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城市的三种地域结构模式(选择题组)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城市的三种地域结构模式(选择题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武汉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规模过度扩张,导致地价上涨较快,对居民购房、企业选址等带来重要影响,地价过高已成为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近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产物,城市地租曲线会随城市次中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多中心和单中心城市地价曲线。据此完成
1.与单中心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
①有效降低城市平均地价②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
③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④显著提高农业用地地价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 )
①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
②减少“地王”现象,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③提高次中心工业地价,增强企业竞争力
④促使城市设施水平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近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产物,城市土地租金曲线会随城市次中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图示意多中心和单中心城市土地租金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3.与单中心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
①有效降低城市平均地价
②有效提升城市边缘地价
③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
④显著提高农业用地地价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4.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 )
A.城市中心集中增加公共设施
B.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
C.次中心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D.次中心边缘控制占用农业用地
5.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 )
①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②减少“地王”现象,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③提高次中心工业地价,增强企业竞争力④促使城市设施水平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近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产物,城市地租曲线会随城市次中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多中心和单中心城市地价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6.与单中心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
①有效降低城市平均地价②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
③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④显著提高农业用地地价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7.符合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和发展方向的是( )
A.城市中心大量布局公共服务业B.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
C.次中心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D.次中心适合布局商业服务业
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
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模式
C.多中心组团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模式
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
9.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略,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 )
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
宜居城市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对武汉市的宜居性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四大指标的整体分值分别为:经济富裕度87.81、环境优美度47.57、资源(土地、水等)承载度51.55、生活便宜度58.59。下图示意武汉市各功能区分布,及武汉市宜居性内部得分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武汉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属于( )
A.同心圆结构B.扇形结构C.多核心结构D.同心圆加扇形结构
1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部位宜居性高低的形成原因是( )
①经济富裕度②环境优美度③资源承载度④生活便宜度
A.甲—②③较高B.乙—③④较高C.丙—①③较低D.丁—③④较低
城市天际线是指站在城市某处环顾时,看到的一条天地相交处的分界线,又称城市轮廓。下图为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其主导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B.历史文化因素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运输状况
13.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其附近( )
A.交通压力较小B.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C.土地价格较低D.污染物不容易扩散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 )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田园模式
15.图中可能为高级居住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A.东部B.东南部C.北部D.西南部
17.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为商业区B.②处为居住区
C.③处为工业区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充分挖掘东京5条最重要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对外运输和通勤的需求,1966—2010年,东京的就业人口、公司数量和产值都大幅下降,而周边7县的比例却保持平稳甚至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日本东京都市圈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城市空间结构为( )
A.B.
C.D.
19.“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都市辐射范围B.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C.提升政治中心地位D.疏解部分城市功能
20.东京都市圈交通结构中增加环状交通线,可以( )
A.降低外运能力B.减少通勤需求
C.提高通行效率D.扩大运输范围
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最接近( )
A.同心圆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D.带状模式
22.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
①河流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1.B 2.D
【解析】1.据图可知,随着多中心的出现,城市中心地价降低,边缘地价提高,说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②③正确,①错,农业用地处在城市外围,农地租金不受影响,无法准确判读平均地价是否降低,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了非市中心地区的发展,并对城市地价有削高补低的作用,故能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完善,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①②④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地价,且提高工业地价并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③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B 4.D 5.D
【解析】3.据图可知,随着多中心的出现,城市中心地价降低,边缘地价提高,说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边缘地价,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②③正确;农业用地处在城市外围,农业用地地价不受影响,因此也无法准确判读平均地价是否降低,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出现是为了有序疏散市中心职能,其方向并不在于加强市中心建设强度,A错误;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不利于部分职能的疏散,且受楼层高度增高影响,人口密度提升,不利于中心城市缓解压力,B错误;次中心宜发展商业等第三产业,C错误;农用地分布在地价较低的各中心边缘区,城市过度开发会挤占耕地,不利于维护粮食安全,因此各中心边缘要严控占用其他用地,D正确。故选D。
5.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了非市中心地区的发展,并对城市地价有削高补低的作用,故能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完善,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①②④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地价,且提高工业地价并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③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C 7.D
【解析】6.据图可知,随着多中心的出现,城市中心地价降低,边缘地价提高,说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②③正确;农业用地处在城市外围,农地租金不受影响,无法准确判读平均地价是否降低,①④错误。所以选C。
7.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出现是为了有序疏散市中心职能,其方向并不在于加强市中心建设强度,A错误;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不利于部分职能的疏散,且受楼层高度增高影响,人口密度提升,不利于中心城市缓解压力,B错误;次中心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布局商业服务业,D正确,C错。所以选D。
8.D 9.A
【解析】8.据图可知,单中心结构模式可以通过跳跃增长(a)或轴向增长(c)两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为多中心组团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A错误;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跳跃增长(a)演化为多中心组团模式,B错误;多中心组团结构也可转化为带状结构,C错误;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b)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正确。故选D。
9.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略,最可能通过跳跃增长(a),形成多中心组团模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C 11.A
【解析】10.据图可知,武汉被长江和汉江分为三块地区,每一个地区都有发展核心,故武汉属于多核心结构,C正确。同心圆模式与地租高低有关,扇形模式与交通的发展有关,二者都只有一个核心,ABD错误。故选C。
11.据图可知,甲地临近旅游区和科教区,环境优美,资源承载度较高,故A正确;图中显示,乙地宜居性高,但临近城市心区和商业区,资源承载度(③)不高,故选B错误;丙地宜居性不高,丙地位于郊区,且临近水域,资源承载度较高,故C错误;图中显示,丁地宜居性不高,但丁位于市中心附近,生活便宜度(生活方便、适宜程度)较高,故D错误。故选A。
12.B 13.D
【解析】12.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源于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等历史文化古迹,因此历史文化因素是其主导因素,B正确,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交通运输不会影响天际线的形成,ACD错误,故选B。
13.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形成类似盆地的地形,导致污染物不容易扩散,D正确。北京天际线碗状位置不会减小交通压力,北京市中心附近逆城市化现象不显著;市中心附近土地价格较高,ABC错。故选D。
14.B 15.C
【分析】14.扇形模式是城镇地域结构模式的一种,其中心论点是城镇功能区由城镇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作扇形辐射。读图可以看出,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格局最接近扇形模式,故选B。
15.读图,图中①②④三地都靠近工业区,且附近有铁路经过,环境质量较差,应为普通居住区;③地背靠山地,周边有河流和湖泊,环境优美,且远离工业区,可能为高级居住区。故选C。
16.A 17.D
【分析】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16.卧城的人们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A正确。
17.①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工作的地方(比如工厂或办公地点);③处为卧城,即人们的居住地;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休息。D正确。
18.A 19.D 20.C
【解析】18.由题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可以判断,此时东京是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东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作用显著,人口和经济活动大量向东京聚集,出现大城市病。为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东京实施“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周围地区扩散,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逐渐形成多核多圈层结构。通过东京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紧凑的城市空间网络。因此,东京都市圈的形成演化是从20世纪60年代单一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始逐渐形成了多圈层多核心网络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所以由此推断20世纪60年代,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为单核,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的实施是为了缓解东京都市圈内大量聚集的人口和产业给城市交通带来的通勤压力和货运压力,疏解部分城市功能,而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D正确,B错误;“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东京都市圈的经济协调发展,扩大都市辐射范围,但并非直接目的而是间接目的,A错误;“东京都市圈通勤”计划的实施可以提升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其政治地位的变化与交通运输网的建设无关,C错误。故选D。
20.环状交通线加强了各个交通节点的联系,提高了通行效率,C正确;环状交通线是在东京都市圈范围内,所以没有降低外运能力,也没有扩大运输范围,AD错误;开通环状交通线可以满足通勤的需求,而不是减少通勤需求,通勤需求主要受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布局(职住分离)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故选C。
21.B 22.C
【解析】21.根据“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分析可知,中心城区由7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片区组成,每一个片区都有自己的片区中心,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B正确;该城市功能区不呈同心圆分布,也不是扇形模式和带状模式,ACD错误。故选B。
22.根据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城市分布在山谷地区,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因此,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河流,①③正确,C正确。该城市空间形态布局与气候、交通关系不大,②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选择题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依据是,与六一儿童节最邻近的节气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主要交通点的区位因素(选择题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适宜依托“站城融合”布局的是,该交通枢纽最可能是,乘客绕行换乘次数最多的站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市绿心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该规划的实施,将会促进城市产业,城中村,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最符合该模型的城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