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5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6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7 试卷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4
展开A.持续升高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降低D.先升高后降低
[2023·湖北卷]如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2~4题。
2.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3.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4.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浙江1月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 )
6.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022·福建卷]冷杉为常绿针叶乔木,喜湿耐阴。某研究团队在中国某山地开展冷杉育苗试验,发现:冷杉林内育苗的成活率远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秆覆盖土壤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下图示意该地冷杉林冬季林内外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据图可知( )
A.6时,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
B.10时,林内外太阳辐射差值最小
C.16时,林外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
D.20时,林内外大气辐射差值最大
8.推测该地冬季林外育苗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日较差较大B.土壤湿度较小
C.空气湿度较小D.太阳辐射较强
9.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东部B.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C.浙江省西部D.西藏自治区南部
[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
11.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B.北京
C.上海D.广州
[海南卷]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C.偏北风 D.偏西风
13.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14.[2022·福建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某区域(下图),森林、村寨、鱼塘和梯田等构成了动人的美景,其中鱼塘兼具为梯田储水的功能。该区域甲地的传统村寨食物自给自足;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甲地森林茂密,保护较好;乙地植被矮小稀疏。2019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时,甲地的干旱程度低于乙地,然而地表温度上升幅度大于乙地。
与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6分)
章末真题集训
1.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神舟返回舱返回过程中依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海拔降低,故温度应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B
2~4.解析: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约为1013hP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示甲、乙、丙、丁四个站点中,丙站点气压值最低,最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拉萨,A、D错误。图示丁站点气压值明显低于甲、乙两站点,说明丁站点海拔较甲、乙两站点高,乌鲁木齐的海拔明显高于海口和武汉,因此可确定丁站点位于乌鲁木齐。武汉气温总体低于海口,因而武汉气压总体高于海口,故甲站点位于武汉,乙站点位于海口,B正确,C错误。第3题,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辐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4题,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丁地海口纬度低,距离海洋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故选C。
答案:2.B 3.B 4.C
5~6.解析:第5题,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符合“热泡2”,D正确。第6题,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气温较低,就不易发生对流,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答案:5.D 6.A
7~9.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林外气温最低出现在8时,一般情况下,林外地面辐射达到最小值应是8时,A错误;10时时,林内外气温差值最小,不代表太阳辐射差值最小,B错误;16时时,林外气温最高,说明大气辐射达到最大值;20时时,林内外气温相同,说明大气辐射差值最小,D错误。故选C。第8题,由材料可知,冷杉喜湿耐阴,所以与气温日较差大关系小,故A错误;由于冷杉喜湿耐阴,而林外白天气温较高,造成土壤蒸发多,水分少,所以林外冬季成活率低,故B正确;冬季林外比林内空气湿度小,但冷杉主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与空气湿度小关系不大,故C错误;林外太阳辐射强,但是林外采用秸秆覆土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太阳辐射影响小,故D错误。故选B。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冬季林内外多年日平均气温在0℃左右,又据所学可知,我国秦岭-淮河线为1月0℃等温线,吉林省东部山地和内蒙古北部山地纬度高、海拔高,冬季日均温应该远低于0℃,A、B错误;浙江西部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纬度较低,冬季多年日均温应该高于0℃,C错误;西藏南部纬度较低,山地海拔较高,冬季多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适合冷杉的生长,D正确。故选D。
答案:7.C 8.B 9.D
10~11.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故选A。第11题,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故选B。
答案:10.A 11.B
12~13.解析:第12题,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谷风主要形成于白天,从图示材料,尤其是11时以后的图示材料可以看出,白天主要是北风,即当地谷风的风向是北风,A、B、D项错误,C项正确。第13题,由图可知,该地夜间主要是南风,白天主要是北风,可判断出该气象站示意山谷段为东西走向;从风速来看,南风强于北风,说明该山谷两侧山坡南高北低,南风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速作用而导致风速加强,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12.C 13.D
14.解析:乙地位于山地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焚风效应导致的干热河谷明显,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植被减少的较少,温度上升的程度小;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乙地植被稀疏,降水减少对乙地植被的减少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植被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也较小。
答案: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干热河谷),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较小。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共6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共5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