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卷05-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质网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ERQC), 该系统确保只有正确折叠、修饰的成熟蛋白质才会通过分拣过程, 并被不同囊泡捕获,未完成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不会被运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成熟蛋白质出高尔基体后的运输路线是相同的
    B.内质网、囊泡等结构中含有能识别不同蛋白质的成分
    C.ERQC 可以直接检测核糖体所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正确
    D.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错误折叠后在内质网中积累过多,可能阻碍细胞代谢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是指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胰岛素、抗体等。其合成、加工、分泌过程:①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②内质网对分泌蛋白进行初步加工,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选;③高尔基体包裹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出去。④各细胞器执行功能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成熟蛋白质出高尔基体后会被不同囊泡运往不同部位发挥作用,A错误;
    B、内质网和囊泡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因此其中存在具有识别作用的成分,B正确;
    C、分析题意,该系统只能检测蛋白质是否被正确加工,而不能检测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否正确,C错误;
    D、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错误折叠后并不会出现在内质网中,D错误。
    故选B。
    2、某地规划了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种植业收获的农作物可以经加工供应给畜牧业和人,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作物秸秆可以通过废弃物产业链生产加工为饲料、肥料及其他再生产品。畜牧业产生的粪便经沼气池发酵既可以产生能源,沼渣又可以肥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组成
    B.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得到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由于畜牧业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多于沼渣,所以粪便肥田的效果更好
    D.废弃物产业链的设计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B
    【分析】现代农业生态工程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组成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等构成,A错误;
    B.由于农田生态系统一直在产出农产品,源源不断消耗农田土壤中的元素等营养物质,因此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得到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
    C.虽然畜牧业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多于沼渣,但用于肥田时,这部分能量会被分解者以呼吸作用扩散到周围环境中,而肥田起作用的是其中的营养物质,例如所含的氮磷钾等元素,因此粪便肥田的效果并不一定好,C错误;
    D.废弃物产业链的设计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能量利用率,D错误。
    故答案为:B。
    3、植物体内多以蔗糖的形式长距离运输碳水化合物。下图为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扩散至韧皮薄壁细胞间隙,最终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的过程,其中蔗糖浓度的变化可调节SU载体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胞间连丝实现了相邻植物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B.伴胞内的蔗糖浓度要低于韧皮薄壁细胞
    C.蔗糖可作为信号分子起到调控自身运输的作用
    D.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降低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
    【答案】B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的通道,胞间连丝实现了相邻植物细胞间的物质运输,A正确;
    B、据图可知,H+通过主动运输从SE-CC到细胞外空间,维持H+浓度差,从而为蔗糖进入SE-CC提供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据此推测伴胞内的蔗糖浓度要高于韧皮薄壁细胞,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蔗糖浓度的变化可调节SU载体的数量,而SU载体能够协助蔗糖跨膜运输,故蔗糖可作为信号分子起到调控自身运输的作用,C正确;
    D、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使ATP合成减少,导致H+运输受阻,进而影响蔗糖的运输,故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降低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4、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α一萘乙酸,抑制顶端优势并增加侧枝数量
    B.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防止植株过高
    C.棉花生长后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答案】A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棉花生长早期可喷洒生长抑制剂脱落酸,可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破坏顶端优势,从而增加侧枝数量,而α一萘乙酸不能起到上述作用,A错误;
    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防止植株过高,B正确;
    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C正确;
    D、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可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正确。
    故选A。
    5、雀鳝原产自北美,是一种大型的凶猛淡水鱼类,会攻击并摄食其他鱼类。如图表示雀鳝与另一种水生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关系:N表示种群现有数量,K表示环境容纳量。1-N/K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雀鳝与甲的种群数量相等
    B.雀鳝和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C.据图可推测雀鳝与甲存在捕食关系
    D.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的K值比雀鳝的大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N表示种群现有数量,K表示环境容纳量,则比值越大,说明种群数量越小,环境阻力小,则种群增长的潜能越大。
    【详解】A、分析题意,N表示种群现有数量,K表示环境容纳量,t1时雀鳝与甲1-K/N的数值相同,但不能据此推知两种群的数量相等,比如t1时雀鳝N和K都是100,甲的N和K都是50,那么它们比值也相同,但N种群现有数量并不相同,A错误;
    B、由于N表示种群数量,K是环境容纳量,则N/K表示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的大小,据此可知,雀鳝和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雀鳝与甲的数量变化并未体现出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故无法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
    D、,图示表示1-N/K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能表示一定是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潜能,无法得知两个物种的K值大小,D错误。
    故选B。
    6、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定位在液泡膜上的ATP水解酶(V-ATPase)使液泡酸化。液泡酸化消失是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具体机制如图所示(Cys为半胱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进入液泡时需要与V-ATPase结合
    B.正常情况下,Cys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高于液泡
    C.液泡酸化,为Cys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D.添加Cys转运蛋白抑制剂,会使有氧呼吸受抑制
    【答案】B
    【分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
    【详解】A、V-ATPase 能水解 ATP,消耗能量,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进入液泡,主动运输时,被运输的物质需要与载体蛋白结合,故H+进入液泡时需要与V-ATPase结合,A正确;
    B、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Cys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故正常情况下,Cys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低于液泡,B错误;
    C、Cys的运输需要H+的浓度差提供能量,故液泡酸化为Cys的运输提供了能量,C正确;
    D、添加Cys转运蛋白抑制剂会使得线粒体功能异常,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而会使有氧呼吸受抑制,D正确。
    故选B。
    7、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中间神经元相互联系的方式复杂多样,有的呈环状(如图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完成反射过程中涉及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化过程
    B.兴奋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能在空间上扩大作用范围
    C.兴奋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可能延长了作用的时间
    D.该环状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都会引起下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C
    【分析】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
    【详解】A、图中所示结构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是反射,A错误;
    B、兴奋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没有在空间上扩大作用范围,依然是将信息传给右边的神经元,B错误;
    C、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延长了传到的路线,所以兴奋通过该环状中间神经元可能延长了作用的时间,C正确;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该环状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下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8、某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图2细胞中a基因一定是由突变产生的
    C.图3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同时出现A、a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互换的结果
    D.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答案】A
    【分析】据图可知,图1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为有丝分裂后期,图2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图1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根据图3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应含有4条染色体,而图示含有6条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且姐妹染色体上出现了A和a基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A正确;
    B、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断裂,为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但不能确定是A突变形成了a,B错误;
    C、图3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内含有1个染色体组,C错误;
    D、由于不能确定姐妹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来源,故根据图示不能确定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也可能是aaBb或AABb,D错误。
    故选A。
    9、人喜食或厌食香椿是由基因A/a决定的,基因是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OR6A2嗅觉受体基因发生的不定位点的单核苷酸(SNP)变异,基因型aa的人群对香椿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厌恶。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a基因频率为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全部A和a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a基因频率较低是因为SNP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C.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可使a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D.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
    【答案】D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错误;
    B、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个体占该群体个体总数的比率,基因频率的高低与自然选择有关,a基因频率较低是因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a基因所在的某种基因型不能适应环境被逐渐淘汰所导致的,B错误;
    C、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不定向的,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D正确。
    故选D。
    10、“三高”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成年人常见的代谢综合征,临床上还经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吃得太多、运动太少,一般是它们发生的共同基础。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免疫炎症反应及其相互促进作用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机制,而升高的血压反过来也会加重后二者,形成三者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靶器官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形成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B.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兴奋时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支气管收缩
    C.减少糖类、脂质摄入就不会患代谢综合征
    D.免疫炎症反应会升高血压,高血压可能触发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答案】D
    【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详解】A、胰岛素直接或间接不足会形成糖尿病,但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
    B、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支气管舒张,B错误;
    C、代谢综合征的一般原因是吃的太多,运动太少,减少糖类、脂质摄入只是减少了部分物质来源,不一定不患代谢综合征,C错误;
    D、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免疫炎症反应会升高血压,使机体受损,说明高血压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D。
    11、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1α通过促进磷脂酶PPMIB对IKKβS177/181的去磷酸化可以削弱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而某些致癌信号激活会导致PDHE1α上某位点的磷酸化并转位到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1α水平下降活化了NF-κB信号通路;同时线粒体中的PDHE1α增多间接促进了炎症因子刺激下肿瘤细胞的ROS(活性氧)解毒从而降低其对肿瘤细胞的毒害。NF-κB信号通路活化和ROS的清除共同促进了肿瘤细胞在炎症因子刺激下的存活,增强了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耐受性,最终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IKKβS177/181的磷酸化可减弱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耐受性
    C.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1α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
    D.增强PDHE1α的磷酸化可以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并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答案】C
    【分析】磷酸化就是通过磷酸转移酶在底物上加上一个磷酸基团,去磷酸化是磷酸化反应的逆反应。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而磷脂酶PPMlB对IKKβ S177/181的去磷酸化可以削弱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可促进磷脂酶PPMlB对IKKβ S177/181的去磷酸化,因此PDHElα活化有利于肿瘤细胞凋亡。
    【详解】A、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A错误;
    B、IKKβS177/181的磷酸化可以增强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增强了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耐受性,B错误;
    C、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通过促进磷脂酶PPMlB对IKKβS177/181的去磷酸化可以削弱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炎症因子及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C正确;
    D、某些致癌信号激活会导致PDHElα上某位点的磷酸化并转位到线粒体,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PDHElα水平会下降,PDHElα下降会活化NF-KB信号通路,同时线粒体中的PDHElα增多间接促进了炎症因子刺激下肿瘤细胞的ROS(活性氧)解毒从而降低其对肿瘤细胞的毒害,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因此增强PDHElα的磷酸化抑制细胞质基质中PDHElα增多,从而增强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降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D错误。
    故选C。
    12、鳄雀鳝是鱼类中的活化石,它和恐龙同一时代,鳞片坚硬、肉质粗糙,是肉食性鱼类,缺乏天敌,被称为“顶级淡水鱼杀手”,内脏和鱼卵都有剧毒,其内脏污染物富集程度很高,不具备经济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鳄雀鳝进入天然水域会直接导致该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降低
    B.鳄雀鳝同化能量的绝大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进人分解者的体内
    C.鳄雀鳝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在所属食物链中富集的污染物最多
    D.鳄雀鳟的内脏和鱼卵有剧毒对其发展成为入侵物种有利
    【答案】B
    【分析】(1)生物入侵是指某物种由它的原产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过程。
    (2)物种入侵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引发生态危机。
    (3)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A、鳄雀鳝食性广泛,缺乏天敌,进入天然水域会直接导致该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下降,A正确;
    B、鳄雀鳝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它的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
    C、鳄雀鳝是一种肉食性鱼类,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因缺乏天敌,属于最高营养级,在所属食物链中富集的污染物最多,C正确;
    D、鳄雀鳟的内脏和鱼卵有剧毒,鳄雀鳝会用毒素来保护自己的鱼卵不被吃掉,对其发展成为入侵物种有利,D正确。
    故选B。
    13、关于果酒的传统制作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所用菌种均为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性状优良的单一菌种
    B.二者的原理相同,均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
    C.二者使用的发酵装置需进行严格的灭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D.二者在酒精发酵结束后均必须进行消毒以延长酒的保质期
    【答案】B
    【分析】果酒制作的菌种为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详解】A、果酒的传统制作所用菌种为原料中天然存在的菌种,而啤酒工业化生产所用菌种为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或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单一菌种,A错误;
    B、果酒的传统制作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本质都是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B正确;
    C、果酒的传统制作无需灭菌,C错误;
    D、啤酒的工业化生产须进行消毒以延长酒的保质期,果酒制作发酵结束后不需要消毒,D错误。
    故选B。
    14、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能引起家禽和家畜的肠道疾病。暹罗芽孢杆菌代谢物具有广谱抗菌性,为检测其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进行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图示培养基需要在灭菌前调节pH
    B.该抑菌实验还需要设计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C.图示X为离心后得到的下层沉淀,含有暹罗芽孢杆菌代谢物
    D.从抑菌圈边缘挑取菌落涂布平板重复实验,抑菌圈直径变大
    【答案】A
    【分析】本实验的思路为:将含暹罗芽孢杆菌代谢物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或者沙门氏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
    【详解】A、制备图示培养基需要在灭菌前调节pH,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A正确;
    B、该抑菌实验为检测暹罗芽孢杆菌代谢物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互为对照,因此进行图示实验不需设计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错误;
    C、图示X为离心后得到的下层沉淀,含有暹罗芽孢杆菌,上清液中含有代谢物,C错误;
    D、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从抑菌圈边缘挑取菌落涂布平板重复实验,抑菌圈平均直径变小,D错误。
    故选A。
    15、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完成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猴。研究人员将对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操作的时间控制在10s之内,在15s之内将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里,并创新思路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具体培育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克隆小猴的细胞相比,图示体细胞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较高、乙酰化水平较低
    B.“去核卵母细胞”是指去除了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处于MII期的卵母细胞
    C.注入Kdm4d的mRNA并进行TSA处理,可能改变了重构胚中某些基因的碱基序列
    D.为得到遗传背景相同的克隆猴,可将早期胚胎随机切割成2份或4份后再进行胚胎移植
    【答案】A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详解】A、图中Kdm4d的mRNA注入重构胚,并进行TSA处理,而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以催化组蛋白脱去甲基化,TSA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干扰组蛋白脱去乙酰化,所以与克隆小猴的细胞相比,图示体细胞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较高、乙酰化水平较低,A正确;
    B、去核卵母细胞”是指去除了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的处于MII期的卵母细胞,B错误;
    C、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其能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TSA为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干扰组蛋白脱去乙酰化,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最终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没有改变重构胚中某些基因的碱基序列,C错误;
    D、胚胎移植需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科研人员为研究酸性条件下淀粉浓度对酸性α-淀粉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三种浓度的组别都为实验组,淀粉溶液体积相同
    B.10min后三组不同浓度淀粉的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C.该实验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改变淀粉酶的空间结构
    D.酸性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后,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种类
    【答案】BCD
    【分析】题图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底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浓度和时间,因变量是淀粉水解产物(还原糖)的含量,无关变量有酶浓度、温度、pH等。
    【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浓度和时间,实验中三种浓度的组别都为实验组,淀粉溶液体积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A正确;
    B、分析图形, 10 min后纵坐标的产物还原糖的含量变化不大,原因可能是底物已经被完全水解,并不是不同浓度淀粉的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B错误;
    C、增大底物浓度不可以改变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即不改变淀粉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
    D、斐林试剂并不能区分产物种类,只能验证有还原糖的存在,D错误。
    故选BCD。
    17、某家系甲病(A/a)和乙病(B/b)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已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后会形成不同长度的片段,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测定其是否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结果如图2所示。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6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
    B.根据图2分析,1670kb的条带为甲病的致病基因酶切后的产物
    C.若Ⅱ-1与人群中正常女性婚配,所生的女儿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1/82
    D.若Ⅲ-1的电泳结果只有1403kb和207kb的条带,则可确定其为男性
    【答案】ABC
    【分析】分析图1乙病,正常夫妇Ⅰ-3和Ⅰ-4生了患病的女儿,则乙病为隐性病,若乙病为伴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其父亲Ⅰ-3一定患病,这与题图不符,故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分析甲病,第一代和第二代均有患者,可能属于显性遗传病,若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Ⅱ-1和Ⅱ-2基因型相同,分析图2可知,Ⅱ-1和Ⅱ-2的电泳结果不同,则Ⅱ-1和Ⅱ-2基因型不同,则甲病不可能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病;且Ⅰ-1不患甲病含有甲病的正常基因,Ⅰ-2、Ⅱ-1、Ⅱ-2均患甲病而电泳结果不同,通过电泳图比较可知,Ⅱ-2属于杂合子,既含有正常基因又含有致病基因,可知甲病属于显性遗传病。
    【详解】A、分析图1乙病,正常夫妇Ⅰ-3和Ⅰ-4生了患病的女儿,则乙病为隐性病,分析甲病,第一代和第二代均有患者,可能属于显性遗传病,若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Ⅱ-1和Ⅱ-2基因型相同,分析图2可知,Ⅱ-1和Ⅱ-2的电泳结果不同,则Ⅱ-1和Ⅱ-2基因型不同,则甲病不可能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病;且I-1不患甲病含有甲病的正常基因,Ⅰ-2、Ⅱ-1、Ⅱ-2均患甲病而电泳结果不同,通过电泳图比较可知,Ⅱ-2属于杂合子,既含有正常基因又含有致病基因,可知甲病属于显性遗传病。而故甲病属于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分析图2,Ⅰ-2、Ⅱ-1、Ⅱ-2均患甲病,且都含有1670kb的条带,Ⅰ-1不患甲病,不含1670kb的条带,故1670kb的条带为甲病的致病基因酶切后的产物,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Y,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600,b的基因频率为=1/40,B=39/40,人群中BB=39×30/40×40,Bb=39×2/40×40,bb=1/1600,正常人群中BB=39/41,Bb=2/41,则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39/41BBXaXa,2/41BbXaXa,所生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患乙病的概率为2/41×1/4=1/8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82,C正确;
    D、若Ⅲ-1的电泳结果只有1403kb和207kb的条带,说明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显性,Ⅲ-1为XaXa,XaY都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BC。
    18、“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方法。下列实验中使用到“减法原理”的是( )
    A.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
    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入DNA酶、RNA酶、蛋白酶等
    D.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
    【答案】C
    【分析】“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自变量的两种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详解】A、在待测组织样液中先后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属于“加法原理”,A错误;
    B、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属于“加法原理”,B错误;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加入DNA酶、RNA酶、蛋白酶等,可以把相应的物质降解,属于“减法原理”,C正确;
    D、格里菲思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向小鼠注射,属于“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19、单分子荧光测序技术原理如图所示。某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提供一个相应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子链上的同时,会产生一分子的焦磷酸(PPi),一分子的PPi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使荧光素发出一次荧光,通过检测荧光的有无可推测模板链上相应位点的碱基种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序过程中dNTP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B.单分子荧光测序需要在DNA复制过程中进行
    C.测序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4种dNTP
    D.利用该技术测序时可能会连续多次出现荧光现象
    【答案】AC
    【分析】DNA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4、过程:(1)解旋;(2)子链合成;(3)子代DNA分子的形成两条母链分别与各自决定的子链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6、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A、测序过程反应中的能量来自dNTP水解放出的能量,A错误;
    B、单分子荧光测序时dNTP提供一个脱氧核苷酸用于DNA复制的原料 ,B正确;
    C、 每一轮测序中只加入1种dNTP ,C错误;
    D、在连续的位置可能出现相同碱基,则会连续多次出现荧光现象,D正确。
    故选AC。
    20、紫草宁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色素,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活性。科研人员利用紫草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获得更多的紫草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植体细胞经诱导后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愈伤组织
    B.需要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进行悬浮培养
    C.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大量蔗糖以提供植物细胞所需的能量
    D.悬浮培养可增加细胞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细胞生长
    【答案】AB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外植体经过诱导发生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其实质也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由于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所以需要将愈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进行悬浮培养,B正确;
    C、在悬浮培养过程中,蔗糖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另外需加入适量的蔗糖不是大量的。C错误;
    D、悬浮培养可增加细胞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细胞生长 ,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在叶肉细胞中,固定 CO₂形成C3的植物称为C3植物;而玉米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PEP在PEP羧化酶的作用下固定 CO2进行C4循环,这样的植物称为C4植物。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叶肉细胞,暗反应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在C4循环中PEP羧化酶对CO2的高亲和力,可将周围梭低浓度的 CO2高效运往维管束箱细胞形成高浓度CO2,如下图所示. 暗反应中 RuBP 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约为PEP羧化酶的1/60)在CO2浓度高时催化 RuBP固定CO2合成有机物;在CO2浓度低时催化 RuBP 与O2进行光呼吸,分解有机物,回答下列问题:
    (1)C₄植物中固定CO2的酶是 ,最初固定CO2的物质是 .
    (2)C3植物与C4植物相比较,CO₂补偿点较高的是 ;干旱时,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的是 。
    (3)C4循环中,苹果酸和丙酮酸能穿过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之间形成的特殊结构,该结构使两细胞原生质相通,还能进行信息交流,该结构是 。据题意分析,C4植物叶肉细胞不发生暗反应的原因是 。
    (4)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测量单位时间内 C3植物和 C4植物干物质的积累量,发现C4植物干物质积累量近乎是C3植物的两倍,据题意推测原因是 。(至少答出两点,不考虑呼吸作用的影响)
    【答案】(1)PEP 羧化酶和 RUBP 羧化酶 PEP
    (2)C3植物(C3) C4植物(C4)
    (3)胞间连丝 PEP 羧化酶对 CO2的亲和力远大于 RUBP 羧化酶,使暗反应因缺少CO2而无法进行(PEP 羧化酶对CO2亲合力高 / CO2用于合成 C4)
    (4)因 C4循环使维管束鞘细胞内有高浓度 CO2,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的合成;高浓度 CO2抑制了光呼吸,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分析】C4植物,叶肉细胞中对CO2高亲和力的PEPC酶催化CO2固定产生四碳化合物,然后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分解,释放出CO2用于卡尔文循环,这使得C4植物能利用环境中较低CO2进行光合作用,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详解】(1)由题意可知,PEP在PEP羧化酶的作用下固定CO2进行C4循环,在C4循环中PEP羧化酶对CO2的高亲和力,可将周围较低浓度的CO2高效运往维管束鞘细胞形成高浓度CO2,即C4植物中固定CO2的酶是PEP羧化酶和RuBP羧化酶,最初固定CO2的物质是PEP。
    (2)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酶与CO2的亲和力更强,因而能利用更低浓度的CO2,因此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低,故C4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往往较高,因此当干旱时气孔关闭,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的是C4植物。
    (3)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C4植物叶肉细胞不发生暗反应的原因是:PEP羧化酶对二氧化碳的亲和力远大于RuBP羧化酶,使暗反应因缺少二氧化碳而无法进行。
    (4)C4植物干物质积累量近乎是C3植物的两倍,据题意推测原因是:因C4循环使维管束鞘细胞内有高浓度二氧化碳,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的合成;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了光呼吸,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22、损伤引发的适度炎症反应可有效地抵御病原体入侵,促进创伤恢复,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损伤或者炎性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炎症信号刺激痛觉感受器,引发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 处产生痛觉;同时,下丘脑作为体温调节中枢受内、外致热源刺激,引起局部体温升高。此外损伤部位还有发红、肿胀等现象。
    (2)机体存在多种机制调控炎症反应强度: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区域感受炎症信号后,将激活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上的 结合,抑制其释放促炎因子,此过程属于 调节。
    ②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促炎因子合成,促进抗炎因子合成。炎症信号还可激活 调控轴,促进糖皮质激素释放来降低炎症反应。临床上常将糖皮质激素类似物作为抗炎药物,但这类抗炎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原因是 。
    (3)巨噬细胞是炎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环境刺激下可转化为M1型和M2型,两者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不同作用。大黄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有治疗效果,为探究大黄酸治疗NASH与巨噬细胞转化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实验研究,分组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丙组的处理是 。
    ②推测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对NASH分别起 作用,大黄酸通过 治疗NASH。
    ③很多中药以巨噬细胞为作用对象发挥抗炎作用,这些抗炎中药不同于大黄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答案】(1)大脑皮层
    (2)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受体)神经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发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索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肾上腺皮质萎缩
    (3)NASH模型小鼠+大黄酸溶液 促进、抑制 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促进向M2型转化 促进巨噬细胞凋亡;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1)痛觉的产生部位为大脑皮层,所以炎症信号刺激痛觉感受器,引发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处产生痛觉。
    (2)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区域感受炎症信号后,将激活迷走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其释放促炎因子,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②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一种激素,所以炎症信号还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轴,促进糖皮质激素释放来降低炎症反应。临床上常将糖皮质激素类似物作为抗炎药物,但这类抗炎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原因是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发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肾上腺皮质萎缩。
    (3)①本实验为了探究大黄酸治疗NASH与巨噬细胞转化的关系,自变量为是否添加大黄酸以及大鼠的健康状况,因变量是巨噬细胞转化情况,实验分三组,甲组使用健康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乙组使用NASH模型小鼠+生理盐水处理,丙组应使用NASH模型小鼠+大黄酸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巨噬细胞转化情况,计算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百分比。
    ②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甲组

    相关试卷

    [生物]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山东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