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宜宾不仅有美景、美酒还有美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森林古猿B.猕猴C.大猩猩D.长臂猿
【答案】A
【分析】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四肢着地逐渐发展为直立行走B.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D.骨骼形态始终不变
【答案】D
【分析】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
【详解】A.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A正确。
BC.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BC正确。
D.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下肢骨越来越粗壮,这样有利于直立行走,D错误。
故选D。
3.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有关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雄性激素
B.胎儿通过自身的呼吸系统获得氧气
C.人体完成受精作用的部位是输卵管
D.女性的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答案】B
【分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精子是由睾丸中的精原细胞发育而来,通过一系列的分裂和成熟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精子。同时,睾丸还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和生殖功能,A正确。
B.胎儿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间接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B错误。
C.在人类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称为受精,C正确。
D.早期胚胎在输卵管内形成后,会迁移到子宫腔内,并在子宫内继续发育,直至足月分娩。子宫为胚胎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支持,D正确。
故选B。
4.如图分别表示人的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和女性生殖系统,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B.⑤ 可以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C.① 过程在⑦结构内完成
D.胎儿发育成熟后从⑧分娩出来
【答案】C
【分析】人体生殖发育的过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图中,①受精过程、②③受精卵的分裂、④胚胎发育、⑤卵巢、⑥输卵管、⑦子宫、⑧阴道。
【详解】A.胎儿生活在母亲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主要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故A正确。
B.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⑤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故B正确。
C.①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即受精过程,该过程是在⑥输卵管结构内完成的,故C错误。
D.母体怀孕38周(266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⑧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故D正确。
故选C。
5.七年级的小莹偷偷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最近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她的下列记录不是青春期正常表现的是( )
A.来月经时,我腹部轻微疼痛B.我的身高迅速增高
C.我不喜欢和周围同学交流D.我偷偷喜欢某个异性同学
【答案】C
【分析】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平地应该注意心理卫生,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详解】A.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有时会出现轻微腹痛、腰酸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故A正确。
B.进入青春期后,身高迅速增长,故B正确。
C.不喜欢和周围同学交流,说明心理不健康,不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表现,故C错误。
D.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青春期正常心理表现,故D正确。
故选C。
6.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春期男生将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将出现月经现象
B.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与性激素无关
C.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D.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比男孩早
【答案】B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将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将出现月经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正确。
B.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故B错误。
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故C正确。
D.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比男孩早两年,故D正确。
故选B。
7.小轩70岁的奶奶患有糖尿病、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小轩妈妈时常去医院给奶奶拿的药,可能是下面的哪些药品( )
A.胰岛素注射液、维生素C片、叶酸片(主要含维生素B)
B.胰岛素注射液、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A和D)
C.胰酶片、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A和D)
D.胰酶片、维生素C片、叶酸片(主要含维生素B)
【答案】B
【分析】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和维生素D,成人会得骨质疏松症,要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排便,多吃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可预防便秘;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表现,应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粗脖子病是由于食物中缺碘造成的,应多吃加点盐和海带、紫菜等;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多吃胡萝卜和动物肝脏可预防夜盲症。
【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糖尿病可以注射胰岛素。维生素C片对于治疗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都没有直接作用。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而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钙和维生素D不足。叶酸片(主要含维生素B)对于治疗糖尿病、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都没有直接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糖尿病可以注射胰岛素。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A和D)中的维生素A对于治疗夜盲症是有效的,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帮助,B符合题意。
C.胰酶片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问题,与糖尿病、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没有直接关系。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A和D)对于治疗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是有效的,但胰酶片在这里并不适用,C不符合题意。
D.胰酶片、维生素C片和叶酸片(主要含维生素B)都与治疗糖尿病、夜盲症和骨质疏松症没有直接联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右图曲线表示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错误是( )
A.曲线X表示淀粉,曲线Y表示脂肪B.器官C表示胃
C.脂肪在器官C处初步分解D.D中含有的消化液种类最多
【答案】C
【分析】图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 是大肠。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曲线Y是脂肪的消化。
【详解】A.观察曲线图,可以看出曲线X在A处开始被消化,且在D处几乎被完全消化,故曲线X表示淀粉;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故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故A正确。
B.胃是消化道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负责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由图知,蛋白质是从C开始消化的,故器官C是胃,故B正确。
C.脂肪在胃中几乎不被消化,而是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和胰液、肠液中的消化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C错误。
D.观察曲线图,可以看出D处是三种营养物质消化最完全的部位,这里是小肠。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它们分别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故D正确。
故选C。
9.宜宾不仅有美景、美酒还有美食。某外地游客来宜宾品尝特色美食,午餐选择了宜宾燃面、李庄白肉、沙河豆腐。从合理膳食角度分析,该游客还应添加的食物是( )
A.红糖凉糕B.酥肉C.菠菜汤D.椒麻鸡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合理膳食要求营养全面合理,营养均衡。“宜宾燃面”中主要含有糖类,“李庄白肉”和“沙河豆腐”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因此,午餐中缺少维生素和无机盐,选项中A“红糖凉糕”中主要含有淀粉,B“酥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C“菠菜汤”中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D“椒麻鸡”中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年5月20日是第35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下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Ⅰ层食物富含糖类,每日需要量最多
B.有牙龈出血现象的人可适当增加Ⅱ层食物摄入量
C.Ⅲ层食物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D.根据今年的主题要求应增加Ⅳ层,减少Ⅴ层食物的摄入
【答案】C
【分析】(1)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
(2)图中的第一层谷类中主要含有淀粉,第二层蔬菜水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第三层鱼、肉、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第四层奶类和豆类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第五层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详解】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Ⅰ层食物,因该层食物富含淀粉,A正确。
B.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病,Ⅱ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较多的维生素C,所以有牙龈出血现象的人可适当增加Ⅱ层食物摄入量,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Ⅲ层食物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C错误。
D.今年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奶、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Ⅴ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应减少脂肪的摄入,D正确。
故选C。
11.呼吸系统是人体从外界获取氧气的重要系统。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③
C.⑤(支气管)的内表面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形成痰
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是鼻腔、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据此回答。
【详解】A.呼吸道包括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A正确。
B.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B正确。
C.④气管和⑤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C错误。
D.⑥是肺,由许多肺泡组成,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12.为模拟观察香烟烟雾对气管的危害,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模拟吸烟动作进行如下实验:打开止水夹,用洗耳球抽取排水管中的空气使空气泵中的液面下降,烟雾就会持续进入烟雾收集器的培养液中。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草履虫运动明显变慢,进一步观察发现其纤毛被香烟烟雾中的焦油黏结。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模拟了人肺内的气体交换
B.实验结果表明香烟烟雾不影响草履虫纤毛摆动
C.草履虫运动明显变慢是因为焦油中毒
D.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香烟烟雾中的焦油对气管有危害
【答案】D
【分析】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详解】A.如图的装置,点燃烟雾收集玻璃瓶上的一支香烟,打开止水夹,用洗耳球将排水管内的空气吸出,塑料桶中的清水就会沿着排水管流出,塑料桶内产生吸力,使玻璃瓶内的气体沿抽气管抽出,这时可以看到玻璃瓶中的胶管内微气泡进入草履虫培养液内,当烟燃尽后,再用止水夹夹紧排水管,故上述实验装置所模拟的吸烟过程类似于人体呼吸运动的吸气过程,A错误。
B.观察发现其纤毛被香烟烟雾中的焦油黏结,故实验结果表明香烟烟雾影响草履虫纤毛摆动,B错误。
C.草履虫运动明显变慢是因为其纤毛被香烟烟雾中的焦油黏结,不能说明草履虫焦油中毒,C错误。
D.观察发现其纤毛被香烟烟雾中的焦油黏结,故实验结果表明焦油影响草履虫纤毛摆动,可推测香烟烟雾中的焦油对气管有危害,D正确。
故选D。
13.一位同学不小心割伤了手指,虽然没有进行包扎伤口但是血液却慢慢凝固。这与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 )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巨噬细胞
【答案】C
【分析】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对抗病原体。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帮助止血。
【详解】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因此虽然没有包扎伤口,但出血却慢慢凝固,起作用的主要是血小板,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如图所示的人工心脏包括入血管、出血管和血液泵,利用血液泵提供动力,将心脏某心室的血液抽出并灌注到动脉送至全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心脏可代替左心室的功能B.人工心脏可作为肺循环的起点
C.出血管的一侧应插入主动脉D.人工心脏应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
【答案】B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2)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A.观图可知:人工心脏是将左心室内的血液泵到主动脉,因此,人工心脏可代替左心室的功能,故A正确。
B.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故B错误。
C.结合题图可知,人工心脏泵出的血液会进入主动脉,主动脉中流动脉血,故C正确。
D.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可见,人工心脏也应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故D正确。
故选B。
15.学习了血管的相关知识后,王宁画了如下示意图表示人体头部连续的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中血流速度和方向。他对该图的下列解说需改进的一项是( )
A.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B.②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C.③比①的管腔小,管壁厚D.血流快慢的排序为①>③>②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A.该图表示人体头部连续的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中血流速度和方向,①是动脉,流动脉血,故A正确。
B.②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B正确。
C.③静脉比①动脉的管腔大,管壁薄,故C错误。
D.动脉血管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则血流速度最快;毛细血管是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则血流速度最慢;故图中血流的速度为①>③>②,故D正确。
故选C。
16.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C.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其他血型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答案】C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A.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成年,故A正确。
B.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故B正确。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故C错误。
D.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故D正确。
故选C。
17.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8.5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果发展至重症需透析或进行肾脏移植。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可以少喝水,少排尿,有利于健康
B.膀胱有储存功能,所以可以经常憋尿
C.要注意尿道外口清洁卫生,避免病菌感染
D.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缓慢,可以不用医治
【答案】C
【分析】(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2)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A.排尿能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所以人每天要多喝水,多排尿,才有利于健康,故A错误。
B.人体内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尿液在肾脏内形成之后,通过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里暂时储存,但是膀胱的储尿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正常功能,所以有尿意要及时排尿,故B错误。
C.要注意尿道外口清洁卫生,以防止细菌或者一些分泌物黏附在尿道之上,故C正确。
D.慢性肾病患者病情持续时间长,病情进展缓慢,目前来说,慢性肾病一般是不可以治愈的,但是能够通过积极有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如果不医治,那么很容易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故D错误。
故选C。
18.下表是取某人原尿、尿液和血浆进行分析比较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液是原尿
B.B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它被肾小球消化了
C.C液中尿素浓度增加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D.此人患有糖尿病
【答案】C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A液含有蛋白质,但根据人体的尿液形成过程,原尿在肾小球过滤后是不含蛋白质的;因为蛋白质分子较大,无法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所以,A液并不是原尿,而是血浆,A错误。
B.B液中没有蛋白质,有葡萄糖;因此,B液是原尿,原尿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在肾小球处被过滤掉了,而不是被肾小球“消化”了;肾小球是一个过滤结构,不是消化结构,B错误。
C.C液是尿液,与B液相比,C液中的水分含量更低,而尿素和其他溶质的浓度更高;这是因为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大部分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它们在尿液中的浓度相对增加,C正确。
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C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表示此人的尿液中没有过多的葡萄糖排出,因此不能判断此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是高血糖,即血液中含有过多的葡萄糖,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D错误。
故选C。
19.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其原理就是肾透析,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不仅能排出体内的废物,还能起到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B.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C的作用
C.尿液的排出路径依次为A→B→C→D
D.A 是人体内唯一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答案】D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排出尿液。根据图示中血液的流向和泌尿系统的组成可以判断:A是肾脏,B输尿管,C是膀胱,D是尿道。
【详解】A.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
B.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泌尿系统中膀胱在发挥作用,故B正确。
C.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尿液排出的路径: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故C正确。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A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泄废物,故D错误。
故选D。
20.如图所示青少年部分活动对能量需求的相对值(与静卧时相比),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睡觉时,脉搏变快,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
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增强
C.慢走时,呼吸加快,供氧效率提升
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增多
【答案】C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大,呼吸深度也增加。
【详解】A.如图所示,睡觉时,心跳变慢,脉搏变慢,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减少,故A错误。
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弱,故B错误。
C.慢走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故C正确。
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舒张,排汗增多,故D错误。
故选C。
21.4月21日,在2024年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陈芋汐、全红婵分别获冠、亚军,当看到我国选手获奖时,观众们欢呼雀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众看比赛时,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B.观众的反应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C.观众的听觉是在内耳的耳蜗中形成的D.观众热议比赛盛况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答案】D
【分析】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作用,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包括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和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必须有大脑皮层采用才能完成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详解】A.视网膜是物像形成的部位,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相应的视觉中枢,故A错误。
B.观众的反应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主导的是神经调节,故B错误。
C.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故C错误。
D.观众热议比赛盛况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22.物理实验帮助我们了解了眼球成像的原理,图中的光屏相当于眼球的( )
A.瞳孔B.视网膜C.晶状体D.角膜
【答案】B
【分析】视觉成像是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神经感知传给大脑,这样人就看到了物体。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是光线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
【详解】A.瞳孔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A不符合题意。
B.视网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感受光线刺激,形成物像,B符合题意。
C.晶状体为透明、呈双凸形扁圆体,能折射光线,使人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角膜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主要起到保护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
23.杨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所创,姿势简单,动作柔和,有益于身体健康。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B.脊髓C.脑干D.小脑
【答案】D
【分析】脑的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详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富含各种维生素。美中不足的是会散发出臭味,有的人闻到它的味道会反胃、恶心;猫闻到榴莲的味道会出现埋屎的反射。关于以上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口腔内对气味敏感的神经末梢
B.此反射不需要脊髓参与
C.嗅觉与味觉的反射途径是一致的
D.猫“埋屎”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配合来完成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感受器是口腔内对气味敏感的嗅觉感受器,故A错误。
B.此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需要脊髓的参与,故B错误。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闻到味道是因为鼻腔中的嗅觉细胞产生的神经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嗅觉,产生味道是因为味蕾受到刺激,产生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所以嗅觉与味觉的反射途径不一致,故C错误。
D.猫“埋屎”这一动作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配合来完成,故D正确。
故选D。
25.人体内部分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物质的异常有关,小张同学尝试对疾病与病因进行匹配,以下匹配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钙摄入不足——骨质疏松B.维生素C摄入不足——坏血病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D.肾上腺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答案】D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据此解答。
【详解】A.膳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A正确。
B.坏血病是维生素C摄入不足引起的,B正确。
C.成年以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C正确。
D.糖尿病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不会导致糖尿病,D错误。
故选D。
26.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肾上腺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
B.饭后随着糖类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
C.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与性激素有关
D.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答案】C
【分析】(1)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
(3)性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
(4)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5)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A错误。
B.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代谢,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饭后随着糖类的消化吸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B错误。
C.男女生殖系统分泌的性激素,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D错误。
故选C。
27.为了提高同学们面对突发灾难时的应变能力,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在活动中,同学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的现象,主要受下列哪种激素分泌增多的影响( )
A.生长激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C
【分析】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详解】A.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故A错误。
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故B错误。
C.肾上腺素属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人们在受到强烈的刺激后,会产生肾上腺素,让人的身体有一种特别轻快的感觉,感到非常的兴奋。同学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的现象,这时体内分泌会明显增多的是肾上腺素,故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D错误。
故选C。
28.在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实践活动中,小娜搜集了相关资料,其中不属于酸雨的危害的是( )
A.影响植物的生长,腐蚀建筑物B.使冰川加速融化,地球温度上升
C.污染饮用水,威胁人们的健康D.使河流和湖泊酸化,造成鱼虾死亡
【答案】B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详解】A.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故A正确。
B.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地球温度上升,故B错误。
C.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可以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故C正确。
D.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酸化,使鱼虾死亡,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2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为减少害虫危害,加大农药施用量B.大规模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直接焚烧秸秆,避免垃圾围城D.对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
【答案】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加大农药施用量可以减少害虫危害,但对水源、大气等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环境,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不相符合,A不符合题意。
B.大规模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不相符合,B不符合题意。
C.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不相符合,C不符合题意。
D.对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处理生活垃圾,可以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3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D.倡导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答案】C
【分析】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详解】A.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它们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B正确。
C.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做法会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从而减少碳汇(即吸收二氧化碳的自然系统),不利于实现碳中和,C错误。
D.倡导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种做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40分。
31.小明同学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感到很困惑,请据图给他解惑:
(1)小明新生命的起点是图一中的[ ] 。产生A的器官是图二中的[ ] ,该部位除了能够产生A,还能 。
(2)图一中的C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 ,并缓慢移动到子宫,植入图二中的[ ] 上,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图三中的[ ] 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4)春期的小帅哥开始长胡子了,这与性器官中 分泌的 激素有密切关系,促进男性性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5)2021年,国家出台“三孩”政策,但很多女性却由于[ ] 堵塞,不能顺利怀孕;从功能上看,该器官是形成 的场所。
【答案】(1)C受精卵 l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2)胚泡 5子宫内膜
(3)b胎盘
(4)睾丸 雄性
(5)2输卵管 受精卵
【分析】图中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胚泡、E胚胎,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阴道、5子宫内膜,a子宫、b胎盘、c脐带、d胎儿、e羊水。
【详解】(1)受精的过程:B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A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C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卵巢产生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
(2)C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5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D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
(3)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胎儿通过图丙中的b胎盘和c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4)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能使男孩呈现男性第二性征:如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等。
(5)精子和卵细胞是在2输卵管相遇结合为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国家出台“三孩”政策,但很多女性却由于2输卵管堵塞,不能顺利怀孕;从功能上看,该器官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32. 图甲是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1 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 2曲线 (X、Y、Z) 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 (依次用 A 、B 、C 、D 、E 表示) 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最大的消化腺是① 。
(2)图 1 中的①过程主要发生在 中,表示的物质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在组织细胞中的 利用,释放出能量。
(3)图 2 中 C 代表的器官是 ,该器官是初步消化 的部位;Z 表示 的消化过程;从曲线 X 、Y 、Z 变化可知,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答案】(1)肝脏
(2)口腔 麦芽糖 线粒体
(3)胃 蛋白质 脂肪 D
【分析】(1)在图甲中,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肛门,④是大肠,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
(2)图1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①过程发生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②过程发生在小肠中,麦芽糖被小肠中的糖类酶分解为最终产物葡萄糖。
(3)在图2中,X曲线最先开始上升变化,接着是Y曲线,最后是Z曲线。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先后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里开始被消化,而脂肪进入小肠后才开始被消化。故X曲线表示淀粉,Y曲线表示蛋白质,Z曲线表示脂肪。
【详解】(1)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会暂时贮存在胆囊中,后经导管流入小肠的起始部位——十二指肠。胆汁在小肠中可乳化脂肪,使其分解为脂肪微粒。
(2)图1中的①过程是淀粉的初步分解,发生在口腔中,其产物是麦芽糖。而淀粉或麦芽糖的最终产物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运送至组织细胞处,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利用。
(3)在图2中,Y曲线在C处开始上升变化,表示蛋白质在C器官处开始被消化,所以C是胃,它初步消化蛋白质。Z曲线最后变化,所以Z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营养物质都是在D处被100%消化,即彻底分解;D位于C(胃)之后,则D是小肠。所以,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
33.图一是模拟膈肌的呼吸运动的模式图,图二是某同学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请分析图示回答问题:分析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标号①模拟 ;标号②模拟 。(填写器官名称)
(2)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被称为呼吸频率。图二的曲线A状态下,该同学的呼吸频率是 次/分;曲线B状态下,他的呼吸频率 (填“加快”或“减缓”)了。
(3)图二的曲线A中标注的ab段表示 过程(选填“吸气”或“呼气”),对应图一的 状态(选填“A”或“B”),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
(4)氧气进入生物体内,最终均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的 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答案】(1)气管 肺
(2)18 加快
(3)呼气 B 舒张
(4)线粒体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图一中的A代表吸气,B代表呼气。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胸腔、④是代表膈肌。图二中根据呼吸的频率判断曲线A是平稳的呼吸状态,曲线B是剧烈运动后的状态。
【详解】(1)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由分析可知:①模拟的是气管、②模拟的是肺。
(2) 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因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此人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曲线B比曲线A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加快,可知曲线B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说明其在进行剧烈的运动。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图二的曲线A中标注的ab段表示呼气过程,对应图一的B,此时膈肌舒张。
(4)呼吸作用是生物吸收氧气,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氧气进入生物体内,最终均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4.2024年3月23日,县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在一高中体育场举办。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人。赛场上良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体各个器官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各个系统的协调一致,现在让我们从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会期间,丰富的菜品,保障了运动员的身体需求。菜品中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图甲的【②】,对应图乙中的消化曲线是 ,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属于 (填“物理性消化”或“化学性消化”)。
(2)吃的过饱,不利于比赛时成绩的发挥,人产生“吃饱”的感觉是因为图甲的【 】中有较多的食物。
(3)在400米短跑比赛冲刺阶段,运动员呼吸心跳都加快,促进了血液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4)图丙中,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含量增多,则该器官可能是 。
【答案】(1)Z 物理性消化
(2)③
(3)由含氧较少的 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小肠
【分析】图甲: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⑤大肠;图乙: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X代表淀粉的消化,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Z代表脂肪的消化;图丙: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肺部的毛细血管网,②肺静脉,③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④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⑤流经全身的各级静脉,⑥肺动脉。
【详解】(1)脂肪主要在②小肠中被消化,对应图乙的Z曲线,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这属于物理性消化。
(2)③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的功能,所以人产生“吃饱”的感觉是因为图甲的③胃中有较多的食物。
(3)运动员呼吸心跳都加快,促进了血液循环,在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这时血液发由含氧较少的 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小肠后,由于吸收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会增多。
35.下图为眼球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图1中瞳孔 (“扩大”或“缩小”)。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2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 和图 。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 ] 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 ] 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4)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 的振动,刺激了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
【答案】(1)扩大
(2)A C
(3)④睫状体 ②晶状体
(4)⑪鼓膜
(5)大脑皮层
【分析】图1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虹膜;④睫状体;⑤瞳孔;⑥巩膜;⑦脉络膜;⑧视网膜;⑨玻璃体;图3中:⑩鼓室;⑪鼓膜;⑫前庭;⑬耳蜗。
【详解】(1)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扩大了。
(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成因为A图;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C图。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睫状体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刺激了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5)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不是在感受器。因此,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成分
A液(克/100毫升)
B液(克/100毫升)
C液(克/100毫升)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
尿素
0.03
0.03
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天津专用)(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二(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有关青春期的描述,错误的是,妈妈为小北准备的午餐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武汉专用)(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科学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