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试卷(解析版),共19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3·15晚会曝光了天津一家专业生产防火玻璃的企业造假,“防火玻璃”不防火,其实是普通的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是用普通玻璃加热软化然后通过急速冷凝技术得到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都没有固定的熔点
B. 氮化硅陶瓷与玻璃不同,不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碳酸钠和石灰石
D. 玻璃瓶盛装烧碱溶液,须用橡胶塞
【答案】C
【解析】
【详解】A.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都是混合物,都没有固定的熔点,A项正确;
B.氮化硅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正确;
C.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砂、纯碱和石灰石,C项错误;
D.玻璃中的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有黏性的硅酸钠,须用橡胶塞,D项正确;
本题选C。
2. 一氧化碳是合成一系列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和中间体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燃烧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 等质量的C燃烧生成比生成CO放出的能量多
C. C和反应生成CO是放热反应
D. 断裂CO和中的碳氧键吸收的能量一样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
B.等质量的C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要多,故B正确;
C.C和反应得到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CO和中的碳氧键不同,断键吸收的能量不一样多,故D错误;
选B。
3. 某工厂用氨制硝酸和铵盐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设备1中反应属于氮的固定
B. 设备1中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设备2中与空气的体积比为最为适宜
D. 实验室中不能用加热硝酸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设备1中进行氨气的催化氧化,即NH3与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O和H2O,根据原子守恒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生成的NO通入到设备2中,继续向设备2中通入空气,将NO最终氧化为硝酸,设备3为NH3和HNO3反应制得NH4NO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设备1中进行氨气的催化氧化,是由NH3转化为NO,故设备1中的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设备1中进行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反应中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即设备1中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将生成的NO通入到设备2中,继续向设备2中通入空气,将NO最终氧化为硝酸,反应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即设备2中与O2的体积比为最为适宜,而不是与空气的体积比,C错误;
D.已知NH4NO3是一种烈性炸药,受热时将发生爆炸,故实验室中不能用加热硝酸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D正确;
故答案为:D。
4. 准扬菜发源于江苏扬州、淮安一带,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中国四大菜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蟹粉狮子头的材料之一猪肉所含的脂肪能水解得到丙醇
B. 鸡汁煮干丝中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中不一定都含有硫元素
C. 平桥豆腐、文思豆腐所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D. 拆烩鲢鱼头所用春笋中含量很高的纤维素和天然橡胶主要成分的元素组成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蟹粉狮子头的材料之一猪肉所含的脂肪能水解得到甘油即丙三醇,而得不到丙醇,A错误;
B.氨基酸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还可能含有P、S等元素,即鸡汁煮干丝中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中不一定都含有硫元素,B正确;
C.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C错误;
D.拆烩鲢鱼头所用春笋中含量很高的纤维素,主要成分为(C6H10O5)n,含有C、H、O三种元素,而天然橡胶主要成分为聚异戊二烯,含有C、H两种元素,则二者所含的元素组成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5. 室温下,分别取等浓度的和溶液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别加入溶液或溶液均能发生反应
B. 分别通入空气,溶液不会变质
C. 分别加入稀盐酸,两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D. 分别加入酸性硝酸钠溶液,都能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重点考查和的还原性,掌握常见的氧化剂
【详解】A.NaHSO3具有还原性,Na2SO3具有还原性,分别加入NaClO溶液或KMnO4溶液均能发生反应,故A正确;
B.分别通入空气,NaHSO3和Na2SO3溶液会被氧化,故B错误
C.分别加入稀盐酸,两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相同,离子方程式分别是+H+=SO2↑+H2O,后者是+2H+=SO2↑+H2O,故C错误;
D.分别加入酸性硝酸钠溶液,相当于提供了硝酸,均被氧化为硫酸根,故D错误;
6. 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良好)探究不同条件下镁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向反应器中加入50mL 0.2的盐酸和完全相同的镁条,开始反应后计时,采集反应器中某一时间段内的压强变化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50mL 0.5的盐酸做对比实验,探究盐酸浓度的影响
C. 其他条件相同时,向反应器中加入几滴溶液做对比实验,探究催化剂的影响
D. 其他条件相同时,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做对比实验,探究的浓度的影响(不考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与盐酸反应放热,A正确;
B.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可探究浓度的影响,B正确;
C.镁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有铜单质吸附在镁的表面,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没有充当催化剂,C错误;
D.向反应器中加入NaCl固体,增大浓度,通过观察压强变化判断Cl-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将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
B. 将过量通入溶液中:
C.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暴露在空气中的溶液慢慢变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Fe(NO3)3、NO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将过量通入溶液中生成NaHSO3,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2CO3、NH3·H2O和H2O,故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暴露在空气中的溶液慢慢变质生成Na2SO4和H2O,故离子方程式为:,原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D错误;
故答案为:A。
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在二氧化碳氛围中可以避免被氧化,A正确;
B.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试管中应该加入乙醇、浓硫酸、乙酸,B错误;
C.能够溶于水,不能用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应该用浓硫酸,C错误;
D.C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和,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不能验证产物中有,D错误;
故选A。
9. 异丁烯是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可由异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反应为。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异丁烷和异丁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异丁烷和异丁烯都能与卤素单质反应,反应类型一定相同
C. 异丁烷和正丁烷互为同系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 异丁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异丁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异丁烷是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异丁烷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异丁烯与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异丁烷和正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异丁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加聚)反应,D正确;
故选D。
10. 小李同学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两个装置中锌片完全相同,稀硫酸的浓度和体积相同,0~2min内图1、图2中锌片的质量依次减少ag和b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a,且图1中温度计的读数高于图2的读数
B. 2min时,图1中的溶液的pH值大于图2溶液的pH值
C. 图2中b=6.5时,Cu电极→外电路→Zn电极的电子数为
D. 图2中正极反应式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2中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锌片质量减少更多,故b>a,故A项正确;
B.相同时间内,图2中反应速率较快,酸消耗更多,溶液pH值更大,故B项错误;
C.图2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锌电极→外电路→铜电极,故C项错误;
D.图2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故D项错误;
故选A。
11.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世界上产量仅次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合成塑料。以乙烯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I属于饱和烃
B. 化合物Ⅱ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 化合物Ⅲ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 聚氯乙烯属于纯净物,结构简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干合成流程图可知,化合物I即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则属于不饱和烃,A错误;
B.由题干合成流程图可知,化合物Ⅱ为ClCH2CH2Cl相当于CH3CH3被Cl取代2个氢原子,即其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
C.由题干合成流程图可知,化合物Ⅲ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碳氯键两种官能团,C正确;
D.聚氯乙烯属于混合物,其结构简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C。
12.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主要用于制备硝化剂、氧化剂、催化剂等。一定条件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两种气体,发生反应:,测得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物质量变化可知,
B. 若,则0~min内
C. 气体压强、颜色不变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D. 时,容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时反应物减少的量是时的2倍,但是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应大于2,A项错误;
B.0~5min内,变化2ml,可计算出0~min内v(N2O4)=0.2ml⋅L−1⋅min−1,B项错误;
C.为红棕色气体,气体颜色不变时,的浓度一定,可以作为化学平衡的标志,反应向右进行,压强不断减小,压强不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
D.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容器中,D项错误;
本题选C。
13. 新戊烷的化学式为,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标准状况下为极易挥发的液体,主要用于制备丁基橡胶,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戊烷与足量氯气反应的有机产物有12种结构
B. 新戊烷的一溴代物有1种
C. 将新戊烷通入溴水中,溴水因反应而褪色
D. 等质量的新戊烷和甲烷完全燃烧,新戊烷的耗氧量更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新戊烷中有12个H,可分12次取代,有12种氯代物,但是有些氯代物存在同分异构体,因此得到的有机产物超过12种,A错误;
B.根据新戊烷的结构可得出一溴代物为1种,B正确;
C.新戊烷不能与溴水反应,C错误;
D.根据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新戊烷和甲烷完全燃烧,甲烷的耗氧量更多,D错误;
故选B。
14. 布洛芬具有消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口服该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已知: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分子中苯环上的碳碳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
B. 布洛芬能与反应
C. 布洛芬与乙醇反应的有机产物的分子式为
D. 布洛芬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分子中苯环上的碳碳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A正确;
B.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故布洛芬能与反应,B正确;
C.由题干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故布洛芬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的分子式为,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故布洛芬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即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氨气可用于生产化肥、硝酸等,低成本合成氨技术的研发有利于降低化肥价格,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1)合成氨工业中,考虑到动力和生产设备的要求,并兼顾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应选择合适的___________;考虑到催化剂的活性、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应选择合适的___________;如果起始投入2ml 和3ml ,平衡时,容器中还含有1.5ml ,则此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可在室温下合成氨,优点是条件温和、生成氨的同时释放电能,电池中通入氮气的一极是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若外电路上通过个电子时,理论上会产生___________g的氨气。
(3)一定温度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中通入2ml 和4ml 发生反应,若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乙采用下列投料和条件,容器乙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容器甲中快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和的量与容器甲相同,温度比容器甲高30℃
b.2ml 、4ml 和1ml He
c.1ml 、1ml He和4ml
(4)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双温催化剂催化合成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每生成4.48L(标准状况)的氨气,放出wkJ的能量,若断开1ml化学键、N—H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akJ、bkJ,则断开1ml H—H键需要吸收___________kJ的能量(用含w、a和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①. 压强 ②. 温度 ③. 50
(2)①. 正 ②. 1.7
(3)a
(4)
【解析】(1)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为N2+3H22NH3,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百分含量增大,考虑到动力和生产设备的要求,太大的压强需要的动力就大,对材料要求也会增高,生产成本也高,合成氨工业中一般采用10~30MPa的压强;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百分含量减小,考虑催化剂的活性、速率和限度,合成氨工业中选择温度为400~500℃,该温度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大;由题意可知,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1.5ml,由方程式可知,氢气的转化率为×100%=50%,故答案为:压强;温度;50%;
(2)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为N2+3H22NH3,由方程式可知,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气是反应的氧化剂,则电池中通入氮气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生成2ml氨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l,则外电路上通过个电子时,理论上生成氨气的质量为××17g/ml=1.7g,故答案为:正;1.7g;
(3)a.甲和乙反应物的起始量相同,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符合题意;
b.恒容条件下,乙中增加稀有气体量,对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无影响,反应速率与甲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恒容条件下,乙中增加稀有气体的量,减少氮气的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比甲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由图可知,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为N2+3H22NH3,每生成4.48L(标准状况)的氨气,放出wkJ的能量,则生成2ml氨气放出的热量为×2=10wkJ,设断裂1m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xkJ,则由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热,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热可得:6b-a-3x=10w,解得x=,故答案为:。
16. 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多种物质,简单流程表示如图所示:
(1)在人体小肠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麦芽糖的分子式为______,然后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麦芽糖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判断淀粉溶液已完全水解的方法是____(简要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2)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会有_______沉淀生成(填沉淀的颜色),该沉淀的名称为_______。
(3)乙醇催化氧化转化成A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通过注射器针头鼓入空气。已知:变色硅胶吸收水分后会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实验过程中铜丝红黑交替出现,红色变黑色的原因为,黑色变红色的原因为_____(用化学程式表示),此时变色硅胶呈______色,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继续进行,原因是______。
(4)若乙醇的结构简式为的结构简式为,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该实验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有吸收乙醇、____。
【答案】(1)①. C12H22O11 ②. 取水解液少许于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已经完全水解,反之则反
(2)①. 砖红色 ②. 氧化亚铜
(3)①. CH3CH2OH+CuOCH3CHO+H2O ②. 粉红 ③. 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4)①. +CH3C18O17OCH2CH3+H2O ②.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③. 中和乙酸,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以分层分离
【解析】淀粉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乳酸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聚乳酸,淀粉经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酒精,蒸馏可提高乙醇的浓度;乙醇会被氧化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乙醛继续催化氧化转化为乙酸,反应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据此分析解题。
(1)在人体小肠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然后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下麦芽糖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利用淀粉遇到I2显蓝色可知,判断淀粉溶液已完全水解的方法是取水解液少许于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已经完全水解,反之则反,故答案为:C12H22O11;取水解液少许于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已经完全水解,反之则反;
(2)已知葡萄糖含有醛基,故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名称为氧化亚铜,故答案为:砖红色;氧化亚铜;
(3)实验过程中铜丝红黑交替出现,红色变黑色的原因为,乙醇具有还原性,能将CuO还原为Cu,自身被氧化为乙醛,故黑色变红色的原因为CH3CH2OH+CuOCH3CHO+H2O,此过程中有H2O生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此时变色硅胶呈粉红色,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答案为:CH3CH2OH+CuOCH3CHO+H2O;粉红;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4)根据酯化反应的机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知,若乙醇的结构简式为的结构简式为,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18O17OCH2CH3+H2O,其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该实验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有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以分层分离,故答案为:+CH3C18O17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中和乙酸,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以分层分离。
17. 下面是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几种)的球棍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涉及到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某有机物f与c互为同系物,且碳原子数为17,则1ml f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为___________ml。
(2)假设5ml a能全部与一定量的反应,得到的有机取代产物中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和四氯代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4,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a的二氯代物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
(3)若将有机物a与c混合后完全燃烧生成22g 和14.4g ,则a和c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若要除去c中含有的杂质气体b,可通过装有___________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
(4)在一定条件下,b与水发生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5)e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体现了e中官能团具有___________性。
【答案】(1)①. 碳碳双键、羟基和羧基 ②. 26
(2)①. 15ml ②. 1
(3)①. 2:1 ②.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
(4)加成反应
(5)酸
【解析】C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O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H原子能形成1个共价键,可得出a是,b是、c是、d是、e是。
(1)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c是,f与c是同系物,f含有17个碳原子,f的分子式为,1ml 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为26ml。
(2)假设5ml甲烷能全部与一定量的反应,得到的有机取代产物中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和四氯代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4;则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和四氯代物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ml、1ml、1.5ml、2ml,分子中有15ml氯原子,所以参加反应的氯气为15ml,甲烷的结构是正四面体,所以其二氯代物的结构只有一种。
(3)将甲烷与丙烷混合后完全燃烧生成22g 和14.4g ,根据原子守恒,,设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m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yml,,则甲烷和丙烷的分子数之比为2:1;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若要除去丙烷中含有的杂质气体乙烯,可通过装有溴水的洗气瓶。
(4)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乙醇,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5)乙酸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体现了e中官能团羧基具有酸性。
18.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
(1)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SO2并探究相关性质(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已知:反应过程中装置A中反应液处于沸腾状态。
①首先用N2将装置中气体全部赶出,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浓硫酸,然后加热,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装置A中有白雾生成,装置B中试剂X应是_____,装置C中加入食用油的目的是_____。
③若配制BaCl2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没有除去溶解氧,发现pH传感器刚开始pH值降低得较快,原因为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尾气中除了N2、SO2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
(2)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3)向纤维素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加热,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利用银氨溶液与水解产物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为_______。
【答案】(1)①.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 饱和NaHSO3溶液 ③. 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装置C中,干扰实验 ④. 2SO2+O2+2H2O=4H++ ⑤. NO
(2)Pb-2e-+=PbSO4↓
(3)①. n(C6H10O5)(纤维素)+nH2OnC6H12O6(葡萄糖) ②. 取一定量的水解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溶液呈碱性后,在加入一定量的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产生光亮的银镜
【解析】 (1)由题干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为用Cu和浓硫酸共热来制备SO2,反应原理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若装置A中有白雾生成,说明浓硫酸分解产生了SO3在空气和水蒸汽形成酸雾,则装置B中试剂X为饱和NaHSO3溶液,将除去SO3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若溶液中含有O2,则O2能氧化SO2转化为H2SO4,H2SO4和BaCl2溶液产生BaSO4白色沉淀,再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由于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SO2氧化为H2SO4,自身被还原为NO,则尾气中含有NO,据此分析解题。
(1)①由分析可知,首先用N2将装置中气体全部赶出,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浓硫酸,然后加热,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由分析可知,若装置A中有白雾生成,装置B的目的为除去SO2中的SO3,则其中试剂X应是饱和NaHSO3溶液,装置C中加入食用油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装置C中,干扰实验,故答案为:饱和NaHSO3溶液;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装置C中,干扰实验;
③由分析可知,若配制BaCl2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没有除去溶解氧,则O2能氧化SO2转化为H2SO4,发现pH传感器刚开始pH值降低得较快,原因为:2SO2+O2+2H2O=4H++,尾气中除了N2、SO2外,还有NO,故答案为:2SO2+O2+2H2O=4H++;NO;
(2)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可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Pb-2e-+=PbSO4↓,故答案为:Pb-2e-+=PbSO4↓;
(3)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则向纤维素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加热,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C6H10O5)(纤维素)+nH2OnC6H12O6(葡萄糖),已知硫酸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需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利用银氨溶液与水解产物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取一定量的水解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溶液呈碱性后,在加入一定量的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产生光亮的银镜,故答案为:n(C6H10O5)(纤维素)+nH2OnC6H12O6(葡萄糖);取一定量的水解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调节溶液呈碱性后,在加入一定量的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产生光亮的银镜。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制备
B.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C.制备
D.验证产物中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附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含硫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含硫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含硫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