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解析版.docx
    • 解析
      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解析版.pdf
    • 原卷
      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docx
    • 原卷
      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pdf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1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2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3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1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2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3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1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2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1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02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解析版docx、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解析版pdf、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docx、2023_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原题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扬州中学)(3月)(限时训练语)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
    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
    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
    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
    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
    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
    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
    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
    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
    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
    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
    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
    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
    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
    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
    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
    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
    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
    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
    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
    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
    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
    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
    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
    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
    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
    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
    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
    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 1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 “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 “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 “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 2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
    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 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
    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 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
    石。
    ( 3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
    增加。
    B.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 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 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
    燥。
    ( 4 )5. 东部季风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藏高原在其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 5 )6. 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 1 )D
    ( 2 )B
    ( 3 )C
    ( 4 )第一问: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第二问:影响大气循环;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
    ( 5 )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
    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
    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解析 ( 1 )这道题涉及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错。原文是“不仅豹亚科,
    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可见“北极动物”中有一部分起源于青藏高原,“北极动物”范围大,并不是仅仅
    指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答案为D。
    ( 2 )这道题涉及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降雨骤减”错。原文是“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
    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
    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
    得多”,可见造成北纬30°附近亚热带地区受行星风系控制干旱少雨;青藏高原的出现改变了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
    区的气候,但青藏高原并未造成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其他地方“降雨骤减”,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干旱少雨的。答案为B。
    ( 3 )这道题涉及学生理解文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
    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错。原文是“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
    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可见应是“进一步抬
    升”,而非“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B.“大兴安岭”错。原文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
    以下,为第三级阶梯”,可见应是“大兴安岭以东”;D.“平原地区……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
    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错。原文是“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
    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地形不同,因而行星风系的控制会有变化,不能得出
    “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的结论。答案为C。
    ( 4 )这道题涉及学生理解文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一问: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根据原文“东亚季风
    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可知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第二问:根据“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
    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陆”
    “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可知青藏高原影响了大气循
    环;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
    ( 5 )这道题涉及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的能力。科普文是指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
    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其要素应该包含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和通俗性。
    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如本文介绍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中国地貌、气候、
    水系、生命的影响,这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在介绍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时,用到了一个术语——行星风系,“如果不考
    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这些都体现出了文章的科学
    性。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文章先介绍青藏高原的成因,“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
    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然
    后依次介绍对地貌的影响,对气候、水系、生命的影响,地貌影响到了气候,气候又影响到了水系,最后影响到生命,环环相
    扣,逻辑清晰严谨。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如“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
    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中“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使表达严
    谨;如“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中“囊括”“绝
    大多数”也体现了表达的严谨性,而诸多数字的罗列则体现出精确性。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
    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如把青藏高原比喻为一座大型“抽风机”,生动地解释了青藏高原是如何影
    响到中国北纬°附近地区的气候的,体现了文章的通俗性。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高速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司机们酷热难耐……
    事实上,堵车虽然可怕,却也没什么好说。
    阿里戈·贝内德蒂
    《快报》,罗马
    1964年6月21日
    起初,开雷诺王妃的女孩还坚持要打开计时器,可是开标致404的工程师觉得那都是无所谓的事。人人都可以看自己的手表,可是,无论是右手
    腕上的时间还是收音机里的“哔哔”声,此刻都好像已经与时间无关,时间的概念只属于那些还没有愚蠢到选择星期天下午从南方高速返回巴黎的
    人。刚过了枫丹白露他们就不得不走走停停。启动汽车,开上三米,停下来,就这样反复折腾。有时车停得久了些,工程师还会下车四处转转,但不
    能离车太远(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前面的车就重新启动,必须三步并两步跑回来,否则后面喇叭声叫骂声就会响成一片)。八月的高温齐着一只只轮
    胎的高度弥散开来,车一动不动,人们越发萎靡不振。
    工程师的标致404在右边第二车道,算起来,他的右手边还有四列车,左手边则有七列,而实际上他能看见的只有四周的八辆车以及车上的人,
    一切细节他都已经记得清清楚楚。双马力上的两位修女指望在八点之前赶到目的地。标致203上的那对夫妻最操心的是别误了晚上九点半的比赛直
    播;开雷诺王妃的姑娘对工程师说过,晚一点到巴黎她倒不在乎,她抱怨的是这荒唐的现实,把好几千人搞得像路驼队一样慢腾腾。
    此刻,太阳正一点一点向着公路左侧落下去,给每一辆车都泼洒上一层金黄色的浆汁,金属像在燃烧,令人目眩。又有好几个小时没能前进一步
    了,车里太热,很多人都下了车;人们开始感到口渴难耐,瓶子里的水都喝得见了底。就这样,直到天亮,车流一动也没动过。
    中午时分,标致203上的小女孩渴得受不了哭了起来,工程师突然想到可以去同阿利亚纳上的乡下人谈谈,他们车上肯定有不少吃食。他没料到
    那两位乡下人十分和气,通情达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该互相帮助,他们还有个想法,要是有人出面把这一群人的事儿管起来(说这话时那女
    人用手画了一个圆圈,把他们周围的十几辆车都包括了进来),那他们坚持到巴黎是没什么问题的。工程师生性不爱出头露面、充当组织者的角色,
    便叫来了陶努斯上的两个男人,同他们还有阿利亚纳上的夫妻开了个小会。工程师没费多大劲就提议让陶努斯上的一个男人负责协调各种事务,他基
    于直觉对这人有一种信任感。
    到了午睡时间,阳光比起前一天来更加炽热。女人们纷纷担当起助人为乐的角色,一辆车一辆车地照顾孩子,好让男人们腾出手来;没有人怨天
    尤人,当然这种一团和气的氛围也很勉强,不过是建立在千篇一律的文字游戏和心存疑虑的好言好语之上。入夜,陶努斯亲自去和另外四五个邻近团
    体的头儿商谈,他们给别的小组送去一些食品,换回了更多的水,甚至还有一点葡萄酒。
    凌晨两点左右,气温降了下来,有毯子的人都暗自庆幸可以把自己裹住。看上去这车流天亮以前是动不了了,工程师和陶努斯,还有阿利亚纳上
    的男人坐了下来,一边抽烟一边聊天。陶努斯很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天亮以后必须得做点什么,多弄一些吃的喝的。于是陶努斯便去找邻近几个小
    组的头儿商量,那几位也没睡觉。几个头儿又把范围扩大到八十或是一百辆车的半径,和远处的一些小组负责人商量了一番,最后确信各组的情况都
    大同小异。他们决定带上所有能用的提包、网兜和水壶,到附近的农庄里去买食物。气温继续下降。到了中午,天上下起了雨。同伴回来告诉陶努
    斯,事没办成。而且在周围所有的小组里,出征都不顺利,弄不来水和吃食。
    天黑了,大家被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所笼罩。天亮了,人们第一次觉得冷。王妃上的姑娘和两位修女清点了本组的衣物。大家制定了一个优先使
    用名单,外套也分发了下去。水只剩下半升,人们把水全给了老人和妇女。一辆福特正在高价卖水。陶努斯自掏腰包买了两升水;福特答应第二天再
    弄些水来,只是价钱要翻番。
    天气太冷,电瓶里的电也用得差不多了,不可能整天都把暖气开着。陶努斯做出决定,把两辆配置最好的车留出来以备不时之需,给病人使用。
    每个人都用毯子把自己裹起来,尽量少开车门,好存住些许热气。这一整天,加上接下来的几天,雪一直下个不停。现在,不管用什么办法获取食物
    和水恐怕都不会有人感到惊奇。陶努斯唯一能做的只有管好公有资金,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把口粮分发下去。
    每到下午,西姆卡上某个小伙子就爬上车顶,不知疲倦地瞭望着。直到冰雪与严寒使他不得不浑身哆嗦地钻回自己的车里。
    在谁都不再指望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在西姆卡的车顶上,那位兴高采烈的瞭望哨突然觉得地平线那边有了些变化,一个几乎令人难以
    置信的异象发生了。他们听见一片骚动,一股沉重然而不可遏制的迁徙浪潮把车龙从无休无止的昏睡中猛然惊醒,陶努斯大声命令各人回到自己车
    里。大家都在一点点地加速,变速杆奇迹般地挂上了三档,车开得更平稳,也更快了。很自然,以这样的速度跑起来,各列车队很难并驾齐驱,他们
    的小组就这样散开了。他们再也不能每天碰头开会,无论是例行会议还是在陶努斯车里的紧急会议,他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玩小汽车时的嬉笑声,看不
    到修女们手捻念珠的情景。
    404的左边跑着一辆陶努斯,有那么一瞬间,404以为他们的小组重新聚合起来了,一切又恢复了先前的秩序,不必以打破为代价而继续前行。可
    这辆陶努斯方向盘后面坐的是个戴墨镜的女人,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车已经跑到了每小时八十公里,前方的灯火越来越明亮,只有一件事他不明
    白,为什么要这么匆忙,为什么深更半夜在一群陌生的汽车中,在谁都不了解谁的人群中,在这样一个人人目视前方、也只知道目视前方的世界里,
    要这样向前飞驰。
    (陶玉平译,有删改)
    [注]“标致404”“标致203”“雷诺王妃”“陶努斯”“阿利亚纳”“福特”“西姆卡”均为汽车品牌名。
    ( 1 )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人物没有名字,都由汽车品牌名或职业来区分,意在表明一种普遍的生存境遇。
    B. 工程师能把周围车辆的细节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打发时光、对抗无聊的一种方式。

    C. 在困境中,陶努斯被推举为自救小组的领头人,在整条公路上,有很多这样的小组。
    D. 随着堵车时间的延长,时间刻度的逐渐模糊,人们对堵车事实变得麻木并慢慢接受。
    ( 2 )9.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背景被设置在一条相对封闭的高速公路上,突发性事件让人们的生活进入特定状态,由此引发故事。
    B. 文章主要以工程师和陶努斯为叙述视角,对堵车的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综合的信息。
    C. 本文写堵车问题,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写“失眠症”一样,都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书写反思现代文明。
    D. 本文不刻意追求情节完整性与逻辑性,而把对存在的描摹、追问和思考作为拓展文本内容和主旨的内核。
    ( 3 )10. 结尾的画线句表达了工程师的个人困惑,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困惑产生的缘由。
    ( 4 )11. 胡里奥·科塔萨尔最为人称道之处,是通过小说这种方式把现实和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请从现实和幻想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 ( 1 )D
    ( 2 )B
    ( 3 )①堵车让人厌烦、疲惫和煎熬,但人们在患难中互相照顾,抱团取暖,让人留恋。
    ②高速恢复畅通,已有的和谐被打破,温情被消解,彼此之间陌生孤独,令人困惑。
    ( 4 )①小说开篇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引出堵车,堵车的场景,路上的汽车品牌以及人物充满了现实感;
    ②堵车历时多日,时间仿佛不复存在,气象变化异常,以及堵车环境下的人事产生了一些变形,充满幻想因素;
    ③现实和幻想的结合,丰富了堵车状态的隐喻意义,呈现了如“堵车”般的人类普遍生存困境下的人生状态与现实思考。
    解析 (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人们对堵车事实变得麻木并慢慢接受”错。文中写到后来被堵在高速公
    上的人们开始互帮互助,工程师找到“陶努斯上的一个男人负责协调各种事务”,虽然“天黑了,大家被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
    所笼罩”,但他们将有限的物资用于照顾老人、妇女和病人,而且“每到下午,西姆卡上某个小伙子就爬上车顶,不知疲倦地
    瞭望着”,直至后来道路畅通。因此“人们对堵车事实得麻木并慢慢接受”是错的。故选D。
    (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对堵车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错。“全景式的描述”是既有全局整体
    的介绍,又有局部细节的描绘。“一辆福特正在高价卖水。陶努斯自掏腰包买了两升水;福特答应第二天再弄些水来,只是价
    钱要翻番”,为何只有福特能弄到水,文本并没有交代。因此“对堵车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表述有误。故选B。
    ( 3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①堵车让人厌烦、疲惫和煎熬,堵车能堵到如此地步,工程师是没有想到的。
    在南方高速上的每一个人不是被卡在动弹不得的车流中,而是置身于生死攸关的命运牢笼中,遭受着死亡的威胁。然而最令人
    感到绝望的是,这停滞不前的车流仍旧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但在这样的绝望处境中,人们还是能捕捉到一点支撑自己坚持下
    去的希望的。由于自救组织的建立,周边车辆的车主都自发组成了小团体,素不相识的路人因此有了互相熟知的可能。人们在
    患难中互相照顾,抱团取暖,让人留恋。②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堵车中,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然而等到堵车
    的情况好转,等到高速恢复畅通,已有的和谐被打破,温情被消解,人们又重新受原本的现实秩序的支配,又回到了冷漠的生
    存状态。而之前萌生的情感转瞬间如过眼云烟一般消散于奔腾的车流中,彼此之间陌生孤独,令人困惑。
    ( 4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公路上出现大堵车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的。小说正是从现实状况
    入手,开篇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引出堵车,堵车的场景,路上的汽车品牌以及人物充满了现实感。②诚然,堵车确实是生活中难
    免会遇到的正常现象。但南方高速的这场堵车,未免有些太过离奇。原因无他,只因为这场大堵车持续的时间未免有些太过长
    了。一般的堵车往往两三个小时便可解决,最严重的半天时间也已经足够了。然而南方高速上堵车历时多日,时间仿佛不复存
    在,气象变化异常,以及堵车环境下的人事产生了一些变形,充满幻想因素。作者一步步把我们引入他用幻想编织成的奇异罗
    网中。③现实和幻想的结合,丰富了堵车状态的隐喻意义,呈现了如“堵车”般的人类普遍生存困境下的人生状态与现实思
    考。因大堵车诞生的秩序是充满温情与希望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极大程度地拉近了。男人、女人、孩子、老人,《南方高
    速》中出场的人物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人,这其实也是社会的缩影。当现实冲破幻想,驶向巴黎的车辆终究要回归冰冷现实
    的怀抱。在故事的最后,而等到道路畅通,长长的车流组成的巨龙终于苏醒,人们又重新启程。但如此充满希望的结局却在作
    者的处理下变得伤感起来,因为回归现实,同时也意味着回归冷漠。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
    .
    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
    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
    .
    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
    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
    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
    .
    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
    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
    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
    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改)
    【小题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横线上。
    善善A恶恶B贤贤C贱D不肖E存F亡国G继H绝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省,觉悟,明悟。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含义和用法相同。
    B.俭,同“检”,拘束,约束。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俭”含义和用法相同。
    C.敝,破坏,损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含义和用法相同。
    D.雍,同“壅”,遮蔽,壅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的“壅”含义和用法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易大传》说,天下学派追求是一致的,而学说却多种多样,目的相同而采用的途径不一样。
    B.《易大传》分类评价先秦诸子学说,认为阴阳、儒、墨、名、法等学说虽然各有优劣,皆有可取之处,但道家学说更能兼采众长,合乎大道。
    C.《春秋》记录了万物聚散,用具体历史事件阐述了孔子思想,远比只用空话记载更加深刻。
    D.《春秋》是直接明确宣扬礼义的经典著作,太史公提醒读者关注,它能够发挥礼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2)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小题5】请简要概括孔子创作《春秋》的缘由。
    答案
    【小题1】BEG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
    (2)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把这个作为天下人行
    动的准则。
    【小题5】(1)孔子认为周道衰颓,纲常泯乱,想通过修订《春秋》来明三王之道,辨人事之纪。
    (2)孔子认为空洞地用礼义来说教,不如用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来进行教育更加深刻明了。
    (3)孔子试图通过《春秋》对当时君臣重新树立礼义道德的标准和典范,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褒善贬恶,崇敬贤能排抑不肖,使已经灭亡的国家保存,使已经断绝的世系延续。
    “善善恶恶”中前面的“善”与“恶”作动词,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解释为“褒善贬恶”,表意完整,其后断开,所以第一处断
    在“B”处;
    “贤贤”与“贱不肖”含义相对,联系紧密,两者不能断开,所以第二处断在“E”处;
    “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对称,应在“肖”“国”后断开,第三处断在“G”处。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形容词,明察、考虑全面;/动词,反思、自省。句意:有考虑全面与不全面的区别罢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思自
    己。
    B.错误。两者含义和用法相同,均为形容词,无通假,节俭。句意:墨家提倡节约却难以遵循。/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
    危险,反对奢侈浪费,倡导节俭。
    C.错误。形容词,破败、疲敝;/动词,损害、破坏。句意:体力使用过度则必会疲敝。/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D.正确。句意:大夫们排挤(壅塞……的路,引申为阻挠,排挤)他。/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大臣的意见。
    故选D。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直接明确宣扬礼义的经典著作”说法错误,选文中“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是说《春秋》宗旨是以历史内容来宣扬道德
    礼义,但从内容来说,《春秋》是关于历史的经典著作,所以,《春秋》对礼义的宣扬是间接含蓄的。
    故选D。
    【小题4】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学生文言文句子能力。
    (1)“骚动”,不安;“长久”,形容词做动词,长存不灭;“非所闻”,从来没听说过。
    (2)“不用”,被动句,不会被接受;“是非”,形容词做动词,评判是非;“以为”,把……作为;“仪表”,准则。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概括要点能力。

    依据原文“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夫《春秋》,上明三
    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可知,孔子认为周道衰颓,纲常泯乱,想通过修订《春秋》来明三王之道,辨人事之纪;
    依据原文“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可知,孔子认为空洞地用礼义来说教,不如用具体生动的历史
    事实来进行教育更加深刻明了;
    依据原文“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可知,孔子
    试图通过《春秋》对当时君臣重新树立礼义道德的标准和典范,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参考译文:
    《周易·系辞》中说:“天下的人倾向是一致的,而心思却是多种多样的,目的相同而采用的途径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
    家、名家、法家、道德家,这些都是探讨治国之道使国家强盛的学派,只不过他们所尊奉的理论之间,对于治国所采用的途径不同,
    有考虑全面与不全面的区别罢了。我曾私下研究过阴阳家的方术,他们注重吉凶祸福的征兆和众多的忌讳,使人感到拘束而畏惧颇
    多;然而他们排列四时运行的顺序,是不可遗弃丢失的。儒家学说博大,但缺少治国的切要纲领,出的力气大而收的功效少,所以他
    们的主张难以全部采纳;然而他们制定君臣父子次序的礼仪,排列夫妇长幼的分别,是不可更改的。墨家提倡节约却难以遵循,所以
    他们的主张不能全部照办;但他们加强本业(农业与手工生产)节省费用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严酷而缺少恩德;但他们纠正君臣上下的
    名分,是不可更换的。名家使人知道名位不同,礼节也不相同,但繁文缛节却容易失真;但是他们辨正名(概念)和实(实际)的关系,
    却不能不认真考察。道家使人行动合乎无形的“道”,使万物富足。道家学说是本着阴阳家的四时大顺,采用儒家、墨家之长,提取
    名家法家的要领,与四时一起变化,适应万物变化,树立风俗,用于人事,无所不宜,主旨简明,容易操作,办事少而功效大。儒家
    则不这样。认为君主是天下的楷模,君主倡导而大臣应和,君主先行而大臣随从。如此这般,君主劳累而大臣闲逸。至于大道中的要
    点,舍去贪欲和要强,不玩弄聪明和智慧,放弃了这一重大问题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使用过度则必会衰竭,体力使用过度则必会
    疲惫。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
    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呢?”太史公说:“我曾听董生说过:‘周朝的政治衰落破败之时,孔子出任
    鲁国的司寇,诸侯害他,大夫们排挤他。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十二年历史
    中的是是非非,把这个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贬抑天子,斥退诸侯,声讨大夫,以阐明王道。’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
    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春秋》,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政治原则;从
    下而言,辨明为人处事的纲纪,分清疑惑难明的事物,判明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的人拿定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能排抑不肖,
    使已经灭亡的国家保存,使已经断绝的世系延续,补救政治上的弊端,兴起荒废的事业,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把一个混乱的社
    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万物万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
    起,亡国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四处奔走仍然不能保住国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
    《周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一国
    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
    否则,处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
    《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
    诛杀,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所以《春
    秋》这部书,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礼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恶于已然;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
    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
    李益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②

    [注]①贾校书:即贾弇(yǎ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②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
    《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僧。
    ( 1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风劲吹、大雁悲鸣,诗歌开篇便从触觉与听觉角度渲染出送别时的伤感氛围。
    B. 诗歌第三句与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写法。
    C. 诗人认为,分别之后友人就会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二人何处再相见难以预期。
    D. 颈联描述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冷寂。
    ( 2 )15. 学校微视频社团计划将本诗拍摄成一个短视频,将由你拟写第八句的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
    分镜头脚本 时长:20秒
    场景
    静夜拟诗
    音乐特点



    特写镜头
    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角度解说;不超过60字)

    答案 ( 1 )D
    ( 2 )①抒情低沉、略带伤感;
    ②李益提笔伏案写诗;
    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
    解析 (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错,颈联意思是,眼看友人远去,山峦随
    着马匹行进,天色已晚,道路延伸进寒冷的城池,而我还独自一人迟迟没有离去。“山随匹马”“路入寒城”写的是友人行
    为。故选D。
    (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意境的能力。尾联意思是,我已经有了像谢惠休那样的离别之情,我将告知东州的故友,诉说我心
    中的感慨。诗人要伏案写诗抒发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故背景音乐应该是低沉抒情的,满含着思念之情、伤感之
    意;根据诗句意思,场景就是李益提笔伏案写诗;视频解说,可以介绍李益写诗的背景及李益内心的情感,即江淹曾模仿惠休
    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涉及隋军大将韩擒虎攻入金陵,俘获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等人的典故,并为之感慨的词句是:


    。”
    (2)《论语·侍坐章》中,孔子鼓励弟子们积极发言的语句是:“
    (3)宋代词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有这样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你读过的唐诗宋词中还有哪些以花和鸟为意象对
    举的句子,如“ ”。

    。”

    答案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续”“毋”“溅”“燕”等。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中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
    集》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
    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李渔同时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
    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
    乎?”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
    A
    ;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
    宋人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
    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初夏闲居即事》:“轻风忽
    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①从这些例子证明,②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③还不够确切,④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
    (繁)”。⑤“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
    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
    B
    。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
    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
    .
    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 1 )18. 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B. 在这么多字帖中,没有比这本再适合你的了。
    D. 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
    C. 他早已有了成见,你跟他再解释也没啥用了。
    ( 2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3 )20. 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含标点),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4 )21. 请对李渔、方中通有关“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见解,分别作出点评。要求句子简洁流畅,每人不超过30个字。
    ( 5 )22. 参考文意,从第三段中含“闹”字的诗句中任选其一,并从“通感”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 1 )B
    ( 2 )A不能形容其红之多(也)[或“不能形容其叶之红(也)”]
    B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
    ( 3 )语句①,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
    语句④,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

    语句⑥,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 4 )李渔:对“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一味地采取嘲笑的态度。
    方中通:认识到“闹”字的表达效果,但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
    ( 5 )(示例一)“风吹梅蕊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在风中轻摇、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示例二)“车驰马骤灯方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将夜晚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
    (示例三)“三更萤火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形象地描写出夜半时分萤火虫乱飞的独特景观。
    (示例四)“轻风忽起杨花闹”中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生动描绘了杨花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晚春景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 (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B项与文中加点的“再”都表示在比较中程度加深,有更加之意。A.表示如果继
    续下去会怎样。C.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D.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故选B。
    (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此句与“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是照应句,句式也应是“不能形容……之……
    也”,而“寺多红叶烧人眼”是写“红叶”之“红”或“多”的,可填:不能形容其红之多(也)[或“不能形容其叶之红
    (也)”]B由“不仅”可知此处应有“也”“还”之类词语,内容上应是“也见于……”;后文“近代白话”可知也见于后世
    的白话文,可填: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
    ( 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语句①,“从这些例子证明”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修改为“从这
    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语句④,“说”后有冒号,表明是直接引用,句号应该在后引号里面,或者删去冒号,或将句
    号置于后引号之前。语句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不合逻辑,“闹”是声音,属于听觉,“把事物无声的姿态
    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表明是在视觉感受里获得听觉感受,可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 4 )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首先找出李渔对“闹”字的评价,“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
    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可见李渔根本没有认识到“通感”用法的特点和作用,对
    “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由“别抒己见,加以嘲笑”可看出其态度是一味地嘲笑。
    再看方中通对“闹”字的认识,“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
    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可见他认识到“闹”字的表达效果;由作者的评价“也没有把那
    个‘理外之理’讲明白”可知,他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
    ( 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鉴赏通感,要把哪种感觉相通找出来,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效果。(示例
    一)“风吹梅蕊闹”意思是微风吹过,梅花蕊轻摇似在嬉闹。诗句描写梅蕊用了一个“闹”字,这是用听觉写视觉,表明梅花
    开得非常繁盛、热闹,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在风中轻摇、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示例二)“车驰马骤灯方闹”,灯是无声的,
    但因灯的多亮而形成一种沸沸扬扬的热闹之感,仿佛有声音在其中。“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写出夜晚灯火的多而璀璨,把
    热闹非凡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示例三)“三更萤火闹”萤火虫在夜晚飞舞,因多而萤光闪烁,显得十分热闹。“闹”
    字,用听觉写视觉,形象地描写出夜半时分萤火虫乱飞的独特景观。(示例四)“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风吹拂之下,杨花纷
    纷扬扬,十分热闹。“闹”字,用听觉写视觉,生动描绘了杨花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晚春景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
    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可以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挖掘材料中蕴涵的因果逻辑。首先,材料中“祖国之美”的最突出体现是“山川之美”,而“山川之
    美”的突出表现形式为“地貌景观极富变化”。再上溯可知,若是没有大碰撞的“洪荒之力”,就不可能产生极富变化的地貌景观,
    就不会有我们家园的多姿多彩。所以,这个因果逻辑的根源就是大碰撞的“洪荒之力”。
    其次,为什么大碰撞能有这么神奇的作用?那是因为大碰撞影响了地貌,改变了气候,促使地球上的生命不断演化,并形成多样的生
    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陆地板块之间的大碰撞从短期上来看,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但从长远来看,则孕育了无数的生机。地
    球上的生态环境正是在由“破坏”到“重构”中不断走向新生,而且这是一个循环滚动的发展过程。其实,不仅地球上的生态如此,
    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发展,乃至生命个体的成长莫不如是,所谓“不破不立”。
    考生审题,要以材料内容为基点,以逻辑为轨迹,发散思维。可以思考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辩证地看待困难与挫折,学会在黑暗中
    寻觅光明,于绝望里看到希望;也可以思考文明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不可能一帆风顺,“大碰撞”不可避免,中华文明与历史经过无
    数大大小小的“碰撞”,但都能浴火重生,显示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从而使文明硕果挂满华夏枝头。这是“内部”的碰撞,考生
    也可以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有差异才会有碰撞,有碰撞才会有融合,有
    融合才会有共同进步。
    另外,材料“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可以视为考生的第二个思维导
    向,就是关于美的类型,崇高的壮美固然是美,平凡之美同样也是美。壮美人人仰视,人人歆羡,平凡之美于我们的生活亦不可或

    缺,我们不应厚此薄彼。祖国之美,美在丰富多彩。这才是健康的理性的审美观,也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审美素养。
    写作此文,考生一要注意,材料内容是思考的切入口,考生切勿泥足深陷,若就材料谈材料,论述就步入了死胡同;二要注意找准思
    考和论述的切入点,是论述“大碰撞”的重要意义,还是辩证看待美的类型,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观点务必明确,逻辑必须清晰。
    论述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个人内在的碰撞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碰撞)”“社会发展中的碰撞”“文明与历史在碰撞中演
    进”“文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等,行文无须面面俱到,可以择其一深入论述,也可以形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论述最好结
    合新时代的背景,赋予“大碰撞”或“美”以新时代的意蕴。只要符合材料内涵,写成记叙文亦可,记叙文最好围绕个人生活经验来
    写,在记叙和描写中体现“大碰撞”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立意:
    1.不破不立,“碰撞”出不一样的人生(文明或历史)。
    2.有碰撞才会有融合,碰撞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崇高是美,平凡也是美,美在于丰富多彩。
    相关试卷

    [语文]2023_2024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第一中学)(开学考试)(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3_2024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第一中学)(开学考试)(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_2024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第一中学开学考试解析版docx、2023_2024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第一中学开学考试解析版pdf、2023_2024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第一中学开学考试原题版docx、2023_2024学年湖南永州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第一中学开学考试原题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3_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3_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_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2023_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pdf、2023_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docx、2023_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题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3_2024学年海南海口琼山区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开学检测)(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3_2024学年海南海口琼山区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开学检测)(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_2024学年海南海口琼山区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开学检测解析版docx、2023_2024学年海南海口琼山区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开学检测解析版pdf、2023_2024学年海南海口琼山区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开学检测原题版docx、2023_2024学年海南海口琼山区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开学检测原题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