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第1页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第2页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校园欺凌不仅破坏了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安全感。
    在社会层面,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界呼吁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要求学校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从学生自身来看,处于成长阶段的他们,可能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技巧。部分学生甚至可能存在欺凌他人的行为而不自知。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向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班会,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危害及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正义感和责任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使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危害。
    - 帮助学生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对欺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倡导友善、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清晰认识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
    2. 教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校园欺凌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预防欺凌。
    2. 帮助学生克服在面对欺凌时可能产生的恐惧和无助心理,树立勇敢面对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一则近期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案例一: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
    案例二:2024年3月16日(周六)17时40分,接群众报警称湘南实验中学校门前发生打架事件。公安机关迅速出警赶赴现场处置。经查,在校大学生洪某旺(男,22岁)、马某超(男,22岁)等7人于3月16日下午来到湘南实验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其间在校门外与该校学生张某(男,15岁)因言语琐事发生冲突。之后洪某旺、马某超等人持细铁棍冲进学校对张某等人进行追打,导致张某受轻微伤。
    案例三:广西一男生被同学欺凌、用开水烫伤:2024年5月,广西隆安县龙翔学校隆安校区发生一起学生欺凌事件。中学生赵某某、蒙某某等8人对同校同学张某通过殴打、水烫等方式进行欺凌,造成张某身体多处受伤。目前,张某已在区直医院进行治疗,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年满16周岁的赵某某、蒙某某等2名涉事学生采取刑事拘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满16周岁的其余6名涉事学生予以行政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四:山西长子县“中学女生遭欺凌”事件:2024年5月18日,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疑似辖区某校学生被欺凌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并立即展开调查。经查证,该视频情况属实。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相关涉事人员作出处罚,并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5月20日,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教育局对丹朱一中校长给予免职,对其余相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党政纪处分。同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进驻学校,全面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 讲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等)和危害(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的类型:
    1.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最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2.言语欺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为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
    3.社交欺凌:孤立、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
    4.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
    校园欺凌的特点:
    1. 模仿性
    在社会中,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常常呈现暴力场景。青少年容易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将其中的暴力行为模仿到校园中,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例如,模仿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对同学进行恐吓、威胁。
    2. 传播性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校园欺凌事件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这种传播可能会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但也可能导致欺凌行为被放大和扩散,使得更多的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看到网络上传播的欺凌事件,而产生模仿或跟风的想法。
    3. 隐蔽性增强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校园欺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隐蔽。例如,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言语攻击、排挤等,这些行为不易被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
    4. 跨区域影响
    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碰撞。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观念可能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传播到校园中,导致校园欺凌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
    5. 舆论压力影响
    社会舆论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和谴责,可能会给欺凌者和受害者带来不同的压力。欺凌者可能会因为舆论压力而更加隐蔽或变本加厉,而受害者可能会因为担心舆论的二次伤害而不敢声张。
    6. 成人行为的误导
    社会中部分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如暴力冲突、欺诈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通过不正当手段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在校园中表现出欺凌行为。
    7. 商业化因素渗透
    社会中的一些商业活动,如不良商家向学生推销具有暴力倾向的商品或服务,可能会间接助长校园欺凌的风气。
    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
    表现典型欺凌者通常表现为:
    1、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2、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3、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
    4、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被动欺凌者通常表现为:
    1、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2、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被欺凌者(受害者):
    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2、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3、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4、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5、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6、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校园欺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同时校园欺凌者实施欺凌同学的行为是一种主动攻击行为,是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
    校园欺凌的危害:
    (1)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影响及危害:
    ①变得胆怯、 畏缩、自卑、孤僻,严重者可能造成人格障碍。例如,可能会认为“不要得罪比我厉害的人,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
    ②变得敏感猜疑、警惕,没有安全感。例如,可能会想“他们在看我,是不是在评论我?”
    ③导致情绪抑郁,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降低。例如,产生“我的存在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的情绪。
    ④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蹑手蹑脚。内心会认为“我必须这样做他们才会满意。”
    ⑤学习困难,厌学逃学。因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不愿上学。
    (2)校园欺凌对欺凌者的影响及危害:
    ①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
    ②形成骄横跋扈、恃强凌弱等不良人格特点。多表现出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的倾向,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③形成暴力倾向。若欺凌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矫正,欺凌者在遭遇挫折和面临困境时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3)校园欺凌对旁观者的影响及危害:
    旁观者欺凌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群体,比如推动或引起效仿。旁观者容易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欺凌行为的频繁发生还会使学生群体中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
    对于欺凌者来说,遭受欺凌后可能导致欺凌者出现恃强凌弱、自以为是等情况,形成自私、暴力等人格特征,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一个孩子被长期欺凌,不仅在躯体上受到伤害,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在得不到心理支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1、难以适应学校生活
    被欺凌之后,孩子内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辱、委屈感,也会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放松,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自信、孤独,有的还可能为了逃避欺凌而厌学、逃学。
    2、出现行为上的退缩
    孩子由于遭受欺凌而处于极度恐惧当中,会变得远离人群、胆小怕事,不愿意与人交流。一些孩子受到欺凌之后,往往不愿意和家人、老师提起这个事情,怕被报复、怕被责怪,而一味隐忍,出现退缩行为。
    3、情绪及人格出现问题
    长期被欺凌的孩子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有些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对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充满怨恨,而产生极端行为。的人生态度。
    - 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如家庭环境、社会氛围、个人心理等。
    1. 家庭因素
    ①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过度严厉或忽视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②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暴力行为,孩子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并在学校中表现出来。
    ③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感受不到关爱和支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 学校因素
    ①学校管理不善,对校园欺凌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②学业压力过大,部分学生通过欺凌他人来释放压力或获取成就感。
    ③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和尊重,不愿意寻求帮助。
    3. 社会因素
    ①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网络、影视中的暴力内容,让学生模仿。
    ②社区环境不稳定,周边存在不良人员,对学生产生负面引导。
    4. 个体因素
    ①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行事。
    ②某些学生存在性格缺陷,如自私、孤僻、自卑等,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
    ③缺乏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5. 法律意识淡薄
    学生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不清楚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
    6. 价值观扭曲
    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将欺凌视为展示自己“强大”的方式。
    7. 从众心理
    看到他人欺凌而跟随,担心不参与会被孤立。
    8. 受害者因素
    受害者的某些特点,如身体弱小、性格懦弱等,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你身边是否发生过校园欺凌事件?
    - 如果你目睹了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
    -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 观看反校园欺凌:(10 分钟)
    (五)应对方法:(10 分钟)
    - 讲解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如保持冷静、及时报告、寻求帮助、学会自卫等。
    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冷静是关键。当遭遇欺凌时,内心可能会充满恐惧和愤怒,但一定要告诫自己保持冷静。因为慌乱和冲动往往会让局面更加难以控制。冷静的头脑有助于清晰地分析当前的状况,寻找最佳的应对策略。比如,观察周围的环境,判断欺凌者的情绪和行为模式,避免进一步激怒他们。
    其次,及时报告至关重要。要尽快将欺凌事件告知老师、学校领导或者其他可靠的成年人。不要觉得报告是一种“告状”或者“示弱”的表现,这是保护自己和阻止欺凌行为继续发生的有效方式。详细、客观地向他们描述事情的经过、时间、地点和涉及的人员,以便学校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再者,寻求帮助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向学校方面报告,还可以向家长、亲戚、朋友倾诉。他们会给予关心、支持和建议,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向社区服务机构、心理咨询热线等专业组织寻求帮助,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学会自卫也是一项重要技能。但自卫并不意味着主动攻击欺凌者,而是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比如,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如避开攻击、保持平衡等。同时,要明白在自卫过程中,不能过度使用武力,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应对校园欺凌需要综合运用保持冷静、及时报告、寻求帮助和学会自卫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也有助于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牢记这些方法,并在需要时勇敢地运用。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不做受害者
    ①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② 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③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④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
    ①要学会善待同学、尊重同学,通过欺凌他人取乐无法得到真正的友谊。
    ②欺凌行为是国家法律和学校明确禁止的行为,欺凌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极大伤害。
    ③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以及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①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②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③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④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 强调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时要勇敢说“不”,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渠道,如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家长等。
    在校园生活中,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且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这一现象,学生们必须勇敢说“不”。
    首先,学生自身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要明白欺凌行为是错误的,绝不容忍它的发生。当遭受欺凌时,不要选择默默忍受,因为沉默往往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让欺凌者知道他们的行为不会被容忍。
    其次,学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资源。心理咨询老师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倾听学生的困扰,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摆脱欺凌带来的心理阴影。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的情况较为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他们可以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再者,家长是学生最坚实的后盾。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愿意分享在学校的经历。当孩子遭遇欺凌时,家长要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和应急处理机制。让学生知道在遇到欺凌时,能够通过明确的途径寻求帮助。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欺凌行为的宣传教育,让全体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欺凌的危害和后果。
    总之,面对校园欺凌,学生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学校、老师和家长也应携手合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和支持渠道,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预防校园欺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表现得自信:欺凌者往往会寻找那些表现出不安、恐惧和自卑的孩子作为目标。教孩子们表现出自信有时比教他们反抗欺凌者更加简单有效。
    (2)保持眼神接触:教孩子如何进行坚定的眼神交流,并且用非语言的方式告诉欺凌者“别闹了”。眼神交流传达的是自信和自尊,如果被欺负的孩子能够直视对方的眼睛,那么欺凌者更有可能退缩。
    (3)摒弃受害者思维:长期处于不公平对待的孩子,会习惯性地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需要让孩子认识到,成为欺凌的受害者并不能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为防止产生受害者思维,要避免在情感上陷入孩子的不适中。
    (4)保持坚定果断:确保孩子知道攻击性和果断的区别。例如,坚定果断的人会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乐于捍卫自己或他人免受不公平待遇。他们会用一种强大而自信的声音以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反,好斗的人通常只会利用控制、恐吓和吼叫来达到目的。一定要教会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5)建立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孩子更有信心和能力,自尊也可以帮助预防欺凌行为。那些容易对欺凌者的嘲讽和戏弄做出反应的人更容易成为欺凌的目标。所以那些平时行事自信大方的孩子不会被选为欺凌对象。
    (6)建立友谊:欺凌者会找那些缺少朋友或者孤僻的孩子,并以他们为目标。而有朋友的孩子比孤僻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负。
    (7)警惕容易发生欺凌的地方: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是欺凌的高发地点,比如更衣室,浴室,食堂,操场或者校车。避免和已知的欺凌者单独处于高危区域内。
    (8)明确谁该对欺凌负责:当孩子们被欺负时,他们往往会责怪自己。因此,受害者往往不会告诉任何人有关欺凌的事情,并试图改变他们的外观或行为,以避免再次被欺凌。告诉孩子,欺凌者要对这些不好的行为负责,错不在那些受欺负的人。
    (六)总结归纳:(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拒绝校园欺凌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七)课后作业:(5 分钟)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拒绝校园欺凌的短文,或者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 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如家人、朋友等,扩大宣传范围。

    相关教案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

    这是一份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 小学《向校园欺凌说“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主题班会 校园欺凌 小学《向校园欺凌说“不”》教学设计,共3页。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

    这是一份向校园欺凌说“不” 主题班会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