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七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不锈钢餐具B. 聚丙烯餐盒
C. 玻璃水杯D. 陶瓷餐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锈钢餐具的主要成分为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
B.聚丙烯餐盒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属于有机物,故B符合题意;
C.玻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即其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即其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下列物质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和互为同位素
C. 和互为同系物 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和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
B.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
C.和均为饱和链烃,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原子团,互为同系物,C项正确;
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代物和为同种物质,D项错误;
故选D。
3. 氢气是非常有前途的新型能源,氢能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制取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建设水电站,用电力分解水制取氢气
B. 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利用其燃烧放热,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 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催化剂,用于分解水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利用水力发电,然后电力分解水制备氢气,该研究方向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该研究方向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研究方向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该研究方向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反应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 丙烷在空气中燃烧 B. 乙醇在铜催化及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C. 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取乙酸乙酯 D. 植物油与氢气反应制取氢化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氧化反应,故A不选;
B.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故B不选;
C.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取乙酸乙酯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C选;
D.植物油与氢气反应制取氢化植物油为加成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C。
5. 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温度为400~500℃B. 压强为
C. 使用铁系催化剂D. 分离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温度下化学反应速率较快且催化剂活性大,A项不符合题意;
B.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项不符合题意;
C.使用铁系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项不符合题意;
D.分离出,生成物浓度下降,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项符合题意;
选D。
6. 凡士林又被称为“矿脂”,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烷烃,因其锁水功能强大,添加后能大大提高产品的锁水保湿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下列有关烷烃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烷烃均为难溶于水的无色物质
B. 烷烃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光照条件下,烷烃均可以与氯气发生反应
D. 烷烃性质稳定,加热至较高温度也不会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烷烃均为难溶于水的无色物质,A项正确;
B.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较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
C.光照条件下,烷烃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例如甲烷,C项正确;
D.烷烃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分解,这个性质常被应用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生产中,例如丁烷可据此转变为乙烯等,D项错误;
选D。
7. 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B.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C. 能使紫色的溶液褪色
D. 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是无色,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错误;
B.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不是Na2SO4,故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紫色的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少量能用作食品添加剂,故D错误。
答案选C。
8. 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都是,是同分异构体B. 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都可以发生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 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故两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无纤维素酶,故纤维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错误;
C.均为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故两者均能水解为葡萄糖,故C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故两者都是天然高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C。
9.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稀溶液,其中pH最小的是( )
A. 乙醇B. 乙酸C. 碳酸钠D. 蔗糖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在水溶液中不电离,显中性;
B.乙酸属于酸,能够电离出部分氢离子,其水溶液显酸性,
C.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D.蔗糖不电离,溶液呈中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酸性最强的溶液为乙酸,即pH最小;
故选B。
10. 两种常见烃①②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属于饱和烃,②属于不饱和烃
B.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二者区分开
C. 可以用溴水除去①中混有的②杂质
D. 等质量的①②充分燃烧时,②消耗的更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中球棍模型可知,①为乙烷,②为乙烯,据此作答。
【详解】A.乙烷属于饱和烃,乙烯属于不饱和烃,A项正确;
B.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断键,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
C.乙烷不能与溴水反应,但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油状液体,因此可以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C项正确;
D.烃(CxHy)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为,假设质量都为1g,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由以上可知,消耗消耗O2的量为=0.116ml,乙烯的物质的量为,消耗消耗O2的量为=0.107ml,所以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①乙烷,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1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淀粉水解后,没有加NaOH中和硫酸,不能检验葡萄糖,则不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故A错误;
B.反应试管中要加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硫酸也能与碳酸钠生产气泡,不能确认乙酸是否有剩余,故B错误;
C.消毒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5%,含有较多水,水能和Na反应,故C错误;
D.将适量乙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气泡,说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天然乳酸是乳制品中的天然固有成分,它有着乳制品的口味和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已广泛用于调配酸奶奶酪、冰淇淋等食品中,成为倍受青睐的乳制品酸味剂。乳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乳酸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乳酸易溶于水
B. 乳酸含有两种官能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 乳酸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乳酸与足量钠反应一定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都是亲水基团,故乳酸易溶于水,故A正确;
B.乳酸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乳酸连羟基的碳原子上有氢,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未说明标准状况,不能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故D错误;
答案选D。
13. 温度时,向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足量)和B,发生反应,第时,温度调整到(忽略调整温度时所用的时间且反应中没有使用催化剂)。测得各时刻B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B. 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 由表中数据可知
D. 若时反应达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A是固体,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反应中A为固体,平衡发生移动时,气体质量变化,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当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T1温度下,10~15min,Δn(B)=1.25ml-1.15ml=0.10ml,第15min时,温度调整到T2,T2温度下,15~20min中,Δn(B)=1.15ml-1.0ml=0.15ml,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但是反应速率加快了,可知,故C错误;
D.若时反应达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14. 微型实验因其试剂用量少、产生污染物少(或废弃物少)在实验室被广泛采用。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B.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可以恢复
C. 溴水的黄色褪去,体现的还原性
D. 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或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于水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漂白指示剂,所以紫色石蕊变红后不能褪色,项错误;
B.可以漂白品红,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而恢复品红原来的颜色,B项正确;
C.可以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而使其褪色,体现的还原性,C项正确;
D.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当碱被消耗后酚酞溶液红色变浅或褪色,D项正确;
选A。
15. 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续航时间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部分科学家开始将目光投向纸电池。一种纸电池由植入了电极和电解液的纤维素纸构成,其中纤维素纸起到隔离物的作用,电极分别是加入纤维素中的碳纳米管和覆盖在纤维素制成的薄膜上的金属锂,而电解液为六氟磷酸锂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入纤维素中的碳纳米管为电池的正极
B. 每有转移,负极质量减轻7g
C. 电池放电时六氟磷酸根向锂电极移动
D. 该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可以达到100%
【答案】D
【解析】
【详解】A.覆盖在纤维素制成的薄膜上的金属锂为负极,加入纤维素中的碳纳米管为正极,A正确;
B.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每有转移,发生反应的为,负极质量减轻,B正确;
C.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正确;
D.放电时部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不可能达到100%,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甲烷与氯气反应,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C中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装置D的石棉中均匀混有足量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C与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5)装置E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有气泡产生,同时有油状液体生成,气泡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分离出油状液体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_。
【答案】(1)
(2)干燥混合气体
(3)
(4)①. 吸收过量的氯气 ②. 不同
(5)①. 防止倒吸 ②. ③. 分液
【解析】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B的作用为: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干燥混合气体,C装置为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D吸收未反应的氯气,E吸收氯化氢,据此回答。
(1)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装置B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干燥混合气体,故答案为:干燥混合气体;
(3) C中生成CH3Cl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 ①装置D的石棉中均匀混有足量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②不同,C发生取代反应,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吸收过量的氯气;不同;
(5) ①装置E吸收氯化氢,所有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E中有气泡产生,同时有油状液体生成,气泡的主要成分为CH3Cl、CH4;③利用互不相容的液体通过分液分离,所以分离出油状液体的最佳方法为分液;故答案为:防止倒吸;CH3Cl、CH4;分液。
17.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氮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
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的用途有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检验中阳离子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
(4)向浓度分别为和的和的混合酸中加入过量的铜屑,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___________(反应中气体只生成)。
(5)汽车尾气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条件下,和完全反应生成,会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能量。
②利用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和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下列可以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的浓度不再改变
C.的浓度之比为
D.相同时间内,若反应消耗同时生成
【答案】(1)①. N2O5 ②. 用作保护气
(2)
(3)取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
(4)448
(5)①. 吸收 ②. 180 ③. AB
【解析】(1)根据N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X为NH3,Y为N2O5,N2可以用作保护气;
(2)NH3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
(3)中阳离子为铵根离子,取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
(4)10mL混合酸中含有:n(H+)=0.01L×2×2ml/L+0.01L×4ml/L=0.08ml,n()=0.01L×4ml/L=0.04ml,发生反应:3Cu+2+8H+=3Cu2++2NO↑+4H2O,铜粉足量,过量,以n(H+)计算,根据方程式可得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2ml,标况下0.02mlNO的体积为:0.02ml×22.4L/ml=0.448L=448ml;
(5)①N2(g)+O2(g)═2NO(g),根据已知数据,断开旧键吸收的能量为(946+498)kJ=1444kJ,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为2×632kJ=1264kJ,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为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444kJ -1264kJ=180kJ;
②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恒容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可以说明达到平衡,故A选;
B.的浓度不再改变,能说明达到平衡,故B选;
C.的投料比等于系数比等于,故体系中的浓度之比始终为,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不选;
D.相同时间内,若反应消耗同时生成,都是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不选;
答案为AB。
18. 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以及电化学等知识的研究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I.一定温度下,在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固体A、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初始时之比为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到时___________(填“>”“<”或“=”)时。
(4)如该反应改为在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的反应速率比为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内温度保持不变
Ⅱ.甲醇作为再生能源,可以做燃料电池的燃料,如图是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甲醇燃料电池。
(5)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当消耗甲醇时。溶液中有___________离子移向___________(填“a”或“b”)极。
【答案】(1)Y(g)+X(g)2Z(g)
(2)1∶1 (3)>
(4)CE (5)①. ②. 6 ③. a
【解析】(1)由图像可知,X、Y为反应物,Z是生成物,0到10s内,X、Y、A、Z的物质的量该变量分别为:0.79、0.79、0、1.58,说明A是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g)+X(g)2Z(g);
(2)反应是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初始时之比为1∶1;
(3)反应从正向建立平衡,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到10s时达到平衡,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时>时;
(4)A.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不选;
B.的反应速率比为,没有描述反应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B不选;
C.容器是绝热容器,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温度不变,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选;
D.容器恒容,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不选;
E.容器是绝热容器,容器内温度保持不变可以说明达到平衡,故E选;
答案为CE;
(5)甲醇燃料电池中燃料作负极,氧化剂作正极,因此电极a的反应为CH3OH失去电子,在氢氧化钠作用下生成碳酸根,其反应式为CH3OH-6e-+8OH-=+6H2O,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放电结束右池要为NaOH,隔膜应该是阳离子膜,当消耗甲醇时,则转移6ml电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有6ml离子移向a极。
19. 成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环节。如……反应①化合物(Ⅰ)可由合成: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填名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所需试剂及条件为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反应(i)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与也能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两种均含两个六元环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碳碳双键、酯基 ②. 甲醇、浓硫酸、加热
(2)①. 加成反应 ②. 氧化反应
(3)
(4)
(5)①. ②.
【解析】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催化氧化得到化合物A:,继续催化氧化得到化合物B:,化合物B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化合物(Ⅴ),化合物(Ⅴ)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Ⅰ),根据分析解答。
(1)化合物(Ⅰ)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碳碳双键、酯基;
化合物(Ⅴ)合成化合物(Ⅰ),发生酯化反应,根据化合物(Ⅰ)结构推出,所需试剂及条件为甲醇、浓硫酸、加热,故答案:甲醇、浓硫酸、加热;
(2)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的过程中与O2发生催化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3)化合物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化合物B,故答案:;
(4)(Ⅳ)→A发生-OH的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为;
(5)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则(Ⅲ)与(Ⅱ)也能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含两个六元环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淀粉是否水解
在试管中加入淀粉和溶液。加热,再加入少量新制,加热,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B
证明乙酸和乙醇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向乙酸和过量乙醇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证明乙醇可以和钠反应
将金属钠加入消毒酒精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将适量乙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否产生气泡
0
2.00
1.50
1.25
1.15
1.00
0.88
0.78
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化学试题pdf、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卷+,文件包含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图片版含解析pdf、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答案图片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