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法不可违
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教学目标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新课标P13)
1. 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
2. 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违法无小事,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教学难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请同学们根据经验回答: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学生发言。
师总结:法不可违,违法必究。因为小勤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所以实施了违法行为。假如小勤多了解法律知识,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法治课堂——《法不可违》。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必须做而没有做或者不应当做而做了,都是违法行为。总之,违法行为就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接下来,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分析以下案例:这些行为有哪些危害?触犯了何种法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镜头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一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学生分组回答,互相点评。
师总结: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其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是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陈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是刑事违法行为。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用图示法来对三种违法行为进行区分(课件展示:涉及法律、承担责任。)
预防犯罪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身边的违法行为来进行分析。
图片展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这些是什么违法行为?
教总结: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比如,某同学没有完成作业,担心老师批评、家长责备,就拨打110报警电话,谎称自己路遇劫匪,书包被抢走了。当事人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一起来看几个案例: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后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发言。
师总结:上述行为都是违法的。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影响双方的合作;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三个案例中,一个是合同违约行为,两个是民事侵权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侵犯他人民事权利,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那么我们应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呢?
学生据实回答自己的观点即可。
师归纳:要想远离违法行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第三,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拓展:民法中的基本原则。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违法行为及其种类,知道了身边的一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将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eq \b\lc\{(\a\vs4\al\c1(违法无小事\b\lc\{(\a\vs4\al\c1(什么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b\lc\{(\a\vs4\al\c1(\b\lc\ \rc\}(\a\vs4\al\c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b\lc\{\rc\}(\a\vs4\al\c1(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解,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