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51人类与环境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950556/0-17203595511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51人类与环境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950556/0-17203595511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51人类与环境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950556/0-17203595512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51人类与环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51人类与环境含答案,共8页。
1.(2023浙江台州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硫质量分数不超过0.1%。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酸雨出现的概率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降低水体污染的程度
D.减缓大气层中臭氧的减少
2.(2023浙江绍兴一模)某地的工业以重金属加工为主,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湖泊中,导致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重金属污染的湖泊中极易出现赤潮
B.只要不饮用该湖泊水,污染不会危及人体健康
C.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易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D.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仅来自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
3.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多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少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4.(2024浙江湖州教学质量检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正在对自身和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减少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
B.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之一
D.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5.(2024浙江温州十校模拟)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参与部分计划”,主题呼吁采取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措施,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D.我国公布的国家重点动、植物名录中,只有少部分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
6.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A.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B.围湖造田、扩大生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C.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7.(2024浙江宁波模拟)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我国实现了碳达峰,就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
B.实现碳中和可以有效降低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含量
C.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更新自然资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D.生态系统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等于消费者释放的CO2
8.(2024浙江高考模拟)2024年初,生态环境部在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关文件中公开了一些企业的典型环境问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公司炉窑废气未经脱硝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氮氧化物进入大气环境,加剧温室效应
B.乙公司将施工废水等直接排放,若超出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将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丙公司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消失退化,这是该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D.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关注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活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B组 素能培优
9.(2023浙江精诚联盟三模)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时会遭遇强沙尘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经过气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专家研究分析,沙尘天气的来源正是与我国相邻的蒙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持续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能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
B.土地荒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大,但它并不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C.蒙古发达的畜牧业是导致蒙古沙尘天气频发的原因之一
D.蒙古大多数地区降雨稀少,蒸发量旺盛,出现明显的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
10.(2024浙江杭州联考)杭州市为积极响应疫情之后市民期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祈福禳灾、凝聚人心”的美好愿望,杭州市决定定点销售、定时燃放烟花爆竹,以避免过度燃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燃放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
B.定时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火灾和对人炸伤、灼伤的事故
C.过度燃放产生的氮、硫氧化物进入大气,可能形成酸雨
D.燃放后的残留物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增加环卫清理的难度
11.(2023浙江台州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淡水养殖受水质影响较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类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细菌,其产生的毒素会污染水体,并可在动物体内积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营养化水质有利于淡水养殖获得较高产量
B.N、P元素增多使藻类植物环境容纳量增加
C.可利用脆杆藻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增长
D.富营养化水体中植食性鱼类体内所含微囊藻毒素浓度高于肉食性鱼类
12.(2023浙江温州二模)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永嘉香鱼长三四寸,味极佳,无腥,生清流,唯十月时有。”香鱼因其背脊上有一条充满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香味而得名。香鱼的主要生活史为:成熟的香鱼在中游河段产卵场产卵,孵化后的仔鱼一周内需顺流到达下游的河口处越冬,而后幼鱼从越冬场上溯洄游到达中上游的育肥场发育成熟。从仔鱼、幼鱼再到成鱼分别经历以浮游动物为食的肉食性阶段、杂食性阶段、以藻类为食的植食性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产卵场部分河段总氮和总磷超标,易造成水体的 ,导致藻类过量繁殖。除了总氮和总磷含量之外,再列举两项能反映水质污染的指标: 。
(2)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藻类在不同河段、同一河段的不同季节均存在分布差异,分别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夏季育肥场中藻类的 和密度,可作为检测香鱼食物结构的重要指标。
(3)香鱼仔鱼主要处于第 个营养级,仔鱼摄入的能量除去 的能量即为仔鱼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4)为了解决附近居民的用水问题,政府部门在中下游河段建设了引水工程大坝,大坝的建设直接阻断了香鱼的 ,影响其生活史,可通过 等措施妥善解决该矛盾(答出1项即可)。大坝上游河段为香鱼的产卵场,建成的大坝会导致水位上升并引起产卵场上移,推测这将对香鱼种群的哪些特征造成影响?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与死亡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13.(2024浙江宁波模拟)草地贪夜蛾俗称“么蛾子”,是近几年宁波新发现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2024年春季,相关农技人员在余姚市黄家埠镇的玉米田里发现草地贪夜蛾。为了防止草地贪夜蛾蔓延到宁波其他地区(县、市)。农业农村部门立即采取有力措施紧急防治,当年全市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面积约6.13平方千米,虫情防控处置率达到100%。回答下列问题。
(1)监测外来物种需要对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进行调查研究。草地贪夜蛾入侵初期呈疯狂蔓延趋势,其种群数量变化符合 形增长曲线。草地贪夜蛾与本地昆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2)草地贪夜蛾在宁波所有地区都能定居、扩张的环境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若草地贪夜蛾的爆发使宁波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可能会造成群落发生 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 的相互关系。
(3)监测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对传统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够产生高水平抗性,这是 的结果。
(4)若要防治草地贪夜蛾,可放置黑光灯诱杀草地贪夜蛾,这利用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也可引入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治理,与使用杀虫剂相比,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
答案:
1.A 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酸雨出现的概率,A项正确。
2.C 海水富营养化会产生赤潮,淡水如湖泊富营养化会产生水华,被重金属污染的湖泊中不会出现赤潮,A项错误;一些重金属会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出现在某些植物和动物体内,人食用这些动、植物,也会危及人体健康,B项错误;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一旦遭到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C项正确;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等,D项错误。
3.C 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4.D 臭氧减少会减少对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吸收,因而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A项正确;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大量排放这些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B项正确;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使生物失去了它们生存的环境,因而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C项正确;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5.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A项正确;对物种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项正确;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C项正确;我国公布的国家重点动、植物名录中,大部分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D项错误。
6.C 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要合理利用,对人类不利的种群可以进行控制,而不是消灭,任何一个种群的存在都有它的重要意义,A项不符合题意;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危害物种多样性,造成洪涝灾害,不利于长远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项符合题意;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位一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D项不符合题意。
7.C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我国实现了碳达峰,其他国家的碳排放可能过多,不一定能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A项错误;实现碳中和后,大气中的CO2能保持稳态,不能降低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含量,B项错误;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更新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C项正确;生态系统达到碳中和时,意味着总的CO2吸收量与排放量相同,而不是仅指生产者吸收的CO2等于消费者释放的CO2,D项错误。
8.A 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氮氧化物进入大气环境,不会加剧温室效应,A项错误;施工废水等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应该处理后再排放,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消失退化,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或丧失,C项正确;现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活动,D项正确。
9.B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故“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能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A项正确;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B项错误;过度放牧导致草地荒漠化,进而导致蒙古沙尘天气频发,C项正确;蒙古大多数地区降雨稀少,蒸发量旺盛,土壤缺水,出现明显的荒漠化,植被减少,生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
10.A 燃放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是有毒气体,A项错误;定时燃放烟花爆竹,能提醒人们进行避让,因而可减少火灾和对人炸伤、灼伤的事故,B项正确;过度燃放产生的氮、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进入大气可能形成酸雨,对农作物造成危害,C项正确;燃放后的残留物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增加环卫清理的难度,也会造成环境污染,D项正确。
11.A 水体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两者是鱼类的优良饵料,有利于能量流向鱼,可以获得较高产量,A项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随着N、P元素增多,鱼鳞藻数量减少,脆杆藻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N、P元素增多使藻类植物环境容纳量降低,B项错误;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数量增多,脆杆藻数量减少,无法抑制微囊藻增长,C项错误;微囊藻产生的毒素会污染水体,并可在动物体内积累,因此肉食性鱼类体内毒素浓度比植食性鱼类高,D项错误。
12.答案 (1)污染 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2)生产者 水平结构和时间 种类 (3)三 呼吸作用散失及粪便中 (4)洄游 减缓大坝坡度(或设置坝体阶梯) ABC
解析 (1)产卵场部分河段总氮和总磷超标,易造成水体的污染,导致藻类过量繁殖。除了总氮和总磷含量之外,还能反映水质污染的指标有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富营养化藻类的数量等。
(2)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生产者。藻类在不同河段、同一河段的不同季节均存在分布差异,分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调查夏季育肥场中藻类的种类和密度,可作为检测香鱼食物结构的重要指标。
(3)香鱼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所处营养级为第三个营养级;仔鱼摄入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及粪便中的能量即为仔鱼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4)大坝的建设直接阻断了香鱼的洄游,影响其生活史,可通过减缓大坝坡度、设置坝体阶梯等措施妥善解决该矛盾。大坝上游河段为香鱼的产卵场,建成的大坝会导致水位上升并引起产卵场上移,首先大坝的建设使得洄游的仔鱼减少,同时水体的体积增大,所以香鱼的种群密度肯定会下降;水位上升并引起产卵场上移,香鱼还需继续向上游移动才能产卵,这会导致香鱼的出生率下降,而孵化后的仔鱼一周内需顺流到达下游的河口处越冬,水位的上升导致仔鱼顺流而下的距离变大,死亡率也会增大;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改变会导致年龄结构的改变。
13.答案 (1)种群密度 “J” 竞争、捕食(寄生) (2)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次生 自然 (3)自然选择 (4)信息传递 不污染环境
解析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所以监测外来物种需要对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草地贪夜蛾入侵初期,条件适宜、没有天敌,呈“J”形增长。草地贪夜蛾与本地昆虫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为竞争、捕食(寄生)。
(2)宁波所有区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导致草地贪夜蛾在宁波所有区能定居、扩张。发生演替的地区有土壤条件及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3)由于自然选择,草地贪夜蛾对传统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够产生高水平抗性。
(4)放置黑光灯诱杀草地贪夜蛾,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引入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治理,利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34生物的进化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30基因的表达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乳酸菌翻译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28核酸是遗传物质含答案,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