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解析版).docx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01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02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03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01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02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实验探究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11实验探究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框架梳理:生物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层级化的“知识框架”梳理,以便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融会贯通。
    二、回归教材,注重教材细节:新课标I卷的题“不偏”“不怪”“不坑”,不会在题目中设“语言陷阱”,大多数题考查的内容直接或改编至教材。
    三、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类知识”的梳理,深入理解生物学研究方法
    四、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两大要素:自变量和对照。自变量保证了实验设计的逻辑正确,对照保证实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
    五、帮助学生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二轮复习后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专题11 实验探究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
    C.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色素带的扩散快慢反映了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的大小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答案】B
    【解析】A、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只能水解蔗糖,且淀粉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不能用来做探究pH对酶活性的实验材料,A错误;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这是控制实验的自变量,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
    C、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色素带的扩散快慢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C错误;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少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而搅拌不充分使得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离,一起离心沉淀,不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原理或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是因为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B.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C.给小白鼠提供18O2,一段时间后,在其尿液中可能检测到18O
    D.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分别培养病毒,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可区分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
    【答案】D
    【解析】A、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等,A正确;
    B、噬菌体属于侵染细菌的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缺乏自主代谢机制,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故噬菌体繁殖必须在细菌中才能进行,B正确;
    C、给小白鼠提供18O2,经过有氧呼吸,可以形成放射性的水,经过体液循环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C正确;
    D、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细菌,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不能区分DNA病毒还是RNA病毒,D错误。
    故选D。
    3.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需控制
    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其中有氧的为实验组,无氧的为对照组
    C.设计预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实验后观察落叶分解情况,对照组现象比实验组要明显
    【答案】D
    【详解】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等量且适宜,并不是无需控制的,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运用对比实验法,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都是实验组,B错误;
    C、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减少浪费,C错误;
    D、在“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D正确。
    故选D。
    4.调查是科学探究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运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物种的相对数量
    C.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
    D.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插条
    【答案】B
    【解析】A、昆虫卵依附在某些结构上不移动,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物种的相对数量,B错误;
    C、酵母菌体积微小,数量庞大,不方便直接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C正确;
    D、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浓度低时采用浸泡法,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浓度高时采用沾蘸法处理插条,D正确。
    故选B。
    5.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加入碳酸钙使研磨更充分
    B.在“探究pH对麦芽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
    C.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可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D.在“探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的两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答案】D
    【解析】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可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A错误;
    B、由于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是还原糖,均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故不可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错误;
    D、在“探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的两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检验氧气中的氧是否为18O,D正确。
    故选D。
    6.为探究萤火虫发光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切取萤火虫尾部充分研磨,获得尾部提取液,发现其发出短暂荧光,添加新的煮沸过的萤火虫尾部提取液,恢复发光现象。实验二:分别提取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将二者混合后没有荧光产生,将混合液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和ATP,结果后者发荧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萤火虫发光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密切相关
    B.实验一煮沸的萤火虫尾部提取液中含有荧光素,使得提取液重新发光
    C.实验一中提取液煮沸可以证明荧光素不是蛋白质
    D.实验二说明ATP是驱动细胞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A、分别提取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将二者混合后没有荧光产生,将混合液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和ATP,结果后者发荧光,说明萤火虫发光跟荧光素和荧光素酶、ATP等息息相关,A正确;
    B、实验一煮沸的萤火虫尾部提取液中含有荧光素,但是可能能量耗净,添加新的煮沸过的萤火虫尾部提取液,使得提取液重新发光,B正确;
    C、实验一中提取液煮沸但是依旧可以发光,则可以证明荧光素不是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煮沸过程中会变性失活,C正确;
    D、实验二说明ATP是驱动荧光素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但是不能说明ATP是驱动细胞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7.对照原则是科学实验中的重要原则,下列实验中对照组的设计,错误的是( )
    A.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可以设置清水组和葡萄糖组作对照
    B.血浆对pH的调节实验中对照组也应该分别滴加相应剂量的HCl和NaOH
    C.探究水温对加酶洗衣粉的效果影响实验,分别设置0℃和100℃作对照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两组均为实验组,相互对照
    【答案】C
    【解析】A、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还原糖)是自变量,可以设置清水组和葡萄糖组作对照,A正确;
    B、血浆对pH的调节实验中,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为无关变量,故对照组也应该分别滴加相应剂量的HCl和NaOH,B正确;
    C、探究水温对加酶洗衣粉的效果影响实验中,高温、低温均为实验组,但设置0℃和100℃作对照,温度梯度过大,且实际生活中不用100℃水洗衣服,C错误;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两组均为实验组(都人为控制了变量,都是实验组),相互对照,属于对比实验,D正确。
    故选C。
    8.某研究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和KT(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浓度的NAA处理使棉花侧根长度大于主根
    B.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增强根的顶端优势
    C.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D.一定浓度的KT和NAA对棉花侧根生长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B
    【解析】A、题图横坐标表示组别,纵坐标表示主根长度和单株侧根数,无法比较侧根长度和主根长度,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一定浓度的NAA抑制主根生长,一定浓度的KT促进根生长,B正确;
    C、NAA能抑制主根生长,KT能促进主根生长,说法正确;但题干信息显示并没有研究不同浓度的NAA或KT对主根长度的影响,C错误;
    D、比较题图中的甲和丁可知,一定浓度的KT和NAA对棉花侧根生长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B。
    9.为研究红光、红外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实验。莴苣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光能促进种子萌发,而红外光抑制种子萌发
    B.若种子对红光反应比红外光敏感,两种光交替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不能萌发
    C.红光和红外光处理可能改变了种子内赤霉素的表达水平
    D.实验结果表明,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长
    【答案】B
    【解析】A、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照射后不发芽,红外光照射后再提供红光照射会发芽,故可得出结论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莴苣种子发芽,A错误;
    B、若种子对红光反应比红外光敏感,两种光交替处理后的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种子能不能萌发取决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长,B错误;
    C、红光照射下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照射后不发芽,红光和红外光处理可能抑制核内赤霉素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种子的萌发,C正确;
    D、组3和组4实验结果比较表明,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最后一次曝光波长,D正确。
    故选B。
    10.机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产生高血糖,动物摄食会导致胃内分泌细胞分泌的G蛋白下降,G蛋白水平下降会降低饥饿感,进而调节摄食行为。高脂饮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对G蛋白分泌的影响与正常饮食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升高G蛋白的含量。为了验证上述结论,请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分析。
    材料与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若干只。普通饲料、高脂饲料、血糖测定仪、胰岛素分析仪、胃组织G蛋白分析仪。
    (要求与说明:血糖、胰岛素和胃组织G蛋白测定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分别测定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实验鼠均分为3组。
    甲组:18周普通饲料;
    乙组:12周普通饲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按上述实验分组培养18周,每周定时测量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
    (2)讨论与分析:
    ①根据题干分析,甲组小鼠摄入普通饲料后血糖升高时,小鼠机体限制血糖显著升高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分子水平分析,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使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能力下降,引发高血糖。
    【答案】(1) 6周高脂饲料 12周普通饲料6周高脂饲料且有氧运动
    (2)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摄食引起胃组织G蛋白水平下降,降低了饥饿感,减少了摄食量,从而限制血糖进一步升高 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构改变或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 摄取和利用
    【解析】(1)本实验要验证验证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G蛋白量,自变量为是否添加高脂饲料和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为胰岛素和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饲喂普通饲料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高脂饲料组和有氧运动为实验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故实验思路如下:
    ①分别测定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
    ②实验分组与处理: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实验鼠均分为3组。甲组:18周普通饲料;乙组(培养时间要相同):12周普通饲料+6周高脂饲料;丙组:12周普通饲料+6周高脂饲料且有氧运动。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按上述实验分组培养18周,每周定时测量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
    (2)①动物摄食会导致胃内分泌细胞分泌的G蛋白下降,G蛋白水平下降会降低饥饿感,进而调节摄食行为。甲组小鼠摄入普通饲料后血糖升高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而且摄食会引起胃组织G蛋白水平下降,降低了饥饿感,减少了摄食量,从而限制血糖进一步升高;
    ②胰岛素的功能是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成甘油三酯等,即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要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从分子水平分析,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构改变或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导致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使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引发高血糖。
    11.已知某植物花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淡紫色花色植株(AaBb)可以用来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花色植株(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的花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中获得了黄叶植株突变体(野生型为绿叶),已知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相关实验和技术,对该植物的叶色基因进行定位。
    ①绿叶、黄叶基因分别用基因C/c表示,现用两个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画出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代表染色体,黑点代表基因在染色体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该植物体细胞缺失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体(核型为2n-1),体细胞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体(核型为2n+1),二者均可以用于基因定位。以野生型绿叶植株为材料,人工构建的单体系(绿叶)中应有____________种单体。若选择单体以一代杂交实验定位基因,请写出具体杂交方案及预期实验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1)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淡紫色:白色=1:1
    (2) n 实验方案:将黄叶突变体与该植株单体系中的全部单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隔离种植,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论:当子代出现表型及比例为绿叶:黄叶约为1:1时,可将黄叶基因定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解析】(1)为探究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淡紫色花色植株(AaBb)可以用来设计实验。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比为:6A_Bb(淡紫色):3A_bb(深紫色):7(3A_BB,4aa_ _)白色;②若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比为:2AaBb(淡紫色):1AAbb(深紫色):1aaBB(白色)。③若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比为:2AaBb(淡紫色):1AABB(白色)∶1aabb(白色),即淡紫色和白色的比例为1:1。
    (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中获得了黄叶植株突变体(野生型为绿叶),已知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相关实验和技术,对该植物的叶色基因进行定位。①绿叶、黄叶基因分别用基因C/c表示,现用两个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因为测交比例代表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根据上述比例可推测,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该比例的获得说明三对基因中有两对基因是连锁关系,根据配子的基因型可推测是A和C连锁、a和c连锁,另外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形成的,基因的位置可用下图表示:
    ②以野生型绿叶植株为材料,人工构建的单体系(绿叶)中应有n种单体。若以一代杂交实验定位基因,可以选择“单体”(三体定位通过一代杂交无法实现),因为单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若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该单体会产生不含C基因的配子,当该单体与正常的黄叶个体杂交时,则会出现黄叶个体;具体杂交方案是将各种绿色单体与正常的黄色个体杂交。实验结果为:当子代出现表型及比例为黄叶和绿叶比例为1:1时,可将黄叶基因定位于该单体缺失的染色体上。
    12.抑郁症病因之一是长期压力等造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调控轴是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结构。在患者体内,反复的长时间刺激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度,引起缺氧,造成神经元损伤,进而使该轴的负反馈功能受损,出现调节紊乱。
    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在ACTH的作用下合成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肝脏等器官,促进 分解等应激反应的发生,还作用于 ,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 调节。
    (2)糖皮质激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与 是协同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神经元损伤的原因是 。
    (3)药物X能通过降血糖来缓解抑郁症。为验证药物X的药效,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小鼠若干只,药物S(用生理盐水配制,升糖药效),药物X(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血糖值>11.1mml/L,定为高血糖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
    ①完善实验思路:
    I.适应性饲养:随机选取小鼠若干,分甲、乙两组,数量比1:2。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Ⅱ.制备高血糖模型小鼠:选取适应性饲养的乙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连续处理数天, ,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
    Ⅲ.药效检测:选取适应性饲养甲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灌胃 ;把高血糖模型乙组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标为乙1、乙2, 。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②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坐标图,将实验各阶段的预期结果以曲线形式表示,并标注给药的时间 。
    ③分析与讨论:
    药物S的给药途径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都会影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建模。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 ,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以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
    【答案】(1) 肝糖原 下丘脑、垂体 神经-体液
    (2) 胰高血糖素 引起缺氧,细胞供能不足
    (3) 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一定量生理盐水 乙1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乙2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药物X 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
    【解析】(1)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调控轴调节的结果,作用于肝脏等器官,促进肝糖原分解等应激反应的发生,还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2)糖皮质激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能够升高血糖,故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根据题干“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度,引起缺氧,造成神经元损伤”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神经元损伤的原因是引起缺氧,细胞供能不足。
    (3)制备高血糖模型小鼠:选取适应性饲养的乙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
    药效检测:选取适应性饲养甲组小鼠,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把高血糖模型乙组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标为乙1、乙2,乙1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乙2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药物X。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
    由于药物X能通过降血糖来缓解抑郁症,故预测实验结果: 。
    分析与讨论: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
    13.科学家发现大部分的乳腺癌细胞都是雌激素敏感型,乳腺癌细胞会表达雌激素受体α(ERα),而且雌激素会促进肿瘤的生长。药物甲和药物乙对乳腺癌都有疗效,且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实验目的:验证药物甲和药物乙对乳腺癌都有治疗作用,且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实验材料:人乳腺癌细胞悬液、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甲、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乙、生理盐水、相应检查装置。
    (要求与说明:药物浓度用量不作要求;用增殖率反映癌细胞活性,检测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分组:取等量已知细胞密度的人乳腺癌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含细胞培养液的四组
    培养瓶中,然后置于. 中培养。
    ②处理:A组:乳腺癌细胞悬液+生理盐水;
    B组: ;
    C组: ;
    D组: ;
    ③检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乳腺癌细胞数量并计算乳腺癌细胞的
    (2)预测结果:请绘制一个柱状图表示实验结果 。
    (3)分析与讨论:
    ①雌激素可与位于肿瘤细胞 (填部位)的雌激素受体α(ERα)结合,形成 复合物。随后该复合物与DNA特定区域结合,影响 ,从而调节相应代谢过程。
    ②研究发现药物甲能抑制身体产生雌激素,而药物乙能加速雌激素受体的降解,请在以上两种药物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治疗乳腺肿瘤的新思路 。
    ③临床发现,男性也会患乳腺癌,请根据题中信息推测可能的原因: 。
    【答案】(1) CO2培养箱 乳腺癌细胞悬液+药物甲 乳腺癌细胞悬液+药物乙 乳腺癌细胞悬液+药物甲+药物乙 增殖率
    (2)
    (3) 细胞内(细胞质、细胞核、胞浆均可) 激素-受体 基因的表达 减少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的结合 该男性体内产生了较多的雌激素(乳腺细胞表达了更多的雌激素受体)
    【解析】(1)本实验要验证药物甲和药物乙对乳腺癌都有治疗作用,且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好,自变量为是否给予药物甲、药物乙以及同时给予药物甲和药物乙,因变量为乳腺癌细胞的数量,故实验需要分四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题干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可设计的实验思路如下:①分组:取等量已知细胞密度的人乳腺癌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含细胞培养液的四组培养瓶中,然后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
    ②处理:A组:乳腺癌细胞悬液+生理盐水;B组:乳腺癌细胞悬液+药物甲;C组:乳腺癌细胞悬液+药物乙;D组:乳腺癌细胞悬液+药物甲+药物乙;
    ③检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乳腺癌细胞数量并计算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率。
    (2)预测结果:药物甲和药物乙对乳腺癌都有疗效,且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好,所以B组、C组和D组乳腺细胞的增殖率都低于A组,且D组乳腺细胞的增殖率最低,柱状图表示的实验结果如图:
    (3)①雌激素为脂溶性激素,所以雌激素可与位于肿瘤细胞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α(ERα)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随后该复合物与DNA特定区域结合,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相应代谢过程。
    ②研究发现药物甲能抑制身体产生雌激素,而药物乙能加速雌激素受体的降解,因此可以研究通过减少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治疗乳腺肿瘤的新思路。
    ③分析题中信息可推测男性患乳腺癌的原因可能为该男性体内产生了较多的雌激素或该男性乳腺细胞表达了更多的雌激素受体。

    1.(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和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时,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没有振荡试管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两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
    D.标志重捕法调查小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答案】D
    【解析】静置的试管中的酵母菌大都沉于试管底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时,从试管上层吸取培养液计数没有振荡试,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A项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的特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若没有打开电灯,则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B项错误;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C项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种群密度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大,D项正确。
    2.(科学思维、科学探究)Cu2+能与α-淀粉酶牢固结合而使酶失活。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两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
    实验一: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探究一定范围内淀粉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二:各组均加入等量微量Cu2+,其他条件与实验一相同,测定酶促反应速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相同
    B.实验一和实验二都应在淀粉足量的情况下进行
    C.Cu2+是通过与淀粉竞争相同的结合位点使酶失活
    D.若略微升高实验一的反应温度,酶促反应速率会与实验二接近
    【答案】C
    【解析】A、分析题意,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自变量都淀粉的含量(实验二各组都有等量微量Cu2+,也属于无关变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A正确;
    B、分析题意,实验一和实验二都是测定一定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为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行,两组实验中的淀粉量都应保持过量的状态,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Cu2+能与α-淀粉酶牢固结合而使酶失活,无法得知Cu2+与淀粉的结合位点是否与α-淀粉酶和淀粉的结合位点相同,也可能是通过与其它位点结合导致酶空间结构变化而失活,C错误;
    D、分析题意,实验一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若略微升高实验一的反应温度,酶活性降低,则酶促反应速率会接近实验二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
    3.(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沉淀物,S1~S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为密度梯度离心
    B.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C.S1、S2、S3和S4中均有多种酶
    D.P1、P2、P3和P4中均有膜结构
    【答案】C
    【解析】A、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DNA存在于S1、S2、P1、P2和P3中,B错误;
    C、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多种代谢反应,内含多种酶,S1、S2、S3和S4中均含有细胞质基质,因此含有多种酶,C正确;
    D、P4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4.(科学思维、科学探究)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 37℃、适宜 pH 等条件下,用 NaCl 和CuSO4溶液,研究 Cu2+、Cl-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 Na+和 SO42-几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可变因素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
    B.Q 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较 P 点的长
    C.实验说明 Cu2+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
    D.若将温度提高至 60℃,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上移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无机盐溶液的种类和淀粉溶液浓度是自变量,A错误;
    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Q点和P点的淀粉水解速率相同,但Q点对应的淀粉溶液浓度更大,所以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比P点长,B正确;
    C、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淀粉水解速率保持相对稳定时,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全部充分参与催化反应时,甲组>乙组>丙组,说明Cu2+没有使唾液淀粉酶失活,但降低了酶的活性,说明其是酶的抑制剂,但不能说明Cu2+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也有可能是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活性降低,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在37℃条件下完成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因此若将温度提高至60°C,酶活性降低,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下移,D错误。
    故选B。
    5.(科学思维、科学探究)麦胚富含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但由于其含有的脂肪酶会使脂肪水解,从而极易酸败变质。为了延长麦胚储藏期,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的种类和无机盐浓度
    B.麦胚极易酸败可能是由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造成的
    C.NaCl浓度为4×10-9ml/L时,对脂肪酶的抑制效果较好
    D.KCl几乎不影响脂肪酶的活性,可用于延长麦胚储藏期
    【答案】D
    【解析】A、分析题图,横坐标为无机盐浓度,即无机盐浓度为自变量,图中共有三条曲线,故无机盐的种类也为本实验的自变量,A正确;
    B、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根据题干信息:麦胚富含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但由于其含有的脂肪酶会使脂肪水解,从而极易酸败变质,故麦胚极易酸败可能是由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造成的,B正确;
    C、由题图可知,NaCl浓度为4×10-9ml/L时,脂肪酶相对活性最低,故NaCl浓度为4×10-9ml/L时,对脂肪酶的抑制效果较好,C正确;
    D、KCl几乎不影响脂肪酶的活性,但高活性脂肪酶会使脂肪水解,从而使麦胚极易酸败变质,因此抑制脂肪酶活性才有利于延长麦胚储藏期,D错误。
    故选D。
    6.(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加快
    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C
    【解析】A、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A正确;
    B、由表格可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B正确;
    C、由表格可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C错误;
    D、阻断副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检测到兴奋,D正确。
    故选C。
    7.(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为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反应的关系,研究人员制备了4种结构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叶绿体A:双层膜结构完整;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类囊体略有损伤;叶绿体C:双层膜瓦解,类囊体松散但未断裂;叶绿体D:所有膜结构解体,破裂成颗粒或片段。用Fecy(具有亲水性)或DCIP(具有亲脂性)替代NADP+为电子受体,以相对放氧量表示光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备叶绿体悬液时,将叶绿体放入等渗的酸碱缓冲液中,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B.ATP的产生依赖于跨类囊体薄膜的H+浓度梯度,以DCIP为电子受体进行的实验中,ATP产生效率最低的是叶绿体D
    C.叶绿体A和叶绿体B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双层膜对以DCIP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有明显阻碍作用
    D.该实验中光反应速率最高的是叶绿体C,可能原因是无双层膜阻碍和类囊体松散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
    【答案】C
    【解析】A、制备叶绿体悬液时,可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酸碱缓冲液,防止叶绿体渗透吸水或失水,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A正确;
    B、ATP 的合成依赖于H+顺浓度梯度通过囊体薄膜上的 ATP 合成酶,叶绿体 A、B、C、D 类囊体薄膜的受损程度依次增大,因此 ATP 的产生效率逐渐降低,因此ATP产生效率最低的是叶绿体D,B正确;
    C、比较叶绿体 A 和叶绿体 B的实验结果,实验一中叶绿体 B 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 Fecy为电子受体的放氧量明显大于双层膜完整时,实验二中叶绿体 B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DCIP 为电子受体的放氧量与双层膜完整时无明显差异,说明叶绿体的双层膜对以Fecy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有明显阻碍作用,C错误;
    D、在无双层膜阻碍、类囊体松散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类囊体上的色素吸收光能,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所以该实验中,光反应速率最高的是叶绿体 C,D正确。
    故选C。
    8.(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会抑制胚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JA和乙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激素,为探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的作用,研究者以萌发的水稻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为进一步探究盐胁迫下,JA和乙烯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又按下表分组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各实验组②-⑥加入等量等浓度的NaCl溶液,对照组①加入等量的清水,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B.在盐胁迫条件下,JA和乙烯在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乙烯合成抑制剂对JA导致的水稻胚根生长抑制几乎无缓解作用
    D.JA最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间接抑制水稻胚根生长的
    【答案】D
    【解析】 A、分析比较柱形图中4组实验或表中①②④组可知JA和乙烯对水稻胚根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正确;
    B、分析表中①②④⑥组可知JA和乙烯在抑制胚根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比较表中④⑤组可知乙烯合成抑制剂对JA导致的胚根生长抑制几乎无缓解作用,C正确;
    D、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测乙烯是通过促进JA的合成间接抑制胚根生长的,D错误。
    故选D。
    9.(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探究干旱与脱落酸的关系,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落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抑制剂
    B.ABA由成熟绿叶和果实等特定器官合成
    C.实验数据显示,ABA对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茎叶伸长起抑制作用
    D.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下降
    【答案】B
    【解析】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故脱落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抑制剂,A正确;
    B、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B错误;
    C、由图可知,野生型的茎叶增加长度低于ABA突变型植株,野生型的根增加长度高于ABA突变型植株,故ABA对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茎叶伸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
    D、ABA能促进气孔的关闭,故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下降,D正确;
    故选B。
    10.(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自花传粉、雌雄同株植物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内的染色体如图所示。抗倒伏基因D位于突变型的4号染色体上,易染条锈病基因T位于突变型的8号染色体上,野生型相应染色体上分布着隐性基因d、t。将野生型和纯合突变型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统计并检测的基因型及相应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需完成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测序。突变体4号和8号染色体上D、T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研究人员发现易染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结果与理论有差异,又重复做了该实验,发现基因型TT,Tt、tt的个体数量之比总是与表中数据接近,即TT:Tt:tt≈___________。研究人员从雌雄配子活性的角度提出一种假说:雌配子活性均正常,含____(填“T”或“t”)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___________,含另一等位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
    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以上假说,并预测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设计: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
    (3)自交,中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1) 12 基因突变
    (2) 1:4:3 T 1/3 F1与野生型做正交和反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 F1作父本时,子代中易染条锈病植株:抗条锈病植株=1:3F1作母本时,子代中易染条锈病植株:抗条锈病植株=1:1
    (3)9/32
    【解析】(1)由图1可知,该自花传粉、雌雄同株植物有12对同源染色体,因此为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需完成12条染色体的DNA测序。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由表中数量可知:F2中TT:Tt:tt≈1:4:3。野生型(tt)和纯合突变型(TT)杂交得到F1(Tt),若不考虑配子活性下降,则F1自交获得F2中TT:Tt:tt应为1:2:1。与实际比值相比,F2中tt的比例增大,由此可知含T基因的配子成活率下降,由“假设雌配子活性均正常”可以推知,F1产生的含T基因的雄配子和含t基因的雄配子之比为1:1,若含T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x,含t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由配子法和“F2中TT:Tt:tt 1:4:3”可以知,合T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1/3。由题可知,实验目的有:①雌配子活性均正常;②含T基因的雄配子成活率为1/3,含t基因的雄配子活性均正常。因此应设计F1与野生型做正交和反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若F1做父本,则杂交子代中易染条镑病植株与抗条铸病植株的比例为1:3;若F1做母本,则杂交子代中易染条诱植株与抗条锈病植株的比例为1:1。
    (3)由亲代和F2的基因型发相应基因型个体数可知: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dtt,纯合突变型的基因型为DDTT,若F1自交,F2中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植株(D_tt)占3/4×3/8=9/32。
    11.(科学思维、科学探究)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白发、脱发,其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去甲肾上腺素能使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引发干细胞耗竭,黑色素细胞减少;Gas6蛋白能够促进毛囊细胞干细胞正常增殖分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过度紧张、焦虑可通过途径①②调节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在途径①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 (填“激素”或“神经递质”)。通过途径②使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异常增殖的调节方式为 调节,该途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进行传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膜上的 来调节其增殖分化。
    (2)途径③中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调控轴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该调节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体现了激素 的作用特点,其中CRH只能作用于垂体的根本原因是 。
    (3)根据以上研究,提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的合理想法 (写出一点)。
    (4)动物实验结果显示,RTX(一种化学物质)会促使小黑鼠体毛变白,有人提出假设,认为以上现象是RTX引起免疫系统对黑色素细胞进行免疫攻击导致的。
    ①为验证以上假设,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实验:
    I.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免疫系统正常小黑鼠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乙。甲组小黑鼠注射适量的RTX,乙组小黑鼠注射 。
    Ⅱ.将生长状况相似的 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丙、丁。丙组与甲组小黑鼠做相同处理,丁组与乙组小黑鼠做相同处理。
    Ⅲ.将四组小黑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观察 。
    ②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各组具体实验处理及预测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答案】(1) 神经递质 神经—体液 电信号/局部电流 (特异性)受体
    (2) 分级 微量高效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只在垂体中表达
    (3)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或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
    (4) 等量的生理盐水 免疫系统缺陷的小黑鼠 小黑鼠的体毛颜色 验证RTX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小鼠毛色实验记录表
    【解析】(1)分析题图, 途径①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通过反射弧释放的,属于神经递质;途径②表示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故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该途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进行传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膜上受体调节其增殖分化。
    (2)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因为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只在垂体中表达,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
    (3)由图可知,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过度增殖分化耗竭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故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
    (4)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RTX(一种化学物质)会促使小黑鼠体毛变白RTX引起免疫系统对黑色素细胞进行免疫攻击导致的,实验的自变量是RTX的有无和免疫系统是否正常,因变量是小鼠体毛是否变白, 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I.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免疫系统正常小黑鼠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甲、乙。甲组小黑鼠注射适量的RTX,乙组小黑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Ⅱ.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免疫系统缺陷的小黑鼠平均分为两组,编号为丙、丁。丙组与甲组小黑鼠做相同处理,丁组与乙组小黑鼠做相同处理。
    Ⅲ.将四组小黑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小黑鼠的体毛颜色。
    ②结合本实验的预期假设可知,验证RTX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小鼠毛色实验记录表如下:

    12.(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下图是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的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的途径主要有2条:第一,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相关副交感神经兴奋,最终神经末梢分泌神经递质与图中 结合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第二,血糖浓度升高还可以通过 (填结构或物质名称)使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经过细胞呼吸和信号转导,促进 ,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2)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N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以促进 ,进而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血糖浓度降低。
    (3)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组织细胞膜上蛋白N对胰岛素不敏感。某磺脲类降糖药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此药物是不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最佳用药?并说明理由。
    (4)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Ⅱ型糖尿病治疗因子—FGF1,它调节血糖时必须依赖胰岛素。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验证上述观点。
    实验材料:模型小鼠、胰岛素抑制剂、生理盐水、FGF1、注射器、血糖测定仪等。
    ①有小组设计了实验的分组表格,请将表格补充完整。(用“+”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实验分组表格
    ②若实验后测得的血糖浓度大小为 ,则上述观点成立。
    ③请推测FGF1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答案】(1) 蛋白M 神经调节 GLUT2 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
    (2)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3)不是,该种糖尿病致病原因是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膜上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而磺脲类降糖药物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葡萄糖吸收障碍
    (4) 实验分组表格
    丙>甲>乙(或加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组>加生理盐水组>加FGF1组,只需加的物质与组别对应即可) FGF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功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解析】(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相关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即图中的蛋白M,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还可以通过GLUT2使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使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数量增多,经过细胞呼吸和信号转导,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Ca2+内流,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2)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N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以促进含GLUT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
    (3)磺脲类降糖药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但不能作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最佳用药;该种糖尿病致病原因是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膜上缺乏葡萄糖转运蛋白,而磺脲类降糖药物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葡萄糖吸收障碍。
    (4)①实验目的是验证Ⅱ型糖尿病治疗因子FGF1,调节血糖时必须依赖胰岛素。而实验分组,即自变量的处理,甲组,向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即不进行药物治疗,II型糖尿病鼠的血糖是偏高的,则乙组,向每只小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FGFl溶液,作为治疗的阳性对照组,即FGF1可使I型糖尿病鼠的血糖降低,丙组,向每只小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FGF1溶液和胰岛素抑制剂,即通过胰岛素抑制剂来抑制自身产生的胰岛素的作用,观察仅FGF1能否降低血糖;实验分组表格补充完整如下图
    ②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须保证无关变量要一致,即实验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在实验前甲乙丙三组的血糖平均值基本相同,甲组为空白对照,实验前后血糖不变,乙组为治疗的阳性对照,故实验后血糖比实验前低,丙组为实验组,胰岛素抑制剂使胰岛素失去作用,不仅FGF1不能发挥降糖作用,且胰岛素的相对量减少,还使血糖值升高,因此实验后测得的血糖浓度大小为丙>甲>乙(或加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组>加生理盐水组>加FGF1组,只需加的物质与组别对应即可)。
    ③由题干信息可知,II型糖尿病典型的特征是出现胰岛素抵抗,其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故可推测,FGF I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功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研究者检测了长期注射吗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如图。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吗啡减缓伤口愈合
    B.阿片受体促进伤口愈合
    C.生理条件下体内也有吗啡产生
    D.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
    【答案】A
    【解析】A、通过野生型鼠注射生理盐水组和注射吗啡组对比,发现注射吗啡组创伤面积相对大小愈合较慢,故得出吗啡减缓伤口愈合的结论,A符合题意;
    B、通过野生型鼠注射生理盐水组和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生理盐水组对比,阿片受体缺失鼠与正常鼠创伤面积相对大小愈合相比,阿片受体缺失鼠愈合更快一些,因此阿片受体不能促进伤口愈合,B不符合题意;
    C、生理条件下体内没有吗啡产生,C不符合题意;
    D、通过阿片受体鼠注射吗啡和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吗啡组对比,阿片受体缺失鼠注射吗啡创伤愈合较快,但不能得出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2O2分解生成O2导致压强改变
    B. 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 250s时I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 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解析】A、H2O2分解产物是H2O和O2,其中O2属于气体,会导致压强改变,A正确;
    B、据表分析可知,甲中溶液酶或无机催化剂等,乙中是底物,应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B正确;
    C、三组中的H2O2溶液均为2ml,则最终产生的相对压强应相同,据表可知,250s之前(200s)I组反应已结束,但II组和III组压强仍未达到I组的终止压强10.0,故250s时Ⅱ组和Ⅲ组反应仍在进行,C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对比I、II组可知,在相同时间内I组(含过氧化氢酶)相对压强变化更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正确。
    故选C。
    3.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 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 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 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答案】D
    【解析】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力较强,故观察有丝分裂时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A正确;
    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每一个时期的特点,B正确;
    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更利于观察细胞的染色体变化,C正确;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比分裂期占比更大,应该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低的材料观察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D。
    4.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
    A. 温度B. 底物C. 反应时间D. 酶量
    【答案】B
    【解析】A、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温度都为45℃,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温度,A错误;
    B、由题干分析,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正确;
    C、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反应时间均为12min,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反应时间,C错误;
    D、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酶量一致,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酶量,D错误。
    故选B。
    5.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 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 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 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C
    【解析】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是无关变量,A错误;
    B、氧气的有无是自变量,B错误;
    C、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比值为1:1,因此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
    D、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能量多;无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能量少,D错误。
    故选C。
    6.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去叶片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 越迟使用IAA处理,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明显
    C. 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 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A
    【解析】A、切去叶片,目的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
    B、据图分析,越迟使用IAA处理,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越低,因此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弱,B错误;
    C、有图分析,不使用IAA处理,只有乙烯,会促进叶柄脱落;越早使用IAA会抑制叶柄脱落,因此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C错误;
    D、图中,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均表现为抑制折断,因此不能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A。
    7.(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答案】B
    【解析】A、左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对照组4比较,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右图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3曲线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
    C、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乙应该防止其果实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落叶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
    故选B。
    8.(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答案】B
    【解析】A、图甲显示远红光使种子赤霉素含量下降,进而抑制种子萌发,与图乙结果相符,而不是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A错误;
    B、图甲显示红光能使种子赤霉素含量增加,其机理为红光将光敏色素激活,进而调节相关基因表达,B正确;
    C、图乙显示红光处理6天左右莴苣种子开始萌发,赤霉素处理10天时莴苣种子开始萌发,两种处理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不同,C错误;
    D、红光处理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二者作用相反,所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低,D错误。
    故选B。
    9.(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答案】B
    【解析】A、为提高扞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
    B、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
    C、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
    D、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故选B。
    10.(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
    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
    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
    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A、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乙烯主根长度反而减少,说明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A正确;
    B、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赤霉素,主根长度增长,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B正确;
    C、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C正确;
    D、同时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与单独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减少,说明乙烯抑制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D。
    11.(2023·山东·高考真题)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答案】D
    【解析】A、据表格和题图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结构Ⅰ,生长变慢,推测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
    BC、据表格可知,在①处切断,该幼苗缓慢生长且弯曲,而在②处切断后,该幼苗不能生长,推测①②之间含有生长素,且具有感光部位;推测可能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①②之间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BC不符合题意;
    D、在②处切断和在③处切断,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幼苗都不生长、不弯曲,说明此时不能产生生长素,也无法得出有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__________的各代昆虫进行__________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__________效应。
    (3)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4)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①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____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__________。
    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 ①. 隐性 ②. 乙 ③. 性别 ④. 直翅红眼雌:直翅紫红眼雌:直翅红眼雄:直翅紫红眼雄=3:1:3:1
    (2)显性致死 (3)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4:17
    (4) ①. 黑体突变体和紫红眼突变体 ②. F1随机交配得F2
    ③.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红眼=9∶3∶3∶1 ④. 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2∶1∶1
    【解析】
    【小问1详解】
    杂交组合乙分析:紫红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交配,F1全为红眼,F2红眼∶紫红眼=3∶1,可得红眼为显性,紫红眼为隐性,因此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乙的各代昆虫进行性别鉴定;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直翅红眼雌:直翅紫红眼雌:直翅红眼雄:直翅紫红眼雄=3:1:3:1,子代表型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与性别无关,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直翅=2∶1,不为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3:1,因此卷翅基因具有纯合显性致死效应。
    【小问3详解】
    由于卷翅基因具有纯合显性致死效应,设其基因用A表示,丙、丁两组的F1均为红眼,只看卷翅和直翅这对性状,则杂交组合丙的F1的卷翅Aa∶直翅aa=2∶1,即2/3Aa、1/3aa,杂交组合丁的F1卷翅Aa∶直翅aa=1∶1,即1/2Aa、1/2aa,丙、丁两组的F1全部个体混合,则Aa为2/3+1/2=7/6、aa=1/3+1/2=5/6,即Aa占7/12、aa占5/12,自由交配,则A的配子为7/12×1/2=7/24,a=1-A=17/24,则Aa:aa=(2×7/12×17/12):(17/12×17/12)=14:17,即理论上其子代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4:17。
    【小问4详解】
    实验思路:选择黑体突变体和紫红眼突变体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表型及个数。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若统计后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黑体紫红眼=9∶3∶3∶1,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红眼:黑体红眼=2∶1∶1,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3.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产生渴觉。
    (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mL清水与1000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______。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
    (3)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①完善实验思路:
    I.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______湿润神经。
    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___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___,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
    IV.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
    设计用于记录Ⅲ、IV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
    ③分析与讨论: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______
    【答案】(1)①.条件 ②.大脑皮层
    (2)①.曲线A ②. 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③.淡盐水
    (3)①.生理盐水②. 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③.减压神经④. 血压上升;
    ⑤. 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因血压升高而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机体稳态被破坏
    【解析】
    【小问1详解】
    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渴觉的产生部位也是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清水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饮用清水后,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应引用淡盐水,以同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离子。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则实验可通过刺激不同部位,然后通过血压的测定进行比较,结合实验材料可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①完善实验思路:I.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以保证其活性。
    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
    IV.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②预测实验结果:由于减压神经被结扎,该生理过程被抑制,则预期结果是血压上升。表格可设计如下:
    ③分析题意可知,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称为减压反射,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可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因血压升高而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机体稳态被破坏。
    14.(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下图是海马区某侧支LTP产生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以上机制示意图,LTP的发生属于______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2)若阻断NMDA受体作用,再高频刺激突触前膜,未诱发LTP,但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据图推断,该电现象与_______内流有关。
    (3)为了探讨L蛋白的自身磷酸化位点(图中α位和β位)对L蛋白自我激活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四种突变小鼠甲、乙、丙和丁,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注:“+”多少表示活性强弱,“-”表示无活性。
    据此分析:
    ①小鼠乙在高频刺激后______(填“有”或“无”)LTP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 ;
    ②α位的自身磷酸化可能对L蛋白活性具有________作用。
    ③在甲、乙和丁实验组中,无L蛋白β位自身磷酸化的组是__________。
    【答案】(1)正
    (2)Na+
    (3)无 小鼠乙L蛋白突变后阻断了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与L蛋白结合,则无法促进NO合成酶生成NO,进而无法形成LTP 抑制 丁
    【解析】(1)由题图可以看出,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变化,会促进NO合成酶生成NO,进一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更多谷氨酸,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2)阻断NMDA受体的作用,不能促进Ca2+内流,从而不能形成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不能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从而不能产生LTP,但是谷氨酸还可以与AMPA受体结合,促进Na+内流,从而引发电位变化。
    (3)①由题表数据可以看出,小鼠乙L蛋白突变后,阻断了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与L蛋白结合,则无法促进NO合成酶生成NO,进而无法形成LTP。
    ②小鼠甲L蛋白的α位突变为缬氨酸以后,该位点不能发生自身磷酸化,与正常小鼠相比(α位可以发生自身磷酸化),L蛋白活性增强,说明α位发生自身磷酸化可能会对L蛋白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③丁组小鼠L蛋白编码基因缺失,则不能形成L蛋白,无法发生L蛋白β位自身磷酸化。
    15.(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些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生物固氮、分解淀粉和抑制病原菌等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分解淀粉的固氮细菌,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____ 。
    (2)现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H,其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效果见表。据表推测该抗菌肽对_________________的抑制效果较好,若要确定其有抑菌效果的最低浓度,需在__________μg·mL-1浓度区间进一步实验。
    注:“+”表示长菌,“-”表示未长菌。
    (3)研究人员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H的淀粉酶编码基因M构建高效表达质粒载体,转入大肠杆菌成功构建基因工程菌A。在利用A菌株发酵生产淀粉酶M过程中,传代多次后,生产条件未变,但某子代菌株不再产生淀粉酶M。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研究人员通过肺上皮干细胞诱导生成肺类器官,可自组装或与成熟细胞组装成肺类装配体,如图所示。肺类装配体培养需要满足适宜的营养、温度、渗透压、pH以及_____(答出两点)等基本条件。肺类装配体形成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___(填“是”或“否”)。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耐药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科研人员拟用MRSA感染肺类装配体建立感染模型,来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是否对MRSA引起的肺炎有治疗潜力。以下实验材料中必备的是______。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肺类装配体 ②MRSA感染的肺类装配体 ③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 ④生理盐水 ⑤青霉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 ⑥万古霉素(抗MRSA的药物)
    【答案】(1)无机盐、淀粉
    (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1.73~3.45
    (3)淀粉酶编码基因M发生突变;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丢失
    (4)无菌、无毒环境,含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 否
    (5)②③④⑥
    【解析】(1)由题意可知,根际促生菌具有固氮作用,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因此用于筛选根际促生菌的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和淀粉。
    (2)由题表可知,在抗菌肽浓度为3.45-55.20 μg·mL-1范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不能生长,表明该抗菌肽对它们的抑菌效果较好;因为抗菌肽的浓度为1.73μg·mL-1时,它们均能生长,所以要确定抗菌肽抑菌效果的最低浓度,应在1.73~3.45 μg·mL-1的浓度区间进一步实验。
    (3)在利用A菌株发酵生产淀粉酶M过程中,传代多次后,生产条件未变,但某子代菌株不再产生淀粉酶M,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编码基因M发生突变;或者是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丢失。
    (4)肺类装配体培养需要满足适宜的营养、温度、渗透压、pH以及无菌、无毒环境,含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等基本条件;由图示可知,肺类装配体形成的过程中没有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只涉及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内容。
    (5)科研人员拟用MRSA感染肺类装配体建立感染模型,来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是否对MRSA引起的肺炎有治疗潜力,必备实验材料为:②MRSA感染的肺类装配体、 ③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④生理盐水(设置对照实验使用)、 ⑥万古霉素(抗MRSA的药物,比较解淀粉芽孢杆菌H抗菌肽的疗效),故选②③④⑥。
    组别
    光照射处理方式
    发芽情况
    对照组
    无光照
    不发芽
    组1
    红光
    发芽
    组2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3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实验项目
    叶绿体A
    叶绿体B
    叶绿体C
    叶绿体D
    实验一:以Fecy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
    100
    167.0
    425.1
    281.3
    实验二:以DCIP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
    100
    106.7
    471.1
    109.6
    组别
    ①对照组
    ②乙烯组
    ③乙烯+JA合成抑制剂
    ④JA组
    ⑤JA+乙烯合成抑制剂
    ⑥乙烯+JA组
    胚根长度(cm)
    9.0
    4.8
    9.0
    4.8
    4.9
    3.9
    基因型
    DD
    Dd
    dd
    TT
    Tt
    tt
    相应基因型数目
    507
    1028
    498
    340
    1362
    1021
    组别
    处理
    实验结果

    免疫系统正常小黑鼠+RTX
    产生白毛

    免疫系统正常小黑鼠+生理盐水
    不产生白毛

    免疫系统缺陷小黑鼠+RTX
    不产生白毛

    免疫系统缺陷小黑鼠+生理盐水
    不产生白毛
    组别



    处理方法
    生理盐水
    FGF1
    胰岛素抑制剂
    组别



    处理方法
    生理盐水
    +
    -
    -
    FGF1
    -
    +
    +
    胰岛素抑制剂
    -
    -
    +
    组别



    处理方法
    生理盐水
    +
    -
    -
    FGF1
    -
    +
    +
    胰岛素抑制剂
    -
    -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在①处切断

    弯曲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杂交组合
    P
    F1
    F2

    紫红眼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
    直翅紫红眼
    直翅紫红眼

    紫红眼突变体、野生型
    直翅红眼
    直翅红眼∶直翅紫红眼=3∶1

    卷翅突变体、卷翅突变体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卷翅突变体、野生型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1∶1
    卷翅红眼∶直翅红眼=2∶3

    正常
    小鼠




    α位突变为缬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α位突变为天冬氨酸,阻断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与L蛋白结合
    β位突变为丙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L蛋白编码基因确缺失
    L蛋白活性
    +
    ++++
    ++++
    +
    -
    高频刺激
    有LTP
    有LTP
    ?
    无LTP
    无LTP
    测试菌
    抗菌肽浓度/(µg•mL-1)
    55.20
    27.60
    13.80
    6.90
    3.45
    1.73
    0.86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枯草芽孢杆菌
    -
    -
    -
    -
    -
    +
    +
    禾谷镰孢菌
    -
    +
    +
    +
    +
    +
    +
    假丝酵母
    -
    +
    +
    +
    +
    +
    +
    相关试卷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2细胞的能量利用与供应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原卷版docx、专题01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1 实验探究(分层练)-【考点解密】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解密与预测(浙江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