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Fe-56 K-39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苏州博物馆屋顶上设计了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让光线以不同角度洒进建筑内部,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精髓。玻璃属于
A. 金属材料B. 无机非金属材料C. 合成材料D. 复合材料
2. 下列食物主要提供淀粉的是
A. 大米B. 鸡蛋C. 花生D. 菠菜
3. 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 氧化钙、消石灰、CaOB. 氯化氢、盐酸、HCl
C. 碳酸钙、熟石灰、CaCO3D. 氢氧化钠、烧碱、NaOH
4. 下列物质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A. 干冰B. 氯化钠固体C. 硝酸钾溶液D. 蔗糖溶液
5.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2个氮原子:N2B. 铜元素的化合价:
C. 3个铝离子:A13+D. 氧化镁:MgO2
6. 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A. 硫酸铵饱和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 浓硝酸D. 乙酸铅溶液
7.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干燥CO2B. 收集O2
C. 验证CO2性质D. 监控气体流速
8.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B. 鉴别氮气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是氧气
C. 检测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的酸碱度: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D 除去固体中少量杂质:加足量稀盐酸后,蒸发结晶
9. 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A. +7、+3B. +6、+3C. +6、+5D. +5、+6
10. 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 酒精灯B. 玻璃棒C. 烧杯D. 量筒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之一,为地球上生命体的必需元素。氮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氮固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氮的固定是将单质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自然界中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促进叶色浓绿。
11. 如图为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 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
C.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D. 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12. 自然界中的氮元素绝大部分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其构成微粒可表示为
A. NB. C. D.
13. 钾硝石(主要成分为)是含氮矿石中的一种,可用于生产火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B.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D. 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氮循环主要通过含氮物质的相互转化实现。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15. 如图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加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C. 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D.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16. 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系统,借助该系统利用图示的原理可持续合成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实现了氮单质到含氮化合物的转变B. 过程②中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 过程③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变D. 图中反应只涉及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7. 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所给图表(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图象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B. 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C. 40℃时,若将 50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g 水和 100g 酒精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 40℃时,将适量 CO2 通入饱和的 NaOH 酒精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18.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9.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理论上可行的是
A. AB. BC. CD. D
20. 日化用盐产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如沐浴盐。产品中盐的含量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实验人员向硬度为的硬水中加入,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硬水溶液。测试的质量分数对三种表面活性剂(CAB、MES、AESA)的发泡性能和去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种表面活性剂中的初始泡沫高度受浓度影响最小
B. 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硬水有微弱的去油能力
C. 相同条件下,三种表面活性剂中的去油率最佳
D. 三种表面活性剂产生的初始泡沫高度越高,去油效果越佳
二、非选择题
21. 苏州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的许多传统与化学息息相关。
(1)传统工艺
①文物贴金。金箔不易变色,说明黄金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稳定”或“活泼”)。
②镇水铁牛。镇水铁牛系生铁铸成,其硬度比纯铁__________(填“大”或“小”),历经百年风雨,铁牛已锈迹斑斑,因为铁常年与__________(填化学式)接触。
③钻石切。钻石和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硬度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矿物颜料
①朱砂可制成鲜红色颜料,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和化合价分别为和)。硫化汞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可用于制作青色颜料,孔雀石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可将表示为,其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22. 为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我国承诺在2030年之前的排放不再增长。因此,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I.磷石膏是磷酸生产过程的副产物,主要成分是石膏()。用它吸收废气中的可以回收有用的物质。
(1)吸收时,先将磷石膏与氨水混合,再通入,反应后生成和,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要检验溶液中的已经完全转化为,可以向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____试剂。
(3)不同温度下,磷石膏吸收的吸收率如图1,温度高于时,的吸收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产物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的催化加氢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得到了以下一些信息:
①在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得到的、以及伴生的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甲烷、1,3,5-均三嗪三醇等物质(见表1):
②研究表明,反应的需氢量越少,生产成本越低;
下表几种资源化利用产物的理论需氢量
(5)酯化反应的产物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催化加氢的转化率(消耗的量与投入量的比值)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
(7)氨化是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方式,根据表1中的信息,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氧气的获得有多种方法。
I.自然界获得氧气
如图所示,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获得
(1)光合作用是大自然利用__________能最成功的范例。
(2)试写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工业获得氧气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变为液态,然后升温,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将其贮存在钢瓶中。
(3)空气变为液态,微粒间的空隙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液氮的沸点__________液氧的沸点(填“>”“<”或“=”)。
Ⅱ.实验室获得氧气
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或催化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5)从图中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完成用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需选择A、B、C、E、G、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溶液和制备氧气,发生装置从图中选择仪器D、F后,还需增加__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若利用如图所示空塑料输液袋收集制得的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IV.家庭获得氧气
某品牌家庭制氧机是利用分子筛制氧,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7)请将右下方框补充完整
(8)分子筛制氧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9)分子筛制氧的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V.空间站获得氧气
基于如上图所示原理,研制的氧气循环再尘组件成功应用于我国天宫空间站。
(10)反应I需要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氧气循环生过程中需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工业上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含少量难溶杂质)为主要原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备铁红()。
已知:与稀硫酸反应的原理为:
(1)“酸浸”时,若其它条件不变,下列措施能提高铁元素浸出率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A. 适当降低温度B. 适当加快搅拌速率C. 减小硫酸浓度D. 将硫铁矿烧渣粉碎
(2)“过滤I”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沉铁”过程温度不宜过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 “酸浸”后的滤液,加入一定量的后,再加入不同体积的相同浓度的氨水,铁的沉淀率随氨水用量变化如图所示。氨水用量小于时,铁的沉淀率变化幅度很小,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滤Ⅱ的滤渣中含有和,对滤渣洗涤干燥后高温焙烧可得到铁红。
①在左右脱水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6)含铁元素的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假设生产:过程中铁元素无损失,理论上能制得铁红__________吨。
25. 工厂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可减少SO2和H2S等含硫化合物的污染。
I.某研究人员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
(1)吸收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H2O+O2=2H2SO4,该装置的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
(2)反应池: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欲加快该反应速率,除可适当升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答一点)。随着反应液流入吸收池中,吸收池中 H2SO4 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若忽略循环中的热量散失,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点。
(4)结合图,补充完整从反应液中结晶出FeSO4·4H2O的实验方案:蒸发浓缩、___________ 、过滤、洗涤、烘干。
(5)尾气1和尾气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醇(CH4O),同时有水生成,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Ⅱ.空气中SO2浓度测定。
空气中SO2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表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
(6)将发电厂周围2m3空气通入过氧化氢溶液,将SO2完全转化成H2SO4。经测定反应生成的H2SO4的质量为1.47m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H2O2=H2SO4,试通过计算说明该空气中SO2的级别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Ⅲ.有毒的H2S气体常用脱硫液吸收和活性炭吸附氧化进行处理。
(7)一种用FeCl3溶液循环脱硫工艺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写出该脱硫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8)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可用于吸附氧化H2S,其原理可用如图表示(aq代表溶液)。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水膜过厚,H2S的氧化去除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和
将混合气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B
制备硫酸铜溶液
将金属铜加入到适量的稀硫酸中
C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碳酸盐
取样,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D
鉴别羊毛线与棉纤维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利用方式
原料
总反应方程式
产物
酯化
碳酸二甲酯
催化加氢
甲烷
氨化
、
1,3,5-均三嗪三醇
浓度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标准(mgm-3)
浓度≤0.15
0.15<浓度≤0.50
0.50<浓度≤0.70
15,2024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15,2024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