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喜爱高大挺拔的青松,有人喜爱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爱高洁傲骨的梅花,我却喜爱那平平凡凡的小草。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小草却具有难以想象的极其______的生命力。草,不论是闪电雷击,还是狂风骤(zhòu)雨,都毫不畏惧。(A)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活,渴望辉煌,渴望生命,于是它坚强地站了起来!
我______在小路上,看着路旁那一棵棵嫩绿葱郁(yù)的小草,陷入了沉思……也许,(B)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眼里的小草,是那样的顽强,那样的富有生机,那样的坚强不屈。
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朦(móng)胧的双眼,______地破土而出,(C)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带来的喜悦与温暖。它们布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大地母亲”铺上了绿地毯。(D)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当然,小草的可敬之处不只是在这里,它们身上还闪耀(yà)着一个亮点——顽强不屈的精神。暴风雨里,大树被吹得东倒西歪,鲜艳美丽的花朵已花残叶败,而小草呢,却以一种特有的力量同暴风雨作斗争。等到暴风雨过后,花、树都变了样,只有小草依然仰首挺胸地站在那儿,______着雨后的阳光。
有些人正像这小草,虽然平凡,却很伟大!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骤(zhòu)B. 郁(yù)C. 朦(móng)D. 耀(yà)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挺拔B. 畏惧C. 坚强不屈D. 仰首挺胸
3. 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强盛 散步 争强好胜 洗浴
B. 旺盛 漫步 争先恐后 沐浴
C. 旺盛 散步 争强好胜 洗浴
D. 强盛 漫步 争先恐后 沐浴
4. 选文中A、B、C、D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活,渴望辉煌,渴望生命,于是它坚强地站了起来!
B. 很多人都把小草当成是弱小、无能的象征,认为它们那矮小的身躯经不起一点儿风雨。
C. 与人们一同分享春姑娘带来喜悦与温暖。
D. 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答案】1. C 2. D 3. B 4.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C.朦(móng)——méng。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D.仰首挺胸——昂首挺胸。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旺盛:生命力强;情绪高涨;茂盛。此处写生命力,用:旺盛。
第二空,散步: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或锻炼身体的方式)。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此处写我在小路上悠闲地走,用:漫步。
第三空,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别人。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此处写小草破土而出,用:争先恐后。
第四空,洗浴:洗濯或浸泡。沐浴 :1.洗澡。 2.比喻受到某种恩惠或润泽。 3.比喻接受某种美好的事物或享受某种氛围。此处与“雨后的阳光”搭配,用:沐浴。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A.语序不当,“渴望生活,渴望辉煌,渴望生命”改为“渴望生命,渴望生活,渴望辉煌”,故选A。
5. 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 ④③②①⑤B. ①⑤②③④C. ④②①③⑤D. ①②⑤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本段文字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④表明作者的观点,应该为首句;②句紧随④句阐述心灵空间的大小;①句在②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③⑤是作结;⑤句是对③的进一步说明。据此,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是:④②①③⑤。故答案为C。本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判定。结合文段表达中心和答案特点,确定第④句为首句,然后A、C项比较,A项中第③句中“因此”“这个意义”和首句无法承接和照应,所以选C。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6. 名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4)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突出卖炭翁辛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在河之洲 ②. 气蒸云梦泽 ③. 其名为鲲 ④. 曲径通幽处 ⑤. 满面尘灰烟火色 ⑥.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⑦. 选贤与能 ⑧. 讲信修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作品等。本题中的“洲、蒸、幽、满、与”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 【倡导低碳生活】阅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自开展“低碳宣传周”开展以来,“低碳”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下面是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一则街头采访:
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100度电,需要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
市民樊小姐说:“现在我也在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
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尽量少吃肉了。”
(1)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请举一具体事例,谈谈你打算如何“低碳生活”。(有理由,不与选文重复)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低碳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示例:每张打印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电,换自己的健康……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张先生说的“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樊小姐说的“现在我也在用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王先生说的“我就尽量爬楼梯了”“就尽量少吃肉了”可知,低碳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小问2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在生活中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饭店就餐时,尽量随手携带餐具。各种家用电器使用完后,拔下电源插座。
(二)名著阅读(4分)
8. 读名著,悟经典,长见识。请你填写读书卡片。
【答案】 ①. 传统文化经典 ②. 保尔·柯察金(保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全书通俗易懂,不故作高深,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B.结合“他当过童工,从小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导师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经历了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筑路的磨难、病痛的折磨”可知,人物是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据此填空即可。
9. 班级拟举行“走进红色经典,探索读书方法”读书交流会。语文教材中推荐的名著阅读方法有精读、跳读、圈点与批注等。请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特点,说说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答案】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长篇小说,可采用摘抄的读书方法,抄录一些名言警句,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的警示佳句、精彩语段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长篇小说,可采用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列出结构提要,梳理保尔从幼小无知到革命意识萌发、成长,再到成为一个英勇顽强、斗争经验丰富的战士,最后凭借着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践行着他对生命的誓言。(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小说以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该书备受广大读者喜爱。
名著阅读的方式有:
1.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如对该书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应有所了解,把已经理解过的东西用自己想法再次复述一遍,写读后感等。
2.跳读。在阅读中,有取有舍,跳跃前进,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
3.圈点与批注。用自己能理解的符号,在书中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或者是疑惑。圈点批注的过程,就是读、思、记的过程,可加深阅读体验。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长篇小说,可采用精读的方法。如了解该书的写作背景,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下文艺也需要高度重建,以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为主题的文艺作品需求最大,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0.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里。
【答案】示例:化物是以 天地其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汉字书写要求用楷书工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理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从书法作品中挑出任意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临写在田字格中即可。可选择你最容易辨认的八个字抄写下来。注意繁体字:窺——窥,鑒——鉴,識——识,陰——阴,陽——阳,賢——贤,窮——穷,數——数;全文简体字内容为: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
11.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作天下第二行书。其特点是劲挺奔放,开张自然。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作品鉴赏。
A.字形端正、合乎规范。是楷书;
B.行云流水、劲挺奔放,开张自然,是行书;
C.略微宽扁,蚕头雁尾。是隶书;
D.略微宽扁,蚕头雁尾。是隶书;
故选B。
三、阅读(13~26题,共32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 赏析“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
13. 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12.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给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情感基调。
13. 尾联劝慰友人不要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沾湿泪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对友人的情谊之深,同时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豪放。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这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作者希望友人不要像小儿女一样在分别之时泪洒衣襟,而应坦然面对分离,心胸豁达。
从这句诗中既可以看出作者与友人之间深挚的情义,又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境界。全然不见一般送别诗的悲凉凄恻,反而显得豪迈奔放。丝毫不显悲酸。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又语杨曰:“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也。惟①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惟:只。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屋舍俨然( )
(2)遂与外人间隔( )
(3)此殊不阙也(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15. 请写出两个出自甲文的成语:( )( )。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17. 《昨梦录》中记述的“穴中村落”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回答。
【答案】14. ①. 整齐的样子 ②. 于是、就 ③. 同“缺”,缺少 ④. 接近傍晚
15. ①.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②. 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等
16.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只按人口分土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取食物罢了。
17. 主要生活方式都以农耕和养蚕为主,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与人之间极其融洽而友好。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样子。
(2)句意: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遂,于是,就。
(3)句意:这里是不缺的。阙,同“缺”,缺少。
(4)句意:接近傍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了。迫暮,接近傍晚。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解答时要注意成语必须出自本文。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意译为主。此题中的关键字词有:
(1)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
(2)惟:只;授地:分土地;以:用来;取食于人:从别人那里获取食物。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根据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中“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等可知,两个地方的人的主要生活方式都以农耕养蚕为主,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生活;
根据甲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和乙文中“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等可知,两个地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人与人之间极其融洽而友好;
根据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文“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等可知,这两个地方人人平等,生活幸福,没有剥削压迫。
【点睛】参考译文:
【甲】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乙】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民都在一起住。到了一户人家,家里的人出来迎接他们。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过来住,你难够容留他吗?”那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于是那户人家又拿出酒来招待他们,酒味淡薄醇香,它的香味浓郁,是人世间所没有的。又杀鸡做饭,心里非常高兴。那人又对姓杨的人说:“你要真的来这里,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锦织绣品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按人口分土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取食物罢了。”姓杨的人谢了他答应了。那人又告诫他说:“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接近傍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了。
(三)(8分)
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8.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19.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0.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1. 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答案】18.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9. 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清晰。(意思对即可)
20. 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意思对即可)
21. 因为凡是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
【解析】
【18题详解】
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前后文意,比较辨析有无此“一定”这一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评述词语的表达作用,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句中“—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题详解】
本题要求对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理解。根据题中所提示的四项内容,根据所学原文内容,从四点内容对物候的影响主次来理解,点明本文的逻辑顺序。
【20题详解】
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所示文段内容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文段中将两个“十年”的情况进行比较,是作比较说明,所说明的问题即是本段段首的中心句“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的内容。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大连和北京两地相对的位置,结合全文所介绍的物候“经度差异”及与海洋的远近来分析解答。
(四)(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22. 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23. 品味文字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⑴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⑵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
24. 第⑤段说明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
25. 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答案】22. 写太阳出现的张扬是为了在对比和反衬中表明月亮出现的静气,闲适,带给人光明却又和人分享光明,带给人欢乐和人分享欢乐。
23. ⑴句子通过排比修辞,多角度、多侧面热情歌颂了月亮的冷峻和宽容,坚定和无私。句式铿锵,有节奏感。⑵低沉、舒缓、动情。这句话描述了黄黄为家“献身”的最后告别一幕,表现了作者至今对它的敬重、不舍和怀念。句中透出作者悲凉无奈的心境,所以……
24. 月亮“长青的学校”教会我们:教人保持美好的人性;教人纯洁温润的品性;教人坚持的信念;教人理解、宽容和大度……
25. 作者用“被露水打湿的月亮”作标题,特别在结尾点题中给予照应,意在借月亮起落、月亮的品质告诉人们,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世间依然会有悲伤,会有无奈,会有丑恶、会有灾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像月亮那样,泪水中迎看光明,哭泣中期盼善良,艰难中创造人生的幸福……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第2段描写太阳,叙写太阳“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写出了其张扬的特点,这与文段描写的月亮静气、闲适形成对比,突出了月亮的热忱而又宽容的特点,带给人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多角度、多层面热情歌颂了月亮的冷峻和宽容,坚定和无私的美好品质。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考查朗读技巧。“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这句话,描述了黄黄为家“献身”的最后一幕,表现了作者对它的敬重、不舍和怀念之情,也透出出作者悲凉无奈的心境。因而地朗读的时候语气要低沉、舒缓、动情。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来概括作答。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文章的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意在借月亮起落和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世间依然会有悲伤、无奈、丑恶,也会有灾难,但是不管怎样,人都要像月亮那样笑看人生。可重点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来理解作答。
【点睛】作品的思想感情诉诸词章文采,朗诵的思想感情诉诸声音气息。在朗诵中,总的色彩体现在基调中,具体色彩体现在语气中。语气的色彩并非朗诵者随心所欲地涂抹,它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这种显露就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如: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的;惧的感情一般是“气提声凝”的;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的;怒的感情一般是“气粗声重”的。
四、写作(40分)
26.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___________相处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与书相处的日子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小时候,父母给我买了许多儿童书刊,而淘气的我却把书中美丽的公主涂成老太太,给英俊的王子添上两把白胡须,这成了我当时最大的“乐趣”。当我听故事上了瘾时,可苦了妈妈。她白天上班,晚上还得给我讲故事。当我又一次缠着妈妈讲故事时,妈妈说:“孩子,你会在书中找到很多故事的!”于是,我第一次用心地看书时,就被书中那五彩的画面和美妙的故事吸引了。
上小学了,也许因为识字多了,于是我就试着翻看爸爸的那些“大部头”了。什么《三国演义》呀,《西游记》呀,但只零零碎碎地知道一些精彩的情节。在课堂上,我把语文书竖起来,头却藏在下面看《西游记》。正看到孙大圣一口气把妖怪吹得无影无踪时,手中的书忽然不翼而飞了。我正纳闷,抬头遇上了老师严厉的目光,她手中拿着《西游记》,我立刻红了脸,低下了头,我再也不敢在她眼皮下玩花样了。但一回到家,我和书又形影不离了。
跨入中学门槛,我读到了更多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经典文学对我产生了无尽的感召力,而且在不断地改变着我。曾经因自卑而不爱说话的我,也学会给大家讲讲书中的故事,也变得“口若悬河”起来。初二的时候,由于不满足仅仅是阅读别人的作品,我开始尝试投稿。当我的作品被印成铅字的那一天起,我开始认识了更多人,如亲切的杂志编辑,才华横溢的作家,热情可爱的读者……我们在网上讨论交流,让我学会了很多。渐渐地,我了解了大人们的辛苦,我了解了生活的不易,我了解了成长的真谛,我了解了人间的真、善、美,我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在成长。
书,你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你是我终生的伴侣。永远忘不了与你相处的日子,你陪着我一起启程,一站又一站,直到永远。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与________相处的日子”,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日子”。“日子”可以表示一个固定的时间,也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对这一文题完整的理解应该是:“我”与某个人物或某种事物一起走过的那段时间。这一文题选材范围很宽,选择的事件可以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内容上可写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可写课堂上的学习,也可写课外活动、集体生活等。可写生活的苦,也可写生活的甜。
选材构思。“日子”一词确定了文章应写记叙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1)与具体的人相处的日子。与老师相处的日子,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导;与同学相处的日子里,感受到的是那份真挚、纯洁的友谊;与长辈相处的日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会给人一份留恋与怀念;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常常能感受到家的温馨。(2)与抽象的感情一起走过的日子。抽象的感情可以指人的一些品格,如坚强、乐观、自信等,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写自己的人生感悟,要有较多的理性成分。(3)与某种爱好一起走过的日子。作为一名中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肯定离不开某种爱好,如读书、音乐、绘画等,这些爱好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失为较好的写作素材。当然,也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想象,如可以写与动植物相处的美丽的日子,但现实却是环境遭到了破坏,一起走过的日子只能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27. 万事万物皆可入画,亲人师友的关怀,是一幅饱含深情的画;努力拼搏的身影,是一幅催人奋进的画;敢于担当的英雄,是一幅永载史册的画……你也可以画一幅最美的画,画风景,画人物,画盛世中华……
请以“最美的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最美的画
“滴答滴答……”墙上的钟在敲打,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转眼间,屋外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田野里播下的种子已变成朵朵向日葵。唯有记忆中的你,一如既往,令人难忘。
那是在种子刚刚播下的时候,我在小溪边遇到了你。你细长的睫毛盖住深邃的眼睛,樱桃般的嘴唇紧闭着,宛如一幅画。小溪发出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恰似为你弹琴,唱歌。可是,这画好像还差点什么,是什么呢?
我与你成为了好朋友,形影不离。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看太阳与我们挥手再见……日月如梭,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还没找到画里缺的东西,很苦恼。
天突然暗了下来,太阳也躲了起来。我起身去卧室拿伞并准备出门去找你,耳边传来了爸爸妈妈的谈话声:
“小雨就要走了,我们又不告诉女儿,这该怎么办呀?”
“是啊是啊,女儿得多伤心啊。”
我的心突然一阵,你,你要走了?我的眼泪随着大雨流了下来。
“轰隆隆”雷电夹着大雨击打着地面,我将伞丢下,不顾大雨,不顾闪电,不顾妈妈的喊叫,一个劲地跑了出去。
大雨打在我的脸上,感到疼痛。地上的泥溅到了我的脚上,脏兮兮的。突然之间,一道闪电凶狠的劈了下来,发出了爆炸般的声音。
我吓了一跳,一不小心,啪的一声摔倒在地上,膝盖上冒出了与泥土混杂的血。我捂着脸哭了起来。
不知何时,雨停了下来。我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你没事吧?”我渐渐抬起头,虽然阳光很刺眼,但我依然认出了那是你。我故意赌气道:“你不是走了吗,还回来干什么?”你笑了笑,抱住了我:“我不走啦。”我很是高兴,忘记了膝盖上的疼痛,向你扑过去。你一把推开我,笑着说道:“看你脸上那么多泥,好脏的,不要过来。”我又故意挤了挤,你笑的更开心了。你的嘴角微翘,眼睛弯成了一道新月,小声比世界上一切的声音都悦耳,我看着入迷了。
我想,我终于找到了那幅画缺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微笑,虽然你最后还是离开了,但我会永远记住你,你是最美的一幅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题目“最美的画”要素有二:最美和画。从题干可知,可以是一幅饱含深情的画,画亲人师友的关怀,画陌生人的关爱;是一幅催人奋进的画,画努力拼搏的身影,画力争上游的汗水;是一幅永载史册的画,画敢于担当的英雄,画为国为民的志士;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瑰丽的画,画祖国的山山水水……“最美”是题目中的限制语,说明留在心底最难忘、深刻、影响力之大。应注意挖掘“画”背后的深层意义,写出“最美”的原因。
2.选材与构思。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写记叙文,可从家庭或朋友入手,通过记叙事件、描绘人物,展现家庭的温馨幸福,表达对亲朋的感恩赞美之情。还可以描画自己的家乡或整个社会,展现家乡最美的风土人情或社会的和谐真诚等。写议论文,首先应确定文章的观点,如“迎难而上,是最美的画”,正文部分可从个人到社会再到时代等层面,阐述迎难而上精神在当今的体现和作用。最后重申论点,以一段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文,鼓励大家勇往直前,不断展示自己生命中的美好。注意无论是哪种文体,都要突出“最美”的感受,可以采用恰当的议论或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经典常谈》
作品是朱自清在20世纪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A______________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猜读:他当过童工,从小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导师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经历了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筑路的磨难、病痛的折磨,但他不向命运屈服,而是拿起笔来,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生命的誓言。这段话中的“他”是B______________(人名)。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区县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区县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区县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区县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请按要求默写,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