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合格基础练】
1.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个白化病女儿
B.穗大粒多的植株在干旱时变得穗小粒少
C.植株在水肥条件很好的环境中长势旺盛
D.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皮肤变得特别黑
解析: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不可遗传,B、C、D项均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异,不可遗传。
答案:A
2.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
B.环境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变异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解析: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A错误;如果环境引发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就成了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不定向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错误。
答案:B
3.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 )
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a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解析:基因突变多发生于DNA复制的时候,因此a、b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答案:B
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高
C.有性生殖的个体,基因突变不一定遗传给子代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的突变是定向的
解析: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细菌数量多,只是提高突变的数量,而不会提高突变率;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突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定向的。
答案:C
5.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
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
解析:由于突变性状的个体不是纯合子,而且表现突变性状,说明突变性状相对于原有性状为显性性状。
答案:A
6.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解析:在编码区插入1个碱基对,因每相邻的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必然造成插入点以后几乎所有密码子的改变,控制相应氨基酸发生变化,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很大。若再增添2个、5个、8个碱基对,或缺失1个、4个、7个碱基对,恰好凑成3的倍数,则对后面的密码子不产生影响,致使编码的蛋白质差别不大。
答案:D
7.在一只鼠的精巢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本应全部相同,但实际上却有不相同的,其原因可能是( )
A.该鼠不是纯合子
B.复制时一定会发生差错
C.联会时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D.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解析:精巢内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而来的,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则导致基因不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也可导致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相同。
答案:D
8.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发生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
C.基因型为YyRr的植物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重组,A项错误;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突变,B项错误;基因型为YyRr的植物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C项正确;同卵双生姐妹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环境因素,D项错误。
答案:C
9.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解析:甲图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而乙图中的A、a、B、b基因是原来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答案:D
10.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4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其能否适应环境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这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A正确;因只有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故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有1/2的DNA分子仍含有原来的基因,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C正确;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正确。
答案:B
11.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只发生在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C.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D.突变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
解析: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基因上核苷酸的变化,A项错误;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DNA分子相对不稳定,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动态突变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基因数量的增加,C项错误;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转录成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若重复拷贝,则会产生重复的密码子,将会导致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D项正确。
答案:D
12.由于基因突变,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题中所示的图、表回答问题:
(1)图中Ⅰ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Ⅱ过程叫________。
(2)除赖氨酸外,对照表中的密码子判断,X表示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②链与⑤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⑤链上不同于②链上的那个碱基是________。
(4)从表中可看出密码子具有________,它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图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可推知,Ⅰ过程为翻译,该过程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的。Ⅱ过程是转录,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2)比较赖氨酸和表中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可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与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的密码子均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别,而赖氨酸的密码子与丝氨酸的密码子有两个碱基的差别,故图解中X表示丝氨酸的可能性最小。(3)根据表中甲硫氨酸与赖氨酸的密码子可推知:②链与⑤链的碱基序列分别为TTC与TAC,故⑤链上不同于②链上的那个碱基是A。(4)从增强密码容错性的角度来考虑,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能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从密码子使用频率来考虑,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答案:(1)核糖体 转录 (2)丝氨酸 要同时突变两个碱基
(3)A (4)简并性 增强了密码容错性,保证了翻译的速度
【等级提升练】
13.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其余的正常。甲、乙两株异常果实连续种植,其自交后代中果形仍保持异常。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解析:甲、乙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发生变异的时间越早,对植物的影响越大,B正确;甲株变异最可能发生于早期的有丝分裂,C错误、D正确。
答案:C
14.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如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解析: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表达产物变为酶Y,表明氨基酸序列改变,A错误;状况②中酶X和酶Y的氨基酸数目相等,酶Y的活性为酶X的一半,可能是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蛋白质结构和性质改变,B错误;状况③中酶Y的氨基酸数目小于酶X,表明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可能导致了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氨基酸序列合成提前终止,C正确;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结构,不改变tRNA的种类(61种),D错误。
答案:C
15.下图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
B.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2所示细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图1、图2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
D.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2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解析:图1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同一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对应的基因型应该相同。图1出现AB、Ab是间期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图2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答案:B
16.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表中。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上;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上;
③如果A=0,B=__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上。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______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这只突变型小鼠是雄性的,所以应该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位于哪条染色体上。(3)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②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③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④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4)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了改变,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
答案:(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3)①Y染色体 ②显性 X染色体 ③0 ④显性 常染色体 (4)显性性状 XDYd或XdYD
【素养达成练】
17.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
(1)如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基因,2位点为a基因,某同学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①若是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若是发生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某同学欲对上面的假设进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发生了交叉互换。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解析:题图中1与2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位点的基因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是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现型;若是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即A→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或Ab、ab、aB三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可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现型。
答案:(1)①AB、Ab、aB、ab ②AB、aB、ab Ab、ab、aB (2)aabb ①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现型 ②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现型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野生型
突变型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时作业,共8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课时作业,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