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2 透镜巩固练习
展开1.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2.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
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
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
3.潜望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依次用的是( )
A.凸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C.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5.下列四幅图中,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6.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
②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
③可佩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④可佩戴由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7.如图所示,小明妈妈用手机拍视频。下列关于手机镜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妈妈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的虚像
C.要拍面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
D.手机镜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乙D.丙和丁
9.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10.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
B.物镜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物镜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物镜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1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
(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1)(2)B.(2)(3)C.(1)(4)D.(2)(4)
12.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二、填空题
1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________,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14.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教学中的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投影片上的图案经镜头后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像。
15.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镜使物体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相当于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作用;然后这个像通常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经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相当于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作用。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增加_______光线。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_,看物体越清楚。
16.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与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17cm后,光屏上 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17.生活中的放大镜是一个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就要使放大镜适当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物体。
18.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作用相当于 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物体 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9.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_____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 _____(选填“A”“B”)。
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0.小红家有一焦距为7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
(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0mm。
21.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2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斑,估测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用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以佩戴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丙图实验可得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______(选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
23.如图为天文望远镜的示意图,请画出从星空中射来的两条光线穿过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进入观察者眼中的光路图。
24.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是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到近视眼眼球中的晶状体的光路示意图,请你画出经过晶状体折射后的大致光路图.
25.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画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以及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请你画出在目镜中所成的像及光路图。
( )
四、实验题
26.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照相机;
(2)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放大镜;
(3)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投影仪。
27.小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___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______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60cm
B.60~70cm
C.70~80cm
D.80~90cm
(4)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发光字母代替蜡烛,则下列字母不适合的是 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F ②P ③H ④A ⑤O
28.小明用凸透镜(甲、乙)、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使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为了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小明做了如下操作:
①使蜡烛、凸透镜甲、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甲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②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更换为凸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光屏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cm刻度之间;
(4)继续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能观察到像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9.灵灵同学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常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来做一些教材上的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灵灵做了一个简易显微镜。她将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放一个用眼睛看不清的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了。图中的水滴是一个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______(填“目镜”或“物镜”);
(2)在实验室,灵灵看到了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如图乙所示。她想要利用天平和刻度尺求出它的厚度,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铝箔的质量为m;
②在物理教材上查密度表得知铝的密度为ρ;
③用______测出铝箔的长为a,宽为b;
④通过计算,得到铝箔的厚度为______。
30.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
(1)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是一致的(选填序号);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大光圈B.平面镜C.凹面镜
(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____(选填“b”、“P”、“q”或“d”)。
31.小明利用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薄厚、形状可改变的液体凸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将偏向主光轴。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的作用是_____;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经过透镜折射后光汇聚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2)再利用甲图中的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与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5cm刻度时,为了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液体透镜的厚度_____(选填“不变”、“变厚”或“变薄”),或液体透镜厚度不变,在液体透镜前方合适位置放置一个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3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2)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高”或“低”)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小明利用上述器材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40.4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7)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______。
33.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1)当该水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可知此时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然后再向水凸透镜内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3)若光屏不移动,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透镜;
(4)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以其中第______图属于远视眼患者示意图;第______图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做法。
34.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
(2)小华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并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 的实像,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若将光屏、蜡烛互换位置,此时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当蜡烛在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4)在图乙中,将蜡烛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始终大于1倍焦距),为了使像清晰,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5)在图乙中,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距始终大于1倍焦距),为了使像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6)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到45cm刻线处,移动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8)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看光屏上能不能成完整的像,实验后发现在光屏上______ (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9)某次实验时,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如果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0)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即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1)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12)在某次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五、综合题
35.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的填空: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连续看书或屏幕一小时以上应让眼睛休息一下,休息的较好方法是看看远处或看看绿色的植物或花朵。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据调查,我国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因高度近视导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
(1)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______,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
(2)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使像变得清晰。人眼之所以能看清各种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表面能将光线通过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进入人眼后在视网膜成像的缘故;
(3)①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人眼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凹透镜矫正;
②阅读短文材料,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极远处 C.0~25cm D.10cm~25cm
4.4-4.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一、单选题
1.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
【答案】A
【解析】AB.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而我们感觉所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这源于视神经和大脑的调节作用,故CD均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
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
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
【答案】A
【解析】A.并不是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这样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观察更清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实现的,其中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将远处物体拉近了使人才看得见的实像在经过目镜放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潜望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眼镜依次用的是( )
A.凸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C.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答案】B
【解析】潜望镜里面安装了两块平面镜,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老花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近视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所以依次用的是平面镜、凸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故选B。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四幅图中,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C
【解析】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矫正的方法;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故选C。
6.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
②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
③可佩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④可佩戴由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A
【解析】由图和题意可知,小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所示,小明妈妈用手机拍视频。下列关于手机镜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妈妈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的虚像
C.要拍面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
D.手机镜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答案】C
【解析】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要拍面部特写,此时的像会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乙D.丙和丁
【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示意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C
【解析】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强,水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过程模拟的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
故选C。
10.如图所示,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
B.物镜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物镜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物镜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故A错误;
BCD.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BC错误。
1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
(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1)(2)B.(2)(3)C.(1)(4)D.(2)(4)
【答案】D
【解析】(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1)错误,不符合题意;
(2)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2)正确,符合题意;
(3)幻灯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3)错误,不符合题意;
(4)老花镜是凸透镜,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故(4)正确,符合题意。
故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答案】B
【解析】AC.由乙图知水滴是靠近物体的透镜,所以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水滴上方的凸透镜靠近眼睛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故AC错误;
B.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物体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D. 透过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通过目镜成的是虚像,投影仪成像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太________,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应用________镜进行矫正。
【答案】 薄 弱 短 后 凸透
【解析】[1][2][3][4][5]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
14.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教学中的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投影片上的图案经镜头后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像。
【答案】 凸透
缩小 倒立 实 凸透 倒立 放大
【解析】[1][2][3][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5][6][7]教学中的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5.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镜使物体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相当于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作用;然后这个像通常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经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相当于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作用。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增加_______光线。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_,看物体越清楚。
【答案】 凸透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入射 大
【解析】[1][2][3][4][5]根据透镜的特点,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6][7][8][9]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应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10]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由于物镜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此口径做得大,可以增加入射光,使观察到的物体更多。
[11]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眼睛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
16.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2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与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17cm后,光屏上 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答案】 照相机 不能
【解析】[1]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25cm时,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能在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似。
[2]将蜡烛向透镜移近17cm后,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为8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此时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用,物像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7.生活中的放大镜是一个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就要使放大镜适当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物体。
【答案】 凸 同 远离
【解析】[1][2][3]生活中的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同侧;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所以应使放大镜适当远离物体(仍然在一倍焦距以内)。
18.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作用相当于 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物体 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 凸 投影仪 放大
【解析】[1][2][3]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第一次的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19.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_____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 _____(选填“A”“B”)。
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答案】 甲 丁 B
【解析】[1]甲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乙图,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2] [3]丙图,是用凸透镜来矫正的,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丁图,是用凹透镜来矫正的,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小红家有一焦距为7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
(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0mm。
【答案】 凸透镜 小于
【解析】(1)[1]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这一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此凸透镜的焦距。
(2)[2]要将凸透镜做为放大镜使用,需使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并且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1.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答案】 一倍焦距内 放大 远视
【解析】[1][2][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像应该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然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所以制作望远镜时,应该选用远视眼的镜片。
22.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斑,估测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用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以佩戴______(“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丙图实验可得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远视眼 凸透镜 近视眼 小
【解析】[1]由题意知,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即为水瓶做成的凸透镜的焦距,而乙图中,d变大,说明此时的水瓶聚光能力变弱,模拟的是远视眼。
[2]远视眼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因为凸透镜可以让光线先会聚一下,再进入眼睛。
[3][4]丙图中,d变小,说明此时水瓶的聚光能力变强,模拟的是近视眼。且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的小。
三、作图题
23.如图为天文望远镜的示意图,请画出从星空中射来的两条光线穿过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进入观察者眼中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从星空中射来的两条光经物镜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24.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是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到近视眼眼球中的晶状体的光路示意图,请你画出经过晶状体折射后的大致光路图.
【答案】
【解析】折射光线应该在视网膜之前会聚.
25.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画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以及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请你画出在目镜中所成的像及光路图。
( )
【答案】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③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处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作图如下:
四、实验题
26.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照相机;
(2)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放大镜;
(3)烛焰放在___________点时,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投影仪。
【答案】 a、b d c
【解析】(1)[1]烛焰放在a、b两点时,烛焰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照相机。
(2)[2]烛焰放在d点时,烛焰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放大镜。
(3)[3]烛焰放在c点时,烛焰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成像原理被运用于制作投影仪。
27.小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___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______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60cm
B.60~70cm
C.70~80cm
D.80~90cm
(4)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发光字母代替蜡烛,则下列字母不适合的是 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F ②P ③H ④A ⑤O
【答案】 点燃 投影仪 B ③④⑤
【解析】(1)[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央;故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2]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3)[3]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时,此时
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要将光屏移到60~70cm之间,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4]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发光字母代替蜡烛,当成实像,要能与原物体相比,区分上下颠倒、左右相反,要用非对称图形,字母:③H、④A、⑤O不适合的,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故③④⑤符合题。
故选③④⑤。
28.小明用凸透镜(甲、乙)、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使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为了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小明做了如下操作:
①使蜡烛、凸透镜甲、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甲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②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甲更换为凸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光屏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cm刻度之间;
(4)继续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能观察到像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答案】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较暗 10.0 小 缩小 50~60 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放大镜
【解析】(1)[1][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烛焰比较亮,实验环境应该暗一些,对比度大一些,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2)①[3]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
u=40.0cm-20.0cm=20.0cm
像距
v=60.0cm-40.0cm=20.0cm
此时
u=v=20.0cm=2f
f=10.0cm
②[4]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距变小,成像提前说明透镜的会聚能力增强,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小。
(3)[5][6]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物距为
u1=40.0cm-15.0cm=25.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的位置位于50~60cm刻度之间。
(4)[7][8]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5cm处时,物距
u2=40.0cm-35.0cm=5.0cm
29.灵灵同学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常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来做一些教材上的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灵灵做了一个简易显微镜。她将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放一个用眼睛看不清的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了。图中的水滴是一个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______(填“目镜”或“物镜”);
(2)在实验室,灵灵看到了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如图乙所示。她想要利用天平和刻度尺求出它的厚度,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铝箔的质量为m;
②在物理教材上查密度表得知铝的密度为ρ;
③用______测出铝箔的长为a,宽为b;
④通过计算,得到铝箔的厚度为______。
【答案】 凸透镜 物镜 刻度尺
【分析】(1)根据小水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和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③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④先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铝箔的体积,然后根据V=Sh和S=ab即可求出铝箔的厚度。
【解析】(1)[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
[2]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对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2)[3]因为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因此用刻度尺测出铝箔的长为a,宽为b。
[4]由可得,铝箔的体积
由V=Sh可知,铝箔的厚度
【点睛】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测量铝箔厚度的方法,采用显微镜这个实例作为突破口,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较高的应用,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如图,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
(1)与A′B′对比,目镜L2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是一致的(选填序号);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大光圈B.平面镜C.凹面镜
(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____(选填“b”、“P”、“q”或“d”)。
【答案】 正立 虚像 C B q
【解析】(1)[1][2]目镜是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根据图像可继续作图,从B′点出发两条光线,一条光线经过光心,则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另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焦点,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的焦点为B′的像,然后作出A′的像,如图所示
故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3]由图知,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投影仪或幻灯机相同。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4]显微镜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线较强时,需要弱光,使用小光圈,反光镜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光线较强,需要弱光,使用平面镜。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5]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故观察“b”是看到“q”的像。
31.小明利用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薄厚、形状可改变的液体凸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将偏向主光轴。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的作用是_____;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经过透镜折射后光汇聚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2)再利用甲图中的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与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5cm刻度时,为了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液体透镜的厚度_____(选填“不变”、“变厚”或“变薄”),或液体透镜厚度不变,在液体透镜前方合适位置放置一个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答案】 显示光路 投影仪 变薄 凹
【解析】(1)[1]光在空气中无法看光的传播路径,用烟雾可以看出光的传播路径。
(2)[2]有图可以看出,物距为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用的就是该原理。
[3][4]把物体移到光具座5cm刻度时,此时物距为35cm,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间,即像在光具座50~60cm刻度之间,像比原来更靠近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厚度越薄的,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而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为了像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应该选用比原来的透镜厚度薄的透镜,或液体透镜厚度不变,在液体透镜前方合适位置放置一个凹透镜。
3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2)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高”或“低”)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6)小明利用上述器材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40.4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7)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其中一个优点:______。
【答案】 蜡烛在一倍焦距内 缩小 漫反射 放大 投影仪 C 低
10.1 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解析】(1)[1]小豪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2)[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光屏上反射的光线射向四周,发生了漫反射。
(3)[4][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使此时的像距与之前的物距相等,物距与之前的像距相等,故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4)[6]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仍可以透过透镜下半部分成像,只是透过光线减少,像变暗,会在光屏上看到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7]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下移动。
(6)[8]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时
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1cm。
(7)[9]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这样发光体比较稳定,更容易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并且LED灯无污染。
33.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水或吸水量来调节。
(1)当该水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可知此时该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在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透镜、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然后再向水凸透镜内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
(3)若光屏不移动,要让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透镜;
(4)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以其中第______图属于远视眼患者示意图;第______图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做法。
【答案】 10.0 注入 前 凹 ② ④
【解析】(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2)[2][3]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强,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3)[4]要使像能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5][6]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②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④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34.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
(2)小华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并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 的实像,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若将光屏、蜡烛互换位置,此时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当蜡烛在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4)在图乙中,将蜡烛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始终大于1倍焦距),为了使像清晰,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5)在图乙中,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距始终大于1倍焦距),为了使像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6)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到45cm刻线处,移动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8)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看光屏上能不能成完整的像,实验后发现在光屏上______ (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9)某次实验时,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如果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0)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即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1)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12)在某次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答案】 同一高度 10.0 放大 投影仪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倒立 等大 右 变大 左 变小 右 变大 不能 仍能 能 蜡烛逐渐燃烧,烛焰高度降低 向上 近视眼 10
【解析】(1)[1]为了让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2]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由题可知,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光斑的位置即为焦点,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3)[3][4]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线处,此时物距为
所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5][6][7]若将光屏、蜡烛互换位置,互换之后,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8][9]当蜡烛在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为
此时物距大小等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等大的清晰实像。
(4)[10][1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在图乙中,将蜡烛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始终大于1倍焦距),物距减小,为了使像清晰,像距应增大,即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5)[12][13]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在图乙中,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距始终大于1倍焦距),即像距变小,为了使像清晰,应增大物距,即应将蜡烛向左移动,此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6)[14][15]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则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光线会推迟会聚,即像距变大,此时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由于像距变大了,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变大。
(7)[16]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到45cm刻线处,此时物距为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移动光屏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8)[17]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只是遮住了部分光线,这部分光线不能经过凸透镜,但在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遮住后,像的亮度比原来要暗。
(9)[18]某次实验时,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如果将蜡烛和光屏对调,由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0)[19]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逐渐燃烧,烛焰高度降低,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了一段距离,所以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蜡烛逐渐燃烧,烛焰高度降低。
[20]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了一段距离,即像呈现在了光屏的偏上方,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动,即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11)[21]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因为此时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即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12)[22]由图丙可知,当物距u=20cm时,像距v=20cm,此时像距等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为二倍焦距,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当物距u=20cm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该透镜的焦距是
五、综合题
35.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的填空: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连续看书或屏幕一小时以上应让眼睛休息一下,休息的较好方法是看看远处或看看绿色的植物或花朵。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据调查,我国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因高度近视导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
(1)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______,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
(2)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使像变得清晰。人眼之所以能看清各种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表面能将光线通过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进入人眼后在视网膜成像的缘故;
(3)①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人眼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凹透镜矫正;
②阅读短文材料,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极远处 C.0~25cm D.10cm~25cm
【答案】 弯曲程度 缩小 像距 漫反射 前方 B
【解析】(1)[1][2]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获得清晰的像,相当于改变透镜的焦距。
(2)[3]由短文可知,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4]漫反射的光可以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人眼之所以能看清各种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表面能将光线通过漫反射进入人眼后在视网膜成像的缘故。
(3)①[5]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的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变强,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6]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因此,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 光的直线传播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68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3 光的直线传播习题</a>,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68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1 光的色彩 颜色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 熔化和凝固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6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3 熔化和凝固习题</a>,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