发展,商业城市兴起,独立商人出现,这些社会“活跃”因素的出现,对原有的社会等级制度造成一定的冲击,有利于瓦解之前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B正确;材料与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无关,排除A 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者地位的变化,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促进新兴商业阶层地位持续走高”,且战国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
    2.下图所示的实物材料出自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情况。该买马契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边疆治理B.商业贸易
    C.法律教化D.民族政策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的买马契记载了马匹买卖的情况,可以用于研究唐朝商业贸易的情况,B正确;材料未涉及边疆治理、法律教化和民族政策,排除A、C、D。
    3.(改编题)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下列描述与古巴比伦商业状况相符的是( )
    A.最早用铜银作为货币B.出现最早的“飞钱”
    C.已出现了汇票的雏形D.订立契约现象较普遍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不是最早用铜银作为货币的国家,排除A;中国唐朝时期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排除B;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排除C。
    4.“事实上,人们一旦学会书写并需要支配叮当响的金属货币的时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下列项中属于这类“代替”品的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B.清朝恒隆钱庄发行的庄票
    C.唐朝怀集百姓所纳的庸调银饼
    D.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买马契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票指的是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符合材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的说法,B正确;海贝、银饼及买马契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
    5.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商业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商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
    A.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B.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
    C.神庙、宫廷参与放贷业务
    D.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解析】选A。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汇票的雏形,A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B、C、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6.《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据此可知,唐朝( )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
    C.信贷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
    D.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钱币缺乏,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由此可见这种经济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汇兑业务,据此可知,唐朝信贷不仅有存贷款业务,还发展了汇兑业务,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A;材料中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汇兑业务,不是资本性借贷,排除B;清朝时期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排除B、D。
    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借谷的年利率为33.3%,贷银利息为20%,如果贷与人欲收取更高的利息,即丧失其贷之银与物。”又规定:“缔结重要契约要有一定的规则和书面形式。如买卖契约在转移所有权时,必须交付一根小棒为标志,还要说出特定的语言,做出某些动作。”这说明( )
    A.古埃及已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B.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C.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主要是以物易物
    D.两河流域是借贷和契约的发源地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借贷和契约的规定非常详细,且对失信违约作出了惩罚规定,另外对重要契约具有特殊要求,体现了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已经进入法律程序,且是普遍现象,B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出现于两河流域,与古埃及无关,排除A;材料仅体现借贷和契约,与以物易物无关,排除C;材料不涉及时间,且没有对比信息,无法体现“发源”,排除D。
    8.古代亚洲不同地区形成了多元而又各有特色的文明,下列现象属于下图所示地域的是( )
    A.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B.苏美尔人将两年不耕作的土地收回村社
    C.氏族部落解体之后,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D.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解析】选D。根据地图可知,这是古代西亚地区的两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D正确;古希腊人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排除A;阿兹特克人将两年不耕作的土地收回村社,排除B;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排除C。
    9.《吐鲁番出土文书》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其中整理的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约163件,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 )
    A.经济史的史料全面完善
    B.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解析】选B。材料“涉及借贷、契约、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体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通过商业契约来约束商业的发展,使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B正确;A错在“全面完善”,排除;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无关,排除C;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排除D。
    10.清朝政府规定:“民间嗣后买卖田房,必须用司印官纸(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写契。违者作为私契,官不为据。”即百姓发生财产纠纷,使用没有在官府登记的“私契”作为凭证,官府不予采信。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土地租赁中注意保护佃户的权益
    B.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管理
    C.政府限制土地买卖以压制商业发展
    D.中国契约制度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清朝政府规定民间买卖田房必须使用官方印制的典买文契,否则作为私契,官府不予采信,这说明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规范与管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政府规范民间田房买卖,没有涉及土地租赁及佃户权益,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清朝政府对田房买卖的规范和管理,而不是限制,而且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态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契约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排除D。
    11.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
    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农副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故A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故C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故D错误。
    12.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
    期( )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解析】选C。依据材料“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商业得到发展,商业资本比较活跃,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不能就此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而且西汉商人地位并不高,排除A;西汉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舍弃,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排除D。
    13.明中叶以后,在种植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巨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湖州的南浔、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据此可知,这些市镇( )
    A.说明经济重心开始移向江南
    B.促进了区域贸易网络的发展
    C.反映了工商业资本日趋分散
    D.表明了各地商人群体的兴起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一批工商业巨镇,依托当地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的优势,促进了区域贸易网络的发展,B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排除A;工商业巨镇的出现反映了工商业资本的集中而非分散趋势,排除C;仅由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发展不能说明各地商人群体的兴起,排除D。
    14.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
    C.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D.商业贸易中缺乏诚信精神
    【解析】选C。根据材料“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可知古巴比伦通过订立借贷契约,规范商业行为,从而保护商业活动,故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C正确;材料未涉及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的内容,排除A;材料未体现国家对契约的态度,无法得出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排除B;订立借贷契约并不意味着商业贸易中缺乏诚信精神,借贷契约的存在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5.明代万历年间,土司刘瀚将养牛圈场迁于永兴场(位于湖南湘西),并新建石街道。清初因附近朱砂开采盛极一时;乾隆年间,永兴场发展为有十多条小街的闻名全省的大集市,街上形成以江西商人钱姓、钟姓等为主的八大商号。这可用于说
    明( )
    A.明清时期商帮的发展
    B.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盛
    C.新型生产关系的孕育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解析】选A。根据材料“……朱砂开采盛极一时”“乾隆年间,永兴场发展为有十多条小街的闻名全省的大集市,街上形成以江西商人钱姓、钟姓等为主的八大商号”并结合所学可知,永兴场的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盛。永兴场街上形成了以江西商人钱姓、钟姓等为主的八大商号,反映了商帮的活跃,这可用于说明明清时期商帮的发展,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贸易,排除B;明清时期新型生产关系的孕育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强调了永兴场“因附近朱砂开采盛极一时”及“永兴场发展为有十多条小街的闻名全省的大集市”,并未体现农产品商品化,排除D。
    16.明朝人王圻曾言:“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这表明,在明代朝贡贸易中( )
    A.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
    B.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
    C.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
    D.政府积极招徕各国入贡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朝贡贸易,外夷进贡时才允许携带货物,并通过官府设置的牙行与民间进行互市,不允许除了朝贡贸易之外的互市存在,由此可知中外之间的贸易必须以朝贡为前提,不朝贡就不允许互市,A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不允许民间私人对外贸易,排除B;市舶司是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C;材料主要说明明朝时期中外之间的贸易以朝贡为前提,并未表明政府招徕其他国家来朝贡的积极态度,排除D。
    17.在《周礼》记述中,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政府规定的利息下进行,且民间借贷需立“傅”(券书),一旦产生借贷纠纷,政府则依据借贷时的“傅”进行判定。这表明当时( )
    A.民间借贷现象逐渐衰落
    B.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
    C.货币信贷形式开始出现
    D.政府重视规范借贷问题
    【解析】选D。根据材料“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政府规定的利息下进行,且民间借贷需立‘傅’(券书),一旦产生借贷纠纷,政府则依据借贷时的‘傅’进行判定”可知,政府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利息,且政府根据券书解决纠纷,这体现了政府对规范民间借贷的重视,D正确;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间借贷现象的发展,排除A;到了清代,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排除B;春秋时期出现了货币信贷,排除C。
    18.明代的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分布着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盐业市镇、笔业市镇、冶业市镇、海运业市镇等,不仅是财赋重地,而且是农、工、商各业发达的经济重心。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发达的市镇网络把各市镇连成一体,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这表明明代( )
    A.市镇经济专业化发展
    B.城市经济职能进一步扩大
    C.全国性统一市场形成
    D.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解析】选A。根据材料“分布着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粮食业市镇、盐业市镇、笔业市镇、冶业市镇、海运业市镇”可以得出,明朝时江浙一带的市镇,每个镇之间经营的商品呈现出专业化特点,A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市镇和城市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排除B;材料只提到江浙一带的市镇,没有提到其他地方,也没提到全国性统一市场,排除C;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是指个别地区出现雇佣关系,但雇佣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19.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买卖、出借、誓约及保证等承载民事往来、商业贸易的契约愈加成熟,其条款内容愈加简明扼要。据此可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
    A.契约避免了商业欺诈
    B.契约文明较为发达
    C.任何事情都制定契约
    D.政府规范借贷行为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买卖、出借、誓约及保证等承载民事往来、商业贸易的契约愈加成熟”可知,该地区契约文明比较发达,B正确;契约不能完全避免“商业欺诈”,A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行为,排除D。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契约制度发源于古代罗马法。罗马法规定:“契约是由双方意愿一致而产生的相互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古罗马人把契约分为口头契约、文字契约等要式契约和实务契约、合意契约等非要式契约。早期罗马债务以口约为主,随着帝国的扩大和罗马商业的发展,罗马社会复杂化,要式口约已不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非要式契约逐渐兴起。罗马法中关于契约的规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罗马法所包含的契约自由思想,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刘锴《论
    中的契约法文化》
    材料二 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的干预,改变了唐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传统。如宋代规定田宅买卖交易后订立的契约必须报官,经由官府验证、盖官府印,方始合法。既然封建官府参与对各类契约的积极管控,那么由契约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也就自然由官府来处理。在宋元以后的契约中,几乎见不到“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之类的语言。封建国家自宋元开始施行对民间契约的积极管控,目的在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然而,这项政策却阻碍了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的发展……这正是中国契约及契约关系的发展,直到明清也未能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大变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乜小红《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契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罗马与中国契约制度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元以后政府对民间契约的干预。
    【解析】第(1)题特点:由材料一“口头契约、文字契约等要式契约和实务契约、合意契约等非要式契约”,可得出运用广泛,形式多样;由材料一“契约是由双方意愿一致而产生的相互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可得出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由材料一“罗马法所包含的契约自由思想”,可得出包含契约自由的思想;由材料一“随着帝国的扩大和罗马商业的发展,罗马社会复杂化”,可得出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影响:由材料一“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可得出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明晰的契约规范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民事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由材料一“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可得出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题不同:由材料一“罗马法所包含的契约自由思想”“罗马法中关于契约的规定”,可得出古代罗马自由订立契约,法律进行规范和保障;由材料二“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的干预”“由契约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也就自然由官府来处理”,可得出古代中国封建政府直接干预和管控契约的签订。评价:由材料二“封建国家自宋元开始施行对民间契约的积极管控,目的在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可得出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材料二“封建官府参与对各类契约的积极管控,那么由契约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也就自然由官府来处理”,可得出规范了契约签订行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契约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国家加大对各类契约的积极管控,必然会增加经济活动的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阻碍了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的发展”,可得出阻碍了契约自由化的发展;由材料二“中国契约及契约关系的发展,直到明清也未能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大变动”,可得出阻碍了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
    答案:(1)特点:运用广泛,形式多样;以法律形式进行规范;包含契约自由的思想;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影响: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民事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不同:古代罗马自由订立契约,法律进行规范和保障;古代中国封建政府直接干预和管控契约的签订。评价: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规范了契约签订行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契约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契约自由化的发展;阻碍了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各有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使得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造成商业萎缩的局面。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解析】本题属于小论文题。首先围绕主题“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确定论题后,再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以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又渐趋衰落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总结,如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商业虽有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阐述:战国及秦汉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小农经济的产生发展,社会变革和封建化转型,国家统一的实现和巩固,以及新兴地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中央集权等,推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国内市场形成,丝绸之路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土地兼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在动荡中受到重大挫折。
    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大一统国家重视农业发展,航海技术进步和农业经济的繁荣,推动第二个商业高潮出现,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但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等,元代商业发展走向萎缩。
    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推广,手工业生产分工和经营方式的变化,白银增多并货币化,长途贩运和商帮、会馆的发展等,说明中国古代第三次商业发展高潮出现,但由于封建政府虚骄自大、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和西方殖民侵略活动的冲击等,19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商业逐渐走向衰败。
    总之,受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历经数次曲折发展,但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试卷

    第五单元 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十一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文件包含第五单元十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docx、第五单元十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