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1. 在野外遇到迁徙途中“掉队”的鸟,最好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 )
【答案】×
【解析】
【详解】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温度很低,候鸟们会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候鸟们在迁徙途中,常会因为饥饿、受伤、迷途、受困等原因而“掉队”,如果碰到迁徙途中“掉队”的鸟,最好的帮助是将它们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保护。
2. 动物的生存通常都离不开植物,植物的新生命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大多数植物是利用种子繁育后代的,这属于有性繁殖;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有的植物是利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根、叶、茎来繁殖后代的,这属于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繁殖。所以植物的新生命并不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3. 在土壤和纸巾中分别放入3粒相同的绿豆种子,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这样验证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是科学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是否有土壤,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所以在土壤和纸巾中分别放入3粒相同的绿豆种子,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这样验证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是科学的。
4. 低温下,18粒绿豆种子中只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是偶然现象。( )
【答案】×
【解析】
【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低温下,18粒绿豆种子中只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没有达到种子萌发的条件。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5. 一方池塘中的泥沙、水、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答案】×
【解析】
【详解】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只有环境因素是无法构成生态系统的。
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
【答案】×
【解析】
【详解】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食物链是大树→蝉→螳螂→黄雀。
7. 船舵可以控制船的航向,船舵向左偏转,船就会向左偏转。( )
【答案】√
【解析】
【详解】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船舵向左偏转,船就会向左偏转。
8. “蛟龙”号可以下潜海底7000米,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
【答案】√
【解析】
【详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曾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9. 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都放水中,木块会上浮,说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铁块。( )
【答案】×
【解析】
【详解】浸入水中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都放水中,木块上浮说明木块受的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铁块下沉说明铁块受的浮力小于铁块的重力。
10.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量来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浮和下潜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下航行,也能在水面行驶的舰艇。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
11. 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
【答案】√
【解析】
【详解】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动物有18万种,海洋植物约有2.5万种。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12. “光盘行动”既可以节约食物,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
【答案】√
【解析】
【详解】减少垃圾数量的办法有重新使用和减少丢弃。倡导“光盘行动”,可以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同时还能减少垃圾数量,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3. 过渡消耗化石能源,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形成,使全球变暖。( )
【答案】√
【解析】
【详解】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所以过渡消耗化石能源,会急剧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形成,使全球变暖。
14. 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相当于节省煤炭,少排放废水、废气和二氧化碳。(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住”的领域要减少碳排放,不仅包括房屋设计,房间里的各种设备也同样重要。例如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400公斤,相当于节省煤炭,少排放废水、废气和二氧化碳。
15. 破纸箱、废报纸、用过的餐巾纸和作业本都是可以回收的垃圾。(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破纸箱、废报纸和作业本属于可回收物;用过的餐巾纸属于其它垃圾。
16. 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 )
【答案】√
【解析】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需要受冷。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水蒸气在不同条件下凝结的结果,体现了水蒸气的物理变化过程。
17. 保温杯能保温是因为保温杯能阻止热量向杯外传递。( )
【答案】√
【解析】
【详解】保温的原理,其实是利用导热性很差的材料起到阻隔热量的散失。同样的材料,使用方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保温效果。我们大多喜欢在冬天喝热水,把热水盛在保温杯中,保温杯能保温的主要原因是它能阻止热量向杯外传递。这一特性通过减少热传递和阻止热对流来实现。
18. 人类的行为可以破坏环境,也会改善环境。(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的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如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等。
19. 冬天晒太阳取暖是利用了太阳热辐射,不是热对流。( )
【答案】√
【解析】
【详解】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冬天晒太阳取暖是利用了太阳的热辐射,不是热对流。
20. 热传递有方向性,传热方向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
【答案】√
【解析】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有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所以传热方向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计40分。)
21. ( )不是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
A. 空气B. 水分C. 阳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阳光不是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
22. 绿豆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是( )。
A. 根B. 茎C. 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绿豆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是叶。
23. 芭蕉、松树、仙人掌叶子的形态不同,与生长条件中的( )无关。
A. 自然环境B. 土壤肥力C. 降水量程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由于各地降水量程度、气温等自然环境的不同,植物也进化出了形态各异的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比如不同生活环境中芭蕉、松树、仙人掌叶子的形态就各不相同。
24. 生活于南极的企鹅,翅膀特化为鳍,善于游泳;蜥蜴生活于荒漠、森林等,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这些说明了( )。
A. 生物会影响环境B. 环境会适应生物C. 生物会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活于南极的企鹅,翅膀特化为鳍,善于游泳;蜥蜴生活于荒漠、森林等,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发现,这些说明了生物会适应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25. 大雨过后,蚯蚓会钻出地面,爬向高地,蚯蚓的行为是因为( )。
A. 土壤浸水,湿度太大B. 土壤浸水,没有空气C. 土壤浸水,温度太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因此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的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
26. 橡皮泥做成了船进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载重量( )。
A. 越大
B. 不变
C. 越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使用重量相同的橡皮泥制作小船,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所以其装载量越大。
27. 测试制作好的小船,是为了验证( )。
A. 制作材料是否结实B. 设计是否合理C. 载重量是否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其中,测试制作好的小船,是为了验证设计是否合理。
28. 船的载重量的大小与船只的( )有关。
A. 材料B. 体积C. 重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的大小与船只的体积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29. 画好船的初步设计图之后,下一步是( )。
A. 讨论完善设计图B. 开始制作C. 挑选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其中,画好船的初步设计图之后,下一步是讨论完善设计图,等待设计图改进完成后才能挑选材料开始制作。
30. 为了增加橡皮泥小船的稳定性,不可取的方法是( )。
A. 把船舷加高B. 把船底的面积增大C. 让船体更薄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为了让船型橡皮泥能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大船的底面积或让船体变薄,这样排开的水量越多,获得的浮力就越大,就更稳定。把船舷加高,橡皮泥小船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容易侧翻,故此方法不可取。
31. 要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
A. 无害化B. 资源化C. 减量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2. 地球为生命提供的基本生活条件不包括( )。
A. 阳光B. 水C. 空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阳光是太阳提供的基本生活条件。
33. ( )不是由于大气污染而产生的现象。
A. 雾霾B. 酸雨C. 河流干涸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环境,比如大气污染,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雾霾、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河流干涸不是大气污染造成的现象。
34. 分析一个环境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流程( )。
A. 共商对策→分析原因→调查现状
B. 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共商对策
C. 分析原因→调查现状→共商对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分析一个实际环境问题时,其流程一般是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共商对策。
35. 与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形成现象不一样的是( )。
A 洗澡时,浴室镜面上形成水滴
B. 冰糕拆包后,过一会融化出水
C.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需要受冷。洗澡时,浴室镜面上形成水滴、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与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形成现象都是一样的,都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冰糕拆包后,过一会融化出水,这是水的融化现象。
36. 下列图例是厨余垃圾标志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
【详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A是厨余垃圾标志,B是可回收物标志;C是其他垃圾标志。
37. 冬天室内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升高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 热对流B. 热辐射C. 热传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冬天室内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升高的主要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向上升;冬天空调四周的空气变热并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变热,冷热空气对流使空气变暖。
38. 把一杯冷水倒入一样多的热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不可能是( )。
A. 比原来的冷水温度高B. 接近两杯水的平均温度C. 比冷水的温度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把一杯冷水倒入一样多的热水中,混合后热水的热量要传递给冷水,温度会升高,所以混合后水的温度不可能比冷水的温度低。
39. 给试管中水的一端加热时,操作错误的是( )。
A. 在试管中加入一半的水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C. 不可长时间加热,不能触摸试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试管中加入一半的水,错误;在试管中加水不能超过三分之一;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正确;
C.不可长时间加热,不能触摸试管,正确。
40. 冬天用手触摸铁锁和木门,感觉铁锁比木门更冷,是因为( )。
A. 铁锁温度比木门低
B. 铁锁是热的不良导体,木板是热的良导体
C. 铁锁是热的良导体,木板是热的不良导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金属制品的导热能力比木质制品的强,用手摸户外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得比木质的快。由于金属制品是热的良导体,将手上的热量迅速转移到金属制品上,因而感觉冷,而木质的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导热效果差,手凉的不是很快。
三、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计40分)
41. 生态瓶研究。
(1)制作生态瓶。
如果用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池塘水、洗净的沙子、水草和小鱼,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制作得很成功。下面制作的过程,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栽种水草 ②铺上沙子 ③剪开瓶子 ④灌池塘水 ⑤放入小鱼
A. ③②①④⑤B. ③④②①⑤C. ③②④①⑤
(2)观察生态瓶。
①这个生态瓶里的非生物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空气、阳光、温度等。
②能为小鱼提供氧气的生物是________。
③一直以来,水草和小鱼能和谐共生。现在如果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一半或小鱼数量增加一倍,那么小鱼 ________。
【答案】(1)C (2) ①. 沙子 ②. 池塘水 ③. 水草 ④. 会频繁地浮出水面
【解析】
【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
【小问1详解】
生态瓶的制作步骤:(1)找一个大瓶子,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2)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3)再装入大半桶池塘中的水;(4)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5)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小问2详解】
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沙子等;
②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生态瓶中,水草能为小鱼提供氧气。
③现在如果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一半或小鱼数量增加一倍,那么水中的氧气不足,小鱼会频繁地浮出水面来呼吸。
42. 用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制作底面积不同的船,设计如下图ABC。
(1)可以计算出ABC 三个铝箔船的体积分别是:____立方厘米、____立方厘米、____立方厘米。
(2)如果用垫圈测试船的载重量,可以发现船载重量最大的是____设计(填序号)。
(3)弹珠在铝箔船上容易滚动,可用____的方法防止铝箔船侧翻。
【答案】(1) ①. 400 ②. 320 ③. 216
(2)A (3)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
【解析】
【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小问1详解】
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A方案的体积为10厘米×10厘米×4厘米=400立方厘米;B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8厘米×5厘米=320立方厘米;C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6厘米×6厘米=216立方厘米。
【小问2详解】
根据1题可知,A方案的体积最大,所以其载重量最大。
【小问3详解】
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43. 看下图,关注我国的电能来源。
(1)2017年,我国电能主要来源排名第一位的是____。
(2)火力发电是指____发出的电。火力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____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
(3)其中风力发电、____和____是清洁电能来源,是值得以后大力开发和利用的。
【答案】(1)火力发电
(2) ①. 可燃物燃烧 ②. 有害
(3) ①. 太阳能发电 ②. 水力发电
【解析】
【详解】(1)观察上图2017年我国电能来源,火力发电占62%,风力发电占9%,核能发电占2%,水力发电占19%,太阳能发电占8%。故我国电能主要来源排名第一位的是火力发电。
(2)火力发电是指利用可燃物(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火力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3)其中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清洁电能来源,是值得以后大力开发和利用的。这三种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4. 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
一天,王辉在试管中装入30℃凉水,在一个烧杯中装入大半杯60℃的热水,然后将装有凉水的试管下端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他用两支温度计 A 和 B 分别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和试管中凉水温度变化情况。记录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王辉发现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凉水温度逐渐上升,这是因为____。
(2)王辉预测再过几分钟后凉水和热水的温度会 ____。
(3)把表中的数据用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
【答案】(1)热传递 (2)相同
(3)
【解析】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试管中的水温度在逐渐上升,烧杯中的水温度在逐渐下降。这是因为热传递的作用。
(2)在一段时间内,只要两者存在温差,热传递的现象就会发生,凉水的温度会上升,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最后两者的温度相同。
(3)根据表中的数据,先进行描点,然后制成折线统计图。
初始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热水温度
60℃
54℃
50℃
47℃
45℃
44℃
凉水温度
30℃
35℃
38℃
40℃
41℃
42℃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教2023-2024学年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教2023-2024学年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教2023-2024学年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教2023-2024学年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