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答案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选择题
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厘米,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下图为该村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2.该村庄的传统民居特征体现出当地( )
A.土层深厚,透水性强 B.植被茂密,四季常绿
C.干燥少雨,日温差大 D.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3.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 )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
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1.A 2.C 3.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公共空间位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A正确。第2题,根据该村传统民居的特征,可推断其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冬冷夏热,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大,C正确。第3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一方面以葡萄装点庭院、美化村庄,改善村庄和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葡萄庭院旅游产业,带动葡萄观赏、采摘、销售,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
城市片区内各功能区之间面积比例越接近,混合度便越高,有利于形成城市混合功能区。近年来,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发展迅速,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域的稳定发展。下图示意巴黎4个城市片区内各项功能面积比例的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城市混合功能区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利于( )
①降低居民交通成本 ②丰富区域居民体验 ③消除传统功能分区 ④提升区域用地租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发展,顺应了( )
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 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
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 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
解析:4.D 5.A 6.A 第4题,由材料可知,各功能区之间面积比例最接近,最可能为城市混合功能区,故选D。第5题,城市混合功能区内用地结构多样化,利于降低区域居民交通成本,丰富区域居民体验。故选A。第6题,结合材料,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发展迅速,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域的稳定发展,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故选A。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2019年该市四个功能区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所示( )
A.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B.农业区、旅游区、工业区、商业区
C.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
D.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商业区
8.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城镇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
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解析:7.B 8.A 第7题,读图可知,甲GDP总量最小,建设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为农业区;乙、丙GDP总量相当,但丙建设用地比重更高,所以乙应为旅游区,丙应为工业区;丁GDP总量最大,建设用地比重接近100%,建设用地比重大,应为商业区。故选B。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农业区,其GDP总量最小。由于城镇化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向外转移,所以当地老年人人口比重大,A正确。
在丹麦有这样的都市农场:农场由24个圆形组成,每个圆形被绿篱分割成了16个梯形结构,每个梯形结构就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每个圆形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直径10米的停车场。这种结构的农场被中国网友称之为丹麦“十六合院”。据此完成9~10题。
9.丹麦“十六合院”的建设( )
A.将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开发
B.利于疏散城市过密的产业
C.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D.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适宜建设“十六合院”,其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沿海,海岸线曲折 B.人多地狭,用地紧张
C.河流入海,湿地广阔 D.城市密集,形成城市带
解析:9.D 10.B 第9题,都市农场有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着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种花草、养宠物,可以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D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此模式占地面积较大,适合地形平坦、河网密度小的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狭,用地紧张,不适合此种模式,B正确。
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完成11~13题。
11.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2.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交通枢纽区 B.风景旅游区
C.高级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
13.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
A.低层区 B.中层区
C.高层区 D.住宅区
解析:11.B 12.D 13.A 第11题,新加坡为岛国,地狭人稠,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探索城市发展模式。故选B。第12题,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位于城市中心,且建筑物几乎最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可判断为中心商务区。故选D。第13题,中心商务区内部分区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零售店通常居于较低层,而办公场所多位于较高楼层。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一体化背景下,创新动力十足,呈现出引领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面貌。长沙市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与长沙城之间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山水洲城”关系。
该市总体布局按照“一主”(城市主体)、“两次”(河西、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构筑青山、秀水、绿树、名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形成“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五楔”为骨干的绿色空间格局。各规划区功能不同,星马新城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产业;高星组团是利用现有工业基础以及河西高新产业的辐射,规划以机械、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区;暮云组团则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体育等区域性公共设施。下图示意2003—2020年长沙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1)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
(2)指出确定长沙市各规划区的功能需要考虑的地理要素。
(3)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绘制地租变化曲线。
解析:第(1)题,注意审题,一是注意“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即比较集中式和组团式的优缺点。二是“对长沙市的有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第(2)题,由材料可归纳出确定长沙市各规划区的功能,需要考虑的地理要素主要有地形、河流、产业基础、原有城市结构等。第(3)题,绘图要点:市中心地租最高;其次为市区外围公路交会处;远离公路地方地租最低。土地价格和租金有高低起伏,不呈直线变化。
答案:(1)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新兴产业发展;各组团的功能相对独立,互相之间干扰小,能够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各组团之间有绿地、风光带的规划,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 (2)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产业基础、原有城市结构等。
(3)如下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26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26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