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练习题
展开题组一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读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秋分点作为0°起点
B.日期大约经过10天对应一个节气
C.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
D.从立春开始,逢双的为节气
2.二十四节气中与远日点最接近的是( )
A.芒种 B.夏至 C.小暑 D.小满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23年10月19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 B.寒露 C.霜降 D.冬至
4.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 )
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月亮的阴晴圆缺
题组二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我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对以下哪些规律的认知( )
①时令 ②气候
③物候 ④月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作为春季和冬季起点的节气分别是( )
A.芒种、立冬 B.春分、冬至
C.谷雨、冬至 D.立春、立冬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寒露有霜,晚稻受伤
8.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春分点为黄经0度的位置,天体的黄经度数就是由天体向东量度至春分点的角距离,相邻节气的黄经度数相差15°。2023年秋分为北京时间9月23日14时49分,星期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秋分日地球的黄经度数为( )
A.0° B.90° C.180° D.360°
2.2023年秋分开始时刻,家住开普敦(34°S,18°E)的李先生站在阳台观察到自己房前树木的影子朝向( )
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题组二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2024山东聊城联考)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实践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 )
A.清明忙种麦 B.白露忙割地
C.小雪地封严 D.冬至不行船
4.小满至芒种期间( )
A.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
B.地球公转速度快
C.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
D.山东白昼逐渐变短
5.聊城市一年中日落方位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 )
A.立春与立夏 B.雨水与惊蛰
C.谷雨与处暑 D.清明与寒露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即是一个节气。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如“芒种”在6月6日左右。下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仅按此义,图示的时空位置正值“芒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仅按字面含义指示的农事活动,该年5月25日及以前便有部分地区提前进入了“芒种”,这说明( )
A.天文因素是固定的而天气是变化的
B.二十四节气的使用具有地域局限性
C.两千多年来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D.两千多年来作物品种发生了变异
8.二十四节气中相邻两个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相隔15°,但时间间隔不一定相同,其影响因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公转的方向
C.地球公转的周期
D.地球公转的轨道
(2024河北石家庄月考)读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三题。
9.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出现在 ( )
A.3月6日前后 B.3月31日前后
C.4月5日前后 D.4月20日前后
10.从立春到立夏(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南极处于最佳科学考察时期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北京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11.下列诗句与小寒节气相吻合的是( )
A.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我国古代人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和天气变化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前后,江淮地区气候炎热
B.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我国北方降温明显
D.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一年中最大
13.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有关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下列可能的是 (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基础过关练
1.C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不以秋分点作为0°起点;某节气之后,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逢双的为中气。
2.C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选项中夏至时间为6月22日前后,芒种和小满为夏至前的两个节气,小暑时间为夏至过后15天,大概为7月7日前后,因此小暑与远日点最接近。
3.C 秋分为9月23日前后,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15天对应一个节气,则寒露为10月8日前后,霜降为10月23日前后。故2023年10月19日最接近的节气是霜降。
4.B 由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故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5.A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A正确;月相是月球绕地球公转造成的,与二十四节气无关,B、C、D错误。
6.D 我国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作为春季和冬季起点的节气分别是立春和立冬,D正确。
7.A 根据图可知,惊蛰是春分(3月21日前后)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吻合;“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东风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寒露有霜,晚稻受伤”是说晚秋如果寒露下霜,会很容易使晚稻受冻减产,反映的是秋季景象。
8.C 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两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数一样,太阳直射点所处半球不同,所以一天的昼长应等于另一天的夜长,排除A;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排除B;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立春与立冬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正确;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不同,因此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不一样,排除D。
能力提升练
1.C 根据材料可知,春分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地球处于黄经0°的位置;相邻节气的黄经度数相差15°,春分与秋分间有12个节气间隔,因此秋分与春分的黄经度数相差180°。故秋分日地球的黄经度数为180°,C正确。
2.C 根据材料可知,2023年秋分为北京时间9月23日14时49分,当2023年秋分开始时,李先生所在地的地方时大约为8时01分。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方向、昼夜平分,李先生所在地日出地方时应为6时,日出方向为正东方向,因此8时01分时当地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其房前树木影子朝向西北方向,C正确。
3.C 根据题意,“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是11月30日,距离冬至日接近22天;一年24个节气,相邻两个节气之间大致相差15天左右。因此,申遗成功之日应在小雪和大雪之间,C正确。
4.A 小满至芒种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因此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山东白昼逐渐变长,A正确,B、D错误;此时我国南沙群岛有些岛屿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北方向,正午日影朝向正南,C错误。
5.C 一年中日落方位最接近的两个节气,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立春与立夏关于春分对称,A错误;雨水、惊蛰是春分前相邻的两个节气,B错误;谷雨、处暑关于夏至对称,C正确;清明为春分后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寒露为秋分后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错误。
6.C 从图中可见,我国冬小麦是按由南到北的先后顺序进入成熟期的,纬度较低的丁区小麦已收割完毕,丙地的蜡熟期即为进入了收割期。
7.B 我国南北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不可能同时进入“芒种”。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5月25日黄河流域小麦仅进入灌浆、乳熟期,应在6月6日前后进入“芒种”。故二十四节气适用于黄河流域,有地域局限性。
8.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快,转过15°用时少,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的时间短;公转速度在远日点附近慢,转过15°用时多,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的时间长。
9.C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图可知,清明为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即春分(3月21日前后)后第15日为清明,出现在4月5日前后,C正确。
10.C 读图可知,从立春到立夏,经过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地球公转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越来越慢,北半球昼长变长,A、D错误,C正确;从立春到立夏,南极点附近由极昼变为极夜,极夜期不适合进行科学考察,B错误。
11.A 冬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是小寒,为冬季。根据“梅影”可知此时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即冬季,A对;葵花开花一般在夏季或者秋季,B错;根据“清霜”和“红叶”可知C项诗句指秋季,C错;根据“春到人间草木知”得出此句指春季,D错。
12.C 雨水前后,江淮地区为春季,不会出现气候炎热的特征;大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大寒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一年中最大;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我国北方降温明显。
13.D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规律可知,冬至、夏至时晨昏线与66°34'N相切,结合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可知,③点日期可能是夏至或冬至;①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是大暑或大寒;②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是立夏或立冬;④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是芒种或大雪。故D正确。1.C
2.C
3.C
4.B
5.A
6.D
7.A
8.C
1.C
2.C
3.C
4.A
5.C
6.C
7.B
8.D
9.C
10.C
11.A
12.C
13.D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综合训练题,共10页。
高中地理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同步训练题,共8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 单元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 单元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