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展开第一课 (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2、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3、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东周与西周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思考这种变化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变化表现: 王室衰微,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一些诸侯国逐渐势力强大2、变化带来的影响: 传统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社会进入了列国纷争和动荡不安的时代。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或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图一 图二
判断图一、图二分别处于什么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分析图一到图二预示的发展趋势。
图一 春秋列国形势图依据:图中有 秦、晋、燕、齐鲁宋、郑、卫,周;南方有楚,东南又吴、越于春秋列国相符合
图二 战国形势图依据:图中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又有长城、周朝,东南有越国等、符合战国时期的特征。
趋势:诸侯国数目减少,国家 走向统一
任务一 根据教材9、10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秋时期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说明权力下移,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
影响 消极:社会长期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积极:分封宗法逐步崩溃,促进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华夏认同;促进各国的制度改革,
1、(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2021·重庆高考·1)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 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 D.儒家思想的影响
华夏认同的影响: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任务二、识图知史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说出材料二图片所示的内容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提到战争,人们往往与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等情况联系在一起……春秋时期便处于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当时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但我们应该看到,战争的积极意义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
1、变化①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
②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并融入华夏族。 说明:华夏认同的史实
2、原因①战争、民族大迁徙、经济文化交流
②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加强
3、影响 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参考答案
都江堰全景
任务三、 识图知史
分析四幅图片共同反应了什么问题?
请对图中现象加以描述。并回答为什么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有什么影响?根据所学答出它的发展趋势?
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货币使用广泛,商业发展。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各国的货币不同。影响:阻碍经济发展趋势: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全国通用货币。
教材p10页学习聚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解释
经济:生产力:铁犁牛耕、水利修建,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分工细密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涌现,出现富商。阶级关系:士阶层壮大,地主阶级兴起壮大变法改革:兼并战争,各国要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逐步实现社会转型。从而实现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变法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典型。
任务四、识图知史 阅读下列图片,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2、列国纷争 分封瓦解,争夺霸权,纷纷改革
1、铁器牛耕 井田瓦解 小农经济---根本原因
3、秦国落后,富国强兵
4、商鞅谋略和才能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结合教材自主完成表格内容)
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社会治理:制定严密户籍制度(目的:征发赋役);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制。
进步性: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打击了贵族特权;④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文化:制《秦律》,轻罪重罚。
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刑法严苛,激化社会矛盾。②赋役沉重,加重人民负担;
政治:推行县制,县的官员由君主任免;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
四、孔子、老子、百家争鸣
根据教材12页孔子、老子的哪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1)“仁”的学说,孟子发展为”仁政“,对后世的民本思想影 响很大。 (2) “为政以德”即德治成为后世的治国思想 (3)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思想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改良思想,成为后世改革的先师老子: (1)朴素唯物论、辩证法,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对后世的治国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稷下学宫》 韦辛夷
材料二 “致千里之奇士, 总百家之伟说”------司马光《稷下学宫赋》
材料一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次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归纳稷下学宫对当时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根源:社会巨变政治: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士农工商阶层形成。文化:私学兴起,文化知识向下层扩散社会、诸侯割据,人才流动自由,学术环境宽松
任务五、思想:百家争鸣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九流十家。“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相互争辩,又相互学习的局面。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 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
《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
《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统一。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
深化认知: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能力提升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经济上:(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1)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分封、宗法、礼乐制度瓦解;(2)社会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的出现;(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建立地主阶级专政;(4)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成为时代主流。3、社会上:兼并战争不断,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4、思想上:私学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5、民族关系上:华夏族与周边族群以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为纽带而日趋融合。
总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大变革和转型时期。
第一课 (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体系构建
背景1、列国纷争 表现 影响
原因2、华夏认同 发展 影响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商业
2、社会变革之 商鞅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对于“社会转型”这个概念,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的变革,这种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下面是关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 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层面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转型。论证: 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飞跃,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兴起,“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生产力的发展使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势力走向衰落,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新兴地主阶级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社会转型。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高考链接】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5.(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 )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6.(2022·山东·高考真题)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7.(2022·全国·高考真题)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8.(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9.(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前770年,前476年,前256年,平王东迁,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灭东周,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争霸战争,“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兼并战争,时空定位,探究思考,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这是一份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贵贱有序,上下和谐,一经济发展,铁器牛耕→农业进步→,新兴地主新兴农民,奖励耕织,推行县制,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什伍连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