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1.(1.5分)剪下18厘米长的薄荷茎段,将茎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茎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一段时间后生出新根,见到有新芽长出,分析错误的是( )
A.茎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叶片可减少水分蒸发
B.茎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积
C.利用薄荷茎段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移栽成活后,新个体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1.5分)如图模型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A可表示氧气B.B可表示母乳
C.C可表示营养物质D.D可表示二氧化碳
3.(1.5分)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①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②海蜗牛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硫细菌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与光合作用类似),蠕虫以硫化菌为食( )
A.第③阶段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硫化菌→蠕虫→蛤蚌
B.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
C.虽然深海没有阳光,但是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仍存在生产者
D.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鲸鱼的尸体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1.5分)如图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甲、乙、丙、丁分别为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④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B.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
D.图④中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5.(1.5分)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是以它为球心向四周空间发射的,所以( )
A.离点光源越远,光照面积越大,在光照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多
B.离点光源越远,光照面积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多
C.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D.恒星是点光源,所以地球上得到的恒星上的光辐射是绝对平行的
6.(1.5分)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7.(1.5分)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3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北方
C.该小组预测2023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长
D.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8.(1.5分)如图所示,同时将两根粗且长的吸管含在口中,一根吸管的一端放在盛水的杯中,然后吸气,发现饮料难被吸到口中主要原因是( )
A.吸气时对两根吸管用力太均匀
B.吸气时吸管内气流的流速太快
C.吸管内液面上方气压不够小
D.外界的大气压不够大
9.(1.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如图所示),取三通U型管连接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导气管上,并点燃高低错落的小蜡烛,然后拔下三通U型管,并夹紧上端( )
A.实验①和②都是低处蜡烛先熄灭
B.实验①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C.实验②中U型管内壁可能会变黑
D.实验②中得到启示是: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10.(1.5分)在泸州市第35届科技创新大赛上,某学生在现场展示了科创作品。他把橡胶管一端放入位置较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然后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发现烧杯中的水通过橡胶管慢慢流入位置较高的瓶内( )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增加
B.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
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11.(1.5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60mL的大试管、量程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等实验器材(如图),将足量白磷放入试管后,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等到试管冷却后,观察现象。实验中( )
A.6mL刻度处B.8mL刻度处
C.12mL刻度处D.18mL刻度处
12.(1.5分)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13.(1.5分)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14.(1.5分)下列关于a、b数值的比较中,a一定小于b的是( )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克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克,高温时为b克
15.(1.5分)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并充分搅拌。下列关于该过程中( )
A.B.
C.D.
16.(1.5分)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mL溶液,用每次20mL蒸馏水冲洗了2次( )
A.B.C.D.无法确定
17.(1.5分)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18.(1.5分)如图是化合物M和化合物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时,M和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60℃时N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C.30℃时,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40%
D.无论升温或降温都能使40℃接近饱和的N溶液达到饱和
19.(1.5分)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13.3克B.26.7克C.33.3克D.40克
20.(1.5分)溶解度为Sg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跟水以1:4的质量比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00%B.×100%
C.%D.%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5分)剪下18厘米长的薄荷茎段,将茎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茎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一段时间后生出新根,见到有新芽长出,分析错误的是( )
A.茎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叶片可减少水分蒸发
B.茎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积
C.利用薄荷茎段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移栽成活后,新个体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答案】D
【解答】解:A、扦插时要将下一个节埋入土中,去掉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叶片,A正确。
B、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B正确。
C、利用薄荷茎段扦插方式是利用其营养器官进行繁殖,C正确。
D、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所以移栽成活后,D错误。
故选:D。
2.(1.5分)如图模型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A可表示氧气B.B可表示母乳
C.C可表示营养物质D.D可表示二氧化碳
【答案】B
【解答】解: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也是通过脐带。因此模型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C可以表示营养物质。所以。
故选:B。
3.(1.5分)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①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②海蜗牛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硫细菌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与光合作用类似),蠕虫以硫化菌为食( )
A.第③阶段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硫化菌→蠕虫→蛤蚌
B.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
C.虽然深海没有阳光,但是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仍存在生产者
D.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鲸鱼的尸体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B
【解答】解:A、硫化菌能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第③阶段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硫化菌→蠕虫一蛤蚌。
B、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形成的有机整体,B错误。
C、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硫细菌能合成有机物,C正确。
D、由题干可知,鲸鱼的尸体为非生命物质,D正确。
故选:B。
4.(1.5分)如图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甲、乙、丙、丁分别为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④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B.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
D.图④中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答案】C
【解答】解: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图1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B.图②是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随着营养等级的增加,因此,正确;
C.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生产者重金属含量最低,错误;
D.观图④可知,由此可判断丙是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甲与丁是捕食关系,甲和丁的箭头都指向乙,正确。
故选:C。
5.(1.5分)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是以它为球心向四周空间发射的,所以( )
A.离点光源越远,光照面积越大,在光照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多
B.离点光源越远,光照面积越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多
C.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D.恒星是点光源,所以地球上得到的恒星上的光辐射是绝对平行的
【答案】C
【解答】解:ABC、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是从它的球心向四周空间发射的,光照面积越小;离点光源越远,在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辐射就越少,光辐射量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少,C正确;
D、恒星是点光源,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地球上得到的恒星上的光辐射是平行的,但不是绝对平行的。
故选:C。
6.(1.5分)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a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根据光的色散中各种色光的排列顺序可知,d为红光、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蓝光。
故选:B。
7.(1.5分)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3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北方
C.该小组预测2023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cm长
D.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答案】C
【解答】解:A杆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我国位于北半球,影子的方向指向北方;
C、2023年6月20日接近夏至,这一天的杆影应比2023年3月14日这一天的杆影短;
D、由于地球的自转,故D正确。
故选:C。
8.(1.5分)如图所示,同时将两根粗且长的吸管含在口中,一根吸管的一端放在盛水的杯中,然后吸气,发现饮料难被吸到口中主要原因是( )
A.吸气时对两根吸管用力太均匀
B.吸气时吸管内气流的流速太快
C.吸管内液面上方气压不够小
D.外界的大气压不够大
【答案】C
【解答】解:通常我们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人先吸走管内的空气,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但本题中的情形下,另一根吸管的一端放在杯外,使吸管内的气压无法快速减小。故饮料难被吸到口中。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说法正确。
故选:C。
9.(1.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如图所示),取三通U型管连接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导气管上,并点燃高低错落的小蜡烛,然后拔下三通U型管,并夹紧上端( )
A.实验①和②都是低处蜡烛先熄灭
B.实验①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C.实验②中U型管内壁可能会变黑
D.实验②中得到启示是: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答案】A
【解答】解:A、实验②中的蜡烛熄灭顺序为:高处先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减小,故A错误;
B、实验①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B正确;
C、实验②中夹紧上端,所以U型管内壁可能会变黑;
D、在温度高时,所以需要身体低一点爬出门外。
故选:A。
10.(1.5分)在泸州市第35届科技创新大赛上,某学生在现场展示了科创作品。他把橡胶管一端放入位置较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然后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发现烧杯中的水通过橡胶管慢慢流入位置较高的瓶内( )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增加
B.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
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答案】D
【解答】解:A、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过一会儿瓶内水蒸气液化,瓶内气体压强变小;
B、将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水蒸气液化,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不是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故D正确。
故选:D。
11.(1.5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60mL的大试管、量程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等实验器材(如图),将足量白磷放入试管后,放开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等到试管冷却后,观察现象。实验中( )
A.6mL刻度处B.8mL刻度处
C.12mL刻度处D.18mL刻度处
【答案】C
【解答】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20%,实验中。
故选:C。
12.(1.5分)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答案】D
【解答】解:A、图1瓶中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4处。
C、图2中a点到b点是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2中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气压恢复至常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1.5分)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答案】A
【解答】解:A、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丙是没有硝酸钾晶体存在,则三种情况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丙中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丁<乙<丙。
故选:A。
14.(1.5分)下列关于a、b数值的比较中,a一定小于b的是( )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克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克,高温时为b克
【答案】B
【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即a<b;
B、在同一饱和溶液中,即a<b;
C、该饱和溶液中,该物质不再溶解,即a=b。
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时.故C错误;
故选:B。
15.(1.5分)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并充分搅拌。下列关于该过程中( )
A.B.
C.D.
【答案】D
【解答】解:A、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已无固体,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降低;
B、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如图B所示加水75克时接近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故B错误;
C、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如图C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稍降低,故C错误;
D、加入75克水后烧杯中无固体,如图D所示加水75克时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稍降低;
故应选:D。
16.(1.5分)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mL溶液,用每次20mL蒸馏水冲洗了2次( )
A.B.C.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答】解:因为稀释前溶液的密度是1 g/cm3,所以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数值上是相等的,所以上述公式中的m6可用V1代替,又因为稀释后溶液的密度会小于1 6,所以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数值上应该不相等,所以用V2代替m2的话,公式中间应该用≈2w1≈V2w3
第一次稀释:数据代入公式为 0.5w3≈20.5w2
第二次稀释:数据代入公式为 4.5w2≈20.4w3
两式相比得≈,化简得≈,即≈。
故选:C。
17.(1.5分)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答案】C
【解答】解:A、从图像可以看出,故A错误;
B、从图像可以看出,到第20min结束,故B错误;
C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正确。
故选:C。
18.(1.5分)如图是化合物M和化合物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时,M和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60℃时N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C.30℃时,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40%
D.无论升温或降温都能使40℃接近饱和的N溶液达到饱和
【答案】D
【解答】解:A、60℃时,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
B、将60℃时N溶液降温至30℃,所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3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不会为40%;
D、无论升温或降温都能使40℃接近饱和的N溶液达到饱和。
故选:D。
19.(1.5分)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13.3克B.26.7克C.33.3克D.40克
【答案】D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不饱和溶液析出2g晶体,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说明这蒸发掉的15g水若溶解8g溶质也即达到饱和状态,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溶质,
故选:D。
20.(1.5分)溶解度为Sg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跟水以1:4的质量比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00%B.×100%
C.%D.%
【答案】D
【解答】解:设该饱和溶液的质量为ag,则水的质量为4ag,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D。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联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联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