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赠从弟(其二)/刘桢教学ppt课件
展开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中一首——《庭中有奇树》。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在诗歌方面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其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今有《刘公干集》。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听老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读顺字音节奏,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赠从弟(其二)刘 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节奏: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或采用“二二一”拍、“二一二”拍。押韵:朗读本诗时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诗歌第一、二句中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分析诗歌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诗中却着力突出松柏这一形象,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品析诗歌第一、二句中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亭亭”写出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极有气势。“亭亭”和“瑟瑟”形成对比,风的肃杀衬托出松的刚劲。
分析诗歌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风之大和松之韧,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诗中却着力突出松柏这一形象,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目的是借松柏端正的形象和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表明自己的坚贞志向,表达对堂弟的无限期望。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运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总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初中人教部编版赠从弟(其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赠从弟(其二)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2分钟,自学指导三4分钟,自学检测三6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初读读准,总结全诗再读全诗,托物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