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1 审题立意
展开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一)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力求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策略。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审读材料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读策略。
(三)立意及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对立意有4点要求
一是立意要正确。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四)审题技巧
1.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指材料中体现命题意图的词语和句子,即评议性词句。抓住这些词句,深挖它们与材料的关系,即可正确立意。
【典题示例】
(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中关键词是“好的故事”,是材料评议的对象。关键句是文末的总结句“故事是有力量的”。什么是“好的故事”,材料中的四个“可以”列举了“好的故事”的几种情况;文中的“……”表明“好的故事”还有很多类型,考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故事是有力量的”,体现了命题人的观点倾向,是立意的一个切入点。综合关键词“好的故事”和关键句“故事是有力量的”,我们就可以从“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个切入点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如:为什么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好的故事有什么力量?如何发挥故事的力量?等等。在充分拓展思维的基础上确定写作的主题。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湖南岳阳·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老板回家结婚,1月10日至2月14号闭店。”今年春节,杭州一家店铺门面上粘贴的通知在网络上走红,一度冲上了热搜。这张通知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陌生人的祝福:“早生贵子”“恭喜恭喜”“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恭喜老板,百年好合”……这张写满祝福的通知引发人们热议,人们纷纷表示,小小的善举令人感动,杭州这座城市太暖心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写满陌生人祝福的通知走红的事件,第二部分升华了这件事的意义,即小小的善举令人感动,体现出杭州的温暖。从材料的内容来看,“陌生人的祝福”“小小善举”“感动”“暖心”应该是这则材料的核心关键词。“陌生人的祝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和关心,也展现了社会的温暖和善意。这反映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真诚、善良和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抱有深深的期待和珍视。同时,这个事件也提示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压力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点关心和爱,就能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也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他人,积极传播正能量,让温暖和善意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2.概括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画家对自己刚完成的一幅作品非常满意,他把这幅画放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上:请把你认为不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等晚上拿回来的时候,画家发现画上画满了圈,这让他非常失落和沮丧。有一位老者建议他换个方式再试一试。画家于是画了一幅同样的作品放到大街上,并在画旁写上:请把你认为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他发现上面同样画满了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第一步。材料写一位画家,两次把相同的画作放到大街上请路人点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第二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画上的提示语不同,第一次写的是“请把你认为不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第二次写的是“请把你认为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由此可见,材料的主旨是换个方式,人们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评价。
第三步。
据此可以立意:
换个方式结果大不同;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结果;
做好自己最重要,你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湖南娄底·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3年12月18日,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开园首日刚3小时,当日的预约游玩人数就已达到4万。如此庞大的游客规模,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料未及,以至于“没接住”,导致大量游客因排了长队却没有玩到项目、园区内部分设施尚未完备、游览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现场高喊退票。哈尔滨也因此被“骂上热搜”,这极大可能会影响到珍贵而短暂的冰雪季旅游市场。
材料二:深陷舆论旋涡的哈尔滨,毫无抱怨之势,而是以诚恳的姿态接纳了所有的批评与建议。退票事件发生的当日,哈尔滨市文旅部门就第一时间来到冰雪大世界开展现场督导;次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向游客诚恳致歉,反思并连夜整改,为了让大家都玩上大滑梯,取消了项目的预约制,现场直接排队。同时为了让游客们能够尽兴,还特地推出了延时服务。哈尔滨也因此开启了走红之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介绍了 2023 年12月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让游客满意进而被“骂上热搜”的事件。因预约人数太多,导致大量游客游玩不尽兴。同时因为设施不完备、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让游客高喊退票被“骂”,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到冰雪旅游市场,使哈尔滨深陷舆论旋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材料二讲述了哈尔滨深陷舆论旋涡后的做法,它没有选择抱怨,更没有选择躺平和忽视,而是第一时间诚恳接受批评建议并立即整改,取消预约制,推出延时服务,化危为机,开启走红之路,引人称赞。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应对危机的启示,比如:面对危机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真诚化解危机等。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的审题,可用由果推因法。为什么老人不愿意将房子租给该游客?游客虽然把碎玻璃打扫了,但意识不到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带给别人的潜在危害,证明其责任感不强。
由此可立意为:
坚守责任,让生命变得厚重;
关爱从点滴做起等。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福建龙岩·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像高山一样崇高的品德令人仰望,如大道一般光明的行为让人循行。有人认为仰望得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也有人认为不尽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引用《诗经》中的一句名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第二句话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赞颂一个人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第三句话是人们对《诗经》中的这句诗的不同看法。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立意的时候,可用由果推因法。有人认为一个人仰望的太高,往往会将自己贬低,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达不到所仰望的高度,往往产生自卑、无助和挫败感。有人认为不尽然,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可以仰望得很高,对于崇高、优秀和美好,要有鲜明的敬仰和思齐意识,以高尚的德行、光明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追求,做一个仰视贤者、见贤思齐的人,做一个崇尚美德、追求光明的人。综上,立意可以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写,可以是做人不能“只仰望他人”,可以是做人需要“仰望他人”;也可以将“仰望他人”与“做好自己”两者结合,辩证思考,人生既要仰望他人,也要做好自己,保持适度,这样文章会更有深度。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4.多角度解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则材料也可以从多角度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2)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浙江宁波·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尼格买提在配合刘谦的魔术时,产生失误,没有成功对上扑克牌。当时,他绝望的神情马上被网友捕捉并调侃“像极了坐在老师身边的差生”“感觉他在台上都快碎了”。本该被批评的失误,反而被观众们津津乐道,也意外成为龙年春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对于这次失误,撒贝宁在春晚上直言不讳地揭穿,春晚导演于蕾在访谈中坦然承认,尼格买提更是在社交平台上与网友“心碎地”互动。正月十五的元宵晚会上,尼格买提续变了魔术,圆上了春晚扑克牌的失误,也成就了一个有趣的节目。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记叙了主持人尼格买提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因失误而成为“热搜”一事。对此,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得出不同的立意。从尼格买提角度出发,他承认失误并与网友互动,最后在元宵晚会成功对上扑克,可以得出,我们要正视失误,不要拒绝犯错,不必苛责完美。观众、撒贝宁、春晚导演对待此事的态度基本一致,故作为同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失误”反而会被人们津津乐道,被坦然承认,被故意揭穿,成为春晚最热门的话题呢?因为在这个崇尚完美主义的时代,人们习惯了事先彩排,习惯了美颜和滤镜,凡事都力求呈现正确和完美的一面。但有时失误和犯错是一种真实的自我呈现,因为真实,所以鲜活。对待失误的全民狂欢,体现了人们对瑕疵的包容、对从千篇一律的规则教条里挣脱出来的期待和渴望。当然,无论是观众还是自身,都可以对失误有更深入的思考。无伤大雅的失误引人一笑,关乎大局的失误却应尽量避免,因为有些失误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5.寓意揭示法
对于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需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我们看下面这则寓言: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这则材料主要叙述对象是鱼,我们马上可以联想到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知不多”;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人亦是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联想到“珍惜免费”“珍惜美好”——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空气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雨露是免费的,春风是免费的,亲情是免费的,友情是免费的;还有意志,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梦想……我们应当懂得珍惜万物生灵,应当怀揣敬畏之心,虔诚地对待免费得来的一切美好的事物”;联想到“健康是第一位的,生命最为宝贵而不可透支”;还可以联想到“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将会迷失自我,等等。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湖南长沙·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瓜在成长初期根茎要深深扎入土壤里,然后藤蔓伸向四面八方,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根茎输送养分。
地瓜的成长历程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地瓜是草质藤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地瓜的藤蔓为汲取更多养分,向四面八方延伸,只为了源源不断向根茎输送养分。对于这类带有寓意类的材料作文,我们可以采用“寓意揭示法”去解读材料,“地瓜”之所以扎根土壤,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为根茎输送养分,获得成长。可以看出,材料虽然讲的是“地瓜”的生长,但是它背后所揭示的道理却可以在很多领域给我们启示。就像引导语说,“地瓜的成长历程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来说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不仅要说明“地瓜”的成长规律,还要结合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来阐述这种规律。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6.求同求异分析法
对于那些具有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可以用求同分析法,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然后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对于那些内涵相对或相反的多则材料,则用求异分析法,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找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典题示例】
例1: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③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果亦不可得矣。
【审题指导】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②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审题指导】该题可运用求异分析法,材料一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材料二则认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这就是两则材料的相异点,作文的立意,就从这个相异点出发,如:作文真性情;读其文见其人;“言”不一定为“心声”。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天津河北·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年轻人大多有这样的迷茫和困惑:选专业该选喜欢的还是热门的?爱好能当饭碗吗?喜欢的东西不被看好怎么办?屡试屡败后,还有机会追求梦想吗?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是这样回答的——
她说:如果不亲自试一试,很难相信热爱的力量有多大。
他说: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钻进去,冷门也可能变得热门起来。
他说:如果你有自己的热爱,就好好去拼一把。
她说:一朝选定,就专注地把热爱进行到底。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足材料,选准角度;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 字;④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⑤不要抄袭,不要套作,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提出选专业是选喜欢的还是选热门的这一话题,并给出了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困惑,如光有爱好不一定能成就事业,喜欢的东西可能是冷门,多次失败后对能否有机会追求梦想开始质疑等。第二部分借助一群年轻人的回答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分析他们的回答可以发现,“热爱”是解决问题的法宝,是各种回答的共同点。材料意在告诉我们,无论选择什么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是否与自己的爱好同向,都需要我们思考我们是否热爱这个专业,如果热爱,那就凭借这个力量,在所选赛道上努力拼搏,不惧失败,相信一定会做出成就,不悔当初的选择。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7.寻找关系法
这种方法也是用于多则材料的作文题。对于那些既不大相同相近又不相对相反的多则材料,需要寻找内在的关联与关系。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命题者对于材料的选择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放在一起的材料必有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形成一种结构的蕴意和张力,指向命题的意图。或是前因后果,或是对比对照,或是时间发展,或是空间转换,或是并列递进,或是总分相连,或是条件假设……总之,有一条隐藏的逻辑之线。草蛇灰线,伏脉其中。只有我们找出其中的逻辑关联与关系,才算审准题,立好意。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3)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演员罗海琼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由多个相关联的名句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
第一步,先分析每一句话的主旨内涵,第一句话是说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谈的是“爱国”“奉献”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爱国”“奉献”)。第二句话反映出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从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奉献”“责任”“担当”等关键词。第三句话表达了青年一代的幸福观和人生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简单平凡”,关注的是“亲情”的温馨幸福。可以提取“平凡”“家庭”“亲情”等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寻找契合点;这三个句子,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内在联系。三句话,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人生追求。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其人生追求是“为国献身”。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他的人生追求是“为全人类做奉献”。这两种人生追求都是崇高伟大的。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驱和科学家的爱国奉献,责任担当,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美满生活。那么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关注“身边最亲近的人”,让他们“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也是一种朴素的人生追求。不过,我们还可以推想,当今青年人是否都应该像罗海琼一样,仅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就行了呢?青年人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呢?……由此可见,这道题的三句话是一个闭合的话题体系,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近、相关或相反)。
第三步,找准立意角度,确定中心思想。题干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可以选其中某一句话来立意,或者任选其中两句话来立意,或者综合三句话来立意。从材料内容上看,第三句话与前面两句话应该有一种“对比”的意味,面对革命先烈和科学家的“为国”“为所有人”的牺牲奉献精神,作为青年演员的罗海琼却只想着“身边最亲近的人”。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去深入思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社会,我们青年一代难道仅仅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够了吗?我们是否还需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是否还应该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牺牲“小我”为人类谋福利的“大我”精神?我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先烈们的爱国与奉献,如果没有科学家们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小家”还能“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吗?再有,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么,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又会怎样呢?……这些问题,如能深入地思考,立意自然就会显得深刻了。
参考立意:
①当今,仍需爱国与奉献;
②做人,应有崇高的追求;
③既要顾“小家”,更要念“大家”;
④既要“关注身边人”,更要关注“所有人”;
⑤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⑥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⑦不忘过去,珍惜当下;
⑧“小家”的幸福来自“大家”情怀;
⑨当今,我们应该有“家国情怀”;
⑩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命)等。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题目的材料,每题给出不少于3个立意。
(2024·湖北武汉·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苏轼在水、月的“变与不变”中,看到事物没有一刻是停止的,而是一直在变化着的。他联系自身,了悟到人无论遇到何种变化,都可以以不变泰然处之。
材料二:
某公司是中国企业的骄子。其创始人曾说,外界越是变化迅猛,企业就越要有不变的定力,有耐心,苦练内功,建立适应变化的能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由苏轼《赤壁赋》中关于“变与不变”的内容引出。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的现实,苏轼认识到面对事物的变化,要能够以“不变”来处之,以“不变”来应对。本则材料的关键点是面对变化,要以不变应万变。
材料二引用一位企业的创始人的话,指出面对外界瞬息万变的情况,企业要以不变的定力来应对。本则材料的关键点也是面对变化,要以不变应万变。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重在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或关联点。综上,两则材料都提到变化,都提到要以“不变”应对“变化”,故作文的准确立意是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国家进步,都要能够在变化莫测中以“不变”应对“变化”。
【参考立意】见题中解析
(五)就材料类别专项指导
1.单一材料,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
单一材料是指一则材料的作文题。单一人物事例类材料,读材料时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单一名言警句类材料,读材料时主要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深入挖掘。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新课标II卷)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述材料属于单一型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是:“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深入思考这些信息,便可知道:自己的空间,具有独特的心灵意义和精神价值,是静思的地方,是放松心情、安放心灵、积蓄力量、为继续成长加油充电的地方。肯定是相对安静的、不被打扰的。
2.多则材料,求同寻异分析“材料关系”确定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材料主要包括多则同向材料与多则异向材料。同向即指材料同属正面或反面,意义指向同一方向,拥有共同中心;异向则是指材料中心意思出现了多层面或正反方向。
阅读多则材料,求同寻异,具体主要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
第二步:辨析材料间关系。命题者提供的这些材料往往不是同一层面的,材料内涵丰富。辨析材料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关系清楚了,审题立意的方法才能确定下来。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立意。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汉纪》中记载了刘邦与群臣的对话,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老子》第三十三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先完成第一步,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
第一则:从刘邦与群臣谈话可知,材料的实质是说:自知与知人的智慧。
第二则:从老子的名言可知,材料的实质是说: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
再完成第二步,辨析材料间关系。分析两则材料相同点与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如何辨证看待两者关系?
两则材料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自知。由此可知,立意主要应着眼于“自知”。
立意:
①学会知人与自知,让智慧浸润我们的心灵。
②人贵自知,自知而后知人。
③知己方能知人,知人才能善用。
3.漫画类
【漫画特征】
(1)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性。
(2)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3)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漫画构成】
(1)主体:画面各“要素”构成的情景。
(2)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3)注释(可以没有):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漫画审图立意方法(四看法)】
(1)看画面——各个构图要素。
(2)看标题——图外文字。
(3)看注释——图内文字。
(4)看手法——夸张、比喻、象征、对比、细节等。
通过“四看”,从漫画关涉的对象入手,联系现实生活,揣摩漫画的寓意,得出整体性的观点。
具体操作可分为三步:细致观察,读懂、读细图画——合理联想,悟透寓意,引申写作——思辨论述,以理服人。
例3:[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审题立意。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图文分析
这道漫画作文题,由四幅漫画组成。这四幅漫画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
审题时,既要审图,又要审文字,从而悟寓意。
第一幅图,文字“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一笔的笔画和起势。前半句“逆锋起笔”讲的是人生之初,会遇到各种“逆境”,应面对困难而不退却,敢于“逆风翻盘”;而后半句“藏而不露”则讲的是人生之初,能力平凡之时,应厚积薄发,适时隐藏自己的实力,不锋芒毕露,不张扬行事。
第二幅图,文字“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的是“人”字的第二笔的笔画和起势。人生到了“有所为”的阶段,要选对努力的方向,否则将终其一生碌碌无为。选对方向之后,在行事作风上要不偏不倚,保持中庸之道;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不投机取巧;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人正直。
第三幅图,文字“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对应的是“人”字第二笔立于中锋之下的笔锋转折处。此处可以有多种解读,一种是在收笔结束之前笔画要“顿一顿”或“停一停”,对应人生则可理解为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即将成功或胜利在望时反而要静下心来,停一停,思考一下;不要贸然行事、急于求成,要不疾不徐、稳步前进,方能尝到胜利的果实。另一种解读是当遇到困难或者处于人生低谷时,不要气馁,相信自己坚持努力便会有“缓缓出头”的时机。
第四幅图中的文字“描红”,可关联“为人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描红”是指只有成为一个勤恳正直、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让他人去模仿,去描红。
由此可知,这道作文题表面上是教如何写“人”字,实际上考的是新时代青年如何“做人”。
立意时不可只从一幅画面内容去立意,而是要从四幅画面去考虑立意,即人生如写“人”描红一般,只有写好每一笔,走好每一步,方可写好“人”字,“描”好“红”,可立意为“做人如写‘人’字,需走好每一步”;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写作内容要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参考立意】
①国之青年,当从书法中领悟做人、领悟人生;
②书法里“人”字的起承转合,就是做人的四种境界。
材料类型
审题指导
从材料内容的繁简看
单一材料
要着眼于对材料主旨内涵的提取
多则材料
要注意理清相互关系,存异求同
从材料主旨的表达看
含蓄类材料(如寓言类材料)
要从喻旨或寓意入手
直观性材料(如新闻类材料)
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成观点
话题性材料
辨明话题的不同拓展方向
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8 整体升格: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8 整体升格,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作文,我凭什么拿高分?,考前作文四十分,升格还需把题审,四十五分一道坎,学会分点成妙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7 精细论述: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7 精细论述,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要性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6 分析概括: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专题 新材料作文 06 分析概括,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致入微,议论文写作中,应如何分析论据,画龙点睛,宏观概括,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用分析概括法写议论文的主体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