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作文(原卷版)
展开1.(2024·全国·新高考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4·全国·新高考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4·全国·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2024·河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庞然大物可被看成是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小东西亦可转变为不可忽略的庞然大物。我们要放大该放大的,缩小该缩小的,正确看待两者,才能走向成功。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2024·江苏常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时不食”是我国悠久的饮食传统,指的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反映了古人的养生智慧。而当今时代,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我们随时能吃到产自不同季节的食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2024·浙江·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说“我守着这团火,无论狂风、大雪、暴雨,我都护着它,从未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应带着一团火向前,这团火可以是家园,也可以是传统或者信仰……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2024·安徽芜湖·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科技,正在重塑现代考古。”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历史代表过去,科技代表未来。历史与科技似乎毫无关联。
你对“历史·科技”有何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2024·江西南昌·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宫崎骏说:“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2024·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应该说,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结构;与此同时,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也日益凸显。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的利与弊,如何在科技浪潮中保持着人类的主体性和价值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2024·内蒙古包头·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OpenAI发布的视频生成模型Sra成为全球焦点。Sra这一名称源于日文“空”,即天空之意,以示其无限的创造潜力。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将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改变我们的世界,其影响将比工业革命更加深远。在机器与创造力交织的新时代,人类的角色将如何重新定义?在技术的海洋中我们如何保持自我,同时驾驭这股巨大的力量,引领社会向更加光明和美好的未来前进?
以上的问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2.(2024·四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破冰,原指船舶在冰封的水域航行时,须破碎掉航线上的坚冰,后来也引申到其他领域。比如,在人际交往中,要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需要突破隔阂的“坚冰”;在科技领域,要实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就需要打碎陈旧思维的“坚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这就需要冲破保护主义的“坚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3.(2024·西藏拉萨·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狼群会严守自己的领地,防止其他狼群侵入,同时也会尽量避免侵入其他狼群的地盘。这其实是一种边界感,不对他人越界,也反对他人对自己越界。人与人的交往中同样需要这样的边界感。
请以“边界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4.(2024·陕西商洛·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7月22日,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凤州试验区试车,取得连续成功。本次试车验证了火箭飞行任务对发动机的要求,为发动机技术状态固化、产品技术基线确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六院研制团队先后攻克了发动机起动关机时序、发动机大范围连续变推力、发动机寿命长等关键技术难题,为发动机的下一步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2024·青海海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咬文嚼字》公布了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其中之一为“质疑××,理解××,成为××”。比如“质疑父母,理解父母,成为父母”“质疑班主任,理解班主任,成为班主任”“质疑大妈,理解大妈,成为大妈”等。
其实,在特定的人生阶段,面对特定的认知对象,“质疑、理解、成为”是客观存在的动态心理过程,也是心智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表征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题18 大作文(教师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大作文(教师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共6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大作文(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大作文(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作文: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作文,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10作文解析版docx、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10作文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