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46385/0-17230222735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46385/0-17230222736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46385/0-17230222736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展开例题1 下列各组中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3)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
A.比喻 反问 拟人 陈述
B.对偶 疑问 夸张 拟人
C.比喻 反问 拟人 夸张
D.对偶 反问 比喻 拟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辨析,结合每句话的内容进行分析。(1)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把燕山的月比作钩。(2)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以问号结尾,答案暗含在问句中。(3)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旅店里的柱子当成人来写。(4)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题2 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和元旦、冬至等都在这里举行。
A.分类别B.列数字C.举例子D.打比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A分类别指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事物的特征。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B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C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D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通过分析可知,题干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例题3 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E.外貌描写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
(2)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
(3)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 )
(4)“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
【答案】B C E A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1)从“蹲、看、投”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2)从“恐怖的眼光”运用了神态描写。
(3)“披散的长头发、苍白的脸”运用了外貌描写;
(4)“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是法官的语言描写。
例题4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①有一天,爷爷出门去了,让李大钊在家里写作业。
②可是大钊做功课精神非常集中,好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③大钊7岁入学后,学习成绩非常好,老师经常夺他是个惜时如金的孩子。
④祖父对他管教很严,从他三四岁起,就教他认字。
⑤一群喳喳乱叫的麻雀,在屋檐上打闹,有时竟互相啄咬着,滚落在窗台上。
⑥李大钊同志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是由祖父李如珍抚养长大的。
【答案】⑥④③①⑤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中,所有句子的排列是按照事情发展的书序排列的。首先写到李大钊的情况“李大钊同志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是由祖父李如珍抚养长大的。”“祖父对他管教很严,从他三四岁起,就教他认字。”再写:大钊7岁入学后,学习成绩非常好,老师经常夺他是个惜时如金的孩子。接着有一天,爷爷出门去了,让李大钊在家里写作业。最后写他的表现,一群喳喳乱叫的麻雀,在屋檐上打闹,有时竟互相啄咬着,滚落在窗台上。可是大钊做功课精神非常集中,好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例题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B.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而成的。
C.“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的报告。
D.“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答案】D
【答案】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项,“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几个词语的格式一致,主题一致,应该是并列关系的,而并列的词或词组不是用分号间隔的,可以用顿号。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B项,句子列举的几种干果词语,属于并列的词,之间应该用顿号隔开。C项,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题干中的双引号应该改成书名号,即《人民文学》。D项是双引号在语言描写中的正确运用,当提示语在中间时,前面的句子如果还没结束,句子结尾处打逗号,而“说”后面不打冒号,打逗号。
例题6 把下列名言俗语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见人心。
②良药苦口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_________________。
③青,_________________而青于蓝。——荀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言俗语的识记,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①根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分别填写路遥、日久。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②根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分别填写利于病、利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③根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填写取之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答案】路遥 日久 利于病 利于行 取之于蓝
例题7 (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天气炎热,那个篮球架也在睡觉。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由句子“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我们可知,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然,在各个选项中,A选项和C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有D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D
例题8 (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句子的能力。第(4)题是理解性默写,根据“愿逐月华流照君”可确定所填的诗句。注意“萧瑟”“夜郎”的正确写法。
【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秋风萧瑟 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句是( )。
A.太阳炙烤着大地,小草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拟人)
B.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反问)
C.刚刚还晴空万里,这会儿乌云密布,这风大的似乎能把人吹起来。(夸张)
D.今年白丁香花开得格外茂盛,花那样白,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排比)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
(2)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怎能忘怀?( )
(3)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
(4)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
(5)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
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
②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③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④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
⑤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A.③④①⑤②B.④②①⑤③C.④③②①⑤D.③②①⑤④
4.将下列句子按照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②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③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④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
A.①②④③⑤B.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①④③D.④⑤③①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红日”这部革命红色经典。
B.初夏的榕城,绿柳如荫,莺歌燕舞;五月的福州,榕树吐翠,鲜花盛开。
C.“哦!”妈妈恍然大悟:“那当然了,这周末带你出去玩。”
D.一位外宾正在向警察叔叔打听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路该怎么走?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是( )。
A.要么战胜困难,继续前进;要么被困难吓倒,从此止步不前。
B.世界读书日这天,我在笔记本的扉页写上:“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C.2020年5月28日,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正式通过。
D.红团是莆田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春节,元宵或者结婚,满月,祝寿等都会做红团。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会诵读,根据句意填写恰当的内容。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那轮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思啊!譬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人们常用这样的词语赞美我们的老师,这便是出自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在《匆匆》中这样描写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长歌行》 也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毕业了,愿你勇往直前!如果遇到控折,要有“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和自信;如果身处困境,也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则久”的改变和突破。
9.名句积累。
(1)《十五夜望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一句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这正是《礼记·学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告诉我们的道理。
10.(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1.(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__,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春》)
(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参考答案
1.D
2.设问 反问 比喻 拟人 排比
3.B
4.A
5.B
6.D
7.(1)春城无处不飞花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老大徒伤悲 (4)近山识鸟音 (5)事非经过不知难 (6)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8.(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千磨万击还坚劲 穷则变 变则通
9.(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苟日新 日日新
10.D
11.(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混着青草味儿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七 课内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七 课内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2):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2),共9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