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01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02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稻苞虫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4607hm2下降到0, 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 Janzen-Cnnel假说,0+1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1月浙江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稻田中常会伴生许多昆虫,如在水稻的叶层会伴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食叶性害虫,在茎秆层常有稻飞虱、叶蝉等害虫,而地下层有稻叶甲虫等食根性害虫,水稻与这些害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种间关系。
    15. 稻苞虫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幼虫主要啃食水稻等植物叶片,成虫主要舔食植物花粉。某稻田发现了稻苞虫的虫情,下列措施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 引入食虫鸟类捕杀B. 使用杀虫剂消杀
    C. 使用性引诱剂诱杀D. 使用防虫网隔离
    16. 水稻、昆虫和杂草等共同构成稻田群落,也形成了其特有的群落结构。下列关于该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昆虫在水稻地上部分不同位置分布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B. 昆虫在地上层或地下层分布格局与其所需资源配置有关
    C. 因水稻较强的繁殖能力导致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简单化
    D. 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不存在镶嵌性
    【答案】15. A 16. B
    【解析】
    【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题详解】
    A、以鸟治虫,属于生物防治,食虫鸟类既能吃幼虫也能吃成虫,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A正确;
    B、使用杀虫剂消杀属于化学防治,污染环境,B错误;
    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属于生物防治,有效改变种群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但是诱杀的是成虫,效果相对弱些,C错误;
    D、使用防虫网隔离属于物理防治,不能效控制虫害,D错误。
    故选A。
    【16题详解】
    A、昆虫(动物)在水稻地上部分不同位置分布与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密切相关,A错误;
    B、昆虫在地上层或地下层分布格局与其所需资源配置(栖息空间和食物等)有关,B正确;
    C、人为因素导致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复杂化,C错误;
    D、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存在镶嵌性,D错误。
    故选B。
    (河南省2024)6. 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细菌种群增长的4个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B. Ⅱ期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
    C. Ⅲ期细菌没有增殖和死亡,总数保持相对稳定
    D. Ⅳ期细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物质匮乏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细菌种群增长开始时呈现S曲线,达到K值后,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详解】A、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所以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A正确;
    B、Ⅱ期由于资源充足,细菌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种群增长可能会短暂出现“J”形的增长,B正确;
    C、Ⅲ期细菌的增殖速率和死亡速率基本相等,总数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Ⅳ期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和代谢产物积累,细菌种群数量会下降,D正确。
    故选C。
    (甘肃省2024)19. 生态位可以定量测度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重叠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在同一空间分享或竞争资源的情况。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山区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特征,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物种的生态位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_等。长时间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猛兽数量,使用______(填工具)对动物干扰少。
    (2)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一般相对较______(填“大”或“小”)。那么,物种S1的猎物有可能是物种______和物种______。
    (3)物种S3和物种S4可能是同一属的动物,上表中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______。
    (4)已知物种S2是夜行性动物,那么最有可能属于昼行性动物的是物种______和物种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1) ①.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②. 红外相机
    (2) ①. 大 ②. S5 ③. S6
    (3)物种S3和物种S4重叠指数最大,说明这两种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的可能性较大
    (4) ①. S3 ②. S4 ③. S2与S3、S4重叠指数最小,说明它们占用相同资源较少
    【解析】
    【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其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小问1详解】
    物种的生态位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长时间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猛兽数量,使用红外相机对动物干扰少;
    【小问2详解】
    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生态位有重叠,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所以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一般相对较大;因此由表格可以看出,S1与S5、S6的重叠指数最大,因此物种S1的猎物有可能是物种S5和物种S6;
    【小问3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物种S3和物种S4重叠指数最大,说明这两种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二者可能属于同一属的动物;
    【小问4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S2与S3、S4重叠指数最小,说明它们占用相同资源较少,因此最有可能属于昼行性动物的是物种S3和物种S4。
    (2024年湖北省)3. 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
    B. 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
    C. 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
    D. 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
    【详解】A、长江经济带这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一直大于人均生态足迹,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A正确。
    B、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承载力下降,所以这五年的环境容纳量改变,B错误。
    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降低吸纳废物所需的土地及水域面积,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C正确。
    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生产资源的能力,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D正确。
    故选B。
    (2024年山东省)11. 棉蚜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蚜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种体内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
    B. 棉蚜天敌对棉蚜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蚜种群的密度有关
    C. 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属于化学防治
    D. 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需评估其对棉蚜天敌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A正确;
    B、棉蚜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因此棉蚜天敌对棉蚜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蚜种群的密度有关,B正确;
    C、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
    D、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也可能对棉蚜天敌也有影响,说明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需评估其对棉蚜天敌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024年山东省)18. 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不同物种的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随时间推移种群密度逐渐增加,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甲、乙中有一个种群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种内互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种群存在种内互助
    B. 由a至c,乙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
    C. 由a至c,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
    D. a至b阶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答案】A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横坐标是种群密度,纵坐标是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甲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乙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逐渐下降。
    【详解】A、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而由a至c,乙种群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存在种内互助,避免种群灭绝,A正确;
    B、由a至c,乙种群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呈S形增长,增加的个体数目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由a至c,乙种群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逐渐下降为0,增长率变为0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故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C正确;
    D、a至b阶段,甲种群增长率大于0,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AC。
    (2024年山东省)24. 研究群落时,不仅要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还要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β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
    (1)群落甲中冷杉的数量很多,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冷杉在该群落中是否占据优势。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种群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从协同进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据相对稳定生态位的原因是______。
    (2)群落甲、乙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70和80,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为0.4,则两群落的共有物种数为______(填数字)。
    (3)根据β多样性可以科学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以维系物种多样性。群落丙、丁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6和98,若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高,则应该在群落______(填“丙”“丁”或“丙和丁”)建立自然保护区,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不能 ②. 水平结构 ③. 冷杉与其他物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
    (2)45 (3) ①. 丙和丁 ②. 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更多的物种,维系物种多样性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β多样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则计算两群落共有物种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共有物种数=(群落甲物种数+群落乙物种数)×β多样性。
    【小问1详解】
    判断冷杉是否占据优势,不能仅仅根据数量多少,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冷杉在群落中的生态作用、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种群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冷杉能在群落甲中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因为它与其他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和互利共生关系,通过协同进化,冷杉适应了群落的环境,与其他物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β多样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则计算两群落共有物种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独有物种数之和=(群落甲物种数+群落乙物种数)×β多样性,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独有物种数之和=(70 + 80) ×0.4 = 60,因此,两群落共有物种数为[70 + 80-60]/2=45。
    【小问3详解】
    β多样性高表示两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更多的物种。这是因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保护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物种的干扰和破坏,从而维系物种的多样性。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将两个群落的物种都纳入保护范围,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5. 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数量的变化不会对丙数量产生影响
    B. 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
    C. 丙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
    D. 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乙→丙,也可能是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而乙数量增加导致丙数量增加、甲数量下降;乙数量下降导致丙数量下降、甲数量增加,可见甲、乙、丙三者的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丙。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而乙数量增加导致丙数量增加;甲数量下降导致乙数量下降,而乙数量下降导致丙数量下降;可见甲数量的变化会间接对丙数量产生影响,A错误;
    B、由A项分析可知,乙捕食甲,同时乙又被丙捕食,可见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B正确;
    C、由B项分析可知,乙捕食甲,丙捕食乙,故丙不可能是初级消费者,可能是次级消费者,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而乙数量增加导致丙数量增加、甲数量下降;乙数量下降导致丙数量下降、甲数量增加,可见甲、乙、丙三者的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丙,D错误。
    故选B。
    (2024年安徽省)5. 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
    B. 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
    D. 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从灌丛到针叶林,再到针阔叶混交林,生境越来越复杂,由表格数据可知,其白马鸡和血雉分布占比会发生改变,说明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A正确;
    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属于不同地域的分布,不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其分布差异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季节交替(旱季和雨季)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如旱季时,针阔叶混交林白马鸡的分布占比高,而血雉的分布占比更低。三种植被类型中,旱季与雨季血雉的分布占比差值大于白马鸡的分布占比差值,说明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C正确;
    D、由图可知,两物种在8:00左右相对密度最大,说明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一天的时间内,其相对密度会很大的波动,说明在日活动节律上两物种存在生态位分化,D正确。
    故选B。
    (2024年广东省)12. Janzen-Cnnel假说(詹曾-康奈尔假说)认为,某些植物母株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从而抑制母株附近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假说合理解释的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
    B. 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
    C. 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
    D. 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包括种间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和原始合作。
    【详解】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说明幼苗距离母株越远,植物母株的抑制作用越弱,A符合题意;
    B、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说明距离母株越远,植物母株的抑制作用越强,B不符合题意;
    C、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说明距离越近,抑制作用越显著,C符合题意;
    D、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说明水旱轮作可以抑制病虫害,D符合题意。
    故选B
    (2024年广东省)13.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
    B. 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
    C. 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
    D. 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①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A、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物种数量最大,其次是城区和农田,故说明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A正确;
    BC、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高,空间结构复杂,每种生物可活动的空间范围、食物种类、天敌种类都十分繁杂,空间生态位更宽,种间竞争不大。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单一,物种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故鸟类的的空间生态位狭窄,食物种类有限,竞争更激烈,B错误,C正确;
    D、农田和城市人类活动频繁,杂食性鸟类占比明显大于自然保护区,故说明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D正确。
    故选B。
    (2024年吉林省)3.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B. 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C. 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
    D. 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详解】A、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错误;
    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错误;
    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D错误。
    故选C。
    (2024年吉林省)4. 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
    B. 在近海中网箱养鱼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C.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
    D. 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详解】A、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A正确;
    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养殖过程中大量饵料及产生的排泄物等有机物长时间的累积,对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会产生各种影响,B错误;
    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如过度砍伐森林等,C正确;
    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D正确。
    故选B。
    (2024年吉林省)8. 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 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C. 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 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详解】A、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所以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A正确;
    B、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进而影响生物的进化,故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
    C、群落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故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C错误;
    D、不同生物的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可以揭示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可以揭示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故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D正确。
    故选C。
    (2024年湖北省)19.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1)标记重捕法 (2)土壤物理性状
    (3) ①. 荒漠 ②. ①
    (4) ①. 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 ②.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
    (5)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小问1详解】
    由于高原鼢鼠活动能量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所以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小问3详解】
    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荒漠。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①正确,②③④错误。
    故选①。
    【小问4详解】
    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其原理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
    【小问5详解】
    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动物数量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八一中学三模生物试题)1. 为探究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研究者在加拿大一枝黄花(SC)入侵地以其入侵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不同入侵梯度样地中常见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可用丰富度反映其数量。要研究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等。
    (2)由表中数据可得,随 SC 入侵密度逐渐增加,_________(填表中序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这说明______。
    (3)研究者测量了上述几种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发现 SC体内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据此可初步推测 SC能成功入侵的原因是___。为进一步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探究了氮元素(用铵态氮处理,单位:mm1/L)对 SC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图(对照组用 10mml/L铵态氮处理)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SC 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______,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4)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kJ⋅a-1.
    (5)植物的“气味”提供可采食的信息,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
    【答案】(1) ①. 物种组成 ②.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 ①. ①⑥⑦ ②. 入侵种与①⑥⑦生态位重叠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3) ①. SC的根系发达,氮元素的积累能力强 ②. 在低氮环境中,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扩大吸收氮的面积,在高氮环境中,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来增加光合面积
    (4)71.5 ×107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
    【分析】1、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等。
    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小问1详解】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可用丰富度反映其数量。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可见要研究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种间关系等。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SC入侵梯度增加,①⑥⑦数量逐渐减少,说明其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说明入侵种与①⑥⑦生态位重叠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小问3详解】
    植物体通过根系吸收氮素,根据题意SC体内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据此可初步推测 SC能成功入侵的原因是SC的根系发达,氮元素的积累能力强,使其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使其数量增加,生态位扩大。据图可知,SC 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在低氮条件下,地下生物量大于对照组,说明可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来扩大其吸收氮的面积;在高氮条件下,地上生物量增加,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来增加光合面积,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小问4详解】
    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的同化量-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鼠)中的能量+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即( 7.0+19.0+45.5)×107=71.5×107kJ⋅a-1。
    【小问5详解】
    “气味”提供可采食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八一中学三模生物试题)2. 如图1是某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的K/2对应图2中的A点
    B. 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
    C. 若想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选择图2中AB点之间进行捕捞
    D. 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5mL培养液中,酵母菌最终会呈现图2中的C点增长速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1.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A、图1中的K/2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2中的A点,A正确;
    B、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不一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数量增长,原因是若生物适应环境,在此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没有敌害,即该种群处于理想环境,则种群数量增长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若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B错误;
    C、若想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选择图2中AB点之间进行捕捞,并且捕获后的数量维持在K/2,这样可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C正确;
    D、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因为资源和空间有限,酵母菌的数量会下降,增长速率为负数,因此会呈现图2中的C点所示的增长速率,D正确。
    故选B。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市八一中学三模生物试题)3. 福寿螺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引入我国后,在南方十多个省市大面积分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福寿螺进入我国境内后,其数量在最初一年内呈J型增长,假设福寿螺迁入某地区时的最初数量为3500个,且每月增加1.23%,则半年后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用算式表示即可)。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在福寿螺的繁殖季节,雄螺会寻找雌螺进行交配,而雌螺具有较强的储存精子的能力(只需一次交配就能满足整个生命周期卵细胞受精的需要),且往往会选择在夜间或黎明产卵,上述繁殖策略能降低______________的风险,有助于福寿螺种群的延续和扩张。
    (3)福寿螺主要集中在低洼浅水处,有人建议在一定季节尽量清除浅水区域的淤泥和杂草,或者引入福寿螺的原产地天敌,以抑制福寿螺种群的增长,但这两种方法均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请对相关原因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
    (4)为了实现“变害为宝”,有人设计了“水葫芦—草鱼—福寿螺”的养殖新模式,下图为该模式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_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答案】(1) ①. 3500×1.01236 ②. 样方法(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2)福寿螺在交配和产卵时被天敌捕食
    (3)前者会减少本地物种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而引入的天敌可能会捕食本地物种或与本地物种发生竞争
    (4) ①. (G+H)/A[或(G+H)/(B+C)] ②. ①
    【解析】
    【分析】1、若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模型为: Nt=Nλt,其中N为种群起始数量,t为时间, Nt为t年后蝗虫的种群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小问1详解】
    根据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福寿螺种群数量每月增加1.23%,1个月后种群数量为最初的1.0123倍,则λ=1.0123,据题意知N0=3500,t=6,因此6个月后福寿螺的种群数量为3500×(1.0123)6。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福寿螺这一系列繁殖策略有利于降低福寿螺在交配和产卵的过程中被天敌捕食的概率,从而保证雌螺能成功繁殖大量后代。
    【小问3详解】
    清除浅水区域的淤泥和杂草是为了减少福寿螺的栖息场所,降低福寿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但也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空间减少;投放天敌的措施属于生物防治,但福寿螺的天敌可能会大量捕食本地物种或与本地物种发生激烈的竞争,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A为水葫芦固定的太阳能,B为水葫芦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C为水葫芦积累有机物中的能量,即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为福寿螺粪便中的能量,G为福寿螺的同化量,F为草鱼的摄入量,H为草鱼的同化量,由于福寿螺和草鱼均属于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G+H)/A[或(G+H)/(B)+C)]。过程①中,草鱼粪便中的能量流入福寿螺体内,而福寿螺的螺肉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该过程体现了废物资源化的理念,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过程②③中,螺壳和草鱼粪便作为脐橙的有机肥时,需要由土壤中的分解者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脐橙吸收,该过程没有为脐橙提供能量,故不能体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沧州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4.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入侵后迅速生长并排挤当地植物。研究发现,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可能在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AMF”表示土壤灭菌后接种AMF菌剂;“-AMF”表示土壤灭菌后不接种AMF菌剂。
    A.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因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存在种间竞争
    B. 实验初始应在处理后的土壤中种植等量的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
    C. 紫茎泽兰人侵初期,其种群数量很可能呈“J”形趋势增长
    D. 据实验结果推测,土壤中接种AMF对紫茎泽兰的入侵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种间关系主要有种间竞争、寄生、捕食和互利共生等。
    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详解】A、紫茎泽兰会与本地植物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资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
    B、为研究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可能在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初始应在处理后的土壤中种植等量的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B正确;
    C、紫茎泽兰入侵后可迅速生长并排挤当地植物,因此入侵初期其种群数量很可能呈“J”形趋势增长,C正确;
    D、实验结果显示,接种AMF菌剂的灭菌土壤中,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优势度更高,因此土壤中接种AMF对紫茎泽兰的入侵有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D。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沧州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 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B. 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等
    D. 植物的开花与结果、动物的冬眠与迁徙都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详解】A、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密度是否增大还取决于环境条件是否适宜,A正确;
    B、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等,C正确;
    D、植物的开花与结果、动物的冬眠与迁徙都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D正确。
    故选B。6.
    (多选)(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生态学科研工作者对某群落中甲、乙两种群进行了长期调研,统计得出两者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N),绘制曲线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t3~t4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t2~t3段,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 t1~t2段某个时刻,乙种群的数量可能与甲种群相等
    D. t2时刻,甲、乙两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答案】AB
    【解析】
    【分析】已知N 表示出生率的值,当N>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 N=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N<1 时,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A、t3~t4段,甲种群 N一直小于1,甲种群数量一直减少,故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A 错误;
    B、t2~t3段,乙种群 N一直大于1,故t2~t3段,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加,B错误;
    C、t1~t2段某个时刻,会出现乙种群的N值小于甲种群,但种群数量可能相等的情况,C 正确;
    D、t₂时,甲、乙两种群的 N值相同,即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同,但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 正确。
    故选AB。
    (多选)(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北雄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7.厚壳玉黍螺是潮间带常见的一种捕食者,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小,喜食各种藻类尤其是浒苔。藻类种数与厚壳玉黍螺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将厚壳玉黍螺迁入一个新的没有天敌的海域,则其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
    B. 须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厚壳玉黍螺进行密度调查,同时需要注意标记物不能影响厚壳玉黍螺的行动能力
    C. 浒苔可能为潮间带藻类的优势物种,随着它被捕食,所腾出的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其他藻类生长
    D. 浒苔所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10%~20%流向了厚壳玉黍螺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逐渐增加,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降低。
    【详解】A、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食物、空间、气候、天敌及其他竞争物种的影响,因此若将厚壳玉黍螺迁入一个新的没有天敌的海域,则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呈“J”形增长,A错误;
    B、厚壳玉黍螺行动缓慢,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
    C、由图可知,随滨螺密度的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根据题意“滨螺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一种小型绿藻——浒苔,浒苔是该群落中优势种”,随着它被捕食,所腾出的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其他藻类生长,C正确;
    D、厚壳玉黍螺是潮间带常见的一种捕食者,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不一定是两种生物之间,D错误。
    故选ABD。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北雄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8.群落中,优势物种可以利用较低资源生存。某群落中,物种A 和物种B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生存所需资源指某种群生存所需的最少资源量。下列关于物种 A 和物种 B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种 A 和物种B均可能属于消费者
    B. 物种 A和物种B的生态位可能存在大幅度的重叠
    C. 物种 A 和物种B存在种间竞争,两者之间可能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
    D. 若物种 A的生存所需资源小于物种B的,则物种B为优势竞争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物种A 和物种B的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所以物种 A 和物种B均可能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物种A 和物种B生存空间和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所以物种 A和物种B的生态位可能存在大幅度的重叠,B正确;
    C、物种A 和物种B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类别都较为相似,所以物种 A 和物种B存在种间竞争,两者之间可能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C正确;
    D、群落中,优势物种可以利用较低资源生存,若物种A 的生存所需资源小于物种 B的,则物种 A为优势竞争者,D错误。
    故选D。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北雄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 9.科研人员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封闭状态下的某哺乳动物种群进行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所对应的数据为实际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部分个体的迁入或迁出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B. 调查要求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相同
    C.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 115 只
    D. 图中内容表示描述一个系统的数学形式,称为数学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详解】A、去除取样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种群中进行,迁入和迁出会影响种群中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从而影响调查结果,A错误;
    B、为使调查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去除取样法调查时需要在调查期间,①无出生和死亡个体;②无个体迁入和迁出;③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一样,B正确;
    C、根据公式Y=21.39-0.186x,当Y=0时求X的值为115,所以该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 115 只,C正确;
    D、图示以曲线的形式表示种群数量,这是数学模型,D正确。
    故选A。
    (河北省雄安新区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10.下图表示某人工柳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指森林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相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林木郁闭度较大时,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B. 柳树的种植密度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都会随之变小
    C. 该人工柳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D. 适宜的柳树种植密度可提高人工柳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详解】A、林木郁闭度较大时,林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则较小,此时可以适当扩大样方面积,A正确;
    B、柳树的种植密度越大,柳林的林木郁闭度越大,随林木郁闭度增大,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越小,但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影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
    D、据图分析,适宜的柳树种植密度可增加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人工柳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河北省雄安新区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不变
    B. 两次捕捉间迁入少量天敌,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基本不变
    C. 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变化与气候和干旱等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D. 森林群落植物有明显分层现象,动物多数具有快速奔跑和打洞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标记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在K值上下波动,A错误;
    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该地区本身就存在该种群的天敌,两次捕捉间迁入少量天 敌,对种群的数量的影响不大,因此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基本不变,B正确;
    C、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气候和干旱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草原上的动物多数具有快速奔跑和打洞能力,森林群落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多,D错误。
    故选B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13.古井老枞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以其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山场是茶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在山场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采集茶树地上叶片和地下土壤,分析、统计不同群落中的共有物种,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根际土壤:距根部1mm以内的土壤非根际土壤:距根部1mm以上的土壤
    A. 区分此山场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为物种组成
    B. 茶叶内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叶表面的微生物
    C. 微生物作为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古井老枞的独特风味可能与茶叶中的微生物发酵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题中所述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山场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可能与茶叶中的独特风味有关。
    【详解】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据表分析可知,茶叶内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叶表面的微生物,B正确;
    C、题干中的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错误;
    D、由题意可知,山场是茶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在山场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说明古井老枞的独特风味可能与茶叶中的微生物发酵有关,D正确。
    故选C。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14.水仙花鸢尾(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四川西部的特有物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分布范围严重缩减,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其生长需要适度遮阴,多在土壤湿度较大但不滞水的生境生存。下列关于水仙花鸢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水仙花鸢尾进行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
    B. 可选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C. 光、湿度等环境因素可影响水仙花鸢尾的种群数量
    D.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限制其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故对水仙花鸢尾进行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B、因为水仙花鸢尾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水仙花鸢尾生长需要适度遮阴,多在土壤湿度较大但不滞水的生境生存,故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可影响水仙花鸢尾的种群数量,C正确;
    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D。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锥形瓶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得到如图所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上先滴加培养液再加盖玻片会使统计结果偏低
    B. 计数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C. 培养到第3天时,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内竞争最激烈
    D.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数量最终在K值上下波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A、先向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上加培养液再加盖玻片会使统计结果偏高,A错误;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
    C、酵母菌种内竞争最激烈的点应是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候,a点并不是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候,应为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处,C错误;
    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不会在K值上下波动,D错误。
    故选B。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三模生物试题)16.某研究小组在长白山北坡700~2600m的海拔范围内,沿海拔梯度每间隔50~100m设置样地,对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海拔地段中,群落内的优势物种可能有所不同
    B. 过渡群落中的所有物种都是相邻两个群落所共有的
    C.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数随海拔升高均呈下降趋势
    D. 高山苔原中不存在乔木和灌木,这可能与温度等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优势物种是群落中占优势物种;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详解】A、不同海拔地段中,由于温度、光照等因素不同,群落内的优势物种可能有所不同,A正确;
    B、过渡群落中可能既有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也有其特有的物种,B错误;
    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海拔升高,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均下降,C正确;
    D、表中显示,高山苔原中不存在乔木和灌木,这可能与温度等有关,D正确。
    故选B。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三模生物试题)17.灰鼠是一种小型哺乳类动物,最喜食松籽。研究人员调查了1960~1980年间灰鼠种群数量及松籽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松籽产量属于影响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松籽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
    C. 灰鼠种群的数量没有出现3年以上的连续上升或下降
    D. 灰鼠的种群数量与松籽产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松籽产量属于影响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气候条件会影响松树的生长,因此松籽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B正确;
    C、由折线图可知,灰鼠种群的数量没有出现3年以上的连续上升或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松籽产量等其他条件的制约,C正确;
    D、据图分析,66~67 年间松籽产量较低,但灰鼠种群数量增多,灰鼠的种群数量与松籽产量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D错误。
    故选D。
    (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三模生物试题)18.某果园中存在甲、乙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乙可减轻乙的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园中果树、害虫等全部动植物构成了群落
    B. 甲、乙两种果树害虫之间具有种内竞争的关系
    C. 利用鸟和性引诱剂防治害虫的方法均属于生物防治
    D. 使用性引诱剂诱杀乙减轻乙的危害直接改变了其年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间竞争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详解】A、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只是动植物,A错误;
    B、甲、乙两种果树害虫是两种生物,所以二者之间具有种间竞争的关系,B错误;
    C、利用鸟防治害虫是利用了捕食关系进行的防治,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是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信息,两者都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利用性引诱剂直接改变了害虫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D错误。
    故选C。
    (多选)(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19.甲,乙两种藻都需利用硅酸盐合成细胞壁,甲、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某人将甲、乙两种藻混合培养,两者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藻之一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群均呈“S”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 图2中曲线表示乙种藻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C. (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D. 乙种藻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是增长型,在S4点是衰退型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和曲线的信息可知,存在K值的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S形增长曲线;K值是与横轴的相交点,接近200。当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当种群数量到K值时,增长速率几乎为零。
    【详解】A、甲、乙两种藻之一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可知甲、乙种群中有一种群呈“S”形增长,再结合图1可推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数量的比值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时刻降为0,由于甲、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藻种群最终呈“S”形增长,甲种藻种群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降为0,甲种藻最终被淘汰,不呈“S”形增长,A错误;
    B、图2表示乙种藻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在“S”形增长曲线中,K/2之前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大,K/2之后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故乙种藻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呈负相关,B错误;
    C、(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说明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C正确;
    D、乙种藻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S4点都是还没有达到K值,均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ABD。
    (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20.草原灌丛化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灌木的植株密度、生物量等增加的现象。为探究不同斑块大小的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的群落特征变化,某人选择了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将灌丛分为小(小于m2)、中(2~4 m2)、大(大于4 m2)三个梯度,研究了不同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的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灌丛在草原上呈______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其影响因素有______(至少答出2点)。区分灌丛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
    (2)一般根据被调查对象的______来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与草地斑块相比,灌丛内的草本植物平均高度______(填“更高”“更低”或“相同”),这可能与灌丛防风防沙所引起的保育作用有关,也可能是因为______,灌丛下的草本植物为满足自身光需求,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获取足够的光资源,这是影响种群密度的______制约因素。
    (3)典型草原中随着灌丛斑块的增大,灌丛内草本地上生物量逐渐下降,表明灌丛与草本存在对水分、无机盐等环境资源的竞争。综上分析,为了保护草原,利于放牧,可控制______。
    【答案】(1) ①. 镶嵌 ②.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③. 群落的物种组成
    (2) ①. 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 ②. 更高 ③. 灌丛叶片的阻挡会使到达底层的光照有限 ④. 非密度
    (3)灌丛斑块大小
    【解析】
    【分析】样方法的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小问1详解】
    )灌丛在草原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小问2详解】
    一般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来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与草地斑块相比,灌丛内的草本植物平均高度更高,这可能与灌丛防风防沙所引起的保育作用有关,也可能是因为灌丛叶片的阻挡会使到达底层的光照有限,灌丛下的草本植物为满足自身光需求,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获取足够的光资源,这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小问3详解】
    据表可知,典型草原中随着灌丛斑块的增大,灌丛内草本地上生物量逐渐下降,表明灌丛与草本存在竞争,竞争的环境资源主要是光、水分和无机盐等。综上分析,不同灌丛斑块大小对草本植物的高度、生物量等均有影响,所以为了保护草原,利于放牧,可以控制灌丛斑块大小和数目。物种
    S1
    S2
    S3
    S4
    S5
    S6
    S1
    1
    S2
    0.36
    1
    S3
    0.40
    0.02
    1
    S4
    0.37
    0.00
    0.93
    1
    S5
    0.73
    0.39
    0.38
    0.36
    1
    S6
    0.70
    0.47
    0.48
    0.46
    0.71
    1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
    血雉的分布占比(%)
    旱季
    雨季
    旱季
    雨季
    针阔叶混交林
    56.05
    76.67
    47.94
    78.67
    针叶林
    40.13
    17.78
    42.06
    9.17
    灌丛
    3.82
    5.55
    10.00
    12.16
    日活动节律


    本土植物物种
    SC入侵梯度(株数/m²)
    0
    5~7
    11~13
    >18
    ①野老鹳草
    0.6753
    0.4864
    0.3955
    0.1991
    ②禺毛茛
    0.2
    0.3827
    0.3997
    0.4894
    ③天胡荽
    0.2982
    0.3476
    0.3816
    0.4503
    ④蛇含委陵菜
    0.3875
    0.4727
    0.4869
    0.5878
    ⑤细柄草
    0.6979
    0.6864
    0.7885
    0.8715
    ⑥白茅
    0.7695
    0.5438
    0.466
    0.3839
    ⑦雀稗
    0.8876
    0.4648
    0.281
    0.1993
    种群
    同化的
    用于生长、发育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
    未被利
    总能量
    和繁殖的能量
    一营养级
    用的能量



    69.5
    7
    19
    45.5

    19
    9

    1

    4.5

    35
    1
    2.5
    微量不计


    群落
    共有物种数目
    群落
    叶表面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叶片内
    细菌47真菌58
    细菌2真菌3
    细菌1真菌1
    样地编号
    群落类型
    海拔/m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面积/m3
    物种数
    面积/m2
    物种数
    面积/m2
    物种数
    1
    红松针阔混交林
    744
    600
    9
    100
    12
    1
    14
    6
    红松针阔叶树种与云冷杉组成的过渡群落
    1085
    600
    8
    100
    11
    1
    15
    13
    云冷杉暗针叶林
    1619
    600
    5
    100
    5
    1
    14
    18
    岳桦林
    1888
    600
    2
    100
    3
    1
    9
    27
    高山苔原
    2355
    \
    \
    \
    \
    1
    14
    草原种类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检测项目
    斑块大小
    灌丛外(草地斑块)草本
    灌丛内草本
    灌丛外(草地斑块)草本
    灌丛内草本
    高度/cm

    15.1
    26
    9.2
    12.6

    15.2
    27
    8.9
    12.8

    15.1
    26
    9.1
    12.4
    密度/(株/ m2)

    25
    1.2
    1.8
    0.8

    3.2
    1.1
    1.5
    0.7

    3
    0.9
    1.6
    0.6
    地上生物量/(g/m2)

    100
    99
    52
    26

    115
    83
    48
    25

    126
    72
    50
    24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变异与育种(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变异与育种(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雄性不育对遗传育种有重要价值,某二倍体雄性动物,鱼类的肌间刺多影响食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遗传规律和应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遗传规律和应用(解析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小鼠毛囊中表达F蛋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 细胞的增殖(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 细胞的增殖(解析版),共2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5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