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有( )
①糖原、淀粉和几丁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②酶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③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所以糖类不能组成细胞的结构;
④水在细胞中既能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能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⑤仙人掌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⑥无机盐在细胞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⑦食草动物的消化器官发达,可以自行分解纤维素;
⑧核糖体、染色体、磷酸和ATP都是由C、H、O、N、P组成
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生物体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在细胞中即能参与众多化学反应,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有些糖类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不能提供能量。
【详解】①糖原、淀粉和几丁质都是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①正确;
②酶(蛋白质或RNA)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②正确;
③纤维素是糖类,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③错误;
④水的存在形式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在细胞中能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结合水能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④正确;
⑤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⑤正确;
⑥细胞中无机盐大多数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⑥错误;
⑦草食类动物借助某些微生物来分解纤维素,⑦错误;
⑧核糖体和染色体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含有C、H、O、N,有的含有S,⑧错误。
综上①②④⑤正确,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 如下图为某单糖的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与斐林试剂共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则M可能为葡萄糖
B. 若M为葡萄糖,则②不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
C. 若③为ATP,则单糖M可以是脱氧核糖
D. 若M为核糖,则③可以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和乳糖;②为由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③碱基、磷酸和五碳糖形成核苷酸。
【详解】A、葡萄糖与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为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共热(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产生,A正确;
B、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都由葡萄糖构成,若M为葡萄糖,则②为多糖,淀粉、糖原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物质,一般不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能,B正确;
C、ATP为三磷酸腺苷,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若③为ATP,则单糖M是核糖,C错误;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D正确。
故选C。
3. 科研人员利用差速离心法得到了某细胞的多种细胞器,对它们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分析后,绘制了如下表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含有该成分或结构,“—”表示不含该成分或结构
A. 结构①内膜表面积与外膜表面积之比大于结构③
B. ②是对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含有④,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 该实验的材料一定取自低等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①③含有双层膜,且③含有色素,推测①为线粒体,③为叶绿体;②无膜结构,含RNA和蛋白质,可能为核糖体;④为单层膜结构,含有色素,可能为液泡;⑤无膜结构且不含核酸,推测⑤可能为中心体。
【详解】A、①为线粒体,③为叶绿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于外膜,但叶绿体内膜的表面积通常小于外膜,即线粒体内膜表面积与外膜表面积之比大于1,叶绿体内膜表面积与外膜表面积之比小于1,故结构①内膜表面积与外膜表面积之比大于结构③,A正确;
B、②无膜结构,含RNA和蛋白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但不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错误;
C、④为单层膜结构,含有色素,可能为液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含有中央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
D、该实验的材料既含有叶绿体、液泡,又含有中心体,应该是低等植物细胞,D正确。
故选B。
4.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细胞通过自噬使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衰老的细胞器等被降解并回收利用,饥饿能加快细胞自噬。下图是细胞自噬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说明生物膜有相似的结构基础
B. 残余体排出细胞膜外不需要消耗能量
C. 由图可知,自噬体含有4层磷脂分子层
D. 溶酶体中的蛋白酶使线粒体膜降解产生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说明生物膜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残余体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由图知自噬体为双层膜,共4层磷脂分子,C正确;
D、线粒体膜含有蛋白质,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D正确。
故选B。
5. 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单盐毒害。下表是利用0.12ml/LNaCl、0.12ml/LCaCl2、0.12ml/LKCl溶液进行实验时,小麦根的生长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缺乏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有关
B. 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有关
C. 据表分析,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
D. 将海藻放在相同浓度的海水中培养,不会发生单盐毒害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种矿质元素如钙、钠、钾等,从题干分析,单盐毒害是指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如NaCl溶液、KCl溶液等其他溶液中,即使这种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钾离子,植物也不能正常生活,不久即受害而死。
【详解】A、单盐毒害发生在只含有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出不正常状态,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生长发育的其他必需元素,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将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NaCl+CaCl2、NaCl+CaCl2+KCl的混合溶液中时,根的总长度明显变长,单盐毒害现象明显减弱,说明单盐毒害现象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渗透失水无关,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分析,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混合溶液中时,根的总长度变长,这说明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C正确;
D、将海藻放在相同浓度的海水中培养,由于海水中有很多种盐,故不会发生单盐毒害,D正确。
故选B。
6. 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放入等体积的I、II、III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图一曲线。c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曲线甲和图二中的III溶液均可表示高浓度的醋酸溶液
B. 适当增大丙曲线代表溶液的初始浓度,则曲线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右移
C. 图二中II溶液对应图一中的曲线乙
D. c点时III溶液中的细胞已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醋酸会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都会使细胞死亡,所以图一中曲线甲和图二中的III溶液,不能表示高浓度的醋酸溶液,A错误;
B、适当增大丙曲线代表溶液的初始浓度,则细胞失水量增加,a则曲线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其恢复时间也延长,则b点右移,B正确;
C、图二中II溶液中的萝卜条失水量居中,与图一中的曲线乙相对应,C正确;
D、c点时III溶液中的萝卜条放入低浓度溶液中也不能恢复,说明细胞已死亡,D正确。
故选A。
7. 如图所示,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 图中细胞对C6H12O6吸收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 图中钠钾泵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D. 图中上面是胞外,下面是胞内,胞外pH低于胞内pH
【答案】B
【解析】
【分析】依据题意“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运输”,载体蛋白1在Na+-K+泵转运离子的同时,把Na+和葡萄糖运进细胞内;而载体蛋白2在Na+-K+泵转运离子的同时,把Na+转运到细胞内,把H+运出细胞。
【详解】A、图中所示物质的运输依靠特定的载体完成,载体具有选择性,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
B、图中细胞对C6H12O6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动力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B错误;
C、钠钾泵可以催化ATP水解,故具有ATP酶活性,此外还可运输钠离子、钾离子、葡萄糖,故钠钾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C正确;
D、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图中K+的运输方式为耗能的主动运输,故图中上面是胞外,下面是胞内;图中氢离子的运输是主动运输,动力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说明细胞外氢离子浓度高,则胞外pH低于胞内pH,D正确。
故选B。
8. 嫩肉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烹饪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可以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破坏它们的分子结构,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下列关于嫩肉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嫩肉粉的化学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
B. 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应置于低温下保存
C. 木瓜蛋白酶能够为蛋白质的水解提供部分能量
D. 嫩肉粉最好不要和食醋共同使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详解】A、嫩肉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烹饪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酶的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为C、H、O、N)或RNA(元素组为C、H、O、N、P),则元素组成一定有C、H、O、N,A正确;
B、酶应在低温下保存,B正确;
C、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嫩肉粉中含有蛋白酶,在高温、酸性条件下蛋白酶失活,嫩肉粉失去效应,D正确。
故选C。
9. 某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催化降解特异的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分子和核酶的元素组成相同
B. 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是核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核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核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四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磷脂分子和核酶的元素组成相同,都含有C、H、O、N、P,A正确;
B、催化剂的催化原理都是能够降低所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但酶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核酶是RNA不含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C正确;
D、核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4种含氮碱基(A、U、G、C)、核糖,共6种物质,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探究淀粉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 若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B. 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先调酶液的pH,再将底物与酶液混合
C. 若探究酶的高效性,可以比较加热条件和淀粉酶作用下的反应速率
D.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温度,pH等。
【详解】A、若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若淀粉分解和未被分解颜色不同,可以区分,A正确;
B、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先调pH,然后再将可溶性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混合,B正确;
C、探究酶的高效性是酶的催化能力与无机催化剂做比较,C错误;
D、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D正确。
故选C。
11.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属于不可逆反应
B. 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
C. 蛋白激酶作用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D.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物质可作为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无活性蛋白质形成为有活性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ATP在蛋白激酶的催化形成ADP,即此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有活性蛋白质形成为无活性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在蛋白磷酸酶的催化下进行。
【详解】A、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所需要的条件和酶都不同,故属于不可逆反应,A正确;
B、通过图示可知,蛋白质磷酸化过程需要消耗ATP,与ATP的水解相联系,属于吸能反应,B正确;
C、蛋白激酶作用于无活性蛋白质后,使其变为有活性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
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单位之一,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D。
12. 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菌细胞放在含石英砂的研钵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有酒味出现,他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酸酶。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毕希纳的实验装置是密闭的
B. 本实验不能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 向提取液同时加入葡萄糖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色,可证明产生了酒精
D. 该实验应设置对完整酵母菌做相同处理的实验作为对照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彻底分为水和CO2,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详解】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分析题意,毕希纳的实验结果是得到了酒精,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说明装置是密闭的,酵母菌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有酒味出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分解葡萄糖的酶,但不能证明酶的化学本质,B正确;
C、在酸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与重铬酸钾反应变色,故向提取液同时加入葡萄糖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色,不能证明产生了酒精,C错误;
D、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中采用的是破碎的酵母菌,故还应设置对完整酵母菌做相同处理的实验作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C。
13.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 乙装置有色液滴右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无氧呼吸
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 3个装置都要有对照实验,且所用种子和装置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图中: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乙图中:该装置中的清水不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差值。丙图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详解】A、甲装置中设置了温度计,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
B、乙装置中放置清水,有色液滴的移动表示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有色液滴右移,说明种子萌发产生的气体比消耗的气体多,但不能说明只有无氧呼吸,也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
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避免微生物及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4. 如图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序号和箭头依次代表了从微观到个体再到宏观的具体层次,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松树没有的结构层次是①B.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属于一个⑥
C. 不能在题图中找到HIV相应的位置D. 竹林中的空气参与⑦的构成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④细胞、③组织、②器官、①系统、个体、⑤种群、⑥群落、⑦生态系统和⑧生物圈。
【详解】A、松树(个体)属于植物,植物没有①系统层次,A正确;
B、⑥是群落,是指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而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既不构成种群,也不构成群落,B错误;
C、HIV属于病毒,病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任何层次,C正确;
D、⑦是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的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竹林中的空气参与⑦的构成,D正确。
故选ACD。
15. 被动运输有通过通道蛋白介导和载体蛋白介导两种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通道蛋白有的镶嵌在细胞膜的表面,有的贯穿或嵌入细胞膜
B. 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需要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
D.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答案】A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水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错误;
B、通过打开和关闭通道(改变构象)来控制是否允许物质通过,即通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B正确;
C、通过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也有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只能转运特定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AC。
16. 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中Ca2+超载的一种保护机制,CLAC通道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TMCO1,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当内质网中的Ca2+浓度下降到与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浓度接近时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细胞膜都是通过囊泡间接相连
B. Ca2+通过CLAC通道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不需要消耗ATP
C. 若要追踪TMCO1的合成途径,需要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
D. Ca2+进入内质网必须有转运蛋白的协助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Ca2+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这种膜蛋白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说明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通过囊泡间接相连,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可以直接相连,A错误;
B、内质网中过高的Ca2+浓度通过钙通道释放到细胞质基质,是顺浓度梯度的,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ATP驱动,B正确;
C、TMCO1是跨膜蛋白,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在脱水缩合的过程中羧基会脱去-OH形成水,所以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不能追踪TMCO1的合成途径,C错误;
D、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Ca2+进入内质网必须有转运蛋白的协助,D正确。
故选BD。
17. 鸡蛋既是人们餐桌上富有营养的食品,又可用于提取绿色天然的酶制剂。鸡蛋中含有的溶菌酶,是一种催化肽聚糖水解的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裂解,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熟鸡蛋容易消化吸收是因为蛋白质变性,其空间构象被破坏
B. 只有新鲜的鸡蛋才可用于提取和生产溶菌酶制剂
C. 溶菌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差异是由R基决定的
D. 吃鸡蛋能够补充溶菌酶,有益于身体健康
【答案】A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煮熟的鸡蛋因在高温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得伸展、松散,因此更易于消化,A正确;
B、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新鲜的鸡蛋含有溶菌酶,只有新鲜的鸡蛋(不新鲜,蛋白质结构可能遭到破坏)才可用于提取和生产溶菌酶制剂,B正确;
C、不同蛋白质功能差异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
D、溶菌酶是一种对人体既安全又具有保健作用的蛋白质,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且也会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故吃鸡蛋不能直接补充溶菌酶,D错误。
故选AB
18.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大麦种子的呼吸速率,装置中的种子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生命力)。实验开始时,使图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体均处“0”标志位,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在25°C条件静置4h,所得实验结果如下图(不考虑种子代谢释放的热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装置A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体的高度差表示大麦种子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
B. 若种子呼吸作用消耗脂类物质,则吸收O2的体积大于释放CO2的体积
C. 实验1h时,大麦种子消耗氧气的总量为xmg,可用于分解15x/16mg葡萄糖
D. 大麦种子在25°C条件下4h内的有氧呼吸速率为17.5mm2·g-1·h-1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装置A中种子在萌发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装置中的NaOH溶液在吸收CO2后,有色液体位置的变化是由于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O2和装置气密性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装置B中种子已死亡,有色液体位置的变化是由种子以外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如装置气密性,可与装置A形成对照。
【详解】A、装置A中种子是活的,可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而产生CO2,而装置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装置A中有色液体位置的变化是由于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引起的,装置B中种子已死亡,实验后右侧液面上升,说明实验过程中,装置中的种子以外的其他因素也会对液面造成影响;因此,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加上装置B的有色液体高度降低量表示大麦种子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A错误;
B、由于脂类的碳氢比例比较高,氧化分解时吸收O2的体积大于释放CO2的体积,因此如果种子吸收O2的体积大于释放CO2的体积,最可能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氧化的有机物可能有脂类物质,B正确;
C、大麦种子实验l h时,消耗的氧的总量为x mg,根据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1葡萄糖~6O2,即180/葡萄糖的分解量=6×32/x,葡萄糖的分解量为15x/16mg,C正确;
D、装置A中有色液体改变了50mm3,装置B中有色液体改变了20mm3,10g大麦种子25℃条件下4h内的细胞呼吸速率为(50+20) ÷4÷10= 1.75mm3g-1h-1,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
19. 通过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真正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课本中涉及到的下表中四个实验或实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个实验都需要利用显微镜,在显微镜使用步骤方面,不同于其他三个实验的是实验___(写实验编号),表现在___。
(2)实验1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一定要选择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光。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单层均匀分布的12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为___个。
(3)在实验2中检测还原糖时,可以选用的生物材料有( )
A. 西瓜汁B. 梨汁C. 甘蔗汁D. 以上均可以
(4)在实验3中,细胞中的___运动是细胞质流动的标志,该实验过程中,必须将材料随时保持在___状态。
(5)科学探究要选择合适的科学方法,有关实验与科学方法对应正确的有(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完全归纳法
B.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显微观察法
C. 罗伯特森利用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研究细胞膜—建构物理模型法
D. 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答案】(1) ①. 4 ②. 只需要低倍镜即可观察
(2) ①. 低倍 ②. 8 (3)B
(4) ①. 叶绿体 ②. 有水 (5)BD
【解析】
【分析】使用显微镜必需低倍物镜对光;蔗糖不属于还原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都为还原糖;叶绿体的运动标志着细胞质的流动。
【小问1详解】
这四个实验都需要利用显微镜,在显微镜使用步骤方面,不同于其他三个实验的是实验4,本实验全程只需要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
【小问2详解】
使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一定要选择低倍物镜对光;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此时的放大倍数是100倍,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单层均匀分布的12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此时的放大倍数是400倍,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为128/(4×4)=8个。
【小问3详解】
实验2中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两者在水浴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材料应选择富含还原糖的浅色物质,其中西瓜汁为红色,对颜色有干扰,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故可选用的生物材料是B梨汁。
故选B。
【小问4详解】
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所以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该实验过程中,必须将材料随时保持在有水状态,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有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新陈代谢,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问5详解】
A、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故用到显微观察法,B正确;
C、罗伯特森利用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不属于构建模型,C错误;
D、由于各种细胞器密度不同,故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用到差速离心法,D正确。
故选BD。
20. 下图1表示某细胞的细胞膜结构,A、B表示物质,表示不同的物质运输方式。图2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一般是___细胞(动物/植物)细胞膜的___模型示意图,该模型属于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中___(填“甲”或“乙”)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2)图1中物质运输方式c是___,该运输方式中的A有___的作用。运输方式e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的___(填“结构”或“功能”)特点。
(3)图1的运输方式d对应图2中曲线___,影响物质b进出细胞方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
(4)科学家研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作用时发现,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1中___(填字母)表示,其速度___(大于/等于/小于)自由扩散速度。
【答案】(1) ①. 动物 ②. 流动镶嵌 ③. 物理 ④. 乙
(2) ①. 主动运输 ②. 催化和运输(催化ATP水解和运输物质) ③. (一定的)流动性 ④. 结构
(3) ①. ① ②. 载体的数量、膜两侧物质浓度差
(4) ①. b ②. 大于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a、c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出细胞,c表示进细胞;e表示通过胞吐出细胞;d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b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小问1详解】
由于图示细胞细胞膜外没有细胞壁,故图1表示的一般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细胞膜乙侧有糖蛋白,因此乙侧为细胞膜外侧。
【小问2详解】
图1中,c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运输方式中的A除了可作为转运蛋白外,也是一种ATP水解酶,可以将ATP催化为ADP,e表示通过胞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小问3详解】
图2中①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自由扩散(或简单扩散或扩散),可用d来表示;b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载体的数量和膜两侧物质浓度差。
【小问4详解】
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借助水通道蛋白的是协助扩散,可用图1中b表示,其速度大于自由扩散速度。
21. A组同学在常温下向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溶液,摇匀,然后将甲在最适温度,乙和丙在高于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试管中产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B组同学研究了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机理是___。
(2)在图1中,乙和丙两支试管所处温度较低的是___。甲、乙试管所对应A、B值不同的原因最可能是___。如果适当降低丙试管的温度,则B点将___(填“上移”“下移”或“不移动”),T2将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3)B组王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在1~7号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酶溶液1mL;
②分别在1~7号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2mL;
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1、3、5、7、9、11、13:
④将1~7号试管均放在60°C的恒温水溶装置中1小时;
⑤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王同学的操作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
(4)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淀粉酶的最适pH为___。
(5)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与B组同学的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得到与图2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盐酸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的。按照上述推测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
【答案】(1)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 ①. 乙 ②. 底物(淀粉溶液)量不同 ③. 不移动 ④. 不移动
(3)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4)7左右
(5) ①. 小于 ②. 两组淀粉剩余量接近,但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溶液,甲在最适温度,乙丙均在高于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产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再根据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而图中乙的活性明显高于丙,因此说明乙试管温度小于丙试管温度;图2表示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变量为不同pH条件下酶促反应1h后淀粉剩余量。
【小问1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机理是降低淀粉水解所需要的活化能。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甲在最适温度,乙丙均在高于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而图中乙的活性明显高于丙,因此说明乙试管温度小于丙试管温度;图中的A和B点表示产物量,产物的量只与底物有关,故甲、乙试管所对应A、B值不同的原因最可能是底物(淀粉溶液)量不同;由于高温对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是不可逆的,丙温度高于最适温度,降低丙试管温度,酶活性不变,T2将不移动,B与底物有关,降低温度,B也不移动。
【小问3详解】
B组王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先设置不同的pH,再加入反应物,否则未达到设定的pH就已经发生反应,故该同学的操作应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小问4详解】
分析柱形图可知,lh后,这几组实验中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最少,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但最适pH并不一定是7,应缩小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
【小问5详解】
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是盐酸酸性性条件和酶双重催化下得到的结果与pH为9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显然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
22. 下图1是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化学键,①—⑥表示基团或方框所包括的多个基团部分,图2为ADP与ATP相互转化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TP结构简式可以写作___。ATP中的A是图1中的[ ]___,其中含有的单糖是[ ]___;图1中的[④]是RNA的单体之一。([]中写数字,上写名称)
(2)图2中ATP水解成ADP释放出大量能量,断裂的是图1中的___键(填字母)。ATP的合成一般与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相关联。
(3)人体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一个离体的新鲜骨骼肌标本、ATP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材料来验证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ATP而不是葡萄糖。完善下列实验思路并分析。
①实验前需多次电刺激该骨骼肌标本,直到骨骼肌不再收缩,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
②向不再收缩的该骨骼肌标本上滴加适量的___溶液,施加相同强度的适宜电刺激,观察骨骼肌的收缩情况。③再向该骨骼肌标本上滴加等量的___溶液,施加相同强度的适宜电刺激,观察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答案】(1) ①. A-P~P~P ②. ③腺苷 ③. ②核糖 ④. ④
(2) ①. c ②. 放能
(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 ①. 将原有ATP耗尽 ②. 葡萄糖 ③. ATP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图1是a表示普通磷酸键,b和c表示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高能磷酸键);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表示ATP的合成,向右进行表示ATP的水解。
【小问1详解】
ATP的结构简式可以写作A-P~P~P;ATP中的A是腺苷,是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组成的,对应图1中的③;其中的单糖是核糖,对应图中的②;图1中的④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单体之一。
小问2详解】
图2中ATP水解成ADP释放出大量能量,断裂的是图1中的c;ATP的合成一般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相关联。
【小问3详解】
人体内合成ATP的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则产生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场所)。
【小问4详解】
①分析题意,多次电刺激该骨骼肌标本,直到骨骼肌不再收缩,目的是消耗肌肉细胞中的ATP,以免干扰实验。
②③先滴加葡萄糖,再滴加ATP溶液,形成前后对照,证明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23. 图1表示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某生物在适宜温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反应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的过程有___(填序号):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填序号)。
(2)图1中产生水的场所是___。给小白鼠提供18O2后能不能在其呼出的CO2中检测到18O,___(能,则需要用文字或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物质变化过程:不能,则需要说出理由)
(3)农田被水淹后,作物烂根主要与图1中的___(填序号)过程有关。
(4)若图2中AB=BC,则此时该生物单位时间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之比是___。
(5)若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5,则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__,消耗同样多葡萄糖,①④过程比①②过程释放能量少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丙酮酸 ②. ①② ③. ①②④
(2)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能,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随后水又参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中也有放射性
(3)①③ (4)1:3
(5) ①. 1:1 ②. ①④过程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丙酮酸,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③是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小问1详解】
图1中a代表的是细胞呼吸产生的丙酮酸,细胞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能量,图中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①②产生能量;人体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即①②,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即④。
【小问2详解】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所以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随后水又参与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中也有放射性。
【小问3详解】
农田被水淹后,农作物缺氧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作物烂根主要与图1中的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①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第二阶段③有关。
【小问4详解】
若图中AB=BC,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同,则根据有氧呼吸总反应式1个C6H12O6生成6个CO2、无氧呼吸总反应式1个C6H12O6生成2个CO2,此时小麦种子单位时间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为1:3。
【小问5详解】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比为1:1,消耗同样多葡萄糖,①④过程比①②过程释放能量少的原因是:①④过程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
【点睛】通过细胞呼吸过程图、气体交换相对值曲线图,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细胞器
双层膜
单层膜
DNA
RNA
蛋白质成分
色素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_
+
+
④
-
+
-
-
+
+
⑤
-
-
-
-
+
-
溶液
NaCl
CaCl2
NaCl+CaCl2
NaCl+CaCl2+KCl
根的总长度/cm
59
70
154
324
实验编号
实验或实践名称
主要目的
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4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