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017453/0-17222419160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017453/0-17222419160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基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017453/0-17222419161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同步测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
1.1751-1780年的30年间,英国离开农业的人口总数为75000人……1821-1830年间为267000人。到1851年时,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圈地运动持续进行D.城市集中优势资源
2.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的相伴的无穷机遇。然而,这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他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
A.丰富了大众的物质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增加了社会的阶层流动D.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质
3.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拥有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逐步成为印度的实际主宰者。1813年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的开展B.英国生产方式的改变
C.东印度公司经营策略调整D.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
4.19世纪40年代,美国大学里逐渐发展出新的学术组织——系,可以帮助学生专注于专业化的课程,为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农业、机械、矿业等专业开始繁荣,大学的古典课程开始向实用性课程过渡。据此可推知( )
A.美国率先开始高等教育的改革B.工业国家普及高等教育成效显著
C.工业革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自然科学进步引起教育内容变化
5.18世纪中后期,产业化使英国棉纺织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棉纺品大受欢迎。不过,原棉的供应和价格成为制约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为当时将棉籽从棉花中分离出去是手工进行,成本高且费工费时,问题直到1793年才得到圆满解决。这主要归功于
A.哈格里夫斯B.克隆普顿C.惠特尼D.瓦特
6.传统的英国男尊女卑,妇女是男士附庸,但是1851年英国五分之一的女性参加了工作,职业主要分布在纺织业、服装业、采矿业、金属业等行业门类,职业妇女的人数在全国劳动者中占约30%,在产业分布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说明( )
A.妇女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C.工业革命推动妇女独立D.工业化改善了家庭结构
7.下表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据此可推知( )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形成B.英国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C.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推广D.世界市场初步确立起来
8.1884年12月3日的《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这一广告揭示了( )
A.专利技术保护主义B.新型营销方式出现
C.新技术革命的弊端D.英国经济结构变化
9.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统计,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 )
A.美国已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
C.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D.国家干预渗透科技领域
10.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规定∶“任何印花织品如不是在不列颠制造的话,都不得在王国范围内被任何人使用。”这一规定表明,此时英国
A.注重保护新兴棉纺织业B.开始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C.加紧了对海外市场拓展D.极力维护世界工厂地位
11.大约从15世纪开始,大量英国农民渐次离开土地,从自耕农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则颁布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倒班制、罚款等举措以攫取更大利润。上述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关系的变革B.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力大幅提高D.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12.下面是1770~1861年工业、农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变化表。据此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升B.国民经济体系日趋合理
C.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农业产值下滑趋势严重
二、非选择题
13.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概述英国近代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每个阶段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即可)。
(2)参照上述模式,尝试为苏俄(联)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每个阶段需包涵时间、名称、史实与特征等三个基本要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1865年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19世纪50年中叶,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英国的粮食和肉类当时基本上自给有余,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这些主要用以供应日益发展的工业,以便出口制成品。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农业由繁盛转入长期而深刻的危机之中。当时世界市场上出现了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外国产品,如美国产品。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
——摘编自汪建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业之盛衰》
材料二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农业为例,简析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英国人曾戏泰晤士河为“泰晤士老爹”,它曾经是一条美丽的河流。1847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副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并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并赋诗哀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此时,英国的河流污染防治才真正走上了健全的法制轨道。同样重要的是,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整治泰晤士河,英国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土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C
7.A
8.C
9.C
10.A
11.A
12.C
13.(1)第一阶段: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市场。
第二阶段:《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第三阶段: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代议制民主逐步完善为近代化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第四阶段:战后英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16世纪—1917年 准备阶段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近段代化历程的探索。
1917年至二战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废除沙皇专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引导一种新的国家制度,使工人成为了国家的主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发展。
二战后至1992年 成熟与全球扩张阶段 苏联与美国成为战后世界超级大国,开始了势力争夺;进行势力扩张,增强苏联影响力。
1992年以后 新的转型迹象 苏联解体后,开始沿用资本主义发展方式, 破除传统战略,开始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了影响力颇深的国家。
14.(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农业收入增加;粮食和牲畜产量高。
原因:经营农业的观念的更新;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海外市场扩大。
(2)成就: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全脱贫;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任答3点即可)
特点:成就巨大;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任务(或目标)明确;涉及面广。
(3)问题:农业发展中农民的利益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动力问题。
15.示例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煤炭大量使用、森林被大量砍伐、技术制约、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严重污染。泰晤士河由一条美丽的河流变为外表污秽的“流浪汉”。
20世纪,环境污染也逐渐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重视。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泰晤士河重获新生,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注重环保立法;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1)
10%
1913年
15%
11%
13%
8%
4%
年份
工业比重
农业比重
其他
1770年
23.6%
45%
31.4%
1821年
31.9%
26.1%
42%
1861年
40%
17.8%
42.2%
时间
阶段名称
特征
15-16世纪
准备阶段
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造出一个断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
成熟与全球扩张阶段
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使命”。
二战以后
新的转型迹象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是全伦敦各等级比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