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广西上思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展开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经过四年的努力, 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
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 中国的芯片制造最终会成为发达国家。
B.夏汛将至,国家防汛总指挥要求各地采取加强宣传, 积极准备, 使长江安全
度汛。
C.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 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 1.5 倍,产品耗能比原
来减少了 1.2 倍。
D.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菡萏(hàn dàn) 涎(xián)水 黝(yōu)黑
为虎作伥(chāng)
B.恣睢(zì suī) 驾驭(yù) 眼睑(jiǎn)
面面相觑(qù)
C.羁绊(jī pàn) 寒噤(jìn) 娉(pīng)婷
瞠(chēng)目结舌
D.褴褛(lán 1ǚ) 汲(jí)取 狡黠(xi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既往不咎(jiū)
A.谒见 屹立 惊赅 甘之如饴
B.纽扣 既使 账单 诚惶诚恐
C.潮汛 空暇 催促 略胜一畴
D.端详 船舱 桅杆 别出心裁
A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工智能现在早已不是概念, 它的时代已经来临, 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
面。
②实际上这些讨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不管你愿不愿意。
③美国利用谷歌人工智能新发现未知行星的消息,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
应用的认知
④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讨论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⑤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人工智能。
A. ② B. ②
C. 2 D. ②
7、默写句子(任选六句)
(1)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
(2)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 ”,此时,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
声感叹: , (请选用中的句子填写)
(5)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
淹, 《岳阳楼记》中 , 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
(6)李白《行路难》中因自然环境阻碍导致行路困难的诗句是 ,
。
(7) 《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关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一)黄州安国寺记
(宋) 苏 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 ,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 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
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
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
自落,表里翛然④ ,无所附丽⑤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 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 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
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 :“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注释) 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 被贬黄州。②罪垢: 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 ①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
中火②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
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 “乌台诗案”
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所以自新之方
B.间一、二日辄往
C.私窃乐之
D.具石请记之
往之汝家,必敬必戒
遂于外人间隔
宴酣之乐
百废具兴
(2)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
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
相关内容, 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 一壶酒, 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 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
听,发丝垂在脸上, 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 :“来来,吹一段 儿! ”“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 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 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 孩子们停止嬉闹, 围在父亲身边, 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 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 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 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 那时, 父亲是
天, 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 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 她写完作业后, 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 :“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
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 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 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 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 :“ 门 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 ”顿时, 嘘声, 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
容, 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
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 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 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 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 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
播出后, 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班里爽直的同
学对她说: “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吹笛子! ”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 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 : “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 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 “你个没 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 “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 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
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妈妈依旧大着嗓门。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 扔在 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
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 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 常常给他 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 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
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 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 :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 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 : “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 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 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 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 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
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 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
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 格外柔美。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 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
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4.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
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5.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父亲喜欢吹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下岗后当了环卫工,因为女儿讨厌, 不再在家吹笛;父亲在工作间隙吹笛却因此上了电视节目,被女儿偷扔掉长笛;
父亲因为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来道歉 ,又一次吹起长笛。
2.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比喻,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 作小河流水,正面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
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
3.第④段是插叙(补叙) ,交代了上文写她心烦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更吸
引读者。
4.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 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 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
思。
5.于情节来说,母亲的话设置了悬念,后面又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 解开 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于人物塑造来说, 母亲训斥与父亲的制止形 成对比, 表达了父亲隐忍的性格,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于主题来说,父亲吹 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除表现父爱的伟大,也表
现了家庭的和谐,使得文章主题更为丰厚。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到老君山
①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 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 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 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
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
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 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
人神往,让人心醉。
②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 子、猕猴桃等颜色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 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 一种独特的风韵 :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 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 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 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 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 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 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 宇宙的邈远, 河 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 虚无、 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 不觉间, 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 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 ”,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 给予人的, 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 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 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
本原因吧。
③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 走近老君庙, 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 看着具 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 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 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 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 她 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 红叶、 碧草、 绿树, 飞瀑、 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
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
④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 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 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 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 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 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 :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
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诗中所写的景象,
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 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 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 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 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 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
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
⑤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 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 草、黄花绿树、 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 秋到老君山, 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 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 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 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
为基础的。
(郭向阳文/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2.结合第②段内得,说句子“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 需要人们用心慢 慢地体察,细细地地回味,方能领受”中, “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是指什么。 3.依据文章③④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说“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
诗里走出来的 ”。
4.作者为什么要“秋到老君山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条作答。
四、写作题(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 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 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 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 血统也不一样。在 你一生中, 尤其是年轻时, 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
血统。找不到, 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
B
D
C
D
D
C
(1)带月荷锄归 (2)落日故人情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逝者
如斯夫 不舍昼夜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6)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
雪满山 (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
(1)B
(2)焚香默坐/ 深自省察/ 则物我相忘
(3)一是交代了作记的缘由;二是继连于纷扰世事中依然心无牵挂,保持内心 的淡泊,让苏轼自愧不如、敬仰佩服;三是此时苏轼被贬,安国寺成了苏轼排遣 内心苦闷的地方, 继连在此寺为僧十四年,却不留恋赐衣封号。 苏轼借写继连表
达自身的人生追求,希望如继连一般用淡泊、 豁达的心境去消解被贬谪的苦闷。
(4) “叹”字重读,并稍作停顿,此处要读出悲叹之感。“隙中驹”“石中火” “梦中身”此处感叹时光易逝, 应连读,读得缓慢、低沉。“梦”字重读,强调
人生如梦,稍纵即逝,悲凉之感尽显于此。
(5) 【示例 1】用了三字短语,音韵和谐,“一张”“一壶”“一溪”三个量 词,简单纯粹,如他在安国寺的生活“一念清净,染污自落, 表里翛然,无所附
丽”,此刻他就是个闲人, 清清静静。
【示例 2】“琴”“酒”“云”与之相伴,意象空灵,与《黄州安国寺记》中“物 我相忘, 身心皆空”的境界相吻合,表达了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三
1.秋天的老君山远看朴素、简约,近看安恬、深致、独特。
2.以优美的景色给人快意,让人看清得失荣辱和世界本真,打开心结,心灵得
到呵护,这是自然对人的无私大爱。
3.老君山的秋天有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令人诗情飞扬。古代的诗人们留下了
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甚至大诗人李白都有诗作留下,可能游览过老君山。
4.秋天的老君山更有韵味,让人心情亮丽,感受自然的关爱,更能体味老子哲
学道法自然的深意。
四、略.
[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9页。
2024年春广西上思县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春广西上思县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春广西上思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春广西上思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阶段测试卷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