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页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诗意,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主旨把握,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期望。这首诗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使得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村出诗中的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遵循新月诗派的诗歌美学原则: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用词的精妙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学情分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初三时学生们已经通过阅读了解了林徽因的生平事迹,对学习这首诗歌奠定了不错的基础。这首诗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诗歌的阅读体验。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课前准备
    1.整理、识记字词。
    娉婷(pǎ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yān):鲜艳美丽。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ní nán):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2.走近作者,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期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言辞犀利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滋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1904一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学家,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其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婷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涵。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提问】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用“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三、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巧妙的意象捕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
    【教师引导】诗人描写了“四月天”中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一树一树的花开),月圆,白莲,燕子。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教师明确】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教师引导】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
    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教师引导】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通过触觉描写:
    “风的软”“暖”。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使读者受到感染。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
    四、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莫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探究】表现了“三美”原则。
    【教师明确】音韵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
    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五、主旨把握,拓展延伸
    教师归纳总结主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延伸: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
    由于对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不宜做过多分析,学生只能初步把握不同类型、不同流派的现代诗歌,不能深人,十分遗憾。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期望。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对该诗主旨进行深人研讨。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释疑解惑,结合目标,有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常识,资料助读,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